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通”大山 大山 (Mark Rowswell) 是中国观众非常熟 悉的国际友人。人民日报海外版曾评价: “大山虽然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中国的媒体评价大山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外国人之一”。2002年大山又应邀被正式列入“加拿大名人录”。2004年大山被评为“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外国人。2006年大山又荣获加拿大的最高终身成就奖加拿大勋章以表彰他为中外友好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09年5月大山被任命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总代表。,大山回加拿大探亲,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大山在中国定居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如果是,属于哪一类型?,学习目标:,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1、概念,2、分类,人口移动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其主要有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种基本形式。,请比较说出: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户籍的变更,人口迁移的判断 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迁入地。,(2)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跨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人口迁移,跨省界的人口迁移为省际人口迁移。 如右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A1到B2、B2到C1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而从B1到B2、C1到C2是在区内流动,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户籍或者国籍的变更) 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频繁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共同点都是人口的空间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户籍或者国籍);此外还可以看有无越过行政区界线。 (2)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迁移;未跨越国界,但已跨越行政区边界的为国内迁移。,【例题1】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中国,B是美国,则A1B1为_迁移。 (2)若A是江苏,B是上海,则A1B1为_迁移或_迁移。 (3)若C为农村,A为城市,则C1A2为 迁移,这也是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4)图中箭头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_、_,原因是_。,国际人口,国内人口,省际人口,有农村到城市的人口,A1A2,C1C2,它们仍然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域,【思路点拨】本题以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关系图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判断及类型。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行政区的界线。解答时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3、,奋战在各岗位的民工同志,每年春节返乡的民工潮,中国的人口流动“民工流”,4、民工流,(1)民工流的成因,A、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B、城乡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C、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2)民工流的流向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市自治区到沿海的城市和工矿区,(3)流动方式-,(4)主要目的-,以自发的流动为主,务工和经商,(5)民工流的影响,解决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更新观念,提供大量廉价劳力,改变了经济结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进城乡交流,劳动力缺乏,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典例2】(2011德州高一检测)2011年春运工作从1月11日正式启动,2月19日结束,为期40天,其中春节前15天,节后25天。据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等部门介绍,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量将达到23.2亿人次,比去年春运增长3.5%。据此回答(1)(3)题。 (1)2011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D,(2)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3)我国面临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客流量过大 出行时间分散 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 民工流 A. B. C. D.,A,C,【思路点拨】本题以春运为背景,主要考查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及春运期间我国人口流动情况。第(1)题,春运期间民工流动性较强,此时他们是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且不变更户籍,故属于人口流动。第(2)题,春节前旅客主要由城市流向农村,回家过年;春节后由农村流向城市,外出务工。第(3)题,春节前后,民工数量过多造成客流量过大,是我国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复习提问: 1、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概念 2、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的人口迁移。 3、古代农业社会人口迁移的原因 4、15-19世纪人口迁移的特点、表现 5、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表现 6、民工流的成因、流向及影响,当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但不能说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因素。因为最终决定人口迁移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如美国老年人退休之后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的决定因素是气候;我国人口向西部地区的迁移是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所致。,【典例3】(2011海南地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2)题。 (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A,(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C,【思路点拨】本题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背景,主要考查人口流动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第(1)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我国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反映了人口流动规模扩大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所以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由人口迁入而致。第(2)题,现阶段,引发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内地与沿海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借题发挥】经济因素在人口迁移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也就越频繁。人们大多倾向于寻找可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更多机会,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所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例题4】(2011合肥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D,A,(3)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B,【解析】(1)选D,(2)选A,(3)选B。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能够根据示意图,确定出人口迁移数所占比重最大的是2039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解答该题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与生态环境因素,2.经济因素,3.政治因素,4.社会文化因素,人口迁移与流动的新形式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石方运输项目承包合同6篇
- 江苏药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财金集团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锅炉运行值班员(高级工)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
- 化工导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疆粮油储备补贴合同协议
- 药厂车间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广西选调生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公益知识讲座与传播活动方案
- 东阳电焊考试实操题及答案
- 燕山石化聚丙烯工艺综述最好实习报告内容
- 一粒种子旅行
- 自考05175税收筹划(15-19)真题试卷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清华大学课件,全套)
- GB/T 9124-2010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
- GB 4287-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课件
- 桂阳县中小幼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指南专家讲座
- 童装原型部分(课堂)课件
- 软件测试用例实例非常详细
- 广联达算量模型与revit土建三维设计建模交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