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研究课堂的生命状态里.doc_第1页
活在研究课堂的生命状态里.doc_第2页
活在研究课堂的生命状态里.doc_第3页
活在研究课堂的生命状态里.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在研究课堂的生命状态里1黄爱华本文发表在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黄爱华 张文质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 有的时候语气词我都会都写清楚我1994年就在全国比赛中上过圆的认识这堂课,拿了全国的一等奖。在我的教育人生道路上,这节课留下的记忆还是很深的,当时为了磨出这节课,我花的时间可不是一般的多。我坚持用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在饭堂吃饭,从下午五点半吃完饭干到晚上十二点半,坚持一个月去磨这一节课。有一天晚上,又是十二点多,我从单位出来,骑单车回我住的地方,脑子里还在专注地思考着课堂的一个练习设计,结果一下子撞到停车场的栏杆上,摔了个人仰马翻。摔下去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用手摸摸脸有没有破,还有一个星期就比赛了,破相就不行了。几个保安在旁边坏坏的笑。十分庆幸的是,没有破相。 当时我的教龄是第九年,不到十年。 磨课的过程中,笔记是必须做的。我当时就是把圆的认识这一节课的备课过程完整的写在一个软面抄上,像今天我这样上这节的过程从圆形的井盖开始,到我们的学生会有怎样的表达,整个过程我都在我的电脑里边把我可能跟学生互动到的每一句话我都一句一句的写下来,当我把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的时候,我似乎就已经理清楚了课堂教学的逻辑顺序、大的思路。在写的过程当中,我还会不断地调整哪句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合适。所以,写下了太重要了。你要问我这么多年来备课经验、成长经验,我以为把完整的教学思路写下来这个过程,边写边理解、边悟边调整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 像这样,我一遍一遍地写,一遍一遍地改,等到赛完课的时候,圆的认识这一节课的笔记我已经写了72页。有的老师会说:“72页有什么难写?我写1行空6行”其实不是的,必须用心的记录自己的思考、自己一些新的思路和不断调整的的内容,连教学要求、教学准备、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开场白怎么说,包括相应的练习,都要写下来。一做什么,二做什么,三做什么,我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记录。哪一句话该怎么说,我也详详细细地记录在此,比如“它是一个封闭的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剪刀,把这个圆形的纸剪下来,把它对折一次应该有一条折痕,打开,换一个方向再对折一次又出现一条折痕,打开,换一个方向再对折一次又出现一条折痕,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再对折一次折痕也过这一点吗?”在一些话语的表达上,有的时候语气词我都会都写清楚,到底是用“吗”、“吧”、“啊”、“啦”、“呢”还是“呀”,我都会把它写出来,我总觉得有这些准备让我心中有数的多。 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有没有完全按照这个来呢?没有的,上得多就更加不完全按笔记上来了,但是做笔记的过程帮我理清了一个最基础的教学路径,有了这些东西,我才能有新的发挥。就这样写了72页。我们有很多成长当中的老师,都有自己的追求,用心地研究教材,用心地研读课本,看课外的书籍。我不算聪明,但是个人以为我还是比较勤奋的,这种备课的功夫我建议老师们花一花。 像今天,直径这个话题,我让同学们写出这么一大堆,是二十多年来的头一回。这个想法是哪里来的,是昨天坐在飞机上想的。我琢磨今天有没有可能放开让孩子们去写,孩子们倒底没有东西写出来,结果是有的。我个人以为在圆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当中,我们让他们认识这个平面图形,对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和理解固然重要,但是圆的这种特性的把握也是很关键的。我研究过初中的教材,关于圆的那部分,教材里一开始就是“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汽车的车轮子要做成圆的,那么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呢?是因为圆这个图形它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这个单元我们要研究圆的相关的特性。”我想的是,我们要让让同学们去玩一玩,去写一写,始终围绕圆里面最最重要的这条线段,这条直径来感知,来感受,来积累对圆的认识的经验,这是我的一个新的思考,成不成熟,合不合适,我们可以批判。 我再说回来,我离退休也就十来年了,一节课,我上了几十年了,却还在不断地思考,做新的尝试,昨天中午只有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我还是坐在电脑前面干了40分钟,只留20分钟躺在床上睡一会儿。看来,上好一节课真的是很难很难,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解读我们真的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而我们每天上的课都是不一样的,每天又面临着新的内容,我还是由衷地建议大家要多花这方面的功夫。杜威说:“每一位教师都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质量愈高。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教师的智慧。” 我曾经讲过这样的话:我个人以为我自己是活在研究课堂的生命状态里,一年365天里面有三分之二的晚上我是备着课睡着的,我都是想着课睡着的,我经常处于这种状态。前天晚上,我在深圳看了一场蔡琴演唱会,我在看蔡琴演唱会的时候发现蔡琴很擅于表达,每首歌的间隙,她就跟大家讲她的成长经历,讲她的故事,她所有的表达我都会联系到我的课堂上来,生命当中的很多事件我都会跟我的课题建立联系,这大概就是我现在活着的一种状态。 专业成长的金规则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是所理解的几个专业成长的金规则: 一个就是好课是“磨”出来的!尽管我磨到现在也未必是很好的课,还是需要不断地提炼,“磨”的过程会加强我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更加明确我今天干什么;“磨”的过程当中我们能够具备一种选择能力,我们可以选出最有效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我们知道让学生干什么是最有效的;“磨”的过程当中我知道了怎么有效的组织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我怎么创设情境,怎么引导,怎么让他上台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今天的课堂上,我在有意识地干一件事情,就是推进过程一定要回一回,“我们刚刚干什么了”;还有十几个孩子每个人都写完了,有的老师是写完了就写完了,我写完了干什么?我让每个人用自己的意思来解读他们的思考,在解读的过程当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新的认识。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思考以后,接下来,我还要进行新的环节:“如果你要和你的同学分享一下,这十几个观点里面你最认同的是谁?哪些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是东西最能反映圆的自身的特点。”今天整节课我都是认真听孩子们讲的,我觉得课堂教学教师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智慧,但学生说“我认为哪个重要”的那一段我是没有用心听的,随他说哪个重要,他认为哪个重要哪个就重要呗,这是对他个体来说一种新的认知和收获。他说第3条重要,我没有必要再去说第7条重要,他已经认识到第7条,我也没有必要再去提醒说其它的也重要。 我让孩子们去黑板上写一写以后,“如果我们用红色的粉笔去框一框,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谁?”其实不存在哪句话最重要,但孩子们又多圈了一遍,他们又多经历了一个认识的过程。我们作为老师,会认为这些知识已经很熟了呀,我们对它理解的很好了呀,但是坐在台下的这些孩子他们一辈子还是第一回呀,这样比较数学化、系统化的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他们还是第一回呀,正因为他们是第一回,他们经历一遍两遍三遍这样“回一回”的过程是有意义的。教师的这种行为判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升是在磨课的过程当中逐步提升的,你得研究它,你得琢磨进去才行,这是我的思考。 第二句话,我们可能要有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叫做:“磨”你千遍也不厌倦!我刚刚一下课,张文质先生就跟我说:“那个课堂导入的设计是不合适的。”我十年前、二十年前,我听了这种批评就会不高兴,就会难受,现在的我则会理性的思考,他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为什么用圆形窨井盖的实例导入不合适?对于我来说,明天要是再上这节课,圆形盖子的例子不能用,还是蛮痛苦的,蛮难受的。磨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经历这种拿起放下,拿起放下的过程。 第三句话就是磨课“磨”人!我以为我们在磨课的过程当中提升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对课堂、对教育、对生命的理解,我以为都在不断地提炼、提升,叫磨课“磨”人!好课是“磨”出来的!“磨”你千遍也不厌倦!我对心太软的歌词做了一个有趣的改编,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心太软新编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独自一人讲课到铃响 你任劳任怨地分析那课文 我知道你心里总那么勉强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把所有问题都自己讲 讲解总是简单,学会太难 不是你的,就不要多讲。 铃响了,你还不想停, 你还要再继续讲吗? 你这样讲解到底累不累? 明知道学生心里在怨你, 只不过想好好讲透课文, 可惜学生无法给你满分, 多余的牺牲,学生不懂心疼, 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讲师” 奥!算了吧!就这样改变吧! 该放就放,再讲也没有用, 傻傻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