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分析.docx_第1页
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分析.docx_第2页
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分析.docx_第3页
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分析.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分析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在协调区际功能分工、利益冲突,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生态补偿研究进行综述,回顾了生态补偿的内涵、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分析了近年来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生态补偿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下载 【关键词】生态补偿 区际利益 理论基础 十八大 一、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 生态补偿是当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1991年版的环境科学大辞典对自然生态补偿(Na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进行如下定义: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 由于生态补偿涉及到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内容,各类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内涵。毛显强等认为生态补偿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补偿),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实现资源保护。吕忠梅认为生态补偿应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解释。狭义的生态补偿是对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给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生态补偿还包括对因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的资金、技术、实物上的补偿,政策上的优惠,以及为增进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费用的支出。王金南等认为,生态补偿至少具有4个层面上的含义:对生态环境本身的补偿;生态环境补偿费的概念;对个人与区域保护生态环境或放弃发展机会的行为予以补偿;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性投入等。曹明德认为生态补偿是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受益者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供者支付费用。这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生态补偿涵义是一致的。 二、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毛显强等认为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包括3方面:一是庇古手段与外部性的补偿。庇古认为市场失灵是导致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必须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处理正的外部影响,通过罚款的方式处理负的外部影响,使外部性生产者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提升。二是科斯手段与产权明晰。外部性的出现源于双方产权界定的模糊,因此必须明确产权。三是生态补偿的内涵。生态补偿应以资源产权的明确界定作为前提,通过体现超越产权界定边界的行为的成本,或通过市场交易体现产权转让的成本,从而引导经济主体采取成本更低的行为方式,达到资源产权界定的最初目的。 曹明德认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依据包括自然资本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等。此外,部分学者还从经济学流派的角度对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有张建肖、赖力等7、8。关于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综合各学科学者的不同观点,大致包括如下几方面: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生态资本理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资源的有偿使用理论、效率与公平理论等。 三、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 笔者于2014年3月1日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19742014)以“篇名=生态补偿”为检索词进行模糊检索,得到论文4335篇,最早的文章出现在1992年。后以“主题/摘要/关键词=生态补偿”为检索词在该数据库进行模糊检索,发现最早研究生态补偿的文章出现在1987年。经过多次检索共得到相关论文7367篇,详细检索结果见表1。检索结果较为全面的覆盖了近40年来我国在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进展状况。 通过表1,我们对国内生态补偿的研究阶段进行简要概括。20世纪80年代左右,由于森林乱砍乱伐现象严重,国家在1978年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拉开我国生态工程的序幕,生态补偿的研究也由此开展。20世纪90年代,地方政府开始陆续出台有关生态环境补偿费的规定并应用实践。学者们对生态补偿的涵义、研究目的、必要性和生态补偿费的征收标准、范围等也逐一进行研究探讨。1998年的特大洪灾和2000年春季的广大北方地区掀起的沙尘暴,引起了我国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广泛关注,推动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的启动。学者们开始广泛思考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同时,研究领域不再仅限于森林生态补偿,流域、湖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也开始纳入学者们的研究范围。2004年之后,我国各界学者广泛研究的热点问题已经集中于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论文发表数量也突破100篇/年,并迅速增长。 当前在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涵盖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生态补偿的法律机制的建立和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等。 (一)补偿标准测算 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的核心,也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在补偿标准测算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学者们多集中于生态补偿的上下限的确立、补偿金分配、不同方法的补偿标准测算差异等。 毛占峰认为可以用机会成本法核算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上限,用支付意愿法核算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下限。曹明德认为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主要有两种核算方式,一是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此方法难度大,测算数额大,难以直接作为生态补偿的依据;二是对生态服务功能提供者的机会成本损失进行核算,国内外运用较为普遍。张乐勤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水资源市场价格法和条件价值法确定秋浦河流域的生态补偿标准。刘强等从流域水源地保护方和下游受益方两个角度,运用生态保护成本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对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测算。游文荪从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水生态保护投入和利用其水资源产生的效益两方面确定长江下游对上游的江西鄱阳湖流域水生态保护的补偿标准核算方法。 (二)补偿法律制度 在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研究方面,杜群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和发展现状,同时思考了在我国国情下实施生态补偿存在的法律问题。李静云通过总结国外在构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必要性和问题。曹明德认为生态补偿机制属于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内容,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地方机关加快制定生态补偿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将生态补偿规定上升到法律层面。 总体来看,我国还没有系统的生态补偿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已有部分法律确定了生态补偿的相关内容,但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监督评价体系。 (三)补偿存在的问题 总结近年来各类学者在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探讨,可以发现当前的生态补偿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概念界定。尽管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接触生态补偿的内容,但是国内学者在生态补偿的概念上并未给出准确的界定。同时,当前的生态补偿包括对生态建设效益的补偿以及生态破坏的补偿,但目前研究生态补偿机制时,大部分研究者并未将两者进行区分,实际上两者补偿的管理机制是不同的。这样对生态补偿研究的深入会造成一定影响。 2.研究范围。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生态补偿的研究范围起初是围绕森林补偿进行的,之后生态补偿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流域、湿地、湖泊、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多类领域。但是从表1的检索结果来看,三分之二以上的文章仍然集中于森林生态补偿方面的探讨,而对其他方向的研究还极度匮乏。同时,在补偿标准的计算、补偿金额的确定方面众说纷纭,缺乏统一机制。在补偿法律制度的健全方面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体系,在法治建设方面的研究缺乏实践和操作性。 3.生态补偿模式。我国学者在研究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补偿的方式、标准、渠道等方面的基本思路趋同,均依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来确定,缺乏对市场化补偿的条件以及不同地域不同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同时,一些学者虽然分析研究了国外在生态补偿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但是并未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予以思考创新。 四、结语 我国在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几十年,但至今仍然存在补偿制度不健全、补偿标准不统一、补偿程序缺失等长期遗留问题。今后,国家和地方政府还需大力支持生态补偿建设,进一步探讨森林、流域、湿地、海洋等多领域多地域的生态补偿问题,尽快确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环境科学大辞典编委会.环境科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326. 阮本清,许凤冉,张春玲.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实践J.水力学报,2008,39(10):1220-1225. 毛显强,钟瑜,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4):38. 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王金南,万军.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J.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3-24. 曹明德.对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再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28-35. 张建肖,安树伟.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赖力,黄贤金,刘伟良.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8,28(6):2870-2877. 谢维光,陈雄.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18-6019.6034. 毛占锋,王亚平.跨流域调水水源地生态补偿定量标准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18(2):15-18. 张乐勤.多种估算方法下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探析-以安徽秋浦河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0):124-128. 刘强,彭晓春,周丽旋,洪鸿加,张杏杏.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与资金分配研究以广东省东江流域为例J.生态经济,2012(1). 游文荪.长江下游对江西鄱阳湖流域水生态保护的补偿标准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6). 杜群.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