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复习学案教师用.doc_第1页
说明文复习学案教师用.doc_第2页
说明文复习学案教师用.doc_第3页
说明文复习学案教师用.doc_第4页
说明文复习学案教师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例如统筹方法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给统筹方法下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被定义项 = 种差 + 属词项说明文复习学案(一)(教师用)一、考点解析: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二、原题回放2006年中考题绿色塑料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说明了研制绿色塑料的原因、绿色塑料的特点及种类。2007年中考题神奇的长寿树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上已发现的各类神奇的长寿巨树及其特点。三、方法梳理1、明确说明对象2、概括各段内容3、合并相同内容四、方法印证2008年中考题揭秘雪崩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一步:根据题目先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雪崩第二步:给文章划分层次。可以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如:“雪崩真的是那么不可预料吗?其实雪崩也是有条件的” “由于雪崩难以预料,因此对它的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寻找雪层联系的薄弱环节是预报雪崩发生的关键。”第三步:概括层意。雪崩的危害、雪崩发生的条件、雪崩预报的方法。2、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雪崩的特点。突发性、速度快、能量大、危害严重、周期性2009年中考题保暖的冰屋子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说明了雪屋保温的原理、建筑材料 、建造方法(建造过程)以及冰屋的优点(建造雪屋技术的发展)五、当堂达标1、阅读迷雾探踪,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雾的定义、雾的分类、雾的形成、雾的危害以及雾的消除。2、阅读人脸识别的技术,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人脸识别的定义、优势和应用。说明文复习学案(二)(教师用)一、考点解析: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及应用能力二、原题回放2006年中考题绿色塑料1、 阅读第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2010年中考试题植物“预测术”1、通读全文,试分析文章题目“植物预测术”的含义。有些植物具有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及预测天气变化的功能。三、方法梳理 1文章中如有概念说明,可直接加以摘录或整理。 2根据题目要求,找出与概念直接有关重要内容(找出被定义者的特征),分析整理,总结归纳。3、按照下定义的一般模式进行归纳(特征+范畴)四、方法印证1、阅读走向3D时代第段,用简单的语言给3D下个定义。第一步:阅读第二段,摘录出相关内容“人是通过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状态。在屏幕上,只要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不是一幅图像,整个画面就会立体起来。”第二步:将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找出特征与范畴。第三步:形成简洁通顺的语言“3D是人的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到的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图像。”2、阅读升学指导上警惕!“基因恶魔”将要杀出一篇,根据第段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基因武器”下一个定义。基因武器是用DNA重组技术改变细菌或病毒,使之成为能致病的,病难以预防和治疗的治病菌。五、当堂达标(一)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比基拉光着脚夺得了马拉松冠军,他成为奥运历史上最著名的赤脚大仙,创造了奥运田径史的奇迹。今天,奥运会赛场上再也难觅赤脚大仙的踪影,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动力学原理研制出的新一代跑鞋,使运动员如虎添翼,佳绩连连。 高科技跑鞋首先具有极佳的避震功能,穿着时倍感舒适和安全;它们还具有回输功能,能够释放吸震时候储蓄的能量,使运动员轻松省力;同时它们的附着力强,易于运动员控制身体,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滑倒。 鞋底是跑鞋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中底。高科技跑鞋的鞋底是由马蹄形的气垫后跟和各种适应脚的不同部位、不同运动形式的花纹组成。所谓气垫后跟是指在鞋跟中央位置装有一个气垫,利用气垫吸震并同时吸收能量产生反弹力。这比传统防震后跟仅有吸震功能大大改进了一步。 早在1991年东京田径世锦赛上,美国运动员刘易斯以9秒86的成绩打破当时的百米世界纪录时,他脚上的跑鞋就轰动了世界,因为那双鞋只有115克!这双鞋采用轻盈而坚固的陶瓷作为鞋钉材料,陶瓷耐磨并且钉子附近无需任何附粘物,这使鞋的重量得以减轻20克,当时它的售价为十几万美元,可谓价值连城。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百米女飞人玛丽安琼斯的“水晶鞋”和短跑名将迈克尔约翰逊的金缕鞋一露面就吸引了全世界运动员的目光。这两双鞋都是科研人员花费了3年的时间进行研发的产物。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道红色闪电刺破雅典奥运会的红色跑道,年轻的中国选手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横空出世,跑出12秒91的惊人成绩,不但赢得金牌,而且平了该项目的世界记录。与辉煌战绩相映衬,刘翔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红色魔鞋”。红色魔鞋是刘翔的赞助公司为他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特别制作的。它是目前为止该公司生产的最轻的一双钉鞋,比巨星迈克尔约翰逊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冠时所穿的116克的金缕鞋还要轻。这双鞋用皮革制成,鞋帮采用了特殊的穿孔设计,足尖处运用了锁定系统。在它绚丽的鞋底里面更是藏着关键技术:轻薄的鞋底使跑鞋更轻,提供了对冲击力的保护;鞋底柔韧的尼龙承拖盘,链接式前掌为运动中的转动提供保护;5根可拆卸式鞋钉,提供更强的抓地力。这双鞋的设计可以使运动员穿着舒适,技能得到最好的发挥。1、 本文以“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点出说明对象,点明高科技跑鞋的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1)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2)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3)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4)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5)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1、根据病毒的特征,给病毒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生存的可以治病的微生物。说明文复习学案(三)(教师用)考点解析:对信息的捕捉、筛选、提取是否恰当,原题回放:07年中考神奇的长寿巨树阅读第一段文字,请仿照下面表格中的示例,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分类 树的名称 生长地域 数据说明年龄最大的树松树墨西哥的奥阿哈卡约10000岁最粗的树橄榄树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树干周长57.9米最高的树北美红松美国俄勒冈到南部加州高112米最重的树将军巨杉美国塞克亚国家公园重达l000吨08年中考揭秘雪崩 1从本文来看,发生雪崩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基本条件一:山坡坡度一般在2545基本条件二:超出冰雪能够承负的压力或重量。方法梳理: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方法:1审 细审题干,看清要求2找 结合题干关键词,找到文中相应的位置3选 针对题干问法,选出合适答案,4提 提炼关键信息5顺 组织语言,答案通顺连贯 方法印证:09年中考保暖的冰屋子阅读文章的相关语段,说说雪具备怎样的“硬度”和“湿度”最适合建造雪屋?第一步:细审题干,看清要求,即雪具备怎样的“硬度”和“湿度”最适合建造雪屋?应该从两方面进行回答。第二步:整体感知文本,找到相关段落(第4段)。第三步:研读文本,筛选主要信息(关键词:坚实耐用、检测的办法:用小刀;坚实的潮雪:能握成团,但不出水,既能砌成雪砖,又能)第四步:分两个答题点,从硬度和湿度概括出“最适合建造雪屋”的材料 第五步:通过以上四步组织语言,用通顺的语句概括出答案:硬度:坚实耐用、用小刀才能插入;湿度:能握成团,但不出水(共2分,每项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10年中考植物预测术文章第自然段写道:“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句中“超能力”的意思是 第一步:细审题干,看清要求,即解释“超能力”的意思。第二步:结合“一些这样奇异的超能力”一句可以看出看出答案应该在2-5段。第三步:从第二段引起下文的一句“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及第5段中对唐山大地震的记叙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第四步从以上分析中概括出两个要点,并用通顺的语言概括出答案:具有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可以根据它的叶子颜色的变化来预测天气达标检测: 物种灭绝 现在地球上的物种正处于地质史上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踪影全无,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这仅仅是本次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也就是说一年可能会有27000个物种灭绝,而其中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地消失了。 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却是由人类所驱动的。 过度地垦荒伐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据统计,目前地球上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已被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有六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面积的雨林在消失。 大肆地狩猎、捕捞是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到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头,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千头。联合国声称由于过度捕捞,目前海洋中最主要的17种鱼类已有15种数量大幅减少,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 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国际贸易一年的净利润能达到100亿美元,它的规模超过了非法军火贸易,仅次于毒品交易。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就被国际社会明令禁止,但时至今日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到猎杀。 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剂等到处散播,无处不在;污水、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等正在不断蹂躏着生态系统。 可见,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不理性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如果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还不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那么,今天的物种灭绝就会拉开明日人类终结的帷幕! 1第段中加点的“又一次”具体指第几次? 第六次2人类的哪四种不理性行为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过度地垦荒伐木;大肆地狩猎、捕捞;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环境污染。请阅读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有哪些特点?自然性;不被被测个体察觉;非接触式(非侵犯式)说明文复习学案(四)(教师用)考点解析:对文章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归纳是否简明准确,是否能够通过阅读文章的相关语段搜集筛选重要信息;原题回放:06年中考绿色塑料仔细阅读第、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 相同:最终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不同: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07年中考神奇的长寿巨树第段文字中提到,“目前还没有一种更科学、更完美的方法来测定树龄。”请根据对本段内容的理解,谈谈这里所说的“更科学、更完美的方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 既能准确测出树的年龄,又不会伤害树、导致树的死亡。 方法梳理:1审 细审题干,看清要求2、找 结合问题,找到位置3、选 针对问题,选出信息句4、合 按不同类别归类整合5、顺 组织语言,答案通顺连贯方法印证:阅读资料迷雾探踪从本文来看,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第一步:细审题干,看清要求,“雾的危害”。第二步“结合问题,找到位置写雾的危害的在文章的3、4段。第三步:针对问题,选出信息句“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生产。”“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第四步:按不同类别归类整合出答案“大雾对交通影响很大;大雾危害农业生产;大雾中的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09年中考保暖的冰屋子2在极地工作的科学家们建造的“冰屋”是对爱斯基摩人建造的“雪屋”的发展。请依据文章内容,谈谈“冰屋”与“雪屋”相比,在建造过程及建成后的效果上具有哪些优点?第一步:审题干看清要求是“冰屋”与“雪屋”相比,在“建造过程”“建成后的效果上”具有哪些优点?应该从“建造过程”“建成后的效果上”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二步:在文中找到位置5、6段。第三步:选出信息句,建造过程:爱斯基摩人“选择质地均匀,软硬度合适的雪作雪砖。”“呈螺旋上升状摆成圆圈”“需要熟练的技巧”极地工作的科学家们“把雪和水掺到一起搅拌成雪混凝土,再把雪混凝土浇灌到建筑物的模型里。”建成后的效果上:“冰屋比雪屋更牢固美观,每当科学家们离开时,这些经得住寒风考验的小冰屋长久地矗立在那里。”第四步:将找到的信息句进行归纳整理,用通顺的语言进行表述。建造过程:选料便捷,程序简化;建成后的效果:更牢固美观,矗立长久。达标检测: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1.阅读文章第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2分)一是透气功能;二是审美功能。(摘抄文中原句作答亦可)2.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3分) 因为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既“可居”(1分),又“可望”(1分),符合园林艺术的特点(1分),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阅读走向3D时代结合文意,说说真正3D时代的到来有哪些制约因素? 3D资源相当有限;技术标准的制定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人的健康和安全也是3D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1分)说明文复习学案(五)(教师用)考点解析:考查学生能否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解释词语原题回放:青岛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走近纳米技术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至于新材料的应用,就连想像力极强的人也无法全部想到,这里只举关于能嗅到气味的材料的几个应用例子就可见一斑。”可见一斑: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出全部或全貌。(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青岛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14“如果你是个小气鬼,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句中“小气鬼”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述的作用又是什么?(3分)精打细算的人(或节俭的人)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大意正确即可)方法梳理: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方法:1审 细审题干,看清要求2找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找到相关信息3提 提炼关键信息4顺 组织语言,答案通顺连贯方法印证:09年中考保暖的冰屋子(自编)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奔流的雪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途中的森林带试图阻挡这狂奔的雪龙,但几乎所有与雪流交锋的树木都凄惨地断裂了。第一步:细审题干,看清要求,即解释“雪龙”在句中意思。第二步:整体感知文本,找到相关段落(第2段)。第三步:研读文本,筛选主要信息(比喻的手法,雪崩、奔流、速度越来越快、狂奔)第四步:通过以上三步组织语言,用通顺的语句概括出答案: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发生雪崩时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的雪像狂奔的龙一样,速度快并且来势凶猛。(共2分,每要点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请阅读气候灾难,世界正在承受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第一步:细审题干,看清要求,即解释“添加剂”的意思。第二步:结合“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一句可以看出看出答案应该在第1段和第6段。第三步:从“全球变暖正在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和“过去一年中,古努、锡德、罗莎、利奇马等系列台风陆续登场,台风所到之处一片狼藉”。记叙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第四步从以上分析中概括出两个要点,并用通顺的语言概括出答案:为改善物质的某些性能而加入到物质中的药剂。句中是说全球变暖这一天气状况对飓风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达标检测: (一)植物的“婚恋” 味觉对大部分植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英国科学家已经发现,植物体内有一种特殊的基因,使得它们的根须具有“品尝”土壤的功能。比如一种叫做ANBI的基因,可以使它们的根部品尝土壤,让根优先伸向这些营养物质最为丰富的地方。科学家发现,很多植物,除了感觉灵敏外,它的味觉还能够品尝得出叶子上的东西是否可以吃。例如毛毡苔,如果你给它开个玩笑,放一粒砂子在它的叶片上,那些绒毛照样会卷曲起来,但是它很快就发现受骗了,于是马上把绒毛张开,吐掉砂子,再伺机捕捉可食的动物。植物的味觉也有助于防御,并于嗅觉一起构成铜墙铁壁。美国农业部的詹姆斯进行的研究表明,当甜菜夜蛾毛虫开始蚕食玉米、甜菜和棉花叶时,植物能“尝”出幼虫唾液中的一种物质。接着,它们便开始制造“香水”,即一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物质飘散在空气里,并引来雌性的寡毛土蜂。寄生的寡毛土蜂在甜菜夜蛾毛虫体内产卵,当幼蜂孵化时,就会把甜菜夜蛾毛虫活活吃掉。所以,当植物尝到甜菜夜蛾毛虫的唾液时,它已经遭到了攻击,但是它确信自己能狠狠地报复一下。植物也要“恋爱”、“结婚”。绿色开花植物为了繁衍后代,是要“恋爱”和“结婚”的。不论是自花传粉也好,还是异花传粉也罢,植物一般都是由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通过受精结成胚珠,发育成种子。在百花竞放的自然环境里,花粉自由传播。雌花“情窦敞开”,它们之间的“恋爱”虽然很自由,然而各种植物的“成亲”总是有“规矩”的,例如,水稻和棉花不“婚配”,玉米和大豆不“成亲”,高梁和烟草不“相爱”等等。为了揭开异科绿色开花植物交叉传粉难以“成亲”的秘密,植物生理学家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探索,直到近年来才初步解开这个谜。在花期相遇的条件下,玉米的花粉可能传达到大豆的柱头上,水稻的花粉也可能传到棉花的柱头上。但它们的“恋爱”都不能成功,无法“生儿育女”,其生理原因是由于花粉和柱头的“亲和力”不相宜,这完全可以通过它们的味觉“品尝”辨别出来。花粉一传到柱头上,立即分泌出一种糖蛋白,如果是同一种物质,其柱头很快就会识别出来,柱头的角质层马上溶化,让花粉管走进子房;如果不是同种植物的花粉,柱头则坚持不“接纳”。正因为各类植物的柱头对本种植物具有专一的“亲和性”,对异种植物的花粉产生“排斥”,以至“抗婚”,所以各类植物的婚姻一直避免了“乱伦”现象,玉米不可能“嫁给”大豆,水稻也不能“娶”棉花为“妻”等等。异科植物之间这种严格的“抗婚”特性,防止了物种之间遗传差异的消失,维持了各个物种的稳定与延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孜孜以求,不懈攻关,采用各种人工技术,试图诱导异科植物“恋爱结婚”培育植物“混血儿”,以创造新的物种,综合多“族”植物的优良性状,求得生物产量的提高,造福人类。(选自百科知识,作者李津军;有删改)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回答: “抗婚”:绿色植物对异科植物的花粉产生“排斥”,导致民异科植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花粉受精。(意合即可)(2分) “混血儿”:异科植物通过花粉受精培育出的新的物种。(2分)(二)请阅读气候灾难,世界正在承受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才或事物。句中是说去年热浪肆虐了全球,美国仅仅是其中一隅。 说明文复习学案(六)(教师用)考点解析:对信息的捕捉、筛选、提取是否恰当,原题回放:青岛市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神奇的长寿巨树19.说明文注重科学性,用词要准确、严谨,而本文第段文字中则写“据植物学家们估计这棵树约有10000岁。”第段文字中又写了“据估算,这棵将军巨衫总重量达1000吨,也可算是世界上最重的树。”这些句子中用了“估计”“约”“据估算”“可算”等表示估计、揣测的词语,这与用词准确的要求是否矛盾?试说说理由。(4分)不矛盾。因为目前推算树龄、测定树重的方法还没有达到十分准确的程度,所以只能用这些表示估计、揣测的词语,这是一种尊重科学的态度,也是语言准确性的一种表述方式。(共4分,其中观点l分;理由每个要点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青岛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保暖的冰屋子16文章第二段写道,“据了解”。其中“据了解”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不能。(1分)因为“据了解”说明了“点篝火时屋里的变化”。这一情况是经过调查得知的,是依据别人的述说而来的,是有依据的;如果去掉,就会变成商接述说,混淆事实的来源(不能说明事实的来源),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方法梳理: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方法:1审 细审题干,看清要求2找 结合题干关键词,找到文中相应的位置3选 结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选出合适答案4理 理清答案步骤(一表态,二定性,三结合语言特点)5顺 组织语言,答案通顺连贯 方法印证:阅读神奇的彩色棉本文第自然段中加点的“相继”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第一步:细审题干,看清要求,即“相继”这个词删还是不删?删或不删的理由是什么?应该回答两个问题。第二步:感知文本,找到相关段落(第4段)。第三步:研读文本,结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考虑。第四步:通过以上三步组织语言,(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比如说明文中经常考察的一些词:“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文中“相继”则在时间上表示限定(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相继”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第五步:用通顺的语句概括出答案:不能删去。“相继”从时间上加以限定,因为一些国家对彩色棉种植的研究是先后取得成功的,如果去掉“相继”, 时间概念就不准确了。“相继”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阅读现代科技中“颜色的语言” 文章第自然段写道:“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变色剂中的高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第一步:细审题干,看清要求,即“在一定范围内”删还是不删?删或不删的理由是什么?应该回答两个问题。第二步:感知文本,找到相关段落(第段)第三步:研读文本,结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考虑。第四步:通过以上三步组织语言,(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在一定范围内”对范围表示限定。(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在一定范围内”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第五步:用通顺的语句概括出答案:不能删去。“在一定范围内”对范围表示限定。如果去掉“在一定范围内”就颜色变化对温度没有要求,不符合实际。“在一定范围内” 准确地表明了颜色变化的温度条件,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达标检测: 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而余震是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一系列余震,它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余震强度比主震小,大多数的余震都不会造成破坏。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科学家称,主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余震数量大约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10天,余震数量则是第一天的1/10。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呢?地震主要起因于地壳上大陆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主震发生过后,时隔不久最多一两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A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因为B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美国地质调查的Karen Felzer和加州大学的Emily Brodsky分析了近二十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地震中余震的数据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还发现,在距离震中50公里之外,余震的发生数量急剧下降。更确切地说,他们发现至震中距离与余震次数约呈指数-1.35左右衰减。这意味着一个平稳的量引发了整个运作过程,在50公里的距离中静态压力的改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因此“动态应力”是余震的罪魁祸首。研究者说这个结果将对地震过后预测余震的发生产生影响。第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4分)(答案要点)A“到目前为止”,是一表限制时间的短语,表达的意思只包含过去和现在,不包含将来(1分);若去掉后,与客观实际不相符(1分)。B“似乎”,是一个表推测的副词,可能是也可能不是(1分);若去掉后,表确定的意思,太绝对,与现实不相符(1分)。阅读以下选文,回答问题第自然段中加点的“迄今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答案要点)不能。(1分)更准确地表达隐居森林冀龙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冀龙;不排除今后还有更小的冀龙发现的可能性。(意思对即可得1分) 说明文复习学案(七)(教师用)一、考点解析1准确辨析十种说明方法。2归纳说明方法的作用,学会进行分析。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判断表达方式及分析其作用。二、原题回放2005年中考题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16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是 。(4分)举例子 列数字 说明建筑物之高大,居住人口之多(或如何解决越来越拥挤的人口问题。)2006年中考题绿色塑料18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后果十分严重)2009年中考题保暖的冰屋子17文章第五段中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说明了爱斯基摩人造雪屋所用时间之短,同时也表现了爱斯基摩人的聪明能干。(2分) 2010年中考题植物“预测术”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说明,而第自然段则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目的。记叙(叙述)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植物“预测术”的说明。 三、方法梳理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辨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明确其一般作用。2. 联系说明对象特征,结合具体语境,明确运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更有力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或什么事理从而有怎样的效果。常用答题步骤和模式:一般作用+在文句中的具体作用。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方式。2联系上下文明确目的3联系效果答出作用(一般作用+结构上作用+文意上作用。)常用说明方法及作用:(1) 举例子:列举具体的事例使说明更具体真切,更有说服力。 (2)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清楚。 (3) 作比较:把_和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4)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 打比方:将_比作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6)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7) 下定义: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8)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更准确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更有说服力、体现科学性。 (9)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 引用说明:增强说明的趣味性或增添文采,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四、方法印证1.2009年中考题保暖的冰屋子17文章第五段中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2分)第一步审题 ,弄清题中所含信息和要求,明确第五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要分析其作用。明确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更准确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第二步联系说明对象特征,结合具体语境。原句中“通常一个能干的爱斯基摩建造者能在1小时内建完供三四人居住的雪屋” 和“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冷天气下” 、“能干的爱斯基摩建造者” “不是常人所能及的”以及上文的语境。可知说明的是“造雪屋所用时间短”。和爱斯基摩人的聪明能干。第三步组织语言,用通顺的语句概括出答案。更准确具体说明 爱斯基摩人造雪屋所用时间之短,同时也表现了爱斯基摩人的聪明能干。答案:说明了爱斯基摩人造雪屋所用时间之短,同时也表现了爱斯基摩人的聪明能干。(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2.2010年中考试题植物“预测术”1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请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4分)1.读原句判定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并明确他们的一般作用。2.联系说明对象特征,结合具体语境,这句话主要说明:合欢树生物电位在地震前的具体变化,是对上一句“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的具体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