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二中高2015级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南部二中高2015级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南部二中高2015级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南部二中高2015级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南部二中高2015级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部二中高2015级历史5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20题每题1.5分,21-35题每题2分,共60分)1、推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 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2、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A 史记 B论语 C庄子 D、资治通鉴3、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要查阅顾炎武对考据学的贡献,应查阅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4、教会提出“双剑说”和“太阳月亮说”的目的是A使教会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 B谋求基督教的统一C针对新教的冲击,维护天主教的权威地位 D维护封建王权 5、历史上有很多纪年方法,如皇帝年号纪年、公元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而“甲午、戊戌、辛丑、辛亥等”属于A 皇帝年号纪年 B公元纪年 C中华民国纪 D干支纪年 6、下列干支与属相配对正确的是A 甲子 鼠 B丙寅牛 C癸酉猪 D甲戌鸡7、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体系和选材原则的是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 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入其中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 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8、下列对隋大运河的认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末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B“帝王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C“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9、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10、 据报道,上海发现了一张可能是元朝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真人画像(见右图)。某同学想从下列四方面考证画像真伪,最关键的应该是确认画像的A 人物年龄 B尺寸大小 C创作时间 D色彩浓淡11、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历史是已经过去的事情,我们借已发现、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就是史料。B历史是真实的,而神话、史诗、传说是虚构的。C“读史征信”的意思,就是通过阅读史料,怀疑历史的真假。D荷马史诗提供给我们的仅仅是虚无飘渺的传说而已。12、“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13、“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运用的是A文明史观 B阶级斗争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14、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一些史学家“将数学方法、特别是统计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历史研究之中”,形成了“计量史学派”。这一学派A采用的定量分析法不适合史学 B杜绝了历史学家的主观随意性C促使史学研究更趋于精密化 D实现了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15、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16、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下列主题适合目前的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A“巴黎公社”的诞生 B“戊戌政变”内幕C“台儿庄战役”详情 D辛亥革命的情景17、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袖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以下最符合其本意的是A文明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B为避免战争,世界各大文明应趋向统一C文明的冲突已取代政治的冲突 D各种文明的理解与合作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保障18、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A阶级斗争分析法 B“三个有利于”标准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19、美国比较现代化学者布莱克说:“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的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他所说的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A近代工业的起步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国内市场的形成 D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20、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21、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史料还有以下作用:激发兴趣;“使历史变活”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使批判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用作证据,进行推断和解释。A B C D 22、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改革的先师,其目的在于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孔子 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 利用儒家思想宣扬变法 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A B C D23、 从春季二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井。”湖北云梦秦简田律,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A秦朝统治残暴 B秦人重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C秦朝农耕经济发达 D秦朝法律完备24、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二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司马迁的观点属于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为依据,其他史学家必然接受C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有一定道理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25、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形成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26、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二重”是指:A 文献与考古 B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C民俗学与地理学 D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27、戊戌变法运动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了民族危亡 B、推动了政治改革 C、发展了社会经济 D、推进了思想启蒙28、王安石变法中,立足于平抑物价、抑制大商人控市场的政策是A市易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29、“君权神授”和“君权神圣”观点的共同缺陷在于( )A、都从科学角度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B、都强调君权至上C、都符合了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潮流D、都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30、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学习西方的技术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倡西学、兴民权31、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A国王已经有名无实,处“统而不治”地位 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经取代自然经济 C人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公民替代臣民 D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32、“我们认为下列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了这些目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独立宣言的这段话主要体现了哪些民主思想?三权分立的思想 平等思想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 人民革命权利A B C D33、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34、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民众来决定的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35、“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是:都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 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A B C D第一卷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35得分答案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 新唐书狄仁杰传材料二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写:“歙(sh州,即徽州)称闺门邹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的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2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4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4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材料二 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法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将是合法的破坏。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洛克和卢梭思想的核心,指出其与专制理论不同的根本原因。(2分) (2)17世纪以来民主思想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指出其表现。(2分)(3)从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进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4)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3分)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1分)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请回答:(1)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说明日本人“眼观八方”的主要表现?(2分)(2)日本人用什么方式创造了怎样的“神话”?(4分)(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2分)(4)你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2分)39、阅读下列材料:背景资料 英国航海史学家孟席斯历时14年,走访了120多个国家、900多个档案馆、图书馆之后,提出惊人理论:早在麦哲伦之前一个世纪(郑和)就完成了环球航行。材料一 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的观点,郑和不可能完成地理大发现。宋正海认为,首先,地理大发现需要强大的动因,这样的动因在明代中国是不存在的。明代中国统治者大部分时间在实行“海禁”。其次,哥伦布能够发现新大陆,是和他确信大地是球形这一理念分不开的。但是,中国传统的大地观从根本上否定环球航行的可能性。此外,郑和航海图没有目的港的经纬度。郑和七次远航,基本是沿着中国和西洋的传统航线西行的,故此不可能到达美洲。 摘自2004年9月16日搜狐新闻网材料二 在云南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孟席斯拿出了新证据3个月前刚刚发现的世界航海总图很可能出自郑和之手。因为15世纪中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有能力到达美洲、绘制航海图,而郑和遗留的航海图中就有类似记录。另一个重要证据来自DNA。许多当时郑和所经之处的美洲居民都有中国人的DNA,并有一些中国人的聚居地。 摘自2005年7月13日新华报业网请回答:(1)宋正海的观点是“郑和不可能完成地理大发现”。请从材料中找出其推断的依据?(2分) (2)孟席斯的观点是“早在麦哲伦之前一个世纪(郑和)就完成了环球航行”。请从材料中找出其推断的依据?(2分) (3)你认为,要证实郑和到达过美洲这个推断,从目前的证据看,还需要有哪些探索阶段或者探索方法?(2分)材料三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4)问题:文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史料解释?哪些属于历史评价?(4分)南部二中高2015级历史5月月考试题参考答案第一卷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CDADACDDCAA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CBCDCDDADBC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35得分答案CADADCDBCCB第二卷答案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 新唐书狄仁杰传材料二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写:“歙(sh州,即徽州)称闺门邹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材料三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的人同等权利。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2分)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的政治观念等;礼乐制度。(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4分)“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在宋代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并成为地方教化的工具;女性贞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化,从而成为地方道德标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4分)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解读:武则天虽有皇帝之尊,却受制于“家天下”的政治传统;妇女贞节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妇女身心遭受摧残;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材料二 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法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将是合法的破坏。卢梭社会契约论(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洛克和卢梭思想的核心,指出其与专制理论不同的根本原因。(2分) (2)17世纪以来民主思想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指出其表现。(2分)(3)从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进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答案:(1)思想核心:洛克:人民主权、人民革命;卢梭:反对君主专制、社会契约。 根本原因: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英国通过权利法案,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于1787年制定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斗争确立了共和政体;中国于19世纪晚期发生维新变法运动,继之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实现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民主政治需要不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请回答:(4)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3分)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1分)答案:(4)民族革命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只有通过民族革命,才能摆脱满清的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政治革命是指推翻帝国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有这样才能铲除君主专制政体。社会革命是指平均地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革命后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中华民族。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请回答:(1)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说明日本人“眼观八方”的主要表现?(2分)(2)日本人用什么方式创造了怎样的“神话”?(4分)(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2分)(4)你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2分)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2分)(2)方式:明治维新;(2分)神话: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20世纪初,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2分)(3)共同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的加剧。(2分)(4)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2分)39、阅读下列材料:背景资料 英国航海史学家孟席斯历时14年,走访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