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与开发投资贡献分析理论模型.docx_第1页
科学研究与开发投资贡献分析理论模型.docx_第2页
科学研究与开发投资贡献分析理论模型.docx_第3页
科学研究与开发投资贡献分析理论模型.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研究与开发投资贡献分析理论模型 摘要:科学研究与开发(R&D)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是 一个不争事实,但是具体到对每一项科研成果的经济作用进行评估,还没有一个统 一的标 准。通过在对R&D的一般经济功能分析的基础之上,确定科技投资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科技投资;经济评估;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096(2002)06-0063-03? 一、R&D贡献的经济学概念 对R&D行为的经济评估,可以利用经济学中一般商品的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S?0代表R&D 引起的技术变化之前的商品供给函数,商品初始的价格和数量是P?0和Q?0。假设R&D产生 了使产量增加或投入减少的技术,使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K下降,结果就表现为供给函数平 行下移到S。这种R&D引起的供给曲线移动,导致了生产量和消费量增加到Q?),市场价格下降到P)。由于R&D使消费者在较低的价格上消费更多 的商品,因此消费者的状况有所改善。? 尽管采用新技术后的单位产品价格下降了,但是由于单位成本的下降K大于价格的下降幅度 ,所以,该产品生产者的状况也有好转。消费者剩余等于面积P,即,长方形PP)加上三角形abe;而生产者获得的生产者的剩余等于面积Pbcd,即 长方形PK-P)加上三角形bce。R&D产生的总经济利益就等于生产者和 消费者剩余之和,近似地等于单位成本的节省量乘于产品初始生产量,即K。市场的 大小用初始存量Q表示,R&D引起的单位产品成本节省K就构成估计R&D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的关键因素。K估计得越精确,对R&D带来的利益估计越准确。? 图1是对R&D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静态模型。然而,由于开发研究的初始投资和其结果的最终 采用及开发研究利益的获得之间有一个时间滞后,所以,评价R&D的经济效益要包括收益和 成本的时间价值。图2表示一种新技术投资成本和收益的时间价值。纵轴是特定年份的成本 和收益流,横轴是R&D投资开始以后的年份。? 初始阶段R&D项目只有支出没有收益,因此在R&D应用的滞后期内,比如310年,只考虑R&D 的成本(负收益)。在新技术全面采用之前仍然有一个滞后,这个采用滞后期可能包括几年。 最后,采用新技术每年的收益流变为正值。大多情况下,当新技术变得过时(出现更加先进 的技术)或贬值(比如有害物的进化)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而变得不经济时,其收益流最终将下 降。因此,一种特定R&D投资的完全评价必须考虑其投资和将来收益流的动态关系(如图2所 示)。? 二、R&D贡献分析方法? 科学研究与开发的经济作用,可以利用经济剩余法进行分析,该方法有以下假设:(1)多个 地区;(2)生 产一种同质产品;(3)在每个地区都是线性的供求;(4)线性供求具有指数(平行 )外生增长性;(5)由R&D引起的供给变化,在一个地区或多个地区平行移动;(6)由R&D引起 的供给在其他地区具有连续的平行移动;(7)在一定的市场扭曲政策范围内;(8)交易费用为 零;(9)研究滞后紧跟着一个线性采用曲线直到最大采用;(10)最终将呈线性下降;? (一)供求的一般形式? 假设地区i在t年,特定商品的线性供求方程为? 第一个下标i表示地区,第二个下标t表示评价的初始点。对于每个地区所有时期,假设斜率 为常量,截距可以随着时间而增加,反映了供求的增加是随着要素而不是R&D而增加的。? (二)初始参数的设置? 在供求方程中,定义初始值t=0,则:每个地区的消费量C?i,0?;每个地区的生产量Q? ?i,0?;每个地区的生产者价格PP?i,0?;每个地区的消费者价格PC?i,0?;每个 地区的供给弹性?i,0?;每个地区的需求弹性?i,0?(0)。在许多情况下,可以 假设弹性的初始值在地区间相等。这个初始值可以用于计算每个地区初始年份的供求斜率和 截距。 (三)供求的外生性增长? 引入平均指数增长率以反映需求的增长(由人口和收入增长所引起的)和供给的增长(由劳动 生产率增长或种值面积增加所引起的),这种供求的增长与研究开发项目的采用与否无关。 ? 这里,表示需求的增长率, 表示供给增长率,由此可以确定没有R&D情况下每一年每个地区供求方程的参数。? (四)R&D引起的供给移动 1?R&D的当地效应:令地区i采用一种开发研究项目,该研究项目有以下特征:(1)成功用于 生产的概率为p,如果研究成功,结果将完全被采用;(2)每单位产出节省的成本等于初 始价格PP,0的c百分比;(3)地区i的最大采用率为A百分比。? 因此,地区i的供给函数最终将以每单位数量等于K向下移动(在价格的方向上) , 在任何特定年份,实际供给的移动是最大供给移动K的一部分;为了定义实际 供给的变化,我们可以把最大供给变化与随着新技术采用以及贬值、过时而导致的K的时间变化轨迹的形状结合起来。假设梯形的采用曲线,为了定义供给随时间变化的完整 状况,需要定义以下参数:(1):以年表示的研究滞后期;(2):采用滞后期(即 从开始采 用到最大采用的年限);(3):最大滞后期(即最大采用到最终下降);(4):下降 滞后期(即开始下降到结束采用的年限)。? 2?R&D的扩散效应:从地区i到其他地区j的扩散效应表示如下(其中假设每年地区具有相同 的采用曲线):? 这里,表示由于i地区R&D引起的商品供给变化而带来的j地区商品供给变化(=1)。? (五)包括R&D行为的供给和需求? 将所有的相关变量和参数都加上上标R表示包含R&D的商品供求。用不含R&D的供给方程的截 距加上供给移动的效应,便可以得到包含R&D行为的供给曲线,其供给方程如下:? 与不含R&D的供求方程(1a和1b)的最大区别表现在供给的截距。价格和数量也分别用R作为上 标进行了区别。即:每个地区的消费量为Q;每年地区的生产量为Q;每个地区的生产者价格为PP;每个地区的消费者价格为PC。 ? (六)市场出清规则? 对于所有的情况,都有一个总量出清原则,即每一年的供给总量等于需求总量。,考虑到n 个地区,则有? 1?自由贸易。最简单的情况就是自由贸易。这里,对于所有的地区i和j以及任何年份t,均 有:具有R&D行为的价格为? 用这些价格对n个地区的每个供求方程进行替代然后代入(8)式,得出每一年的均衡价格。为 了简单起见,对每一年t定义下列总参数? 因此,在自由贸易下,具有R&D行为和没有R&D行为的产品市场出清价格分别为? 用方程(9a)和(9b)的结果对地区供求方程进行替代,以计算具有R&D行为和没有R&D行为的地 区生产和消费数量,然后计算地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效应。? 2?税收和补贴。假设每单位税收是从各个地区生产者和消费者身上征收的,T表示地 区i的单位消费者税收;T表示地区i的单位生产者税收。假设一个没有税收和补贴的 地区,其生产者和消费者价格分别为 P?t=PC和P。 因此,P?t就是出口者或进口者的边界价格,其内部生产者或消费者价格等于没有任何价格 扭曲时的国内价格。对于所有地区i和j以及任一年份t,由于市场间的套利原则使得所有地 区的价格均等于? ? 将其代入n个地区的每个供求方程,然后再代入(9)式,得出每一年的均衡价格。对于自由贸 易,我们可以对每一特定年份t定义下列总参数:? ? 由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税收所导致的总供求在数量方向上的变化为? ? 所有地区的产品税将增加世界贸易的均衡量价格P,它等于任何国家和地区没有生产者税 收的生产者价格和没有消费者税收的消费者价格。所有地区的消费税则降低世界贸易的均衡 价格P。当然,这种假设的价格P也可能不被采用。? 为了计算任一地区的实际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可以用方程(10a)和(10b)的结果替代上 述的套利(市场出清)规则,那么,单个价格能够用作单个供求方程(方程(1)和(7)以计算具 有R&D行为和没有R&D行为的供求数量,由此计算剩余效应。自由贸易模型是一个特例(即所 有的税收和补贴均为零)。? 3?小国情况。小国情况下,该模型可以不作任何修改。为了得到一些世界上其他国家生产 和消费数量的信息,可选择的方法是确定方程(10a)和(10b)的生产出清价格,作为外生参数 :? 也可以定义一个P?t的增长率以获得一系列P?0基础上的外生世界价格。然后代入相关的供 求方程可以得到相应的数量。? (七)福利效应? 对于大多数政策、类型,下列福利效应方程都是正确的:? 这里,PS表示t年j地区生产者的R&D收益;CS表示t年j地区 消费者的R&D收益;GS表示t年j地区政府的R&D收益。? 三、R&D收益的确定? 截至目前,该模型可以用来计算不同地区、特定税收和补贴政策下,不确定时间序列中的价 格、数量和经济剩余。但是如何把各种测量方法汇总起来对开发研究的收益进行分析?在给 定的政策环境下,可以对每一个地区,每个时期内的收益PS进行测量。 实际贴现率用来计算未来收益流的现值,假设对于所有的地区、所有的研究项目和年份固定 一个单一值,则有? ? 同时需要定义一个R&D的收益范围,如果采用5%或大于5%的年贴现率,假设收益年限为30年 ,R&D的收益现值即为? A Theoretic Model about Investment Contribution of RD LIU Guo-yan?1,KONG Fan-shi?2,GUO Qiang?3? (1.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2. Henan Education Bureau Zhengzhou 450003, China;? 3. Management Bureau of Henan Sha-Ying River Project,Luohe 462000,China)? Abstract: It has already been an irrefutable fact that RD promo tes to the econ omic grounction for e ach scientif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