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综合测试及答案.doc_第1页
必修四综合测试及答案.doc_第2页
必修四综合测试及答案.doc_第3页
必修四综合测试及答案.doc_第4页
必修四综合测试及答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四综合测试题制作人:徐倩 审核人:刘文红 使用时间:2012-6-2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千骑(q) 埋怨(mn) 罪愆(qin) 荒阡古陌(p)B半晌(shng) 打量(liang) 脚镣(lio) 繁文缛节(r)C天堑(qin) 提防(t) 羌管(qing) 户盈罗绮(q)D巷道(hng) 华发(hu) 料峭(sho) 羽扇纶巾(gu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市刽 寻觅 查无音信 前合后偃B缜密 惊愕 惊慌失措 无语凝噎C藩属 缔听 万恶不赦 阿谀献媚 D故垒 萧瑟 良辰美景 抗旱三年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可以选择居地, 没法选择生命之源,即使这里有许多你无法忍受的东西,即使这块土地被太多的人口和灾难压榨得疲惫不堪气喘吁吁。 你没法重新选择父辈,他们的脸上 着你的容貌,身上 出你熟悉的气息。也许更重要的是,这里到处隐伏和流动着你的中文,你的心灵之血。 你曾经用这种语言说过最动情的心事,最欢乐和最心酸的体验,最聪明和最幼稚的见解,你就再也不可能与它分离。A.因为 隐藏 流露 只要 B.因为 刻画 流露 如果C.但是 刻画 散发 只要 D.但是 隐藏 散发 如果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偏激而善良的言论,对于利用舆论监督,改进社会治理绩效而言,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作“苦口良药”。 B斯诺的其他著作都不可和西行漫记相提并论,即使是杰出的报告文学,在事过境迁之后,往往成为明日黄花。C这些个矛盾心态,显现出马英九以一个“外省族群”者的身份在台湾政坛立足的困难性,使得他在政治考量方面多了一份顾忌和如履薄冰的心情。 D每年到了樱花盛开的季节,这个城市常常是十室九空,人们举家来到这里赏樱花,到那时,这里就如同一个浪漫、梦幻的世界,处处花朵簇拥,人流如织。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B. 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以及与祖国的联系和感情,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D.卫生部表示,今年是医改的起步阶段,要按照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的改革方向,着力确保医改取得实质性进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流感病毒的主要抗原是突出其表面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所有发生突变的部分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突变最快。这令免疫系统跟不上步伐。决不是所有的病毒抗原哪怕是所有RNA病毒的抗原都突变得那么快。麻疹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突变的其他部分在变,只有抗原岿然不动(最可能的原因是,免疫系统识别为麻疹病毒抗原的那部分所承担的功能是病毒自身不可或缺的,如果它的结构变了,麻疹病毒就无法存活)。因此,人只要患过一次麻疹,一般就可对其终身免疫。然而,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却能在保持功能的前提下千变万化。它们的突变使其能避开免疫系统而未令病毒遭到破坏。事实上,它们突变得太快了,即使在一次流行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都经常在变。有时突变所导致的变化很小,使得免疫系统仍然能够识别它们并与之结合,从而轻易避免同种病毒的二次感染。但有时突变显著改变了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的形状,于是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它们。与旧结构完美结合的抗体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结构了。这种经常发生的现象被称为“抗原漂移”。当抗原漂移出现时,病毒就能在人体获得立足点,即使那人的免疫系统已有了能结合以往形态抗原的抗体。显然,变化越大,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力就越低。为了理解“抗原漂移”的概念,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橄榄球运动员,身着白短裤、绿衬衣、镶有绿色V字的白色头盔。免疫系统能识别这种运动服并攻击它。如果运动服稍作改变如在白短裤上加一条绿色条纹而其他不变,免疫系统还是能够毫不费力地识别出该病毒。但若运动服由绿衬衣白短裤变成了白衬衣绿短裤,免疫系统就没那么容易识别了。抗原漂移引发流行病。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在33年间就出现了19种不同的已鉴定的流行病平均每两年就有一种以上。每一种仅在美国就造成了10000至40000的“过量死亡”高于该疾病通常所导致的死亡数量。结果在美国,流感比任何其他传染病包括艾滋病(AIDS)导致了更多人死亡。公共卫生专家监控了抗原漂移,并每年调整流感疫苗以期与之同步。但他们却从未能将疫苗调整得恰到好处。流感病毒是作为一个突变群存在的,即使他们预测到了突变的方向,总会有一部分病毒与众不同而躲过了疫苗和免疫系统。但是,因为医学领域其他新的发现,现在不管抗原漂移多严重,造成的流感有多致命,它也并不会再造成流感大爆发,不会造成如18891890年、19181919年、1957年和1968年时那样席卷世界的大流感。6、关于“抗原漂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抗原漂移发生的原因是突变显著改变了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形状。B抗原漂移是病毒入侵人体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C抗原漂移出现时,如果人的免疫系统拥有能结合以往形态抗原的抗体,病毒就难以在人体获得立足点。D抗原漂移引发的流行病,一次就会造成至少10000人的死亡。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麻疹病毒的抗原之所以在其他部分都在突变的时候岿然不动,是因为它的结构一旦发生了变化,整个病毒就不能存活。B流感病毒发生突变的程度与人体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力是成反比的,变化越小,免疫系统的应答效力就越高。C人体免疫系统有时难以识别流感病毒,主要是因为病毒中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了颜色上的很大变化。D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在33年间共出现了19种不同的流行病,从导致死亡的人数来看,流感是最致命的传染病。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患过一次流感的人,即使注射了疫苗也有可能再次感染,但是患过一次麻疹的人,却可以终身免疫。B如果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了突变,那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无法识别它们,从而无法破坏病毒。C公共卫生专家已监控了抗原漂移,所以他们很快就会预测流感病毒突变的方向并将疫苗调整得恰到好处。 D如果出现了过去那种席卷世界的流感大爆发,那就可以确定在抗原漂移之外还存在其他的原因。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未,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因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封通少子雄为召陵侯。每幸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祠通父冢。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选自后汉书李王列传,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 当:认为适当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 期:约定C.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 节:节操D.每幸南阳 幸:驾临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以此不乐为吏 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B.是为宁平公主 征通为卫尉 C.及相见,共语移日 特见亲重D.因复备言其计 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李通在王莽为政时不愿为官,自免而归,就是因为平素听到李守所说的预言吉凶得失的话“刘氏复兴,李氏为辅”。B. 最初光武帝与李通相见之时,两人很有共同语言。但光武帝对李通并不完全信任,而且还对他心存戒备,这说明光武帝很谨慎。C. 李通能守能征。光武帝出征之时让他镇守京师,后来,他又率军攻打围剿汉中贼寇,并最终击溃了敌人的援军。D.尽管光武帝对李通器重,优待有加,但在天下大略平定以后,李通还是以病为由,上书乞身告退,但没有被皇上接受。第卷(共117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 (3分) (2) 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 (3分) (3) 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4分) 四、古诗词鉴赏(10分)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晚泊盱眙唐 常建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宵外,谁堪羁旅情。(1) 第二联上下两句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 (2) 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诗试作简要分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柳永望海潮)(2)执手首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4) 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6) ,到黄昏、点点滴滴。 , !(李清照声声慢)(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其中一句是:想当年,_ _、_ _ _ _。五、语言文字应用(共12分)15、2012年3月3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海南博鳌会见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的越南副总理黄中海,李克强再次重申南海主权。南海一向属于中国领海,中国对南海有着毋庸置疑的主权。下列为史书所记载的有关南海资料,请就资料,总结出“中国对南海有着毋庸置疑的主权”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4分)东汉杨孚的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这里的“涨海”是当时中国人民对南海的称呼,“崎头”则是当时对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日本的新南群岛概况记载,中业岛有渔民“栽种之甘薯”,“昔时有中华民国渔民居住于此岛,并种植椰子、木瓜、蕃薯和蔬菜等”。明代的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公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海道几万里”。而上述活动其他周边国家都落后于中国甚至从未涉足南海群岛。美国1961年出版的哥伦比亚利平科特世界地名辞典写道,南沙群岛是“南中国海的中国属地,广东省的一部分。”日本1966年出版的新中国年鉴说:“中国的沿海线,北从辽东半岛起到南沙群岛约一万一千公里,加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达二万公里。” 16、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2012年为杜甫诞辰1300周年。然而3月,当我们正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对此,网友、学者有的反对,有的赞成。请说明你对这件事的态度,并从多个角度说明理由。 17、阅读下列文字,给“山寨文化”下一个定义。(4分)(60字以内) 当“山寨”以IT业为切口渗透至人们的经济生活时,就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其他领域,除一些盗版商品加入山寨大军之外,山寨的概念也被扩大到日常生活诸多与“另类翻版”有关的人、事、物中,山寨影视剧、山寨音乐、山寨艺人、山寨门事件等令受众产生“各处皆有山寨”的错觉,山寨文化就这样形成了。它巧妙地在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们的猎奇、从众等心态,形成一股备受关注的态势,但它毕竟是一种以仿效为载体的新兴文化,能否经得住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考验还很难说。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首次将山寨现象理解为市场经济培育期的必然现象,将民间俗称的“山寨文化”界定为一种民间的智慧和创新,将“山寨模式”界定为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山寨现象界定为为一种“山寨产业”。 “山寨文化”就是: 六、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塘 栖丰子恺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旅宿(日文名草枕)中,有这样的一段文章:“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被装进在箱子里的许多人,必须大家用同样的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别人都说乘火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被火车搬运。像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了。”我翻译这篇小说时,一面笑这位夏目先生的顽固,一面体谅他的心情。在二十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从我家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轮船,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但我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这寓所赛如我的“行宫”,有一男仆经常照管着。我那时不务正业,全靠在家写作度日,虽不富裕,倒也开销得过。客船是我们水乡一带地方特有的一种船。水乡地方,河流四通八达。这环境娇养了人,三五里路也要坐船,不肯步行。客船最讲究,船内装备极好。分为船梢、船舱、船头三部分,都有板壁隔开。船梢是摇船人工作之所,烧饭也在这里。船舱是客人坐的,船头上安置什物。舱内设一榻、一小桌,两旁开玻璃窗,窗下都有坐板。那张小桌平时摆在船舱角里,三只短脚搁在坐板上,一只长脚落地。倘有四人共饮,三只短脚可接长来,四脚落地,放在船舱中央。此桌约有二尺见方,叉麻雀也可以。舱内隔壁上都嵌着书画镜框,竟象一间小小的客堂。这种船真可称之为画船。这种画船雇用一天大约一元。(那时米价每石约二元半。)我家在附近各埠都有亲戚,往来常坐客船。因此船家把我们当作老主雇。但普通只雇一天,不在船中宿夜。只有我到杭州,才包它好几天。吃过早饭,把被褥用品送进船内,从容开船。凭窗闲眺两岸景色,自得其乐。中午,船家送出酒饭来。傍晚到达塘栖,我就上岸去吃酒了。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不怕天雨。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淋”与“轮”发音相似,所以凡事轮不着,就说“塘栖镇上落雨”。且说塘栖的酒店,有一特色,即酒菜种类多而分量少。几十只小盆子罗列着,有荤有素,有干有湿,有甜有咸,随顾客选择。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赏识这种酒家。若是壮士、莽汉,像樊哙、鲁智深之流,不宜上这种酒家。他们狼吞虎嚼起来,一盆酒菜不够一口。必须是所谓酒徒,才可请进来。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这种人深得酒中三昧,所以称之为“徒”。迷于赌博的叫做赌徒,迷于吃酒的叫做酒徒。但爱酒毕竟和爱钱不同,故酒徒不宜与赌徒同列。和尚称为僧徒,与酒徒同列可也。我发了这许多议论,无非要表示我是个酒徒,故能赏析塘栖的酒家。我吃过一斤花雕,要酒家做碗素面,便醉饱了。算还了酒钞,便走出门,到淋勿着的塘栖街上去散步。塘栖枇杷是有名的。我买些白沙枇杷,回到船里,分些给船娘,然后自吃。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吃好之后必须收拾桌子,洗手,实在麻烦。船里吃枇杷就没有这种麻烦。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坐船逢雨天,在别处是不快的,在塘栖却别有趣味。因为岸上淋勿着,绝不妨碍你上岸。况且有一种诗趣,使你想起古人的佳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古人赞美江南,不是信口乱道,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我谢绝了二十世纪的文明产物的火车,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实在并非顽固。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 (选自缘缘堂随笔集)18、请对第段画线句“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作简要赏析。(4分) 19、作者游塘栖,乐在其中,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乐”的具体表现。(4分) 20、文章开头和结尾先后谈到日本作家夏目簌石,请简要阐述作者引用“夏目簌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21、结合本文内容,请你探究作者在文章中寄托了哪些情怀?请简要阐述。(6分) 七、作文(60分)“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请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答案1B2B3 D【解析】考查选词填空,语言的准确、连贯。选择关联词语时注意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动词时要注意语境。4、D (A.苦口良药:比喻逆耳忠言,此熟语应用正确;B.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C.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D.十室九空:形容因灾荒、战乱或暴政使得人民破产或流亡的景象。)5、c A:改成“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B:错在“保持感情”D:改成“要按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的改革方向”6、B (A“和”要改成“或”C原文表述为“病毒就能在人体获得立足点,即使那人的免疫系统已有了能结合以往形态抗原的抗体”D“通常一次就会造成至少10000人的死亡”与原文中“高于该疾病通常所导致的死亡数量”矛盾,同时,这也只是美国的一组统计数据)7、B (A原文表述为“最可能的原因是”C“颜色上的很大变化”有误D原文表述的是“19种不同的已鉴定的流行病”)8、D (A原文讲的是“一般就可对其终身免疫”B原文讲“有时突变所导致的变化很小,使得免疫系统仍然能够识别它们并与之结合”C“很快就会预测流感病毒突变的方向并将疫苗调整得恰到好处”在原文中没有根据)二、文言文阅读9、c(节:节符,使者或官员的凭据)10、D(D均为连词,“于是,就”;a:介词,因为;介词,在;b:动词,是;动词,任;c:动词,见面;副词,表被动)11、a(听到李守所说的谶文,只是他自免而归的原因之一)12、(1)光武就暗中观察李通说:“即便如此,那么你父亲该怎么办?”(微1分,宗卿师1分,通顺1分) (2)居安不忘思危,应当让李通在职治病。他想回封地,不能听从接受他的请求。(居职1分,就1分,通顺1分) (3)李通称病隐退,居家不理政事,连年请求告老隐退。光武帝感谢李通首创重大的谋略,每每优待宠爱他。(不视事1分,乞骸骨1分,大谋1分,通顺1分)译文:李通字次元,南阳郡宛县人。父亲李守,喜好天文历数和预言凶吉的图谶之学,为王莽的宗卿师。李通也为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气。王莽末年,百姓忧愁怨恨,李通曾听见他父亲说过图谶上讲“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心里常想着这件事。因为家里很富足,是乡中第一,因此不想做官,就自动辞职回家。后来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兴起,南阳为之骚动,等到光武避难在宛,李通听说了就派李轶去迎接光武。等到见了面,两人谈了很久,握手极为欢畅。李通就讲了全部谶文的事,光武开始大出意外,说不敢当。这时李守在长安,光武就暗中看着李通说:“既是这样,你父亲该怎么办呢?”李通说“:自己已经有办法了。”因此向光武详细陈述了他的计划。光武既已深知李通意向,就与李通相约结,定谋议,计划在立秋那天趁都试骑士的机会,劫持前队大夫甄阜及属正梁丘赐,因而号令大众宣布举事。更始立,以李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更始到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更始使李通持节回去镇守荆州,李通因此娶光武妹妹伯姬为妻,就是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李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光武帝每次出征讨伐四方,常令李通留守京师,镇抚百姓,修宫室,建学校。六年夏,率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派遣军队赴救,李通等与他们战于西城,破贼兵,回师在顺阳屯田。这时天下大体平定,李通想避开荣誉宠信,以生病为由上书请求辞官回家。光武下诏命公卿群臣讨论,大司徒侯霸等说:“李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安定不能忘记危险,应令李通带职疗疾。想返回诸侯国,不可听从。”于是诏李通治疗疾病,按时工作。李通以平民倡导起事,帮助成就帝业,又以宁平公主的缘故,特被亲重。然而李通生性谦恭,常想避开权势。素有消渴症,自从当了宰相,就请病假不理政事,连年告病回乡, 光武帝感激李通首倡大谋,光武帝每每优待宠爱他。封李通少子李雄为召陵侯。光武帝每到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的礼仪来祭祀李守的墓冢。李通建武十八年(42)去世。谥号为恭侯。帝与皇后亲自前临吊口言,送葬。古诗词赏析13、(1)“久”漫漫长夜,久久不能入睡,没有睡着的诗人,无奈地听着潮水拍打水岸的声音;“寒”,秋夜凄寒,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默默望着一轮寒月在城头洒下一片凄清的余晖。(“侵”“近”也可,结合诗的意境,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2)思念家乡,孤独失意。首联写夜泊淮水,秋气萧森,冷霜飞降,夜水清寒,景色中无不透露出清迥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