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中国翻译家对一些重要的翻译理论问题的争论和探讨(一)翻译标准问题1.严复的译事楷模-“信”“达”“雅” 这个问题是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首次提出来的。当时他把信达雅,作为“译事楷模”提出来。所谓“译事楷模”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翻译标准。这个标准在当时的译界备受推崇。梁启超认为“标信达雅三字,可谓知言”,还有人说这是评定译文的唯一标准,是译界的金科玉律。2.该时期主要的翻译家对信达雅的质疑1)瞿秋白首先对“雅”提出了疑问。他说:“其实,他是用一个雅字打消了信和达.古文的文言怎么能够译得信,对于现在的将来的大众读者,怎么能够达”。2)赵景深在翻译论一文中提到关于信达雅顺序的问题,他认为“.最要紧的是译得顺不顺.严复的信达雅三个条件,我认为其顺序应该是达,信,雅。”3)林语堂提出与信达雅相符的翻译标准,他认为翻译标准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忠实标准,二是通顺标准,三是美的标准。3.该时期主要的翻译家对信达雅三者关系的进一步说明1) 艾思奇从哲学的角度对信达雅的关系问题作了论述,他说:“然而翻译的原则总不外是以信为最根本的基础,达和雅对于信就像属性对与本质的关系一样,是分不开的然而是第二义的存在。”2) 鲁迅特别注意译文中的“信”,1935年他在且介亭杂文二集的“题未定”草一文中提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3) 朱光潜1944年在谈翻译一文中,使信达雅的讨论又加深了一步,他认为,译一本好书比写另外一本书要难的多,难就难在一个“信”字。原文“达”而“雅”,译文没有做到“达”而“雅”那就是不“信”。原文不“达”不“雅”,而译文“达”而“雅”,也是不“信”。(二)直译和意译的争论 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如何才能使译文做到信的问题。梁启超曾经把我国整个佛经翻译是历史归结为此消彼长的历史。但是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把逐字翻译和死译都归之为直译,把任意翻译和摘录大意的翻译都归之为意译,是不恰当的,直译一词在五四运动前后才流行开来,是针对林纾的翻译提出来的。五四运动前后直截了当主张直译反对意译的人是不少的,翻译态度严肃的译者几乎都肯定直译。这似乎是大家反对林纾的一种表现。1.直译与意译的概念2.坚定的直译派的翻译家1)傅斯年的看法可以表达出时人对直译的情绪,他1919年在新潮上发表的译书感言一文说:“直译便真,意译便伪,直译便是诚实的人,意译便是虚伪的人”。2)茅盾一直主张直译。1922年他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一篇论“直译”与“死译”的文章。文章种对直译的含义做了解释,他说:“直译的意义若就浅处说,只是不妄改原文的字句;就深处说,还求能保留原文的情调与风格。”3)周作人1925年在陀螺一文种,谈到了他对直译的看法,他说:“我现在还说相信直译法,因为我觉得没有更好的方法。但是直译也有条件,便是必须达意,尽汉语的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保存原文的风格,表现原语的意义.”2.委婉的意译派的翻译家朱生豪,在谈到他本人在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集的艰辛过程时,很有一点在必要是采取意译的味道。他说:“凡遇原文中与中国语法不合之处,往往再四咀嚼,不惜全部更易原文之结构,务使作者之命豁然呈露,不为晦涩之句所掩蔽。”3.摇摆的中间派翻译家1) 郭沫若1923年在创造季刊提出了他对理想的翻译的看法,他并没有说自己主张意译,也没有反对直译,只是对应该怎样翻译说出了值得参考的重要意见。2) 朱光潜在1944年反表的谈翻译说“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3)林语堂把忠实原文分为四等;直译,死译,意译,胡译。四者之间的界限区别。(三)可译性的探讨不带浓厚的感情色彩和艺术特色的原作,一般说来可以完全确切地从一种语言传译为另一种语言。文学作品以及带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论著,在翻译时要做到安全确切,绝非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诗的翻译,大多数作家和翻译家都对其可译性持怀疑态度。这个问题在本书第三章可译性和确切性中,将做比较详细的论述。这里对“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探讨和争议仅作扼要的历史过程的叙述。1.成仿吾于1923年在论译诗一文中探讨了译诗的方法。他在论译诗的可能性时,提出“译诗并不是不可能的事”。2.茅盾在1922年发表的译诗的一些意见一文中,曾今介绍了当时人们对翻译外国诗的几种看法,他说,有些人认为翻译外国诗是可能的,也有些人认为是不可能的;还有些人认为,外国诗中有可以译的,也有绝对不能译的,而可以译的,也不过就是将就的办法,聊胜于无而已。茅盾说他自己就持有第三种看法,他说:“老实说来,翻译外国诗是不得已的、聊胜于无的办法”3.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直截了当地指出;“有些文学作品根本补课翻译,尤其是诗。大部分文学作品虽可翻译,译文也可能只能得原文的近似。绝对的信只是一个理想.”(四)译文要力求传神的讨论 在我国翻译的近代史上,要求译文做到传神的提法是很早的。早在严复以前,马建忠就曾在适可斋纪言中说,翻译者要“摹写其精神,要做到心悟神解。”严复也曾提到译者应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到“五四”运动以后,翻译工作特别是文学翻译工作的大发展,使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译文传神的重要性。1. 茅盾早在1922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神韵与形貌不能两全的时候,到底应该重神韵呢,还是重形貌?茅盾对此的回答是;与其失神韵而留形貌,还不如形貌上有些差异而保留了神韵。2. 林语堂也谈到了译文要传神的问题,他认为“译者不但须求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3. 朱光潜在论翻译中也指出;“译者不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场所租赁合同协议书
- 合同分包协议书样本模板
- 2025房屋转让协议书
- 中学教学楼施工合同范本
- 公园广告合同协议书范本
- 光伏项目能源管理协议书
- 入股旅游合同协议书范本
- 个人跟公司解除合同协议
- 优惠的注册公司合同范本
- 医美与影楼合作合同范本
- 微电子概论(第3版)课件全套 1-1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发展历程 -6-7-3 工艺与器件模拟及统计分析-统计分析
- 幼儿园疫苗知识课件
- 医保科考核细则
- 航空航天行业飞行器制造技术试题集
- 2025年广东汕头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太阳能热水工程验收报告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中考一诊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班级卫生打扫课件
- 校家社协同育人专题家长培训
- 2025至2030年中国聚氨酯传送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电梯扣款通知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