智利阿根廷经济改革对比分析.docx_第1页
智利阿根廷经济改革对比分析.docx_第2页
智利阿根廷经济改革对比分析.docx_第3页
智利阿根廷经济改革对比分析.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利阿根廷经济改革对比分析 摘 要:智利与阿根廷是南美的两个经济大国。历史上,阿根廷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因素而富甲一方。但二战后,尤其是80年代后,智利成功的经济改革使得该国后来居上,如今智利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阿根廷。智利成功地抵御了数次金融危机,并始终使智利维持稳定高效的增长,使该国政府成为了经济改革成功的典范。本文旨在对比面对国内国际恶劣的经济环境,两国的经济改革政策及其效果,由此挖掘智利经济增长成功的因素。一个持续稳定高效的政府是经济增长的保证。 下载 关键词:智利;阿根廷;持续稳定高效的政府 一、引言 智利和阿根廷位于南美大陆的南端,两国以安第斯山脉为界,相背而依,分别面朝太平洋和大西洋。在南美的经济史上,两国都具有重要的地位。阿根廷曾经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20世纪初阿根廷经革对比分析济总量稳居世界前十,人均GDP甚至超过了德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而到了2014年,阿根廷人均GDP仅仅只有11766美元,处于世界中游水平。反观智利,20世纪80年代后,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不仅人均GDP快速攀升至2014年的15776美元,且其经济自由度、清廉指数、人类发展指数都获得了众多国际机构的认可,在国际上享有“拉美虎”的美誉。 20世纪80年代,拉美经历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智利和阿根廷为了摆脱危机,都进行了庞大的系统经济改革。从现在的情况看,智利的经济改革无疑是成功的,使得智利的经济实现了可持续的增长。而阿根廷的经济改革无疑是相对失败的,它并没有帮助阿根廷实现可观的经济增长,反而使阿根廷陷入长期的经济混乱与社会动荡。我们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智利阿根廷经济改革情况 (1)智利经济改革 智利经济改革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后,根据经济政策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73年之前,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1974-1982年,经济自由化时期;1983-1989年,适度修正时期;1990年至今,全面科学改革时期。 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与二战后众多的发展中国国家一样,智利在1973年之前采用的也是进口替代工业化的策略,主张国家主导、高度规划,通过一系列贸易政策拉高国外产品的进入门槛,为国内产品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经济自由化时期。由于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的经济陷入停滞,智利政府更迭,政策发生巨大转变,主张由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内向发展模式转向外向型发展模式,由国家主导型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建立完全的现代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为基础,充分利用智利丰富的矿产资源,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进入国际市场竞争。这一时期政府的主要政策包括:国有土地私有化、放松政府管制、降低关税水平、开放金融市场和资本账户等。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了智利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国内产业蓬勃发展。但同时,自由的贸易政策使得国外产品大量涌入,进口远超出口,严重的贸易逆差使得智利开始陷入债务危机。 适度修正时期。前期市场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的政策使得国外商品严重冲击国内产业,智利在这一时期对之前的政策做了一定的修正,既运用了财政政策,又结合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有:提高进口关税,实行出口退税制度、政府购买、政府反倾销等。货币政策主要是智利政府从1983年开始实行爬升汇率制度,实时根据贸易状况不断调整,使货币在可控范围内逐步贬值。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力结合,有效促进了智利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智利贸易逆差逐渐缩小,而同时期拉美国家都在经历经济停滞与债务危机,可以说这一时期智利的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 全面科学改革时期。1990年,智利最后一届军政府下台,由文人政府主持经济。这时,智利经济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政府不再只追求经济的增长,还注重社会公正公平的实现。宏观政策方面,为了进一步为智利企业创造优越的国际竞争环境,智利积极地与各国建立双边多变自由贸易协定,获取有利的竞争地位,明显扩大了出口市场;为应对流入美元引起的本国货币升值压力,智利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单独挂钩,改用多种货币篮子,对短期流入资本采取强制存款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本国货币升值的趋势。微观政策方面,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便利,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同时,还改善了最低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的水平,为工人创造了良好的福利待遇。这一时期,智利不仅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且社会逐渐走向成熟,贫富差距缩小,在拉美国家中一枝独秀。 (2)阿根廷经济改革 阿根廷位于南美安第斯山脉东侧,宽广的潘帕斯草原赋予了阿根廷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阿根廷经济的增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阿根廷吸引了众多的欧洲移民,除了西班牙人,还有意大利人、德国人、瑞典人等等。这样的人口结构使得早期阿根廷的国际贸易非常发达,为其谷物、牛肉、皮革、奶制品、渔产品和林产品创造了广阔的市场。二战结束时,阿根廷经济水平高于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但二战结束后,阿根廷国内政治极不稳定,出现数次军人政府与文人政府更迭。政府的频繁更迭不仅使阿根廷的市场经济环境遭到打击,更使阿根廷失去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契机。 到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宏观经济已经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巨额的社会债务。围绕这两个问题,根据经济政策的内容,阿根廷的经济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阿根廷政府主要进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第二个阶段是2001年以后,主要是对之前新凯恩斯主义经济改革。 第一阶段: 针对通货膨胀的问题,阿根廷进行了货币机制的改革,主要包括:一、实行了比索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保持汇率的稳定;二、放松外汇买卖管制,建立完善的自由外汇市场;三、禁止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弥补赤字,确保货币不超发;四、制定比索发行以外汇储备为基础的法律,维护比索货币量维持在合理的水平。货币改革有效地抑制了比索的发行,阿根廷的通胀率迅速地降低下来。稳定的物价刺激了国内的需求,使得阿根廷经济在19911994年实现了年均9%的增长。 而针对社会债务的问题,阿根廷则并没有实质有效的措施。反而新自由主义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的债务危机。阿根廷迅速实行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改革,但由于税收制度没有有效地配合,虽然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政府获得的税收收入并没有有效地增加。另一方面,阿根廷实行了福利制度的私有化,例如养老金的私有化改革,使得政府收入进一步减少。同时,固定汇率货币政策扭曲了外汇市场的比索需求,迫使阿根廷政府不得不通过外汇市场操作来维持固定汇率,这又进一步加重了社会债务,迫使阿根廷政府紧缩财政支出。90年代后半段,阿根廷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第二阶段: 90年代阿根廷经济的衰退,宣告了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失败。阿根廷新政府上台后,修正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确立了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改革思路,主张国家对经济的指导作用,强调财政纪律严防政府赤字。主要的经济改革政策有:一、重新定义具有经济职能的政府机构,如能源部、交通部、央行等,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二、在重要产业回复部分国有企业稳定经济基本面。三、全面的金融体制改革废除固定汇率制,实行可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消完全的自由外汇市场,实施汇兑管制,确保金融稳定。四、实施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五、改革税制,适度提高政府的收入,缓解政府债务压力。六、重整社会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创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软环境和人文动力。七、强调贸易保护,限制外资流入。 新凯恩斯主义的改革有效地使阿根廷摆脱了经济危机,2005年,阿根廷经济增长率为9.2%,接近90年代初的水平。但保守的贸易保护制度也饱受诟病。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建立自由贸易协定,阿根廷的这种政策为其经济发展的持续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智利阿根廷经济改革对比 比较智利阿根廷的经济改革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主要呈现出一下不同: 一、私有化程度不同。 阿根廷在改革开始之初就实施了非常彻底的私有化改革,众多的国企被分割到私人手中。而智利则是有选择性地私有化,维护了经济的稳定性。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有些行业适合国有化,有些适合私有化,不可一概而论。 二、财政政策的纪律性不同。 阿根廷常年饱受社会债务的困扰,与其松散的财政纪律有密切的关系。而智利则实现了对财政政策的而有效控制。财政分为收入与支出两部分,合理的财政政策既要考虑到缩减支出,又要使财政收入得到保证。而财政支出往往关系到经济环境的建设,不能因为缩减财政支出影响到经济发展,进而影响财政收入,最终反而收入减少得更多,财政恶化。同时,财政政策是一个系统,政府购买、税收制度等要有效地配合起来,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三、贸易态度不同。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阿根廷早期的富裕,还是今天智利的成功,都与发达的自由贸易密切相关。智利一直致力于利用比较优势,通过创造优越的国际贸易环境,获取国际竞争力,从而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国际需求,为经济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而阿根廷则并没有通过贸易提升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与之贸易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四、金融体系的科学性不同。 拉美国家大多经常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智利则是其中少有的金融稳定的国家,这与其科学的金融体系密切相关。反观阿根廷,其金融政策波动性极大,并不能为国内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金融体系的科学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改良的过程。 五、政府效率不同。 阿根廷政府频繁更迭,直接影响了政府政策的延续性。政策主张的不同又导致了前后冲突,直接影响了政府工作的效率。而智利政府虽然也有变动,但基本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新政府往往在旧政府政策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思想一致,不断改进。一个持续的有延续性的政府是政府效率的保证。 四、智利阿根廷经济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相对于阿根廷,无论从经济发展起点、自然资源禀赋、外部经济环境、地理位置等各个方面,智利都不占优势。但智利经济后来居上,稳步发展,不得不归功于其经济改革的成功。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智利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持续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利的成功离不开完善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严谨的财政计划、科学合理的金融体系、国内竞争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