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通报.doc_第1页
金昌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通报.doc_第2页
金昌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通报.doc_第3页
金昌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通报.doc_第4页
金昌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通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昌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通报2008-7-2金昌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张建平 (2008年6月30日)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自2006年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帮助下,在全市各级各方面的参与支持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建设成效有目共睹。下面,我就两年多来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作以通报。一、工作进展情况两年多来,全市各级各方面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以工促农,以二带三,和谐共享”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和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一特两化”,坚定不移地培训输转农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7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9.02亿元,较上年增长5.2;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5.79亿元,增长16.7;粮食总产量达到34.25万吨,增长5.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71元,增加378元,增长8.8。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1.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33;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38元,同比增长26.78。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培育初见成效,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支撑初步形成,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一是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市上共安排农业“一特两化”专项资金4400万元,通过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节水型特色农业,全面构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区域结构。2008年,全市特色优势作物面积达69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近72,其中啤酒大麦、蔬菜、制种玉米面积分别达到41.66万亩、10.55万亩和4.3万亩。集中连片发展设施农业,食用菌棚和日光温室累计达到7039座和7129座;推动舍饲养殖业快速发展,规模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累计达到1293户、58个;进一步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金川区马家崖村整合土地5000亩试行集约化经营;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累计达到33万亩,共引进蔬菜新品种64个,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98.2。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增收,2007年,啤酒大麦产值达到3.6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75.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5;高原无公害蔬菜产值达到2.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8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4;以优质肉羊为主的养殖业产值达到3.7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95.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17;以食用菌种植为主的戈壁产业产值达到4515万元,占祁连山冷凉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以上。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城郊、清双、东河、西河等四个特色显明的农业区域化发展格局。二是着力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围绕“农产品加工行动计划”,采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减免税收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劳动力转移空间。近两年,各级财政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新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储运企业13家,累计达到370家;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累计达到25家;新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累计达到11家;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累计达到18家。全市6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增值,企业年吸纳16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年实现工资性收入5000多万元。特别是啤酒麦芽产业蓬勃发展,2007年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已成为全国三大啤酒麦芽生产基地之一。三是着力强化农民培训输转。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劳动者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一、二轮“10万农民劳动技能提升计划”,农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增收途径不断拓展。年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输转农村劳动力10万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6亿元以上,城郊农民65以上的收入来自非农产业。不断加大农民培训项目工作力度,积极向省阳光办申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两年共争取到培训名额4600人、项目资金112万元。四是着力培育营销服务体系。更加注重农村市场营销体系培育,两年多来,共新建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产品批发和集贸市场13个,累计达到24 个;新培育“农家店”40家,累计达到50家,扶持组建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83个,累计达到200多个,新入社农户达3770户,累计达到近2万户,50以上的农户与龙头企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利益关系。农合组织使分散的个体小生产与统一的大市场有效对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近年来,各级将财政预算、土地复垦整理、农业综合开发、“两西”建设、以工代赈等资金捆绑使用,认真组织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水利、道路、饮水、能源、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面貌明显改观。一是基本农田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土地复垦整理项目6个,总规模2.4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58万亩,确保了耕地总量稳中有增;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15万亩,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二是水利建设。通过加强渠道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田间配套等工程建设,新建高标准干支斗渠3682.7公里,目前,渠系水利用率已达到62;大力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在金川区双湾镇、永昌县水源镇等地发展膜下滴灌面积近1万亩;积极争取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解决了6.3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46。三是道路建设。顺利完成焦新公路、下双公路及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全市87的行政村和40以上的自然村通了柏油路。四是能源建设。采取中央、省定额补助,市、县(区)配套补助的办法,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新建“一池三改”沼气池5513座,累计达到6183座。五是电网改造。农村电网改造2005年即已全部达标,近两年,重点实施了新建农村居民点电网改造和农业生产用电建设工程。六是信息化建设。共完成71个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电信宽带、窄带已覆盖全市126个行政村,积极推广了手机短信“农信通”信息服务,新农办先后为38个新农村示范村、基层党建示范村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七是村庄建设。编修了全市12个乡镇总体规划,完成35个行政村、221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城乡规划一体化迈出了坚实步伐,向农民提供风格不同的农宅图纸,共建成高标准农宅5903套。全面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境面貌一新。(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促进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教育事业方面,调整、撤并农村中小学21所,新建寄宿制学校20所,建设农村标准化学校20所,建成卫星接受站123个,农村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78.6;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认真落实,429名经济困难学生得到救助。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农村合作医疗深入推进,农民参合率达到97.16,市、县医院10和乡镇卫生院全部床位已经设置为济困病床;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所和村卫生室共69所,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供给,对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村级卫生所医务人员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劳务报酬;先后两次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西药、中成药平均降幅分别达37.44和63.73。文体事业方面,新建79个文化站(室、大院),全市所有乡镇和85的行政村建立了文化活动室;为50个村每村配套了价值为1万元的体育设施,为20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每村配备了1付篮球架;成功承办了省第五届农运会,并获金牌、奖牌总数两项第一。社会保障事业方面,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全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群众医疗救助、住户援助、特困学生教育救助、应急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法律援助等到11项社会救助制度,农村低保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实现全覆盖。为70岁以上的残疾老人和低保家庭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补助60元的生活费等。五保老人供养率达到98以上,农村医疗患者得到救助的人数达1750人。(四)基层组织建设快速推进,村级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一是为40个行政村新建了办公楼,全市138个行政村均有办场所,村级办公经费由原来的5000元增至15000元。今年,市上专项安排基层阵地建设资金500万元,年底全市大部分行政村均可建起集文化、体育、娱乐、党员远程教育等为一体的村级办公楼。二是以永昌县、金川区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区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全市已有72个行政村挂牌成立了农村社区,并按“六室”或“一会四中心”要求进行了配置,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议事制度和村民自治组织更加完善,管理更加有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初步搭建了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三是顺利完成了全市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一大批农村致富带头人走上村委会领导岗位,再加上近年来选派了近100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上任职,为村级班子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村级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四是坚持落实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为任职10年以上和20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每人每月分别补助100元、120元的生活费;将现任村支书和村主任(村支部副书记)的工资分别提高到600元、550元,解决了离任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五)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两年共争取到中央、省级财政涉农资金近3亿元,市级财政投向农村的资金近2亿元,市级以上财政对农村的投入达到人均1000元/年。认真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年均兑现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村教育“两免一补”、退耕还林补助等资金合计约4500万元,农民人均获得的直接补贴达到180元/年。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日益完善,全市各帮扶部门、单位共向联系点投入现金77.9万元、化肥490吨、水泥1465吨,特别是金川公司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农村为己任,资助农村建设资金2000万元,并在技术、项目、物资、农民培训与转移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六)试点村示范作用初步显现,整市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进展。试点示范村按照“二十字”方针要求,全方位开展工作。每村已初步形成了13个稳定增产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农民收入水平均高于所在乡(镇)、县(区)平均水平。2007年,3个省级试点村永昌县朱王堡镇梅南村、六坝乡七坝村和金川区双湾镇新粮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982元、3989元、5356元。一是省级试点村建设。累计向3个省级试点村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743.4万元。新建日光温室102座、累计达到386座,新建恒温窖1座,成立了辣椒运销协会、农产品营销协会、农民用水协会等经纪组织;完成了3个村所有社的村庄规划,建成高标准住宅253套,硬化整修道路30公里,配套沼气池240户,完成四旁绿化5.4公里,衬砌渠道7.3公里,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新建村级服务活动场所6处,硬化、亮化休憩绿园中心4900平方米,培训农民5074人(次),输转富余劳动力3588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03万元;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达到100。二是市级示范村建设。累计向20个市级示范村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4523.8万元。新建改造农宅2362套,硬化整修道路72.41公里,完成村屯四旁和道路两旁绿化42.9公里,新发展沼气池1459座,架设农电线路63.44公里;衬砌维修渠道39.19公里,铺设人饮管道164公里,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4、高于全市35.4个百分点;新建各类村级服务场所60个,建成各类文化场所29个,成立农村社区16个。(七)各级各方面认识明显提高,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局面初步形成。各级各部门按照形成“部门联动、主抓靠县(区)、落实在乡(镇)、行动在村、实惠到户”的工作机制要求,明确职责,集中力量,强化引导,切实推动了新农村工作健康有序进展。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县两级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实地了解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乡(镇)、村(社)干部深入工作一线,现场参与指导,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二是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在坚持政策扶持、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听取农民意见,广泛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组织动员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基础设施和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等,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两年多来,全市农民自筹新农村建设资金达1亿元以上。三是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通过项目倾斜、资金捆绑等措施,全力以赴支持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先后与有关部门、单位联合组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名人书画创作捐赠”、“电信惠农家”等主题活动,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保证了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按计划组织实施。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密,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还未完全形成。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很重。近年来,尽管我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需要的投入很大,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合力还未完全形成。从农民这一块来讲,主体地位和作用仍嫌薄弱,部分群众自身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从政府这一块来讲,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指导和服务不够到位。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三、下一步工作安排(一)突出产业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切实改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创造条件引导支持啤酒麦芽产业优化重组,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竞争能力;要加大设施农业集中生产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科技含量较高的菌种场,扩大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低毒高效农药使用范围,组织力量多渠道开辟食用菌销路,切实把生产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要积极主动与知名肉食品加工联系合作,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养殖业发展,年内力争取新建青贮氨化池1000个、规模养殖小区15个;要引导玉米制种企业间正常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为玉米制种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要按照新农村建设试点验收办法的要求,在每村培育12个能够稳定增产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要切实加快生产规范、监管有力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标准对接”和“标准入户”工程,着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培育地方名优产品。乡企部门要主动与商业银行合作洽谈,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引导作用,着力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有计划地向农村节能环保型中小企业倾斜,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增加值达到2.4亿元以上。供销部门要大力整合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其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商务部门要继续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后续工作,在每个试点村都建成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和日用消费品的连销服务网点。要加强协调,有针对性地实施第二轮“10万农民劳动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阳光工程培训,努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新型农民。特别是试点示范村的劳动力培训率要达到80以上,户均掌握1-2门农业生产技术,劳务输转人员掌握1-2门专业技能。(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抓好以水、电、路、渠、能源和生态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好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努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去年提出的三年内全市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农村自来水入户工程建设步伐,特别是水利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和协调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积极推动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首先完成试点村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的任务。要持之以恒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水权制度改革步伐,协调动员各方面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尽快组织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理论基础、探索建设新途径。二是加快推进乡村道路建设。今年,除省上安排的乡村道路建设专项资金外,市上又专门安排了200万元乡村道路建设养护资金。交通部门要切实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快“永民”公路等乡村道路建设步伐,确保年底实现村村通油路的目标。要重点加强乡村道路管护工作,探索建立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养护工作长效机制。三是狠抓农村能源建设。要认真组织实施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大力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特别要向省级试点村重点倾斜,确保50以上的农户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洁净能源,50的农户配套卫生厕所和洗浴设施。四是狠抓生态建设。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重点生态区域的保护和建设力度,绿化美化村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林业部门要抓好村庄绿化体系的规划和建设,提出绿化标准,指导群众在道路两旁、村庄四周、房前屋后及河、沟区水源地进行绿化、美化,逐步建成生态家园。五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加快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土地综合治理水平,特别要加强田路渠林配套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改善基本农田条件。国土部门要继续抓好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实施工作,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六是狠抓农业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完成信息宽带接入全部行政村的任务;完善农村政策、农产品生产销售、劳动力就业以及气象信息等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渠道,实现网络连乡镇、信息进万家。广电部门要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步伐,年内广播电视和电话入户率达到95以上。七是狠抓村容村貌整治。深入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整理复垦废弃宅基地,搞好农村污水治理,实现人畜分离,并推广农村垃圾“户盛放、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区)处理”模式,初步建立农村环境管理的运行机制,逐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八是狠抓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围绕“三点一线”经济带布局及城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按照“一书四图”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把城郊村纳入城市规划,切实组织实施好城中村改造工程。重点完成4个乡镇、33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任务,建成高标准农宅3300套。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要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做好新农村农宅规划的制定、审查,农宅质量的监督检查,依法加强对规划建设治理,配合相关乡(镇)、村完成新农村农宅、市场及养殖小区建设的土地征用工作。(三)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根据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科技推广力度,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科技基础。一是加快推进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在大力引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的同时,对现有农业节水技术进行筛选、组装、配套和系统提升,进一步提高技术操作性和转化效率,不断完善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体系。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大力推广应用品种改良、科学养殖、生态环境保护和现代信息等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强新型农机具的开发和运用,扶持发展农机大户,提升小麦、大麦、洋芋、玉米和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动植物疫情测报网络和重大疫情快速扑灭机制,增强疫情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特别要加强对苹果蠹蛾、猪蓝耳病等的监测,防止病情传入蔓延。五是完善科技推广服务模式。要组织实施好“科技入户”工程,落实好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培养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速农业科技传播。特别要针对设施农业迅速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示范。(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建设和谐农村。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建成5个乡镇寄宿中学学生公寓,农村标准化学校的比例达到60以上,农村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0以上。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实现农村学生全部享受免费教科书的目标;逐步提高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积极组织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二是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加快村级卫生所(室)标准化建设,使90的村卫生室(所)达到“五室”分设。卫生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对农村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在合作医疗、大病补助、医疗救助“三位一体”机制覆盖全市农村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补助标准翻一番的规定。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文化、体育等部门要组织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快推进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建设,加大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四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协调落实人员和经费,从7月1日起全面实现农村低保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教育以及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相配套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实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办法。切实搞好救灾救济工作,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深入推进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