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验的过程.doc_第1页
审美经验的过程.doc_第2页
审美经验的过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寄的宗教学对宗教的一些体会思路:中国佛与西方佛,遇到危害时,看到的佛像不同,叫的也是不同的。宗教的实质,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的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是感到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时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因而企求某种超越的力量作为命运的依托和精神归宿。多数宗教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超自然的力量或实体(上帝、天神、鬼灵等)存在,并认为这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影响人们的命运,因而产生敬畏和崇拜的思想感情。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宗教观念和行动是伴随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和发展并受其制约的。同时,它也对各自相应的历史时期民族或国家的社会生活、政治结构、文化风尚、道德伦理等发生影响。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目前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宗教的存在。 和宗教在历史上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道德(修身歌不尊神仙读何书?口心非念何经?作恶杀生吃何斋?暗地害人拜何神?)的影响。中国的一些宗教小故事给人的启发。有一位妇人,一直以来都不顺利。老公病倒了,儿子因为缺少沟通离家出走了,而她也因为表现不佳下了岗。在万般无奈之下,她只能把自己交给了观世音菩萨,于是她就去了观音院虔诚求祷。在这个时候,她忽然发现她旁边的那个来觐拜观音的人和观世音菩萨长得一模一样。她甚为好奇,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来觐拜的人就是观世音菩萨本人。这位妇人更是不解了,她已经是观世音菩萨了,为什么还要来求愿,而且还是来求的是自己?观音菩萨意味深长地说:“我虽然已经正得菩提,但是我也有很多事情要面对,所以我在这个时候也来拜菩萨,毕竟求人不如求己嘛。”妇人听好大悟。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老和尚带着小和尚去化缘,路过一座小桥,桥很长而桥面很窄,只能通过一个人。当他们走到桥中间时,发现对面走来一个少妇,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老和尚便抱起少妇将她送回桥的那一头,之后继续上路化缘。又走了一程,小和尚突然问老和尚:“师傅,出家人不是男女授受不亲么?你为什么还抱那个女人呢?”师傅听了大笑起来:“你是说桥上那个妇女么,我早已经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没放下呢?”宗教与艺术:一种文字里的清洒,纵于十丈软红之外,红尘数度应识我,谁是我,我又是谁?从宗教的角度看自身会格外的渺小。诗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和尚的心中静若止水,波澜不惊。全心佛学,全无杂念,清心寡欲,一心向佛的意思。这只是文字的解答不是真解,真正的答案在于“意”这不是文字能解决的了,要靠“悟” 此乃玄学。世俗中人不能得真谛。神秀示法证悟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示法证悟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苏东坡寓禅如梦令二首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虚堂智愚禅师的古梅诗 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 霁雪满林无月丽,点灯吹角做黄昏七言禅诗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也许是沉浸于哲学禅宗里可以带给我们的。拜佛是因为感激的太多,而无法一一感谢刘亚平读禅悟道,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5。P1:历史悠久的禅文化正如一本包罗万象的书,揭示着宇宙万物的规律。P45,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上面的对白恰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的客观体现。佛是对的:念有心生,事情做得正确与否,完全由发自内心的念所决定。若想端正自己的行为,改掉自己的弊病,就必须从消灭内心的误念开始。柯云路显现的灵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7我认为人生需要智慧。现代人强调自在洒脱的生活,但自在洒脱主要不是靠愿望,而是靠智慧才能实现。禅,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非凡的智慧。P1:禅是什么?禅是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一种特殊的体验,一种靠领会,靠心心相印,靠觉悟才能相通、才能抵达的状态、境界和体会。禅不是语言的逻辑能讲清的。禅的精神要靠契机相合的心领神会。(参禅)有疑必悟,无疑不悟。自己补充:禅是对真实的追求,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心灵,使人洒脱、自信和开悟;在动与静的瞬间品味出人生的三味来。百度百科: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词目】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读音】wn g chng kng,y zho fng yu 【释义】隐指佛法于天地同存,不依达摩来否而变,而禅悟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应该着眼自身,着眼现实。 【出处】这句话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有一次有僧人问崇慧禅师:“达摩祖师尚未来中国时,中国有没有佛法。”崇慧说:“尚未来时的事暂且不论,如今的事怎么做?”僧人不解,又问:“我实在不领会,请大师指点。”崇慧禅师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寓意】“一朝风月”是“万古长空”的一点一段,但若无这一点一段就没有着力处。若要体会“万古长空”,必须从你的自我认识起,你自己是什么,只有把自己放下了,才能发现“万古长空”。如果你现在是“一朝风月”,也就是说,你努力于现在,在心上用功,就不会想到要问这个问题。如果你现在是“万古长空”了,也就是功夫做好了,即与“万古长空”合而为一,也不必问这个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常讲“现实”“现在”、“目前”才是最是在的,离开“现在”,无论讲什么都不切实际。徐光兴心理禅东方人的心理疗法,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3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禅的心理治疗境界P179- P 180:白云老禅师曾说,禅,乍看之下,犹若风云般幻谲和神秘,谛审之余,犹若诗画般的令人心生向往之;倾听之时,更似天籁仙乐般相应生起共鸣。但,无论如何,禅的存在是“蕴藏”这的,不想美女的华艳,没有可以的装饰;因此,欲睹禅的风范,必须具有发掘的精神。禅的风范还在于它不是一种说教性的理论,而是一种行为实践,它强调“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丈”。与精神分析疗法的“洞察”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它讲究“开悟”,即人心的觉悟。因此,禅的风范是具备了“突破”的精神,它讲究的是一种治疗的“意境”以及治疗者内心中的“境界”。肖惠心智慧禅,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4.8智慧禅P65:“心净自然凉”,这是劝人遇事首先要静下心来深刻自省,不要一味焦躁,怨天尤人。在当今如此喧嚣的尘世,只有日日更新,时时自省,才能获得心灵的那份清净。P67:佛陀不是让人瞻仰和供奉的偶像,而是警示和鞭策世人的神明。如果真正具有佛心,不一定非要对着谨慎佛像烧香磕头。记得行善就是佛、就是禅、就是修行。P69:身体与外表的我并不代表真正的自我,只有我的思想和灵魂才是真实的我,所以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塑造自己的灵魂。没有了思想和灵魂的行尸走肉才是最可悲的。另外的:信仰之所以宝贵,只是因为它是现实的,而决不是因为它是我们的。信仰,青年人安身立命之本。卓别林曾经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