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4.docx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4.docx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4.docx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4.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1、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2、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环境 D劳动技术 3、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A标志着中国的远古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 B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C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D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4、北京的先农坛是纪念先农神而设的,先农神是我国古史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神者,代表人物是( )A、嫘祖 B、炎帝 C、蚩尤 D、黄帝5、西周建立后,今天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A交纳租税 B治理郡县 C镇守疆土 D监察百官 6、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高度发达时期,其代表作有()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甲骨文 人面鱼纹彩陶盆A B C D 7、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 B C D 8、据史记载,商鞅治秦,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此举()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D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9、郭沫若曾经说过:“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时期()A战争频繁 B铁器和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百家争鸣 D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正统思想 10、“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材料诉说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统治者,这位统治者是()A商纣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禹 11、秦朝历经二世而亡,从根本上反映了()A都县制度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 B法家思想逐渐失去了战国时期的作用 C统治者的残暴导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12、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以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为主要措施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巩固封建统治 C发展经济 D减轻人民的负担 13、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其不依附于行政权力的制约,不会轻易受到行政权力的干扰,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监察的作用,汉代有“这种特殊的身份”的机构是()A刺史 B御史大夫 C市舶司 D西域都护 14、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A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B减轻刑法 C合并州县,裁减官员 D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15、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A带回了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B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 C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D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16、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可以通过著作史记了解的有()牧野大战 秦国商鞅变法 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八王之乱A B C D 17、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A民族融合加强 B统治区域扩大 C对外交流频繁 D佛教影响削弱 18、他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飘逸潇洒,浸透了晋人诗文、绘画、雕塑“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达到了当时士大夫追求的美的极致,他所书兰亭序(见下图)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是()A蔡邕 B钟繇 C王羲之 D王献之 19、以下是某同学选取的课本中的四个成语典故,请帮助他按照相关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正确的排列()草木皆兵 三顾茅庐 问鼎中原 纸上谈兵A B C D 20、“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氏改称元”。”皇帝的这些做法()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沟通了中外经济交流 D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5分)材料一 封建(封疆建国)亲戚,以藩(藩国,诸侯国的意思)屏周(拱卫周王室)。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朝见天子)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攻打)。 -孟子告子材料三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三字经材料四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阅读上列材料请回答:(1) 材料一中所述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指出实行这种制度目的是什么?(2分)(2) 从材料一二到材料三反应了哪个方面的变化?材料三这一时期的最显著的政治特征是?(2分)(3) 结合材料四指出,在“始皇”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1分)2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渡过漳河后,项羽命令将士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烧毁营帐,每人只带三天粮食,以示决一死战。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不出夏门行材料三: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回答:(1) 材料一中成语典故与哪一战役有关?此战役作用是什么?(2分)(2) 材料二中“壮心”指的是什么?它实现了吗?原因是什么?(2分)(3) 与材料三中成语相关的战役交战双方是哪一政权?结果如何?(2分)(4) 与材料四中有关的战役是?其影响是什么?(2分)23、 (7分)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材料二: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大国霸业的兴废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请回答:(1) 、材料一中“初行”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作用?(2分)(2) 、材料二反应了我国人口迁移的走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2分)(3) 、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什么时期江南怎样的社会面貌?(2分)(4) 、试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1分)24、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1) 材料一中的“变法”指哪一历史事件?写出其中促进了中国封建制度形成的关键措施。(2分)(2) 北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朝政权,它在孝文帝改革时对鲜卑等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政策。材料二体现了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3) 综合上述两次改革,你认为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分)25、(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造纸技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材料三: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武帝初期的太史令,学问渊博。父亲死后,司马迁当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国家收藏的图书、文献。他决心写一部像春秋一样的历史书,谁知道开始写作不久,因替朋友辩白,惹怒了汉武帝,关押在监牢中。司马迁不知多少次想到死,但一想起刚开头的著作,他又鼓起勇气生活了下去。出狱后,司马迁更加发奋写作,终于写成了一部历史巨著。材料四: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我国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然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在这一时期,“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写成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当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又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一生都致力于数学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前人的“极限”思维,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之后第七位,(1) 、根据材料一二问答,纸最早出现于我国什么时期?谁为改进造纸术做出来巨大贡献?(2分)(2) 、材料二中司马迁所写的巨著,写作的起止范围是?(1分)(3) 、材料四中所叙述的三个人物,分别是谁?(2分)参考答案1-5 BCCBC 6-10 BCACB 11-15 CBADD 16-20 BACDD21、(1)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天子地位的变化;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郡县制22、(1)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2)统一全国;没有,因为在赤壁之战中惨败,导致其再也无力南下。(3)前秦和东晋;前秦失败,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混战之中。(4)赤壁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