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_第1页
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_第2页
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_第3页
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_第4页
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 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 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 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范文 1: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主人 慈禧太后的住处 乐寿堂。乐寿堂二字取自论语知者乐、仁者寿之意,就是说有学问的人很快乐,讲仁义的人能长寿,之所以取乐寿二字,是慈禧希望自己能够快乐长寿。 乐寿堂内的陈设保持原状,正厅是慈禧日常起居活动之地,堂内有宝座、御案、掌扇等 ,除此之外还有青花大瓷盘,瓷盘是装水果用的,但不是为吃,而是专为闻香味而设,堂内的东外间是茶点室,东内间是更衣室,西外间是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西内间是卧室。 乐寿堂外门口两侧设有梅花鹿、鹤、花瓶各一对,有人会问,此处为何不摆龙、凤、狮子等,却放些鹿呀、鹤呀什么的,是何道理 ?其实这几件陈设物品加起来是一句吉祥语,梅花鹿的鹿与大写的六 (陆 )同音,取其六字,鹤与合家欢乐的合字读音接近,花瓶的瓶与太平的平同音,故这鹿、鹤和花瓶取六合太平之意。 院中还种有玉兰树、海棠树,原来还有牡 丹,取玉兰2 / 7 花的玉,海棠花的棠与乐寿堂的堂同音,再取牡丹的富贵之意,即为玉堂富贵。再说,慈禧的小名儿叫兰儿,所以种玉兰花就更理所当然啦 ! 在乐寿堂的正前方,有一块巨石,人称房山石,还记得太湖石吗 ?南方的太湖石是以透漏皱瘦者为贵,而房山石是以有孔不透也不漏、有形不皱也不瘦者为佳。这块巨石有孔、有形,似灵芝,名为青芝岫。青为青色,芝为灵芝,岫为孔洞之意,即为一块青色、有孔、有洞的大灵芝石。但是呀,它也有一个不吉利的名字叫败家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话得从明朝说起了 。 明朝有一位喜欢搜集怪石的官员,叫米万钟,您听这名字,要是用大钟来装米,能装一万钟,够富的吧 !因为这块石头却败了家。据说有一天,米万钟在房山发现了这块巨石,非常喜欢,于是动用大批人力来搬运这块石头。隆冬时每隔数十米便挖一个水井,在路上泼水冻冰再用人马拖运,开销很大。还没走到北京就家财耗尽,只好弃之路边。故人称败家石。 转眼到了清朝,乾隆在去西陵祭祖的时候发现了这块巨石,当时乾隆正在为其母亲庆六十大寿而采办释罕物,于是想把这块石头运回北京。运到这里后,却发现进园的门太小,没办法, 只能破门而入。乾隆的母亲知道后很生气,说: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真是败家石败家石3 / 7 乾隆皇帝一时无话可说,只能听着数落,还是机智的刘罗锅眼睛一亮说:太后息怒,皇上将此石运来是看它形状象元宝,又似灵芝,您看,像不像呀 !如果是元宝、灵芝破门而入,那可真是可喜可贺之事呀 !这是财源滚滚破门入,灵芝仙草延寿年的吉兆,这是说太后您多福多寿呀 !太后仔细看了看这块石头,哎 !确是有些象元宝、灵芝,于是息了怒,转忧为喜。乾隆见状,顺坡下驴,立即在石头上题青芝岫三个字,还乘兴题了一首青芝岫诗,至今隐约可辨。 说来也巧,自从这败家石进了园子,大清朝便从乾隆盛世开始衰败,最终真的败了大清王朝。 前面我们讲了,慈禧是一个爱奢侈的人,就拿吃饭来说吧,颐和园内共有八个大院是专门为慈禧太后做饭的厨房,被称为寿膳房,每天有 120 人为她的三餐忙和。慈禧太后每天二顿正餐,二顿小吃,在乐寿堂的正厅用餐,在用膳时,一般摆三桌,一桌供吃,一桌供看,一桌供装饰。慈禧太后每顿正餐需主食 60种,茶点 30 种,各色佳肴 128 种,一天的餐费为白银 60 两,当时可买一万斤大米,可供四口之家生活一年有余,真是帝后一席饭,百姓数年 粮。虽然如此,但是慈禧太后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她每天准点用餐,而且从不多吃,更主要地是她吃完饭后总要活动活动,她坚信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恐怕也是她长寿的秘决之一吧 !好了,乐寿堂就全部介绍完了,谢谢大家支持 ! 4 / 7 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范文 2: 北京颐和园内 慈禧的寝宫乐寿堂,原为乾隆十五年 (公元 1750 年 )时期的清漪园建筑,也是 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本是乾隆的母亲 孝圣宪皇后要过六十岁生日,乾隆为了给母亲庆祝六十大寿,在乾隆十四年的时候就把原来的 瓮山和西湖加以改造。瓮山就是现在的 万寿山,而西湖就是现在的 昆明湖。咸丰十年 (公元 1860年 )被毁,嘉庆七年 (1802)修葺, 光绪十七年 (1891)重修。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 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乐寿堂殿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风。座旁有两只盛水果闻香味用的青龙花大磁盘,四只烧檀香用的九桃大铜炉。西套间为卧室,东套间为更衣室。室内紫檀大衣柜为乾隆时遗物。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 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 玉兰、 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 玉堂富贵之意。这里的玉兰花很有名,现在邀月门前一株是乾隆从南方移植来的。 其实,乐寿堂的乐寿二字,追溯起来,出自论语 雍也篇,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乾隆皇帝在御制诗 乐寿堂里,亦有自注,他说:向以 万寿山背山临水,因名其堂曰乐寿。屡有诗,5 / 7 后得 董其昌论古帖,知宋高宗 内禅后,有乐寿老人之称,喜其不约而同,因此名 宁寿宫书堂,以待倦勤后居之。 清漪园初建时,乐寿堂为 2 层建筑 ,是 乾隆帝侍奉母亲休息的地方。由于乾隆的母亲信佛,堂的上层布置成佛堂陈设,供其烧香膜拜。堂内的陈设布局是:明间正中安设地平、宝座、 宫扇、照背。地平两边安设高足香几、书案,几案上放置盖匣、册页。案下设盆景。地平前设有盖火盆、有盖鼎炉。靠东墙安放几腿案,上设圣训。真假门两边面东安 18 屏曲尺围屏。堂内面东还安有宝座、高足香几、包厢床、 冠架、炕桌、 炕案、炕屏、 绣墩、宝椅、挂屏、插屏镜、三足鼎、册页、橄榄缸、满尺盘等物。寝室面南安包厢床,罩外靠东墙安琴桌,靠西墙安穿衣镜。楼上正中安放地平、宝座,插屏、 琴桌 、包厢床、冠架、香几、炕案、青玉刻万寿山乐寿堂宝、挂屏。西南间内有包厢床、容镜 、冠架、炕案、书格,罩内靠西墙安供桌,上设 佛龛,内供石胎、铜胎佛像。墙上还贴画像佛,供奉五供、经书。净房内设有铜盂炉、瓶盒。 咸丰十年 (1860年 )以后,乐寿堂原有的几千件陈设,只剩下了 1 个未烧坏的四足铜炉和 1 个残破的盘子。 慈禧太后修建 颐和园时,将乐寿堂改为单层建筑,作为自己的寝宫,重新置办的陈设堂皇富丽。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年 )的陈设册记录:乐寿堂中有 花觚、炉等 古铜器 223 件,各6 / 7 式瓶、缸、罐等瓷器 223 件 , 紫檀雕龙宝座及各式 硬木家具 178件,大理石太少狮插屏、玻璃蝶式茶几、各式钟表、如意、手风扇、音乐柜、镜子、灯具、炕鱼桌等天字号陈设248 件,总计 416 项 872 件陈设物品。清宫太监回忆: 西太后对丈许高的穿衣镜、自鸣钟特别偏嗜,她寝宫内这两样东西特别多。各式钟表叮叮咚咚的响声对 慈禧太后起催眠作用。此时期堂中的陈设除了慈禧太后喜爱的珠宝、装饰外,很大一部分是与帝后生活相关的必需品,还出现了电灯、电扇、唱机、外国香水等物。 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范文 3: 颐和园乐寿堂在清漪园时期是乾隆为其母亲 建造的寝宫,主体是两层七开间建筑,前出五开间抱厦,后出三开间抱厦。 1860年被毁。光绪时期建造颐和园时改建为一层三卷勾连搭式,平面呈十字状。主体七开间,前后分别出五开间和三开间抱厦。 玉澜堂建筑群有正门五开间水木自亲穿堂殿、五开间东西配殿 (穿门殿 )、后九间 (后罩房 )和东西值房组成。 水木自亲码头上有一个高大的门子型灯杆,称为龙灯杆,也叫探海神杆,上面横梁为镀金铜雕件,上有二龙戏珠、祥云缠枝草图案,横梁的宝珠下有滑轮,清代晚期夜间上悬汽灯,为码头、玉澜堂院内等照明之用。 1900 年被毁, 1902 年重建, 1951 年立杆腐朽拆除, 1989 年重建,上面的镀金铜饰件为光绪年旧物。 7 / 7 穿过水木自亲殿堂,眼前就是明代石痴米万钟当年弃之房山良乡的奇石,后乾隆运来放在乐寿堂前,起名青芝岫,并在石上题辞、题诗四处,还命大臣汪由敦、刘统勋、蒋溥和钱陈群等人每人在石上题诗一首。 光绪年乐寿堂重建后主要就是慈禧的寝宫,明间为其召见大臣亲信、东侧室为更衣间,西侧室为其卧室。明间有紫檀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