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历史试卷.doc_第1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历史试卷.doc_第2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历史试卷.doc_第3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历史试卷.doc_第4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历史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江县赛口中学2011-2012年度高一第二次月历史试卷 制卷人:常周中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共50分)1.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2.见过国书什么样吗?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右图是新中国第号国书(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签发)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A朝鲜 B苏联 C印度 D日本3.右图是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右上角写有这样一句话:“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美国人之所以给图片加上这句话是基于( )A中美两国正式建交B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C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4.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是(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日关系正常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6.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 B C D7.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8.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9.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 论是( )邮件种类计费单位(每10克)邮资(元)航空亚洲各国0.32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0.48西欧各国(捷克转)0.48西欧各国(香港转)0.80其他各洲0.80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10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得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A.美苏国家利益冲突 B.美苏意识形态对立C.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对抗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种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出现的标志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B.北约组织的建立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华约组织的成立13.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所产生的作用不包括( )A.推动了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B.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C.加强了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联系 D.使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13.下列有关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日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外交政策高度一致 B.日本积极追随美国C.两国是忠实的同盟 D.既有联盟又有摩擦14.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的突出表现是(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文化观念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民族机构的变化15.中国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是因为( )A.国际政治力量失去平衡 B.中美关系得到根本改善C.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 D.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16.1991年,华约组织宣布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也出现了战争,其激烈程度为欧洲战后50年所罕见。1993年以色列和巴基斯坦达成和解,迈开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上述材料表明(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 “冷战”结束,使得维护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一系列新的矛盾A. B. C. D.17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18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地位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中国是最先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C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D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铁19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20. 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21.下图所反映的广州三十行是( ) A清政府的对外驻办机构 B清政府的外交机关 C清政府的特许的对外贸易机构 D清政府从事纺织业经营的商业组织22.“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一词反映了( )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 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23.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其曾祖父无泽曰:“无泽为汉市长。”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司马迁的曾祖父从事的是( )A商业管理 B军事管理C行政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 24.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这一材料反映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 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一些劳动产品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A B C D25.假如你要拍一部有关唐朝历史的电影,下列哪个素材可以采用( ) A富商经营棉花挣了上百万的白银 B市场上正在出售青花瓷 C许多外国商人居住在长安 D市场上交易使用的是纸币 二、非选题(本题有3小题,共50分)2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应继续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回答:(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6分)(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4分)(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5分)(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3分)27.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 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一一大国崛起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使为时常象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一一全球通史“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一一大国崛起回答:(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二个事例。(6分)(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二个事例。(6分)(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8.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1) 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分)(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6分)(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5*2=50分)1-5:C B D D A 6-10:C D D D D11-15:C D D A D 16-20:B B D A C21-25:C A A D C二、非选择题(18+16+16=50分)26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原则。(6分)(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殖民主义、霸权主义。 (4分)(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5分)(4)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3分)27.(1)法、德。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4分)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罗马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