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上第七单元集体研备.doc_第1页
二语上第七单元集体研备.doc_第2页
二语上第七单元集体研备.doc_第3页
二语上第七单元集体研备.doc_第4页
二语上第七单元集体研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丰三小集体备课记录时间12.6地点办公室备课内容第七单元主题备课学科语文年级二主讲人施卫芳参加教师刘爱华 仲秀萍 陈占顺一、教材分析第七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古诗登鹳雀楼让我们知道登鹳雀楼时看到辽阔的景物和诗中蕴含的道理。前两句写景,显示诗人胸襟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青松这首诗让我们了解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小动物过冬不仅向我们介绍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大自然中丹顶鹤是一种美丽高雅的动物,它的特点是嘴长、脖子长、腿长,姿态优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本单元学会33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1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古诗登鹳雀楼和青松,理解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4.了解动物过冬有关的知识,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5.学会朗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通过感知大意、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感知形象,感悟道理,受到启发。6.认真观察后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措施及策略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多读精讲,注重积累。就低年级而言,朗读和背诵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如绘画、配音、分角色表演朗读、动作表演朗读等)引导儿童在自悟自得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达到入境入情。要力避繁琐、单调、枯燥的技术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在此基础上鼓励儿童多背诵,强化语言积累。一方面要尊重并鼓励儿童说出个人的独特的阅读感受,要鼓励儿童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外,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要指导儿童选择好的读物,给儿童创设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四、作业设计登鹳雀楼一、看拼音,写词语。bi r hun h o shn d hi qin rn m qu lu fn y yo 二、比一比,再组词。人( ) 尽( ) 衣( ) 欢( )入( ) 近( ) 依( ) 欲(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一( )楼 一( )河 一( )红日 一( )绿叶一( )山 一( )人 一( )诗人 一( )老虎四、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1、白日依山尽 依靠 同意 按照 ( )2、黄河入海流 参加到某种组织中 进来或出去 收入 ( )3、欲穷千里目 需要 将要 想要 ( )五、连线。1.白日依山尽 还要再登上一层楼2.黄河入海流 要想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里3.欲穷千里目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大海4.更上一层楼 天边的太阳沿着山头渐渐落下去了青松一、看拼音,写词语。d xu qn sn o ji di do tn zh zh do l hu r qi 二、按要求填表。汉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组词压 挺 待 雪 三、选词填空。青 清 待 带 化 话 到 倒( )松 ( )领 变( ) ( )茶( )水 等( ) 说( ) ( )达四、把下列词语分类写下来。青松 冰箱 黄河 狐狸 空调 竹子 长江 老虎运河 山羊 彩电 雪梅 狗熊 音响 秋菊 湖泊1、2、3、4、五、把诗句和相对应的诗意连上线。大雪压青松 还要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青松挺且直 要想知道松树是怎样的高尚、纯洁要知松高洁 青松仍然是直的待到雪化时 厚厚的大雪压着青松小动物过冬一、看拼音,写词语。dn w u dn shn lian bn xu e u fn nun he ji zhe 二、比一比,再组词。哥( ) 刮( ) 站( ) 量( )歌( ) 话( ) 钻( ) 童( )三、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再组词。 ()()()日() () ()()()()四、把下面词语组成一句话。1、常常 唱歌 在 它们 一起2、相见 春天 约定 还在 它们 第二年 这里3、商量 一起 过冬 聚到 它们 的 事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燕子说:“冬天快要来了, 也 啦。我要 去,那儿 ,还有 虫子。”2、小青蛙说:“我准备吃得 的,过两天 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3、小蜜蜂说:“我早就 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 的。”美丽的丹顶鹤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旅(l l) 滨(bn bn) 巢(cho co) 逗(du du)二、看拼音,写词语。yo yun ji bi b ln d u dn tin chun shu xin su y 三、比一比,再组词。虑( ) 席( ) 遥( ) 结( )虎( ) 度( ) 摇( ) 洁( )四、连线。洁白的 宝石 一群 红宝石嘹亮的 北方 一身 丹顶鹤遥远的 羽毛 一颗 羽毛鲜红的 歌儿 一个 冬天五、照样子,用带点的词写句子。1.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像。2.因为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因为,所以。六、按课内容填空。1.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 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 从遥远的 。2.我国的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 。丹顶鹤带着自己的 来到这里,它们 , 地生活着,要在这儿 整整一个 。附:登鹳雀楼同课异构教案17登 鹳 雀 楼教学要求 :德: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智: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 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17登鹳雀楼 指名拼读“登”(dng),要求读准后鼻音。教学登字头,指名拼读“鹳”gun。 3.解题。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幻灯出示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范读 三、理解诗句 1. 学习一、二两行。 (1)指名读一、二两行。 (2)理解意思。 出示课文挂图。 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答问。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图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依)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的意思。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相机板书:景(看) 2.学习三、四两行。 (1)谈话。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名读三、四两行。 (3)理解。欲:想要。穷:穷尽。 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看图体会,练习朗读。 3.练说全诗的意思。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五、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讨论。 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六、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教学难点:读准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 楼 依 尽 入 欲 穷 指名读上面的字。 2引导用生字组词。 楼(楼层 高楼 楼房 钟楼) 依(依靠 依依 依山傍水) 尽(尽头 用尽 尽力 穷尽) 入(进入 入门 出入) 穷(穷尽 贫穷 穷苦) 3教学字形。 (1)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依和衣比较,入和人比较,穷和力比较,层和云比较。 (2)讲解“欲、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