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中学高2013级语文月考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官渡中学高2013级语文月考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官渡中学高2013级语文月考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官渡中学高2013级语文月考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4页
官渡中学高2013级语文月考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官渡中学高2013级语文月考题一、单选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讥诮 (jio) 癖好(p) 安然无恙(yng) 衡阳之浦(b)B.赍发(j) 祚薄(zu) 央浼(min) 或棹(zho)孤舟C.东隅(y) 撮合(cu) 叨陪鲤对(to) 云销雨霁( j )D.花钿(din) 潦(lio)水 一蹴而就(c) 蓬蒿之间(ho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各行其是哀声叹气功亏一篑仗义执言B.义愤填膺 喋喋不休 铤而走险食不果腹 C.徇私舞弊关怀倍至因地治宜 崭露头角D.唾手可得首屈一指旁征博引突如奇来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名词,生活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将要。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宁:怎么,哪,哪里。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抢:碰,触。 之二虫又何知!之:这,此。D.听臣微志。听:任,在此是准许、成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蒙:受到,蒙受。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B昨晚,济南市京剧院演出大厅内锣鼓阵阵,京韵声声。李派老旦郭捷、文丑郝胜德联手演出的钓金龟选段,声情并茂,赢得阵阵喝彩。C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D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地质地形复杂,建设难度较大,有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才能做好沿途占用土地和搬迁住宅的工作。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厂家认为,电动车之所以“超标”的原因,是因为时速20公里,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40公斤的车辆配备的电池,最多跑20公里,连基本出行都非常不便。B.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发生后,所有的地铁站都加强了警戒,大批携带武器荷枪实弹的警察牵着警犬守在地铁入口处。C.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D.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纪录。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_,_,_。_,_。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A. B.C. D.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齐湣王既灭宋而骄,欲为天子。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燕人曰:“不来,吾且屠昼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自奋绝脰而死。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齐民喜悦。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四)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 循:顺从 B诸侯害齐王之骄暴 害:害怕C分魏师以略宋地 略:侵略 D齐王伐功矜能 矜:夸耀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与乐毅谋伐齐 乃不知有汉 B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C若因而乘之 因利乘便 D而又欲劫之以兵 而母立于兹9.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乐毅“能而好贤”的一组是( )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 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 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 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起先反对燕国对齐国发动战争,原因是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更何况强大的秦国不愿意支援燕国打赢这场战争。B剧辛认为乐毅不应该在没有他国军队支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应该以占领齐国边境城池为主要目的,这样会充实燕国的领土。C乐毅听说王蠋贤能,就下令军队不要骚扰王蠋,并派人前去相邀谋事,但王蠋最终还是因为乐毅的部下恶意相逼而自杀身亡。D文中的齐湣王是齐宣王的父亲,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就与他们父子二人有关。三、翻译、默写。(共16分)11、翻译下列句子。(6分)(1)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 (2)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 12、默写。(10分)(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现而独悲?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 ,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李密陈情表)四、阅读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共27分)(一)那是一片浩瀚的绿色林海。 进入绿林。便迷了眼睛,便绿了心智。便染了周身。谈话是绿色话题,笑声荡漾出绿波,口渴了痛饮山涧绿泉,小憩铺开来绿色苔藓。姑娘说,我的裙子是乳白色的,怎么着了绿色?绿海用映衬这个词汇为姑娘解释。小伙子说,我坚硬的臂膀是深褐色的,怎么成了翠绿?话毕,便有一股轻风拂来,把一串串山槐的玉叶压弯,包围了小伙子覆盖了那健壮的臂膀。轻风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近绿了,只好让他绿吧!那绿,仿佛成了酿造5000年的甘醇玉液,让你不得不酩酊大醉,索性闭上眼,全是深沉的绿晕,就连身边也鼓噪着绿色的音符;平和而持久着的是蝉鸣;时起刺耳的嘎嘎声是山鸡求偶的讯号;丝弦弹拨裂帛破冰之韵的是艳羽的山雀和黄鹂;更有那长尾鸟久违的鸣叫让人心动,让人感念大自然的美丽和良善。那绿,植得深。拔得高,密集着罩得严实。碎细柔嫩着的是山槐叶,肥圆长柄阔大着的是青皮槐叶,细长扁平如鳞栉般的是洋桃叶,浑圆平展显露秀气的是黄栌叶,还有在众树种中如鹤立鸡群的杨树,在疾风中把肥厚的叶掌击出哗哗啦啦的欢响,让人听着悦耳,看着舒心,顿生倾慕之情。 在这里更能触动心灵的是板深处绿树掩映的土屋,还有那山的制高点上的嘹望台。这里几乎与世隔绝。从土屋的墙上依稀可见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斑驳的字迹。土屋里那盏油乎乎的矮脖子灯,和房屋一样放射着历史的光芒。这里生活着两代林业工人,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亲手垒起了土屋,泥巴砌圆了锅台。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靠床的墙上那张女歌星演唱时的特写剧照,当然秀靓。年轻人说,是他去年刚换上的,原来是一张他父亲贴上的已经泛黄模糊了的武松打虎的画。两张画代表着两个时代,代表着两代人的生活情趣。最初的那个小伙子今天已退休返乡。记得父子俩交接班的时候,老人领着儿子在偌大的林区转悠了三天。在一座山的制高点,老人望着绿海波涛,表情格外凝重,突然眼角滚落一滴黄豆粒大小的老泪,颤着声说;儿啊!记着这个地方,几十年前这里曾是秃山,是我和你的叔叔、伯伯们就像你这样的年龄,每天来这里挖树坑,待冬春季植苗。那日太阳特毒,场部发给每个人的一个菜糕在来时路上就塞进了从未填饱过的肚子。午时过后,体力不支,手中的镐怎么也抡不起采,眼前突然发黑便失去了知觉待来年春上,我们亲手植满了今天这山槐。我会看管好的!年轻人听懂了父亲的话,看着那张皱纹满面而黝黑的脸沉重地说。老人似乎放心了,最后陪儿子在土屋里睡了一夜。老人说电视有什么好看的?在这里听窗外林木的叶子对话,听懂了,就感觉比看电视强多了!这里远离城市,没有灯红酒绿,但是年轻人在接过父亲沉重的绿色担子的时候,就已下了决心去研读林木叶子的对话,那种语言的内涵是他攻读的重要课题,他早已刻苦她进入了角色,他信了父亲那句话,听懂了林木叶子的对话比看电视强多了。我面对绿海,读懂了伟岸,读懂了博大,更读懂了崇高和奉献。13第自然段中的绿色的音符在这里有何深意?请结合下文蝉鸣鸟叫分别从绿色和音符两方面作回答。(4分) 14第自然段列举各种树叶有何作用?(3分) 15(1)第自然段“土屋里那盏油乎乎的矮脖子灯,和房屋一样放射着历史的光芒”,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2)第自然段有好几处生活细节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处作简要评析。(3分) 16.老人要儿子“听窗外林木叶子的对话”,儿子“下了决心去研读林木叶子的对话”,结合全文,请你揣摩说说林木叶子对话的内容。(5分) (二)将终身学习带进21世纪(9分)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在二十世纪里,人类创造了许多奇迹,那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发现原子能、走向宇宙,_、_人类一个个的梦想都实现了。二十一世纪,更是一个创新的世纪,人类在上世纪的许多未竟的事业,都要在二十一世纪里去实现,去解决。 回到我们的教育上,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教育的本体性。教育的本体性是什么?是育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教育能提高人的素质,人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促进社会进步、时代发展。我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目标就在于:要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培养一个高尚的人,一个高素质的人。 马克思资本论有这样一句话:“现代大工业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这也就是说,要用全面发展的人代替局部职能的个人。 要让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解决办法就是学习。过去我们的教育就是设计好了一套东西给学生学习,今后的教育要_。教育向学习转变,是一个教育观念的转变。未来的学校里,老师也是学习者,因为新的知识也要学习。我们不仅要强调终身教育,更重要强调终身学习。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7文段中至少用了两种论证方法,这两种论证方法是_和_。 18将“走向网络”和“发现核糖核酸”填人第段中的横线上,前面横线应填_ _,后面横线应填_。 19根据上下文,第段中横线上应填的一句话是_。 20作者认为二十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并简要列举了几项重大科技成果;二十一世纪更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根据你的想象,二十一世纪将有哪些重大发明成果?请你仿照文中对二十一世纪成果归纳的句式列举几项。 答:_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移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释:将:岂 纪:经营2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3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2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六、语言运用(10分)23请参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两句话。(6分)示例一:杜甫慷慨而忧愤,在急风、落叶、孤舟、浊酒之中心系黎民,他的诗是幽咽泉流的一弦琵琶。 24、请你在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艺术人生”、“社会记录”、“梦想剧场”、“今日说法”、“足球之夜”等栏目中,选出你感兴趣的栏目模仿下面示例,设计出能体现栏目特点的导语,要求语言富有韵律、韵味。(4分)示例:栏目:“背后的故事”(湖南台)导语:情感的穿越,心灵的震撼,那些新闻背后,那些爱情背后,那些生死背后,有无言的震撼,有拈花的感动,有自孤峰顶上坐起观灯的大境界,有泪水欢颜、宣泄淋漓的大俗世界。 栏目: 导语: 七、作文(6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他又向小鱼发起了第二次更为猛烈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C 2. B 3、A 4、D (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5 D(A项结构混乱,应删除“的原因”;B重复赘余。荷枪实弹:扛着枪,装满子弹。与“携带武器”重复;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6、A(五句话分为两层:为一个组合,承接上文的“难觅”,表示一种假设的情况,应在前;为一个组合,解释其原因,应在后。在这个组合中,根据关联词“如果那”,可以推知在前,在后;再根据从“逃离了都会”到“偷偷生长在乡舍与村庄”的事理逻辑顺序,可以推知在前,在后。在这个组合中,根据从“萌芽”到“生发”的事理逻辑顺序,可以推知在前,在后)7D(A“循”为“安抚”;B“害”为“苦于”;C“略”为“强取、进占”)8C(C同为介词“趁着”;A前为“于是”,后为“竟然”;B前者是表示行为目的的连词,相当“而”,可译作“来”;后者是表示行为方式的连词,“船载”是“入”方式;D前为“并且”,后为“你的”)9C(、都只叙述了一个事实,没有说明乐毅是不是贤能)10B(A“乐毅只是反对燕国单独对齐作战”;C“乐毅的部下恶意相逼”只是王蠋自杀的部分原因,还因为“亡国之痛”;D齐宣王是齐湣王的父亲。)11. 齐国大,燕国小,依靠各国的帮助我们才打败齐军,应该及时地攻取边境城市,充实燕国领土,这才是长久的利益。有道行的人主持,可以得到大的安乐,大的荣耀,成为幸福的源泉。无道行的人主持,却带来大的危险,大的拖累,有这样的君王还不如没有12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13.指鸣叫声的悦耳动听,渲染出宁静和平的氛围。(顺序不作要求)(绿色)充满生机活力、生命力之类词(音符)悦耳动听、和谐、美妙。有其一即可)14.写出树种的丰富与树的密集,森林的充满生机与植物间的和谐相处,间接写出人对环境的喜爱之情(答舒心倾慕也对)。15.矮脖子油灯和房屋使用时间很长,见证了历史的变化,老一代林业工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与新时代林业工人的新风貌(答见证林业工人崇高奉献精神也对)。 墙上贴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林业工作的留恋与不舍。眼角滚落老泪:老人对林业工作的留恋与不舍。回忆中抡不起镐失去知觉:创业艰辛和奉献绿化山林的精神。年轻人看着父亲的脸沉重地说:年轻人对父辈的理解和对献身林业的承诺。(写出细节得1分,评析正确得2分,评析意思对即可。)16.对虫害的防治;分享阳光雨露的快乐;为人们提供美好的休闲场所;对林业工人养护它们的感激。(答对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17道理论证、对比论证。18、发现核糖核酸、走向网络。19、让学生自己学习。20、将想象出来的21世纪的科技成果组成一个排比句即可。21、答:【D】【E】22.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注释】此理:这种生活方式。将:岂。胜:高、好。无为句:意谓何必舍而他去。纪:料理、经营。【赏析】春秋佳日,登高赋诗,多么诗意的生活。老朋友过门相呼,有酒一起畅饮,又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平常大家为了农活各自努力,有了点闲空,就“相思”,是想喝酒赋诗了吧!但不需要打电话相约(发短信也是不可能的,哈哈),直接披衣相访,谈笑宴宴,这又是多么自在的生活。如此看来,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最好的吗?决不会为了什么原因(比如仕途升迁)就抛开这种生活。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只要勤劳,就会有收获的!23、王昌龄豪放而悲壮,在黄沙、雪蜂、烽火,弓刀之境胸怀家国,他的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李白潇洒而飘逸,在蜀道、飞瀑、美酒、明月之间情寄山水,他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24. 示例1:栏目:艺术人生 导语:展现艺术,再现人生;栏目:梦想剧场 导语:展现自我,实现梦想。示例2:栏目:社会记录 导语: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冷静的思索,那些让人激动的新闻,那些让人感动的故事,那些引人沉思的悲剧,都将在这里得到真实的再现。这里有人世的冷暖,这里有社会的变革,这里记录的是社会前行中或大或小的真实故事。【参考译文】 齐湣王灭掉宋国后十分骄傲,想自立为天子。燕王日夜安抚教导百姓,使燕国更加富足,于是他和乐毅商议进攻齐国。乐毅说:“齐国称霸已久,根基丰厚,地广人多,我们不易独力攻打。大王如果要讨伐它,不如联合赵国及楚、魏三国。”燕王便派乐毅约定赵国,另派使者联系楚国、魏国,再让赵国用讨伐齐国的好处引诱秦国。各国苦于齐国的骄横暴虐,都争相赞成参加燕国的攻打齐国的战争。燕王调动全部兵力,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国军官斯离率领军队连同韩、赵、魏联军也前来会合。赵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乐毅。乐毅统一指挥秦、魏、韩、赵大军发动进攻。齐湣王集中国内全部人力进行抵御,双方在济水西岸大战,齐国军队大败。(乐毅)便派魏国军队进占宋国旧地,部署赵国军队去收复河间。自己率领燕军,长驱直入继续追击溃败的齐军。剧辛劝说道:“齐国大,燕国小,依靠各国的帮助我们才打败齐军,应该及时地攻取边境城市,充实燕国领土,这才是长久的利益。现在大军经过城镇而不攻占,一味(孤军)深入,既无损于齐国又无益于燕国,只能结下深怨,日后必定要后悔。”乐毅说:“齐王好大喜功,刚愎自用,(遇事)不与下属商议,又罢黜贤良人士,专门信任阿谀谄媚小人,政令贪虐暴戾,百姓十分怨愤。现在齐国军队已溃不成军,如果我们乘胜追击,齐国百姓必然反叛。内部发生动乱,齐国就可以收拾了。如果不抓住时机,等到齐王痛改前非,体贴臣下并抚恤百姓,我们就难办了。”于是下令进军深入。齐国果然大乱,失去常度,齐湣王出逃。燕王亲自到济水上游去慰劳军队,颁行奖赏,犒劳将士;燕王封乐毅为昌国君,让他留在齐国进攻其余未攻下的城市。乐毅听说昼邑人王蠋贤良,下令军队不得进入昼邑周围三十里。又派人邀请王蠋(前来议事),王蠋辞谢不去。燕国军人威胁说:“你要是不来,我们就在昼邑屠城!”,王蠋叹息说:“忠臣不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