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地5月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汇编.doc_第1页
江苏省各地5月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汇编.doc_第2页
江苏省各地5月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汇编.doc_第3页
江苏省各地5月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汇编.doc_第4页
江苏省各地5月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各地5月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汇编2006.5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雨过山村 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1)品读此诗前两句,说说山村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出这些特点的?(4 分)答: 。(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4 分)答: 。2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谒金门 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冯延巳谒金门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开头,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 (2)试比较两首词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4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远送从此别,青山复空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1)品读此诗首联,说说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技法,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4分)答: 。(2)从尾联的关键词语入手,分析这首诗歌表现的主旨。(4分)答: 。4.阅读下面一支小令,完成后面问题。(8 分)【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 朴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注】 忘机友: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1)有人认为黄庚的渔隐诗,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支曲子的注脚。谈谈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2)作者在写景方面煞费苦心,景物描写非常生动,请选择你认为用得巧妙的词,作简要赏析。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 分)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1)在作者笔下,“丹橘”有何品质? (2)请你简单谈谈你对“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 (3)全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秋风引 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题金陵渡 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使用的意象特点。(3 分) (2)两首诗在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5分)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送李端唐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1)“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2)从“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遭遇?答: (3)诗人“掩泪空相向”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答: 8.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宿夜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梧桐影 吕岩明月斜,西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注】之子:此君,这位先生。唐代诗人孟浩然,五代词人吕岩,二人所处时代不同,但写的都是等待朋友而不得的焦急期盼的情感。(1)虽然写的都是等候的情感,但各自用不同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试抓住两首诗词的末句(或联)中的关键词来分析这个特点。答: (2)两首诗词都能够运用形象来表达情感,你认为哪一首的形象更美一些,为什么?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 直 王安石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注】夜直,即为值夜班。此时宋神宗已决定采纳王安石的意见,实行新法。(1)第三句春色指什么?诗人为何感到春色恼人眠不得? (2)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村即事 司空曙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1)有人说:不系船三字之意,在全诗中首尾相贯。你同意么?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说明理由。(4分)答:_(2)诗中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情调?你对此有何感触?(4分)答:_ _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早梅 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8分)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乌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永州愚溪作者住宅以西。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答:_ (2)第三联写景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析。(2分)答:_(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答:_1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灞上秋居 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4分)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秋波媚 陆 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注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霸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3分)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1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填空题。(8分)中牟道中 陈与义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1)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有人曾用“奇趣”评论这首诗,你是否同意?为什么?(6分) 16阅读下面一道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请依据词意简要赏析。(5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点绛唇 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注点绛唇一题“春草”。 佥谷,即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所建,后荒芜。王孙,借指作者的朋友。萋萋,草盛貌。(1)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作具体说明。(3分)答: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5分)答: 18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指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俱为作者友人。绿琴,汉司马相如有绿绮琴,故后世称琴为绿琴(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是说,虽然只是“微风”,然而其声响还是让坐在窗前沉思的作者心惊不已。B颔联是说,风吹开了屋门同时弄得竹林中响动不已,使作者误以为有朋友来访。C颈联中,作者想象枝上露水被风吹摇而滴落的情景透出一种心无所适的意味。D作者因风入题,又借风声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诗题中“闻风”二字正相切合。(2)作者对风声中自己内的感受进行描摹渲染,创造了一种清远孤寂的意境,请结合诗句对其中的感受和意境作具体说明。(5分)答:_ _1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示张寺丞王校勘 晏殊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1)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注(1)游梁赋客:汉代梁孝王好宾客,一时才士多游于梁园。(1)这首诗的颔联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2)颈联两句乃全诗的警句,情理兼胜,解释这两句并写出其中蕴含的哲理。(4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后游 杜甫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薄,沙喧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1)诗歌颔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2分) (2)张上若杜诗镜诠中评价画线的两句诗说:“润”字从“薄”字看出,“喧”字从“迟”字看出。你是否同意这种评价?为什么?(4分) 2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村即事 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有人认为“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答: 。2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二题。(8分)裴迪南门秋夜对月 钱起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注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谢公,宋谢灵运,一说为齐谢朓,诗中以“谢公楼”比喻裴迪住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准家?(1)这两首诗均以“月”为题,共同描绘了月夜 和 的特点。(2分)(2)清人沈德潜对钱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唐诗别裁集卷十一)“工于体物”,指在写物方面很见功力。试分析钱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并指出王诗中最“工于体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分析。(6分)答: 2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雨过山村 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4分)答:。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2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浣溪沙 秦观漠漠1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2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注】 1 漠漠:弥漫、轻淡貌。2 无赖:无可奈何的憎语。杜甫曾以“无赖”形容春色,如绝句漫兴:“ 无赖春色到江亭”。言春色不可人意。(1)这首词写春愁,笔触异常轻灵。上片以 和 渲染春愁,下片以 和 来形容春愁。(2)这首词的下片前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野望 (唐)王 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东皋(go):诗人隐居的地方。徙倚:徘徊义。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1) 请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4分) 考前必做系列四2006届江苏省各地5月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汇编参考答案2006.51. 【答案】“一两家鸡鸣”说明山村人家不多,突出了山村的幽静;(2 分)雨中的竹林、溪水、村路、板桥,写出了山村自然和谐优美的景致。(2 分) “闲”。(1分)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闲衬忙,(1 分)写出了仲春时节农事繁忙的景象,充满了欢快向上的劳动生活气息,(2 分)2(7分)(1)以此开头,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起兴”。起初看仅是写景,细看景中寓有人情,池水被春风吹皱的自然景象又暗含孤独女子触景生情的微妙情态。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对词的内容也有所提示。(意思对即可,3分。如果仅仅是翻译就不给分。)(2)冯词主要是通过景物、人物动作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盼夫之情。李词多直抒胸臆,“一种相思却上心头”五句酣畅淋漓地抒写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和情爱之深。(4分,“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各2分。)3. 【答案】用了拟人手法(答借景抒情、移情于景等也可);(2分)青峰伫立,似含情送客,然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里借山言人,表达了诗人的恋恋不舍的感情。(2分)(2) “独”字写自己离别之后的孤单无依;“残”字写出自己风烛残年的悲凉凄切;“寂寞”则写出严公远去后自己的冷落与惆怅。(3分)这两句借离别后的心绪写诗人的依恋惜别之情。(1分)4.(1)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 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这支小令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究竟指什么呢?细玩文意,那正是指“点秋红”的“ 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 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2)“点秋江白鹭沙鸥”一句写景非常生动,“ 点”字尤其用得好。变形容词为动词,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答第(1)题要充分利用注释,既要弄清“ 忘机友”的含义,又要明白“忘机友”在曲中所指,进而回答渔夫为什么“ 惟寻鸥鹭盟”。第(2)题是鉴赏古诗中常见的“炼字”问题。找准了答题角度,问题就简单了。【评注】 本题是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尽管题目难度较大,但曲词语言较通俗,答题时要看清题干要求。2005 年全国及各省自主命题的16 套试卷中,唐诗鉴赏权重过大,元曲鉴赏应引起高度重视。5.(1)耐寒、甘于奉献。(答对一点得/ 分、答对# 点得& 分)(2)丹橘“经冬犹绿林”,是因为“自有岁寒心”。“ 岁寒心”,一般是指松柏的。作者在这里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让我们联想到作者坎坷的经历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3)托物言志。不为世所用的愤慨。(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2点得3 分)【评注】 诗歌鉴赏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题。材料来自教材之外,符合高考的选材标准。第一题在意象上设计了考题,是重点。第二题涉及全诗主题的把握,只有把该句放到全诗中去理解才能找到准确的答案。第三题则考查了表现手法,学生回答问题必须掌握手法的作用才能得满分。其他如“ 炼字”未考,并不是说不重要,学生复习时也要重视。6.(1)两首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是相同的,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但选取的意象是不同的。刘诗选取了秋季的独特景色“ 秋风”“雁”等表现凄婉的环境,以“秋风”为主体内容体现秋季特点,从而表现诗人羁旅之思和思归之情。张诗选取渡口作为抒情的载体,以长江涌潮、斜月当空、对岸灯火等体现羁旅之思。(2)两首诗都使用了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刘诗首句显示秋风忽至的特征,第二句写耳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绘声绘影。后两句把笔触从秋空中的“ 雁群”移向地面上的“ 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的“孤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张诗前两句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了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乡愁。三、四两句从“ 自可愁”引出。因胸怀愁闷,所以深夜难眠,在小山楼上推窗远望,只见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茫茫江面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江上清丽的夜景描绘得美妙如画。【评注】 意象是指蕴含诗人感情的景物,描景抒情诗主要通过景物描写,依照意象体现的情感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感情,把握意象的特点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应首先分析诗歌的内容。7(1)阴冷,凄清。悲凉,孤寂。别时“寒云”“暮雪”,景物阴冷,凄清。友人伴寒云而去,诗人踏暮雪而归,心情悲凉,孤寂。意思相近即可。(2)少时丧父,多年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友。答出一点得1 分,“孤”答为孤儿亦可。(3)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空”意为徒然,徒然伤悲1 分,相见无期1 分。意思对即可。【评注】 本题是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倾向、作者主旨、作品中的情感基调、作品的思想意义、社会价值及时代价值等进行分析、综合、重组并评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1)表现手法:或托物言志,或情景交融,或联想想象,或小中见大,或虚实结合,或动静结合等。(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明确过程,描写突出形象,议论、抒情点明诗旨。抒情有直抒胸臆,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表现以物托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等。(3)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反问、对偶等。8.(1)前者重点在“孤”和“候”,后者重点在“立尽”和“ 影”。(2分)孟诗用“孤琴候萝径”来表达,一个人孤独抚琴,虽不遇友人但自得其乐,显得格调高雅,婉转含蓄;吕词用“ 教人立尽梧桐影”直接感叹,一个“ 立尽”倍感惆怅而孤独之余,多了些幽怨,而一个“影”字更显出夜之深、夜之冷和抒情主人的无限怅惘与孤独,手法直接热烈。(2 分)要抓住“孤琴候萝径”和“教人立尽梧桐影”两个句子来分析。(2)参考答案(1):孟诗充满诗情画意。诗中的形象都围绕“待丁大不至”这一情怀。夕阳、群山、樵夫、烟鸟,都紧扣山中薄暮的环境。松林中的月色清凉,山风中的流泉幽响,樵夫尽走而栖鸟初定,张开素琴,静候朋友归来。此情此景,阅读诗歌,如见其人。参考答案2:吕词的形象非常优美。词人只抓住残月西坠、秋风夜寒和梧桐树影下一个孤独徘徊的人这三个对象,来表达出一个久待朋友而不至的幽怨情怀的清冷意境。【评注】 这是个开放题目,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给满分。两首诗词的形象都很美,但是,在回答时应该加以对比,不能将另一首诗词完全丢掉不谈。9.(1)“春色”不只是自然界的春,这里寓指政治上开始变法的好形势。因得到神宗赞同,君臣协力,因而兴奋异常,不能成眠。(2)末句借景抒情,表达了将要实现抱负的愉悦心情。【评注】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10.(1)同意。 “不系船”三字是全诗的诗眼,以下三句全从这三字生出。首句写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 第二句点明“罢钓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疲倦想睡觉而懒得系船的心情。情景结合,表现了悠闲的生活情趣。最后两句,“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语,一放一收,把诗歌的意思推进了一层,生动地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 评分标准:表明态度是同意或不同意1分,能结合诗句进行分析3分。若答“不同意”,但能自圆其说,最多得2分。【参考资料】 “全在不系船三字,故起句即提出正意,第二句点明江村,第三句一开,第四句一合,而不系船三字之意,便首尾相贯矣。”(刘坡公学诗百法) (2)第一问:这首诗歌表现的是一种悠闲自在或者闲适洒脱的生活情调。第二问正面回答:诗歌即事抒情,将“罢钓归来不系船”这一事件,与“江村”夜景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看似懒散实际是一种闲适的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正是现代都市人包括我们特别向往的理想的生活境界。第二问反面回答:可从“看似闲适实际是一种懒散的生活情趣”“缺乏积极进取的激情”“不符合生活真实”等角度回答。 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11.(8分)(1)(4分)“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突出了题中的“早”字。(2)(4分)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12.(1)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2分,答对3个得1分)通过这些意象,生动地勾画出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出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 (2)采用了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写法,渲染了居处四周静谧的气氛。(2分)(3)谪居偏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2分,意对即可) 13(8分) (1) 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4分) (2)诗人触景生情,羁留异地见落叶而思故乡; “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4分)14.(1)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2)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远中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艺术手法2分,具体分析3分)15.(1)愉悦、兴奋(2分)(回答类似词语即可得分,如:轻松、高兴、和悦、陶醉、兴致勃勃、快乐等)(2)同意(1分)(如不同意不得分)。首句写微风中,扬柳摇曳多姿,像是不等待媒介就来向行人讨好;次句写蜻蜓低飞,当它飞近过往人马时,又象有所猜疑,远远飞开。凉风也卷来尘沙,凉风虽适意,尘沙却恼人,于是诗人突开异想,怎能与凉风约定,不要挟带尘沙同来!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并展开合理想象,无论“杨柳”“招人”表现出的亲昵情意,“蜻蜓”近马“相猜”活泼而又顽皮,还是与“凉风”相约都引人遐想。幽默风趣,奇思妙想中充满生活情趣,饱含诗情画意。(5分)16(1)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 (2)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成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17(1)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心绪因离别而乱;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离。(3分,答对三点即给满分。)(2)绵绵不尽的离愁别绪。上片写景(咏物),以荒园暮春为背景,运用映衬的手法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下片情景交融,先用 “一阕长亭暮”的特有情景,再用“王孙”这个典故,后以景作结,将绵绵之情写尽收足。(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第二问只抽象说出几个概念不作具体分析的,说对了也只给2分。)18(1)A(2)作者借“暮”“故人”“苔”“埃”等意味深沉的事物渲染环境气氛的清远孤寂(2分);从诗句看,作者内心所想屡屡因风而变,心无所适;“疑是故人来”、“为指绿琴埃”等句含蓄而又凝重地表达出作者想念、期待友人而又未得相见的内心孤寂(3分)。19. (1)颔联中写蒙蒙细雨带来淡淡春寒,“斑斑雨”暗示花落。“酒”与“雨”都渗透了诗人伤春愁绪。(2分) (2)此联写花开花落,人力奈何不得;旧燕归来,似曾相识,人事兴衰,无往不复。(2分) 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切虚无。(2分)20(1)(2分)如有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