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及对策.docx_第1页
浅谈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及对策.docx_第2页
浅谈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及对策.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在这一阶段中,识字与写字又是最基本的一项任务。就目前学生的现状来看,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较多,本文从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入手,并试图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感知;理解;规律;结构;纠正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在这一阶段中,识字与写字又是最基本的一项任务,它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各科知识的前提。但是,就目前学生的现状来看,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较多,给语文乃至其他各科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为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生字,少写或不写错别字,本文从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入手,并试图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我以为学生写错别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感知粗略 儿童知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观察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此,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以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学生最易出错:1.字的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土士”、“甲由”;2.字形相似,只有一两笔笔形不同,如“处外”、“已己”;3.字或偏旁的状态相似,或笔画相似,而结构单位局部不同,像“床麻”、“因困”;4.字的结构相同,位置不同,像“陪部”等。 二、理解含糊 我们的方块汉字中有很多同音字,读音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理解字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识记字形复杂,更需要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尤其是需要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活动,而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且因课外阅读量较少而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因此,对同音字的字义理解含糊是导致学生写别字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学生中常会出现“你到校后为什么不及时把作业本教给组长?”、“妈妈,请您在原谅我一次吧”等错误。 三、情感脆弱 年龄特点决定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意志较薄弱。这是学生作业中出现错别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重结果轻过程。有些小学生书写汉字时,往往只限于最后把字写对了,不注意书写笔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忽视笔顺规则,不易在头脑中构建和强化字形的整体性,也不易更快地形成字与字的联系,牢固地掌握字形。这种“依样画葫芦”的做法常常一不留神就写出错字来。急于求成。学生在一起做作业时,出自好胜心的驱使和“做完作业就能玩”的诱惑,往往有意无意地比“速度”。由于生理、时间、复习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提取以前学过的生字时出现暂时遗忘,不能认真耐心地分析、追忆,或通过字典寻求帮助,而是为赶时间匆匆动笔,至于书写正确于否,是抱着“碰运气”的想法。粗枝大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同一作业中,以不同的写法来写同一个字,前面一个写得很好,后面却冒出一个错别字来。这种错误恐怕只能归结为“粗心”现象,跟学生作业浮躁、做完不检查的陋习大有关系。 那么,如何让学生减少错别字呢?我想,突破纠正错别字的难点,从两个方面入手,即汉字本身的规律、特点和学生的识字规律(心理)。现在,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有效的做法: (一)串联积累掌握规律 汉字的构字和用字是有规律的。合体字都是由基本字和部件构成,基本字大多是汉字的偏旁,学生掌握了基本字和本义的关系后,就可以由一个字引出一串字,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比如“福”字,学生易把示字旁写成衣字旁,我们可以把“福、祝、神、祥、礼、祖、祈、?、祀”等字写出,让学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思考后明白,这些由“示”字组成的字大都与崇拜、祝愿、鬼神、祭祀有关,与祭祀有关的活动都是示字旁。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衣字旁有关汉字的规律,“衬、衫、褂、裤、裙、袜、裸、衩、袄、袂、襟”等字都与衣服相关。学生掌握了这样的规律,他们再写这两个偏旁的字就很少出错了。 (二)析义辨形解字识记 教师讲解或让学生查字典、词典先了解词的意思,然后根据汉字象形、形声、会意的特点,再去识记该字。蒙?的“蒙”字,秃宝盖下是两横,有些学生会忘记一横。了解“蒙?”的意思:快要睡着或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秃宝盖下面的两横就好像是人的两只眼睛,上面草字头像是什么东西遮住眼睛看不清楚,这样会意识记学生掌握比较牢。 (三)观察字形注重结构 汉字非常注重结构的匀称和平正,教学生写字时,不仅要求字写得正确,还要学生仔细观察体会汉字的形体美。这可以从根本上帮学生纠正错别字,也能起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对汉字感情的目的。如“慧”中间部件是否出头的问题,我们这样做:在黑板上写下“事、争、康、群、伊、唐、律、妻”和“急、慧、绉、帚、雪、寻、当、邹、皱、诌、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彐”部件的第二笔,右边什么时候出头,什么时候不出头。学生发现当中间有一竖(竖钩)穿过时,“彐”中的一横出头,否则就不出头。 教师进而引导,这种字形特点恰恰体现了汉字非常注重结构的匀称和平正。若有一竖(竖钩)穿过,而“彐”中的一横不出头儿,汉字看起来好像没有“站稳”,要向一边倾斜;没有一竖穿过,而“彐”中的一横却出头儿,汉字好像多了一冗笔,看起来不利索,这正是汉字对形体美的一种追求。 四、刨根问底追根溯源 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把词语中的某个字写错,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追根究源,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或出处,学生就不会再将词语中的字写错。如“再接再厉”的“厉”,许多学生误将“厉”写为“励”。“再接再厉”作为一个成语,它是约定俗成的,且有一定的出处。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斗鸡游戏广为流行。“再接再厉”出自韩愈、孟郊的斗鸡联句中孟郊的诗句。接,作“交战”讲;“厉”通“砺”,名词活用,作“磨快”讲。意思是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之前先磨一下嘴。今天,人们常用“再接再厉”来比喻工作或学习要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学生了解了它的出处,明白了这一成语的意思后,就不会容易出错了。 五、及时反馈立即纠正 在批阅作业的时候,看到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就不要拖延时间纠错,及时反馈,既容易让学生改正错别字又能牢牢的记住该字。“拨”与“拔”二字,学生容易搞混淆。就这两个字的不同之处,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比较差异,这时学生思维活跃,动眼、动脑,积极思考。学生发现这两字的区别只是“拨”字比“拔”字多了一竖,而“拨”是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开。“拨”字比“拔”字多出的一竖就好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