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内部控制的若干思考一、内部控制的 发展 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发展而来的,至今为止,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阶段、管理控制和 会计 控制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一体化结构阶段。 (一)内部牵制阶段 L.R.Dicksee最早于1905年提出内部牵制这个概念,他认为,内部牵制由三个要素构成:职责分工、会计记录、人员轮换。 Geor发展了内部牵制这一概念,他于1930年给内部牵制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内部牵制是账户和程序组成的协作系统,这个系统使得员工在从事本身工作时,独立地对其他员工的工作进行连续性的检查,以确定其舞弊的可能性。 (二)内部控制阶段 1947年,AICPA(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下属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其审计准则暂行公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内部控制概念。 1949年,AICPA发布了一份特别报告,:“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审计人员的重要性。”该报告首次给内部控制以如下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的组成结构及该组织为保护其财产安全、检查其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保护既定的管理政策得以实施而采取的所有 方法 和措施。 (三)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阶段 1958年,AICPA发布的第29号审计程序公告指出:“内部控制,从广义上包括既有会计又有管理特征的控制”。 1963年,AICPA发布的第33号审计程序公告指出:“独立审计人员主要关注会计控制但是,如果独立审计人员认为某些管理控制可能对财务记录可靠性有 影响 ,他应当考虑评价管理控制。” 1972年,CICPA下属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给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下了一个详细的定义。该定义如下:“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确保交易由管理当局授权的组织结构、程序及有关记录。这种授权是与实现组织目标这个责任相联系的管理功能,并且是建立交易的会计控制的起点。” 会计控制是与资产安全、财务记录可靠及下列事项提供合理保证的组织结构、程序及记录: a.交易的实施是依据管理当局一般授权或特别授权; b.交易的记录要满足以下需要: 能按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或 应用 于会计报告的其他标准来编制财务报表; 保持资产的经管责任。 c.只能根据管理当局的授权才能接近资产。 d.账面数定期与实际数核对,并对差异采取恰当行动。 显然,这个概念将管理控制和 企业 目标相联系,但未将会计控制与企业目标相联系。 (四)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988年,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正式提出“内部控制结构”这一概念,该公告自1990年1月起取代第1号审计准则公告中的相关 内容 ,也就是说,自1990年1月起,由内部控制结构取代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 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规定,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了对实现特定公司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构成的有机总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及控制程序三个部分。 (五)一体化结构阶段 八十年代以来,虚假财务报表时有发生。为此,美国成立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即Treadway委员会)。随后,由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内部审计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美国会计学会(AAA)、管理会计学会(IMA)等多个专业团体共同发起组成“Treadway委员会发起委员会”,简称COSO。COSO从属于Treadway委员会,专门致力于内部控制 研究 。COSO于1992年提出了题为“内部控制一体化结构”的研究报告,这就是著名的COSO报告。 鉴于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审计准则委员会的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有较大差距,审计准则委员会于1995年发布了第78号审计准则公告,全面接受了COSO报告的观点,修改了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自1997年1月起生效。 二、内部控制概念 笔者认为,所谓控制就是一定的主体为了实现其既定目标,以信息沟通为基础,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可控因素所作出的一切努力。这一概念包含了控制的五个要素: 控制主体,即为实现既定目标的施控者。 控制客体,即 影响 控制主体目标实现的可控因素,也是控制主体控制活动的承担者。 控制目标,即控制主体的既定目标。 控制手段,即控制主体所采取的作用于控制客体的 方法 。 信息沟通,即控制主体和控制客体之间的信息沟通。 所以,控制就是控制主体为了实现其控制目标,以信息沟通为基础,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对控制客体所作出的一切努力。 从控制的五个要素来看,控制目标、控制手段和信息沟通显然不能作为区别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标准。同样,控制客体也不能作为判断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标准,因为政府机构同样也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控制 企业 的 经济 活动,这显然只能属于外部控制而不能属于内部控制。所以,笔者认为,区分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标准是控制主体,只要控制主体是属于组织内部的,则这种控制就是内部控制。这样,笔者给出内部控制的如下概念: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的主体为了实现其既定目标,以信息沟通为基础,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影响其目标完成的可控因素所作出的一切努力。 三、内部控制的 内容 笔者认为,控制主体既是区分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标志,也是构建内部控制内容体系的基础。这里仅以企业为背景来 分析 内部控制内容体系。大家知道,企业由四种经济主体所组成,即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这四种经济主体都有各自的目标,并且都有各自的可控因素,所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也就由以下四个层次组成: 以股东为主体的内部控制; 以经营者为主体的内部控制; 以管理者为主体的内部控制。 我们这里只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框架,对各个层次的内部控制作一总体性的勾画。 1.以股东为主体的内部控制 (1)控制主体:股东。 (2)控制客体:经营者及整个企业的业务活动。 (3)控制目标:财富最大化、财产安全、能获得如实报告。 (4)信息沟通:财务报告。 (5)控制手段:建立治理结构、委托CPA审计、决定 会计 政策、抛售股票、对经营者实行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 2.以经营者为主体的内部控制 (1)控制主体:经营者。 (2)控制客体:管理者及整个企业的业务活动。 (3)控制目标:实现经营目标、财产安全、能获得如实报告。 (4)信息沟通:责任报告。 (5)控制手段:组织控制、预算控制、财务控制、会计控制、政策控制、人事控制、风险控制、内部审计。 3.以管理者为主体的内部控制 (1)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3522-10:2025 EN-FR Electrical relays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0: Heating
- 印刷委托空白的合同模板6篇
- 瓷砖粘贴保养知识培训班课件
- 瓷器插花产品知识培训班课件
- 基于创新技术的渐进多焦点镜片表面屈光度地形图仪深度探究
- 基于分类器多样性的集成分类器构建及其在脑电信号分类中的深度探索
- 夜间出租车半租合同书5篇
- 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 诗歌炼字课件博客
- 2024年5月耳鼻喉头颈外科模拟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 宣传片管理制度
- 食堂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 驻场人员管理办法及流程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护理质量管理与评价案例分析题库深度解析
- 疼痛管理多学科协作模式-洞察分析
- 考研动员讲座
- 《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氯及其化合物(完整版)课件
- 我们要节约粮食 珍惜粮食主题班会
- 第八届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中药调剂员)考试题及答案
- 传感器技术-武汉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