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专题复习.doc_第1页
地球与地图专题复习.doc_第2页
地球与地图专题复习.doc_第3页
地球与地图专题复习.doc_第4页
地球与地图专题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与地图专题复习四川省苍溪县东溪中学 向家贤 蹇守德 628441一、高考展望地球和地图专题内容考查的主要是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地理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填绘图能力。它是地理学科高考最常考的内容,具体考查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1、 空间定位及经纬网知识的应用。2、 根据等高线地图绘制地形剖面图。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山脉走向、阴坡、阳坡等特征 , 综合分析气候、地形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3、 通过地球光照图及其变式,考查学生计算时间、判断昼夜长短等能力。4、 由单纯考查地球和地图知识转向考查这些知识的应用,由单一视角切入向多视角综合考查转变。二、考点透析与典型例题、地理空间定位及经纬网知识的应用1、 重要纬线及其穿过的地方重要纬线穿越地区0刚果盆地(两次穿过刚果河)、东非高原、苏门答腊岛中部、加里曼丹岛中部、亚马孙平原北部2326N北非撒哈拉沙漠中部、阿拉伯半岛中部、印度德干高原北部、我国云南南部地区、广西中部、广东中部、台湾中部、墨西哥高原、古巴北侧洋面30N非洲北部(尼罗红河口附近)、波斯湾北部(两河入海口处)、印度北部、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区、四川盆地中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墨西哥高原北部、墨西哥湾北部(密西西比河入海口附近)、佛罗里达半岛北部32N秦岭淮海一线的大致纬度40N意大利南部地区、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中部、里海南部、塔里木盆地中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北京城附近、渤海湾北部、辽东半岛中部、本州岛中部、美国中部60N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南部、波罗的海中部、俄罗斯中部、阿拉斯加半岛南部、加拿大中部、格林兰岛以南洋面90N北冰洋2326S非洲南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澳大利亚中部、智利北部、阿根廷西北角、巴拉圭中部、巴西高原南部30S南非(国)中部、澳大利亚南部、阿根廷北部、巴西最南端40S(新西兰)北岛南部、拉普拉塔平原南部、塔斯马尼亚岛以北洋面60S横穿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德雷克海峡90S南极洲2、 重要经线及其穿过的地方重要经线穿越地区0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英国中部、法国西部、西班牙东北部、非洲西北部、几内亚湾180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太平洋、大洋州东部群岛20W格陵兰岛东侧、冰岛、大西洋160E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东部、太平洋、大洋州东部群岛30E欧洲中部、黑海西部、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西部、地中海东部、尼罗河河口附近、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90E穿过叶尼塞河、蒙古西部、准格尔盆地东部、天山、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青藏高原、孟加拉国、孟加拉湾100E青海湖中部、横断山区105E四川盆地中部、蒙古中部120E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大兴安岭、渤海湾中部、山东半岛西部、台湾岛西侧水面、澳大利亚西部地区90W北美中部(穿过苏比利尔湖中部、密西西比河入海口附近)、尤卡坦半岛西部60W南美中部3、 重要国家陆地的经纬度范围和位置特征重要国家纬度范围经度范围位置特征中国4N(南部大陆21N)54N74E135E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地处中、低纬度地带的东半球印度8N33N72E97E北回归线穿越中部,大范围地处低纬度地带的东半球日本(四大岛)31N46N130E14530E地处太平洋西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群岛国家德国4830N55N6E15E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东半球和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上俄罗斯43N78N28E170W北极圈穿越北部,地跨东、西半球和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位于中、高纬度地带美国(本土)25N49N125W73W大范围位于中纬度的西半球,有海外州夏威夷州(北回归线穿过)和阿拉斯加州(北极圈穿过)巴西34S530N74W42W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属低纬度,热带雨林最广埃及2130N3130N25E35E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是低纬度的热带沙漠澳大利亚41S1030S113E15330E南回归线穿越中部,位于中、低纬度的东半球,独占一块大陆附:我国南/北极科考站地理位置 长城站(6613S,5858W)位于乔治王岛上,中山站(6922S,7622E)位于拉兹曼丘陵,黄河站(7855N,1156E) 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4、 经纬网知识的应用(1)、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如右图,为南半球,我们先画出A、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A在西,B在东,B在A的东方。 (2)、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用经纬度来测距离,因为经线上1和在赤道上变化1的实际弧长大约都是111 km。只要知道了同一经线上任何两地间的纬度差或是在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计算出来(过地球球心的大圆每变化1对应的实际长度是111KM)。也可以以赤道上的长度为标准,利用公式计算任意一条纬线上的两点间的距离:L=111cos*d (L指两点间的距离,指纬度,d指两点间的经度间距)(3)、飞机飞行方向的确定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所飞越的是大圆航线,也就是最短的地球上两点间最短的距离。地球上上任意两点间球面距离最短,即:地球表面两点与地球球心三点共面的情况下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劣弧部分。如有一飞机从乌鲁木齐飞往北京,按照最短距离的飞行原则就必须按照这样的飞行方向进行飞行:先向东北,再向东南。5、 典型例题例一、读图,判断A在B的 方向。 分析:因为A在170W上,B在170E上,根据图 上的信息可以判断:在170W和170E之间 是0经线,这样跨过的幅度就超过了180, 所以不能直接判断方位,必须根据劣弧判断。(也可以直接把A所在经线搬到B所在经线的另一侧,或移动B所在经线到A所在经线的另一侧,然后再判断。) 答案:A在B的东北方向。 例二、读材料回答有一架飞机从美国费城(75W、40N)起飞,以每小时1110Km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圈绕地球飞行一周。因故在中国四川内江市(29.5N)降落。(1)、内江市的经度是 。(2)、飞机飞行了 小时。(3)、飞机途径的国家依次是美国、 、 、和中国。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飞机是沿经线圈在飞行,即费城和内江市各自所在的经线就组成了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的两经线数字之合为180。又因为飞机是沿经线在飞行,所以遵循每飞过1对应的实际距离是111Km,故本题得解。 答案:(1)、105E (2)、时间t(50+60.5)*111/111011小时(3)、俄罗斯、蒙古 、地图1、 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 其比例值愈大 , 比例尺愈大。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面积越小,图中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在经纬网地图上 ,可利用纬度差来计算两点间实际距离 ,再求算比例尺。一般说来,画一幅小范围、内容要求详细的地图,一般选用较大的比例尺。比例尺的缩放:放大2倍1/100 2 = 1/50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根据等高线特征 ( 数值特征和形态特征 ) 来判断各种地形。地形种类图示等高线特征山峰等高线呈闭合状,海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盆地等高线呈闭合状,海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鞍部两侧是具有闭合等高线的山顶山脊等高线向一方凸出,凸出部分指向数值小的一侧山谷等高线向一方凸出,凸出部分指向数值大的一侧陡崖数条等高线重合于某处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绘制方法:作剖面图的水平基线;(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 ,画纵坐标;(3)量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交各点距离 ,并平移到坐标图上;(4)用平滑曲线连结各点。判读方法:(1)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地形部位;(2)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关键点;(3)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 ,在剖面图上是否反映。4、典型例题例一、读下面地形图、完成以下要求。(1)、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种类是 ,判断理由是:海拔高度在 米以上, 以下;相对高度在 米以下。(2)、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图中A、B两点的距离是1厘米,地面实际距离为 米。(3)、图示流域降水丰富,计划修建一个小水电站。仅此地形考虑,比较C、D、E三处在 处建坝工程量最小,估计坝高不超过 米。分析:本题的综合性比较强。第一问要通过判读海拔高度和估算相对高度判定该等高线图表示的是丘陵地形,其海拔最高低于500米(3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70米。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南向北流。注意河流的南段所在河段是从南向北下降(等高线向高程更高的地方弯曲表示出谷)。A、B两点的图上距离1厘米,则实际距离是1除 厘米,即400米。第三问有关水库坝址的选择,关键是要选择地形最峡窄的河谷、同时上游有较大范围流域的集水区域,故应选择D年最适合。坝高的估测应考虑整个上游流域最低点和最高点的海拔,以及坝址处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海拔。坝过高则溢水,坝过低则库容不充分。此坝高不应超过20米,主要是D处东南面海拔高度的限制。例二、读图A,完成下列要求:图A图B(1)在图A中标注出该区域的最高点(以H表示),该点海拔约 米。(2)在图B的网格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3)在剖面图上标出M、N两点,将地形分成3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经济林种植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对你的地形划分和土地利用方案加以简要说明。(4)在图示区域内,拟修建一个小型水库。从地形特点考虑,选择水坝的最佳位置,用“/”标注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取取信息判断地形起伏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绘图能力。第(1)主要考查等高线数值的判断。图中有四个较大的山头,以300米等高线为基线,数一数它到四个山顶间相隔几条等高线,相差最多的地势最高。第(2)主要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一般步骤是:在绘制地形剖面图的长方形方框左侧作高度表;把AB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转绘在地形剖面图的基线上并画出相应的对应点;在地形剖面图上把各垂直对应点的端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完成了绘图。第(3)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划分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了解。根据地形坡度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方案,地势陡峭处宜植树造林,坡度较大处宜种植经济林,平缓处宜发展种植业。从等高线图上可以看出350米和250米是较为明显的分界线。第(4)具体考查水库坝址的选择,选址的基本要求是:工程量尽可能小,库容量尽可能大。【答案】(1)H位置见图C, 600649图CH图D(2)垂直坐标标注正确 剖面线正确 (见图D)(3)M、N点的海拔分别为350米和250米 (见图D)就剖面线所在的山坡看,高于M的坡度较陡,应该实行封山育林。在MN之间的山坡,坡度中等,不宜开垦,但是可以适度发展果树种植。低于N的山前地带,地势较平缓,可以适度发展种植业。 (4)见图C例三、读断崖图,回答下列问题。(1)、断崖E的高度是 。(2)、断崖顶部的高度为 。分析:本题的两个问题很容易混淆,要认真区分。断崖E的高度是指崖顶到崖底的相对高度,断崖顶部的高度是指海拔高度,但都是一个取值范围,不是固定的数值。 断崖的高度可以根据公式“(n-1)dH(n+1)d”进行计算,其中n指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指等高线间距。 断崖顶部的高度是指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大的等高线到下一个较大数值等高线之间的部分。 答案:(1)、150H250 (2)、250h300、时间计算1、地方时(1)、地方时定义:地方时是把当地当天太阳升到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00),并以此为标准的时间。*注意:同一经线上各地地方时相同。(2)、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晚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是:1h/15;4m/1;4s/1。“东加西减”、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根据经度差计算地方时时为了减少计算失误,常常采用回避180经线的办法,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计算: 最晚 最早 180W 90W 0 90E 180E(3)典型例题: 已知10W的地方时为5:00,则75E的地方时为 分析:从上图可知10W的时间晚,75E的时间早。只要要求出两地间距,再根据“地方时换算关系”换算就可以得到两地的时间差,即:(10+75)4m/1时间差,再把这个结果加在10W的时间上就得到答案。所以,答案为:5:00+(10+75)4m/110:40。2、 区时(1)、时区的划分 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 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2)、区时的计算、 时区的计算:某地经度除以15所得结果四舍五入便得答案。、 中央经线的计算:所求时区中央经线时区数15。、 区时的含义:区时是本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与地方时计算方法相同,只是在计算的时候把地方时改为区时就行了。、 涉及飞机分行时间的两地区时的计算:目的地区时出发地区时两地时区差1h 飞行时间3、国际标准时间 以0经线的地方时为标准的世界性时间。4、日期分界线 (1)、日界线人文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2)、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的变化规律: 东12区西12区 减一天 西12区东12区 加一天 *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3)、典型例题例一、 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 分析: 已知从某时区出发的区时、到达地的时区和行程时间,求到达地的时刻,可归纳为如下公式: (出发地的区时+行程时间)两地相隔的时区数 1小时=到达地的区时。 2004年是闰年,二月份有29天(三月份是大月,有31天)。按出发地的时刻计算,90天后是四月二十四日上午10点。但是上海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圣弗兰西斯科是西八区的区时,按其在上海西面的方法来计算,要迟16个小时,所以到达地的时刻是四月二十三日18点。解此题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换算区时题中有行程时间时,要统一归算成出发地(或到达地)的区时,并加行程时间。出发日期和到达日期是跨月份的,要注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是31天),小月(四、六、九、十一各月是30天)的天数,二月份要注意平年(28天)或闰年(29天)。一般地说,这一年的公元年份能被4整除的(如2004年)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 (如2003年)是平年。采用过日界线的计算方法,不但要注意日期的变更,而且计算两地相隔的时区也较复杂。须分别以 12减两地的区时编号数,然后相加。例如在东八区与西八区之间,按包括东、西十二区在内来计算其相隔的时区数,则为: (12区8区)+(12区8区)=8区,即相隔8个时区。一般采用不过日界线而过零时区的计算方法较为简便。其运算结果是相同的。答案:2004年4月23日18时例二、如右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回答。(1)OP的经度为 ,ON的经度为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 日 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时间的计算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推断经度并进而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特点来确定北京时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圆形地球上日期、时间变化推移的规律,并据此进行推导和计算。(1)由图所给的条件,先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因为按地球自转方向ONOP为3月22日(非阴影部分),OPON为3月21日(阴影部分),则ON为新一天的开始即3月22日0时,OP与日界线重合即为180,根据图中120推出ON为60E。(2)明确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因ON为3月22日零时,即可推出北京时间为3月22日4时。做题过程中可以把方向、日期标注在相应位置上,推断北京时间可以采用画数轴作辅图的方法。答案:(1)180 60E (2)22 45、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1)、基本规律(结合高一教材1.6的三个图进行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