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壮族民歌的生活性.doc_第1页
浅论壮族民歌的生活性.doc_第2页
浅论壮族民歌的生活性.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壮族民歌的生活性内容摘要:壮族民歌特别发达。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如果大米和玉米是壮族人维持生命的粮食,那么民歌就是他们的精神食粮。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关键字:乐器、种类、活动、特点正文:首先要讲一讲壮族民间音乐的乐器。其乐器大概有40余种,分为吹奏乐器、拉奏乐器、弹奏乐器和击奏乐器四种。现在广为流传的有拉奏乐器-马骨胡。琴筒用马腿骨制成,状似二胡故得名。音色清脆明亮,是壮族伴奏乐队的主奏乐器,近年来用于独奏、齐奏于合奏;还有击奏乐器-铜鼓。铜鼓音色粗犷,音量较大,数里之外可闻;还有弹奏乐器天琴和吹奏乐器田螺笛、木叶等。这些都是流传广泛的乐器,在一些节日的节目上或是平常的生活表演、消遣上不缺乏它们的影子,就是这些乐器给予了壮族民歌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是壮族人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有滋有味。壮族民歌的种类应该从形式和内容上讲述。壮族民歌,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排歌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 300多行。长篇叙事诗比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等。其中以嘹歌的表现形式较为特别。它不是以叙事方式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封建领主的兼并战乱作为背景,通过抒情的对唱表现一对男女青年悲欢离合的感情。四句一组,相互问答,拆开来是独立的抒情诗,连缀起来又是一首有头有尾的故事诗。嘹歌与壮族青年的感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嘹歌开启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的心门,延续着一代一代的壮族人与壮族民歌文化,丰富着人民的生活。壮族民歌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从内容和形式来看,主要有古歌、叙事长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壮乡民歌多,但传唱之时都要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能瞎唱乱唱。特别是时政歌、仪式歌和情歌,在什么场合唱是有规矩的。比如情歌,在野歌圩里可以尽情地唱,而在家里,在父母面前,在夜歌圩里就不能唱。仪式歌中,祭祀唱什么,婚嫁唱什么,丧礼唱什么,都是绝对不能颠倒乱来的。连迎接不同的客人也有不同的迎客歌。其中最富味道的应该是情歌。在山间、河边、田间到处都能听见青年男女的豪放的情歌。滋润着壮族人民的生活。壮族传统音乐主要是各种山歌调。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欢、西、加、比、论等五种。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其中有叙事用的平调;有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等。据粗略统计,各地不同调子加起来达1000种以上。这些山歌调虽然是固定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旋律与歌词相结合,能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除了单声部民歌,还有双声部和三声部民歌。山歌调的演唱方法,有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其中富宁皈朝山歌调、靖西马隘及汉隆山歌调、田阳古眉山歌调、马山山歌调、环江山歌调,尤其著名。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唐代歌仙刘三姐了,她的豪放之音缭绕在漓江上和桂林山间。山歌的内容多源自于生活。人们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化为歌声飘荡而出。正是这无拘无束的山歌在不断地丰富壮族男女老少的日间生活,驱赶了农活生活的枯燥,与艰辛之意。壮族民歌的主要活动有“歌圩节”。 壮族人爱唱歌,不仅平时唱,家里唱,而且还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或“歌节”。 所谓歌圩,意思是野外坡地的集会。节日期间,青年男女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女孩子三五成群,男青年四六结队,他们相互对唱,一唱一答,从白天唱到晚上,从晚上唱到天明,有时几天几夜,歌声不绝。歌圩的日期主要在农历三月初三,按传统习惯要举行3天,但在春节、四月八、中元节、中秋节以及婚嫁、满月、新房落成等喜庆吉日也都形成歌圩,有时甚至在赶集的路上也形成临时的歌圩。歌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吟唱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的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等。 歌的闸门打开后,整个棉山沉浸在歌的迷恋之中,无论你走到那里,都可见一对时青年男女用心对歌在比聪明、智慧,因为对歌中一旦被对方唱倒,那是十分丢人的事情。三月初四,是歌圩的高潮。男女青年通过唱盘歌,来盘问身世,最终达到互相了解和表示真正的爱情。剩下的最后一天,定情的一对对互赠礼物,唱起“送别歌”,等到明年歌圩再相会。三天歌圩,唱三天情歌,由此可见,情歌是壮歌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壮族情歌非常优美动听,常采用比喻、暗示、影射、衬托和双关语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态度。他们唱花歌、育花歌、果歌、乌歌、蝴蝶歌等,用歌唱虫鱼鸟鲁、赞颂草木山川、描绘各种花卉和星星月亮来表达彼此爱慕之心,互相倾吐友情,共同培植爱情之花。往往经过“初遇歌”、“试探歌”、“对问歌”、“初恋歌”、“深交歌”,最后“定情歌”,定情后要山盟海誓。唱完了山盟海誓,就要分手了,于是双方约定下一次相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还要再三嘱咐对方分手后要恪守信誓。唱完了“约会和嘱咐”,就真的要分手了,双方依依借别,难舍难分,唱起“送别歌”。 歌圩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历史上一直以青年男女通过公开聚唱来选择婚配为主。每到歌圩日,青年男女们便盛装艳服,三五成群地来到歌圩场,通过歌唱显示才能,披露心声,交流思想,找寻自己的意中人。歌圩上,对唱是主要的活动方式。对唱是一对一对进行的,当一对男女青年对唱的时候,双方的朋友都围在身旁相助,甚至还有歌师在旁出谋划策。对唱的程序是非常复杂而严格的。一般来说,从初交到初步确定恋爱关系,要经过下列对唱阶段:引歌、初会歌、大话歌、初问歌、盘歌、赞美歌、追求歌、初恋歌、结交歌、定情歌、赠礼歌、嘱别歌,等等。各个环节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紧密相联。每个环节的歌都很长,很丰富,好的歌手可以唱几天几夜。壮族民歌的特点应该从格律与音阶上讲壮族民歌的音调由于方言土语的差异造成民歌音调色彩的变化,形成南路、北路、中路、等不同风格。壮族民歌以词不达意的格律分类可分为:欢、加、西、比、伦。壮族单声部民歌大多有两个或者四个乐句构成,常用徵调式、羽调式、宫调式、商调式;壮族民族的主要特点是:主要采用五声音阶和四音音列,三音列也常见;多声音乐中多采用支声复调的手法,各声部音乐形象统一。对大二度的运用是其和声方便的重要特点,结束往往也是由二度向同度的解决。壮族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民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