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祖僧灿大师最上乘《信心铭》.doc_第1页
三祖僧灿大师最上乘《信心铭》.doc_第2页
三祖僧灿大师最上乘《信心铭》.doc_第3页
三祖僧灿大师最上乘《信心铭》.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祖僧灿大师最上乘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元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勿追寻。绕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繁念乖真,昏沉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趣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两边,良由斟酌。梦幻空毕,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元,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净尽,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处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三祖僧灿大师最上乘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要成就圆满的佛道并不困难,就怕你一直在分别、取舍、选择。只要放下爱、恨等二元对立的知见,你就会洞然明白什么是见性不二法门。见性法门,如果毫厘有差,就会像天地一样悬隔。欲得佛性三昧,大般若本性现前,千万不要存在顺心和逆心等二元对立的知见。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元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如果存在违、顺的观念,内心不断的在斗争,对和谐统一的本性就会变成分裂,这是可怕的见性心病。如果不了解如来的根本藏性,不生不灭的宗旨,一直想趋向于静的修行,就是在动,其实都是徒劳(或者事倍功半)。人人本具的佛性,其实圆满如同太虚空,不少不多。因为我们的取舍心太强,取舍心没放下,所以和如来藏性不能相应。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千万不要追逐声色、名利、得失、情欲等有缘起性的外在生灭法,也不要强迫自己趋向空在修行,压抑自己。用一种平等不二的胸怀,完全放下这些取舍、追逐,烦恼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想要止住这个动回归到静,止动这个念头就会让你的心动得更加厉害。那样只会停滞在动静的二元对立里面,殊不知动、静其体性本来不二,原是一如。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佛性不二,原是一如的道理,如果不能通达,就会失去真理,执着于两边,于修行上徒劳无功。遣除有,不符合自性包含万有的真义,趋向空,也违背了自性空的真义。多言多虑,反而和本性不可思议的境界不相应。绝言、绝虑(停止分别),令入于不可思议境界,则无处不通,这是修学佛道要见性开悟的不二法门。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回归明心见性的根本大法,懂得佛心的宗旨,如果随着根尘意识心对外境的觉照而能所不断、生灭不断,就是去了不二法门的修习宗旨。如果懂得见性大法的修习,刹那间的回光返照你本来不生不灭的真心(破除一切执着),胜过你执着能空、所空的概念而修行。本有当下不二的空性,转变成能空、所空的概念,都是因为自己的妄见。修行不需要去求一个真心(因为求得的真心还是妄心),只须要放下种种的二元对立的知见。二见不住,慎勿追寻。绕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彻底放下二元对立的思想,无有执着,谨记不要追寻执着意识心所觉照的种种不真实境相。一旦追寻执着,就会陷入二元对立的种种是非之中,缘起生灭连续不断,就会失去你本来万法一如的妙用真心。二元的对立是如来藏性这个一本来所妙有,如来藏性这个一的观念也不能守(执着)。只要这颗本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心不生起二元对立的种种知见,一切万法没有二元对立,就没有错误、冲突,你就是如如不动的一尊佛。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没有二元对立的这个心病,就不需要所谓的对治的正法;心不生妄见也不需要寻找所谓的真心,这时万法性相就一如的真心自然就显现。内在的主观察知心随着外在的客观环境的生灭变化而变化,外在的客观环境随着内在的主观察知心的泯灭而不起作用。外在的客观环境起作用是因为有内在的主观察知心的显现,内在的主观察知心(的显现)是因为有外在的客观环境存在才能显现。要知道内在能缘的意识心和外在的客观环境这两个对立面,(当下)本来就是不二空性。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般若空性包含了能、所的一切二元对立,同时包含一切万象。本性没有所谓的细、粗,没有所谓的长、短,方、圆,万法本平等,那怎么会有偏执呢?究竟的如来藏性,体性宽阔如同虚空,包含万有,一切平等,没有难易之分。根器小的人修学佛法常常偏执自己,多生狐疑,越急着想要成就,就变得越慢。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只要动念去执着任何一边,就失去了中庸之道,陷入二元对立,能缘、所缘不断的生灭意识心中,必然走入邪道。如果放下对二元对立的假相的执着,随其生灭,体性之中本来就不会有来去、生灭等的分别、执着。保持让我们的清净自性,合于般若正道(就是懂得觉照,守本真心),自然就能逍遥自在,没有烦恼。执着分别的妄念,就会背离我们的真心,昏昏沉沉是不好的。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趣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昏昏沉沉或追逐五欲六尘,这些有为法是伤身劳神的;真正无为法,是没有所谓的亲、疏,远、近等二元对立的。如果你想趋向最上乘的佛道,就不可以厌恶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如果能够不受六尘的扰乱,没有分别妄念,就等同于正等正觉。大智者无为自在,其心什么都可以放得下;愚人在有为法里,其心不断的在追逐,其实是自己在束缚自己。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两边,良由斟酌。法其实没有什么差别相(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凡夫因为妄起知见,贪爱执着而不能成就。本有的真心不会用,却用妄心去造作,难道不是大错误吗?迷惑的人因为贪爱执着而产生寂、乱,动、静等二元对立,难以调和;开悟的人如如不动,就没有好恶等分别。一切落入两边的对立观念,都是因为妄起分别、执着引起的。梦幻空毕,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切缘生法,如梦幻泡影,究竟本来是空,怎么会需要追逐、把捉呢?(相妄性真,守本真心,而不是守住相妄。)把得失、是非、恩怨等一时完全放下,真正本来的心就会显现出来。就像是睁眼不睡觉,保持清醒的状态,种种的梦境自然就除却没有了。真心、智慧心只要保持如如不动,不落入二元对立的知见里面,那么万法都会合乎心一境性、性相不二的本性。一如体元,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唯有恢复万法一如的不二本心,才能忘却向外攀缘的生灭意识心。万法只要一起用空性智慧,般若观照一下(破除执着),自然的本性就会显露出来。当我们泯灭了妄动妄见那个开始的原因(你找到根本了),你就会进入离言、无分别、不可用任何比喻形容、不可思议的佛性真心。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想要止住动,这个动当体即空,没有动可止;静想要让他动,这个静当体即空,没有静可以动。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净尽,正信调直。这时,二元对立的观念既然不存在,又哪里有一心的存在呢?这时,追本朔源穷究一切法的根本轨则,你会发现不存在一定的轨则(法无定法)。这时,契入真心,万法平等,一切所作都是止息无为,不起妄见。这时,心中一切的疑惑全部除尽,自性当下不二的法门自然直心正信。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此时,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自然不会留恋,也没有可以记忆的。此时,大般若智慧,如来藏性自然观照,不必劳费任何心力。此时,这种无上圆满正等正觉的境界,不是一般常识可以让你思量的,众生的妄情也是很难测出来的。一真法界,无他无我的分别。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如果你急着要跟佛的心性相应,只有当下进入能缘、所缘不二的修行。如果你当下进入能、所不二的诸佛心性,则法法皆同如来藏性,一切万法无不包容。十方法界有大智慧的人,都离不开这当下不二的最上乘的禅法。禅宗见性大法一悟即入如来地的宗旨,是超越时间的长短的概念的;悟道的人,一念即万年,万年即一念,没有差别。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悟道的人,真心没有在也没有不在,远在十方、他方就等同近在目前。悟道的人,极小就如同极大,没有可以思维分别的绝对境地或界限,空性小就是大。(极小如一个颗粒微尘,极大如三千大千世界。)悟道的人,极大就如同极小,没有可以思维分别的绝对边际或范围,空性大就是小。悟道的人,有当下即是空无,无当下即是包含万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处不毕。信心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