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 摘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生态旅游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得到了政府的大量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并成为旅游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中国的生态旅游还刚刚起步,政府要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增加对生态旅游的投入、设立生态旅游区、开展生态教育、加强生态保护、鼓励生态旅游,切实解决当前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对策研究;中国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128-02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仍、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作出选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一是生态旅游首先要保护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二是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身心得以解脱,并促进生态意识的提高。加拿大生态旅游学专家戴维?A.芬内尔(David A.Fennell)在其著作生态旅游一书论述:“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旅游形式,主要强调的是对自然的体验和学习,这种旅游经过有道德的管理,是一种低影响,非消费性和注重当地影响的旅游。它一般发生在自然区域,并能对这些区域的保护和维护作出贡献。” 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出现了一些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中国自1993年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到中国国家旅游局把199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短短的几年时间,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正在全球兴起。 二、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问题 1.最不生态的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准,许多地区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缺乏对生态旅游的正确认识。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1982年,中国在湖南诞生了第一个正式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以来,到1997年底,中国建立了92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鼎湖山、长白山、扎龙、神农架、西双版纳、武夷山和天目山等名山,这些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并没有使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以较好的保护,反而使这些地方声名鹊起,引来游人如织,自然生态遭到破坏。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厘米30厘米,致使黄龙钙华堤已开始退化、变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湖将会过早衰亡。湖南武陵源风景区中二氧化硫含量高达0.62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一级大气标准68倍;树林大片枯黄,PH值达4.44并出现酸雨酸雾。张家界、南岳衡山大规模的路面硬化,虽然提高了可进入性,但造成了快餐式旅游的烦恼,以前需要两天才能游完的南岳,现在有观光车进入南天门,有观光电梯登顶,已经很难找到昔日还要在禅寺寓宿一宿的乐趣了,更不用说和方丈谈经论佛的荣耀了。另外,广大旅游者的生态旅游知识贫乏,欣赏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差。在生态旅游区内,游人的踏踩、攀摘野花等不文明行为会造成土壤侵蚀,影响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此外,许多导游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乏基本生态保护知识,不能把保护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旅游地社区群众没有或很少从生态旅游中获益。 2.生态法制有待完善和健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部生态旅游规章制度,缺乏从立法的高度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只由开发者自觉自愿的保护,难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虽然也指定了一些与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关联的法律和法规,但是具体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却缺乏相关方面的法律制度的约束,尤其在旅游环境保护法律及规章制度的出台方面表现较为滞后。此外,对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的一些具体标准要求的条款大部分分散在别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中,这大大不便于旅游开发规划工作的开展和环境管理的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保护区从结构上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一般也不允许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缓冲区内只许进行科学考察研究活动;实验区内可以进行旅游活动。有的保护区违反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从事旅游活动,使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这里的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中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 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1916年,美国通过了关于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法案,国家公园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自1992年里约会议以后,日本制定了环境基本法。中国由于没有具体可行的生态旅游法案,致使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其中美国、日本是明令禁止的。日本富士山海拔3 776米,公路只修到2 000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但在中国,有些名山上修建现代索道。索道在国家名胜中心区域的建成,不仅破坏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山顶,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 2.制订发展计划和战略。在发达国家,都将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纳入社会公益事业,每年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在2000年有43亿美元用于国家公园,包括保护、科研、管理的开支。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国家公园局每年预算为1.148亿澳元,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和市政税收,而公园本身经营收入仅0.1亿元。新西兰也是如此,国家公园内的一切设施,包括道路、野营地、游景道和游客中心等均由政府投资建设。就是韩国,每年也有相当于人民币6亿元的资金用于国家公园管理。这些国家都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视为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基地和公众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因而拒绝商业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正是由于这种公益性质的正确定位,因此从规划建设到立法和管理,一切与基本目标相抵触的活动,均在禁止之列,以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自然属性,竭尽全力维持它们的自然状态。许多国家的国家公园法规定实行分区制:“山上游,山下住”,即功能分开,把旅游服务设施安排在区外,使区内保持一个完整的真实的自然文化遗产。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的国家公园内见不到宾馆饭店,有的只是供游人野营的古朴而简易的基地,高质量的游景道和各种向导性的指示牌。而且就是这些基本设施,也力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的干扰和影响,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美国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适应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澳大利亚斥资1 000万澳元,实施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游面向21世纪规划”,生态旅游是该规划的重点推介项目。肯尼亚政府就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国家发展策略,其中特别将生态旅游视为重点项目。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自然景观多姿多采。有壮美的大森林;有扎龙,神农架,西双版纳,武夷山和天目山等名山;还有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青海鸟岛,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等湿地;中国有60亿亩草地,约占国土面积的40%,其中83%的面积分布在中国西部。这些都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绝佳去处。 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号和倡议,例如英国发起了“绿色旅游业”运动,日本发表了“游客保护地球宣言”。加拿大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推行生态旅游了,进入生态区的外国旅游者都会得到生态旅游导游册:“生态旅游是由加拿大林业部为作为旅游者的您准备的,旨在帮助您了解加拿大全国各地您所能看到的风景,包括对景区的自然和人文历史的描绘和说明。生态旅游线路将涉及各种主要的风景类型和生态区,每个生态区的图标上都标明了观光点(由序号标出)。大部分景色您可以驾车观赏,有些地方则建议您停车观赏。各观光点的距离都标明了公里数,如果要进入支路观光,在高速公路路口上都有路标标明距离。如果您能记录好旅行的距离并在达到每个观光点前阅读有关说明,您就能从生态旅游中获得最大限度的享受。”这种生态旅游以跨加拿大的高速公路为中心,沿途划出几个生态区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边划出若干个生态旅游区,把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联系起来,推动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许多国家都通过对进入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不断监测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利用专业技术对废弃物作最小化处理,对水资源节约利用等等手段以达到加强生态旅游区管理的目的。澳大利亚联合旅游部、澳大利亚旅游协会等机构还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的指导手册 。此外,很多国家都实行经营管理的分离制度,实施许可证制度加强管理。 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使人类能到大“自然(Natu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