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背景下高职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ocx_第1页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职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ocx_第2页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职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ocx_第3页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职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职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摘要】 运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江苏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5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考察高职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现实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下载 【关键词】 网络 社会支持 主观幸福感 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支持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2012SJDFDY08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扩大,以及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已发生了改变,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队伍不断壮大,并逐渐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同时,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已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和先锋。大学生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研究探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职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便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高职生的生活质量,使他们更好地回报和服务于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积极情绪的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积极体验的核心内容。本研究理解为主观幸福感指个体对于自身所处的生活状态的主观感受或体验的感觉。也是衡量个体的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指标。主观幸福感可以被认为是个体对于生活满意度的评价,个体对自己所处的状态的主观的一种体验,在主观体验的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与认知。 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SS)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或人们能感知到他们能与他人交流、被关心、被接纳,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Sarason (1991) 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们感知到自己对其希望得到的或能得到外界的支持。Cullen (1994) 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从社区、亲朋好友、或着其社会关系网络中得到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Malecki等人(2002)则认为,他人对自己的某些支持性行为就是社会支持,而这种支持性行为不仅能够增强个体的社会适应性,还能使个体免受不利环境的伤害。 3、网络社会支持 网络社会支持(Online Social Support)是指在虚拟空间交往的基础上,人们在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被理解和尊重的同时获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研究表明,线下世界的社会支持类型在网上也同样能找到,网络社会支持已经成为传统社会支持的重要补充,并且较线下生活更加有助于人们社会支持行为的获得和给予。 二、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抽取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550份问卷,收回问卷492份(回收率89.5%)。剔除收回问卷中的无效问卷71份,最后获得的有效问卷为421份(有效率为85.6%)。 2、研究工具 主观幸福感问卷采用由Diener等人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问卷,包括三个量表分别是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PANAS)。生活满意度量表包括5个题目,采取7点计分方式,属于自评式,从1到7,强烈反对、反对、有点反对、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有点赞成、赞成和极力赞成。得分越高表示生活满意度越高。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一共14个题目,其中积极情感6个题目,消极情感8个题目,也分为1-7 个级别,也属于自评式,分别表示为极弱根本没有、很弱偶尔、较弱有时、一般一半时间、较强经常、很强大部分时间、极强所有时间。 社会支持量表采用的是参照姜乾金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强调的是个体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测量个体感受领悟到的、各种来源的社会支持,比如朋友家庭和其他的支持,最后的总分可以体现个体感受到的总的社会支持程本研究依照严标宾的做法,将“领导、亲戚、同事”改为“老师、亲戚、同学”。主要是由三个分量表构成: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其他人支持(老师、亲戚、同学),这三个量表分别有4个题目,一共有12个题目。量表采用1到7级的评分标准,1为极不同意,7为极同意,4为中立,得到的总分数越高,则说明社会支持就越好。 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采用的是梁晓燕(2008)编制的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问卷包括友伴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工具性支持四个维度,共有23个题目。要求被试在5点量表上评估项目与自己的符合程度,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分至5分。网络社会支持总分分数越高,表示个体获得的支持越多。本量表适用于初中到大学生。量表各项信度指标均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说明问卷比较稳定可靠。 3、研究程序 本研究量表都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测试前根据问卷指导语向被试说明注意事项,测试的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问卷均采用匿名作答,只要求对性别、年级、专业等被试基本情况来填写,并且告知被试回答的问题没有对错,以保证测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测试结束后当场就收回问卷,逐一审查,然后无效问卷。 对所有数据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统计工具采用社会性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利用该软件对数据进行了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三、结果与分析 1、网络社会支持总体状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到,大学生的网络社会支持整体情况良好,得分中等(M=3.11),说明在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获得了网络社会支持。在网络社会支持各维度方面,信息支持(M=3.50)、情感支持(M=3.31)、友伴支持(M=3.16)都比网络社会支持总平均分(M=3.11)要高,只有工具性支持(M=2.26)与总平均分相比较低。 2、大学生现实社会支持总体状况 由表2可知,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平均分M=5.17高于中位数4,居中上等程度,即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的现实社会支持整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社会支持系统基本不存在问题,其中朋友支持最高,其次是其他支持,家庭支持最低。 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特征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消极情感(M=3.45)和生活满意度(M=3.70)的分数都低于中位数水平,而积极情感(M=5.20)高于中位数水平,本研究的结果与郑雪、郭永玉、尤谨、高长松等人的研究结果是相同的。 4、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现实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由表4可知,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现实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p0.001),除了工具性支持外,网络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与现实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都呈显著正相关。 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这两个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信息支持、友伴支持、情感支持与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工具性支持与消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信息支持、友伴支持、工具性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 大学生的现实社会支持各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这两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现实社会支持中的各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消极情感这个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1),这表明了现实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现实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四、讨论 1、网络社会支持与现实社会支持是交织在一起的。 人们更加明确地意识到:互联网上虚拟的社区不但不会取代我们生活中现实的社区,它还是对生活中现实的社区的一个补充。现在社交网站开始逐渐成为网民在互联网上的重要基础应用之一,我国的社交网站有很多,如人人网、新浪微博、幵心网、QQ校友网等等,社交网站具有实名制的特点,很多高职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站的主要目的就是和其线下的朋友联系。 2、互联网的使用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处于需要亲密感与归属感的发展阶段,他们探究世界、渴望真实地了解世界,他们希望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同伴从而获得相应的支持,他们更加渴望老师、父母、朋友不但理解并且分享自己内心的世界与感受。但是如果他们没有从老师、父母、同伴那里得到这些支持或者在获得支持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这时,他们就很可能转从互联网中寻求虚拟的网络社会支持来代替现实的社会支持。互联网的各种特性使得大学生们在能够在网络上敞开心扉,勇于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大学生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向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在互联网上就形成了一定的情感联系,从而得到了相应的网络的情感支持。 3、现实社会支持在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大学生在社交网站的好友中最多的是同学,其次是亲戚,然后是其他现实中有接触的人,由此可见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上的社交对象是以现实社交圈为基础的,说明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