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第二章X线基础理论复习题.ppt_第1页
临床医学]第二章X线基础理论复习题.ppt_第2页
临床医学]第二章X线基础理论复习题.ppt_第3页
临床医学]第二章X线基础理论复习题.ppt_第4页
临床医学]第二章X线基础理论复习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节复习,一填空,1X线摄影是由物体吸收了X线后,产生的本影和几何原因形成的(半影 )共同组成的。,2焦点的极限分辨力的主要测试方法(星形测试卡 ) 3焦点面上的线量分布呈( 单峰 )分布的焦点成像质量好。,二 线量分布,(一)焦点面上的线量分布 1.从焦点像上可以看出焦点面上密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2.焦点面上宽的线量分布是中间少,两边高的双峰形;焦点面上长的线量分布是中间低,两边低的单峰形; 3.线量呈单峰分布的焦点成像质量好,一填空,4X线摄影最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两种(X透视 )( X摄影 ),一填空,5一般人眼对光学密度值的观察能力限于( 0.25-2.0 ) 6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 胶片因素 )( 射线因素 )( 被检体因素 ) 7X线透过被检体作用在胶片上的X线量包括两部分( 原发射线量 )( 散射线量 ),一填空,8模糊阈值( 0.2mm) 9影响照片影像模糊度的因素( 技术性模糊) ( 非技术性模糊 ) 10失真度根据失真情况,可分为( 放大失真 )( 重叠失真 )( 变形失真 ) 11照片斑点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 胶片斑点)(增感屏斑点 ) 12形成照片斑点的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量子斑点或量子噪声 ),一填空,13可见程度的表征可分为三级( 隐约可见 )( 可见 )( 清晰可见 ) 14摄影条件的制定主要方法( 变动管电压法 )( 固定管电压法 )( 对数率法 ) 15自动控制曝光的原理和主要方法主要有两类( 前示控制 )( 程序控制 ) 16常用的X线探测器有两种(电离槽式 )( 光电计式 ),一填空,17.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称为( 照片对比度 ) 18.使用滤线栅要( 增加 )摄影条件,一填空,19.X线强度的衰减与摄影距离的平方成( 反 )比。 20.在利用X线阳极效应时应该将肢体厚度大的组织放在( 阴极 )侧。,二判断题,1.实际焦点的大小与X线的功率有关。( V ) 2. MTF是指焦点的调制传递函数。( V ) 3.实际焦点的大小与聚焦槽的形态、宽度及灯丝在聚焦槽的位置无关。( V ),实际焦点影响因素:1.X线管的功率。实际焦点的面积与X线管的功率成正比,故旋转阳极X线管的功率明显大于固定阳极X线管者。 2.实际焦点的大小还受管电压和管电流的影响。 3.聚焦槽的形状、宽度 4.灯丝在聚焦槽内的位置,4.MTF的定义是X线管焦点这个面光源使肢体成像时,肢体组织影像再现率的函数关系。MTF越大,成像性能越好。( V ),二判断题,5.MTF=0时,表示成像系统的输出对比度为0,即影像消失。 ( V ) 6.管电流越大,有效焦点越大。( V ) 7.管电压越小,有效焦点越大。( V ) 8.焦点面上的线量分布是均匀的。( X ) 9.沿焦点宽方向上的线量分布成单峰分布,线量呈单峰分布的焦点成像质量好。( X ),二判断题,10.焦点近阳极侧的线量多,阴极侧X线量少。( ) 11.X线中心线是摄影方向的代表,但有时我们也使用斜射线。( ) 12.斜射线摄影时可以减少影像的重叠但不适当使用时可以造成影像的失真、变形。( ),斜射线:X线束除中心线以外的射线。在某些特殊体位摄影时可用斜射线进行摄影,以减少影像的重叠。 中心线:X线束中心部分的设限,是摄影方向的代表,处于中心射线部位的X线影像,虽有放大,但仍保持被照体原来的形状,并无图像歪曲或失真;而边缘射线部位的X线影像,由于倾斜投射,对被照体则既有放大,又有歪曲。,斜射投照对X线投影的影响(歪曲失真)同样的球体,由于倾斜投射, 使投影变形,呈蛋形(S2);中心射线部分的投影(S1),有放大,但仍呈球形,13.X线透视可以保存影像资料。( ) 14.X线摄影可以动态观察人体器官的活动及部分功能。 ( ) 15.X线摄影对于细微结构的观察由于X透视。 ( ) 16.人眼对密度的分辨能力限于0.025-0.2之间。 ( ) 17.X线对比度是人眼可以观察到的。 ( ) 18.一般易动的部位摄影时,我们应该选用短时间摄影。 ( ) 19.感光效应与摄影距离成正比。 ( ) 20.在80-90KV以上管电压摄影时,散射线含有率趋于平稳。( ),二判断题,10.焦点近阳极侧的线量多,阴极侧X线量少。( X ) 11.X线中心线是摄影方向的代表,但有时我们也使用斜射线。( V ) 12.斜射线摄影时可以减少影像的重叠但不适当使用时可以造成影像的失真、变形。( V ) 13.X线透视可以保存影像资料。(V),二判断题,14.X线摄影可以动态观察人体器官的活动及部分功能。 ( X ) 15.X线摄影对于细微结构的观察由于X透视。 ( V ) 16.人眼对密度的分辨能力限于0.025-0.2之间。 ( X ) 17.X线对比度是人眼可以观察到的。 ( X ),18.一般易动的部位摄影时,我们应该选用短时间摄影。 ( V ) 19.感光效应与摄影距离成正比。 ( X ) 20.在80-90KV以上管电压摄影时,散射线含有率趋于平稳。( V ),二判断题,散射线含有率 1.定义:散射线在作用于胶片上的全部射线量中所占比例。 2.影响因素 A 管电压 随着管电压,散射线含有率,在80-90KV以上时,散射线含有率 平 稳,2.被检体厚度,被检体厚度,散射线含有率,厚度超过15cm时,散射线含量 ,对胶片影响不大,3.照射野,据研究照射野在100cm2200cm2以上时,散射线(scattered radiation)含有率急剧增加。照射野在600cm2700cm2时,散射线含有率趋于饱和。X线摄影时,应将X线的照射野的大小减少到能包含被照部位最小程度,以起到对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radiation protection)作用及提高照片的清晰度。在一般情况下,采用的X线束照射野都比选择使用的X线胶片稍小,以使胶片周围不接受X线,达到提高照片质量的目的。,照射野和胶片大小相同,照射野大于胶片,散射线,四简答题,1.焦点的阳极效应? 答:当阳极倾角约20度时,进行X线量的测定,其结果是在平行与X线管的长轴方向上,近阳极侧的X线量少,近阴极侧X线量多,最大值在110度,分布是非对称性的,这一现象被称为X线管的阳极效应。,四简答题,2.影响照片密度值的因素? 答:1.照射量 2.管电压(Kv)3.摄影距离4.屏-片系统 5.被照体厚度、密度 6.照片后处理技术,四简答题,3.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 答(一)胶片因素 1.胶片对比度(r值) 2.屏-胶组合 3.胶片的后处理技术 (二)射线因素 1.线质的影响2.线量的影响 (三)被检体因素 A 原子序数 B 密度 C 厚度,四简答题,4.散射线的抑制与消除? 答:1.散射线的抑制:A X线束限制器 B 滤过器 2.散射线的消除:A 滤线栅技术 B空气间隙效应,四简答题,影响照片影像模糊度的因素? 答:1.非技术性模糊 A被检体而产生的吸收性模糊; B病理性模糊 2.技术性模糊A焦点的几何学模糊 B运动型模糊 C屏-片系统产生的模糊 D散射线性模糊,四简答题,如何控制和减少焦点的几何学模糊? 答:被照体尽量靠近胶片,尽可能增加焦-片距,尽可能选用小焦点和利用X线管阳极效应来摄影。,四简答题,减少和控制运动学模糊的措施? 答:(1)保证X线管、诊视床以及活动滤线器托盘的机械稳定性; (2) 选择肢体运动幅度小或相对静止的机会曝光 (3)屏气或采用短时间曝光; (4)尽量缩小肢-片距,增加焦-片距,问答题,1.滤线栅的工作原理? 答:在X线摄影中,将滤线栅置于胶片与肢体之间,焦点至滤线栅的距离与滤线栅的焦距相等,并使X线中心线对准栅中心,原发X线与滤线栅的铅条平行,能通过铅条间隙到达胶片产生影像。由于被检体产生的散射线是方向不固定的,于铅条成角,不能通过铅条间隙,故大部分散射线被铅条所吸收,减少了胶片上的散射线量,改善了照片对比度,提高影像质量。,问答题,2常规X线影像的质量标准? 答:1.影像显示标准 2.重要的影像细节 3.体位显示标准 4.成像技术标准 5.受检者剂量标准 6.照片影像特定解剖点的密度标准范围,问答题,3.标准影像应遵循的一般规则? 答: 1.影像显示能满足诊断学要求 2.影像注释完整、无误 3.无任何技术操作缺陷 4.所用胶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控制适当 5.影像整体布局美观,影像变形少 6.对检查部位之外的辐射敏感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加以屏蔽 7.影像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问答题,感光效应的影响因素? 答:管电压、管电流、摄影时间、摄影距离、胶片的感光度、增感屏的增感率、滤线栅的曝光倍数、被照体的厚度等等。,问答题,滤线栅的特性 A 栅比(R)滤线栅铅条高度(h)与铅条宽度(D)比值,B. 栅密度(n) 在滤线栅表面上单位距离(1cm)内,铅条的数目 条/cm,问答题,C 铅容积(P),在滤线栅表面上,平均1cm2中铅的体积(cm3) D 滤线栅的焦距(f。) E曝光量的倍数(B)用滤线栅与不用滤线栅所需要的X线强度I与I 之间的比值,六计算题,1.焦点为1.0的X线球管摄片,肢-片为10cm,焦片距为40cm,求照片影像的伴影是多少?图像是否模糊? 解:H=F.b/a=1.010(40-10)=0.3 由于大于模糊阈值0.2mm,所以图像模糊。,六计算题,2.某部位的X线摄影,原使用80毫安秒,增感屏增感率为50,现该用40的增感屏摄影,应该用多少X线量? 解:Q2=f1/f2.Q1=5040x80=100毫安秒,六计算题,3. 某部位的X线摄影,原使用胶片距40cm,现调整到80,如其他摄影条件不变,X线量应增加多少? 解:Q2=r2Xr2/r1Xr2.Q1=(80X80)/(40x40)Q1 Q2/Q1=80X80/40x40=4,4有一被检者,其胸部前后径为20cm,采用F=1.2的焦点、FFD=120cm摄取胸部正位片,此患者b=10cm的组织影像是否清晰?(5分) 评分标准:1计算出焦点允许放大率 2计算出焦点实际放大率、结论 解1:允许放大率:M=1+0.2/F=1+0.2/1.2=1.16 实际放大率:M=(a+b)/a=120/(12010)=1.09 因为MM,所以影像是清晰的。 解2:此组织影像的组织模糊值: H=F.b/a=1.2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