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记创新思维的培养.doc_第1页
浅谈周记创新思维的培养.doc_第2页
浅谈周记创新思维的培养.doc_第3页
浅谈周记创新思维的培养.doc_第4页
浅谈周记创新思维的培养.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周记”创新思维的培养江苏省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 管超众所周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一般都提倡学生写日记。但是许多学生一到八、九年级随着课业负担加重,真正能坚持写日记的几乎没有,如果强迫学生来写,则日记质量一定很差。如:有的记一般流水帐交差,有的干脆抄文章应付,还有的改日期抵数,凡此种种,日记成了学生的负担,成了学生的心病,这样怎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为此,必须要对这种现状进行改革创新。于是,我便在我的教学班试行以周记来作为练笔的形式。虽然“周记”与“日记”仅一字之差,但是对学生来说还是有点“新鲜”感的,从而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纵然让学生写周记,其目的仍是让学生养成勤练笔的习惯,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的能力,说真心话的习惯,在轻松愉快中发展思维,特别要自觉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当然要写好周记,就必须要求学生平时要多注意观察生活,用心体味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掘生活的真谛,把脑子里有的东西能很好地组织起来,清晰地表达出来,尽情地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从而再现生活,再现自我。一、周记训练方案(一)周记系列训练原则1周记要力争与课本单元训练同步。2周记要体现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焦点,紧跟时代步伐。如:教师节要写歌颂教师的文章,中秋节要抒写亲情,国庆节要歌颂祖国,父亲节,母亲节要抒写赞美父爱及母爱之情等等。当然,还可以写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关注,对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讨论,学生课业减负的思考,还有环境保护,法制、安全、航空航天都可以成为周记的题材。3周记要坚持命题与自由命题相结合的原则。(1)周记命题有助于养成围绕中心选材的好习惯,命题要易于创新,紧帖生活,拥抱生活。俗话说:“新颖别致的标题本身就具有题好一半文之妙”。如:给学生参考题目有:我在 学会了语文;我想 ;我为班级 ;我心中的 ; 是我学习的榜样; 读后;这些半命题,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自由空间。另外还规定几个命题的范围,如:人与自然;焦点访谈;校园、家园、乐园;亲情、友情;成长的足迹。这些题目可以大题化小,宽型变窄,仅供参考,不必受此限制。(2)周记的自由命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想不受时空及环境的影响,让其无拘无束,自由翱翔,真正做到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4激励求异原则。在激励学生,对某一问题发掘新奇思路,提出各种言之成理的背逆性新见解。(二)建立监督检查系统和反馈系统周记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仍有少数同学没有自觉练笔的习惯,有必要建立监督检查系统和反馈系统,规定具体检查时间,检查方法和补救措施。1自检自检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忠于自己的习惯。凡没有完成的,要主动上报组长,口述原因,作自我批评,并自己规定补做的时间,总之,自己完不成任务,首先要自己战胜自己,自己征服自己。2互检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互检互查,互相阅读,互相评价,从而做到相互监督,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目的。3组长检查组长要记载好本组完成情况及复查补做的情况,评选出书写最认真,内容最有创意的文章两至三篇。4老师抽查抽查组长记载的最有创意的文章,并随意抽查若干人,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和有新意的文章。5及时反馈带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新奇巧妙的作品要及时评析并向大家推荐,从而激励更多的同学去创新。二、周记创新训练及方法指导周记应不失时机予以适当指导,有意识地增强写作知识的全面、系统的指导,指导的时间可在检查之后结合问题予以指导,也可结合阅读教学和课堂作文教学适时提醒学生注意创新。所谓创新,用作家浩然的话说:“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但没想到,你看到了,想到了,这也是新;别人看到了,想到了但没写出来,你看到了,想到了又写出来了,这也是新。”由此看来,创新要见他人之所未见,想他人之所未想,写他人之所未写。(一)真情实感选材新 周记提倡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唯其“真”,才感人;唯有“真”,才使文章有灵魂。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来自生活的题材最富有生命力。只有那些“人所来言”的材料,才具有真情实感,富有生活气息,更有新意。如:我为四川灾区献爱心,我为奥运健儿加油,我为神七骄傲等都是值得书写的新题材。(二)思考生活立新意因为是周记,学生在较大的时空里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要指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平凡生活中挖掘出他人没有的或尚未发表过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感受、新体验。如:一位同学在周记中写了这样一件事:刮了一夜北风,早上又下起了雨,气温陡降,一早有很多家长来送衣服,我总希望送衣服的妈妈会突然出现。“好冷!”一位家长身子一抖,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突然觉得自己的想法多么自私,外面刮这么大的风,母亲如果来,逆着风骑车至少要两个小时,我仿佛看到:狂风怒吼着,母亲在泥泞的路上吃力地蹬着自行车,雨点砸在母亲脸上“妈妈,你别来!女儿挺得住,女儿不冷,妈,你千万别来!”我心里直呼唤。人嘛,就3是这样,一会儿渴望父母的到来,转念又希望父母不要来。“这些孩子,不送衣服来,他回家嚷冷,你送衣服来,他又说:你不该来,他不怕冷。门外一位家长对另一位家长说。因这位家长在教室外说的话,班上很多同学都听到了,我就把这篇周记前半部分读出来了,并让学生评析,大家一致认为有真情实感,但写这件事中心还不很明确,应补写一个结尾,于是我提议全班同学来写这个结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高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能力,最后筛选出一个较好的结尾:有世界就有爱,世界有了爱,便会有矛盾;没有爱的世界不会长久,没有矛盾的爱不是真爱;唯有爱与矛盾的融合,这个世界才更温馨更可爱,并且将原题送衣服改为世界爱矛盾,这样一修改,就使文章既有生活气息,又含有生活哲理。经常进行类似的训练,能让学生学会思考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三)另辟蹊径角度新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看,比如一只文具盒,你从正面、侧面、上面、底面、外部、内部等不同角度看到的情形是不同的。从一个角度看惯了,改变一下角度就可能产生新的感受。我让学生观察校门外的一棵大树,以大树为题材写一篇命题周记,一同学开头先写了大树:“大树具有荫庇一方的正面效应。它那把巨大的绿伞,能挡住炎炎烈日,给人们带来清凉。”然后又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从另一方面思考,它根系发达,枝繁叶茂,树冠遮天弊日,树下的小树、小草,因得不到足够的阳光、雨露、养份而枯萎,而夭折。还有同学以此为喻论述在培养新生力量的时候,“小树”、“小草”们想要超越“大树”,就特别需要“大树”扶持。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一棵树再大,也只能荫庇一方;惟有千千万万棵小树、小草茁壮成长,才能绿遍祖国大地。同时它们也要有变“遮”为“扶”的气度和雅量,在必要的时候做出自我牺牲,把尽可能多的阳光、雨露、养份让给“小树”、“小草”,使它们能茁壮成长。这种变“遮”为“扶”的主张使人耳目一新,正是改变角度而产生的新感受。好文章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它不同一般的写作角度,对于已经写过的材料,要变换角度,另辟蹊径,挖掘出与众不同的新主题。比如一般人赞美荷花,总要斩钉截铁地来上一句:“出淤泥而不染”,仿佛这淤泥糟糕至极,肮脏透顶。可是,偏偏有一位同学在周记中写道:“其实,淤泥更具有令人称颂的品格,如果不是淤泥默默无闻地供给营养,哪会有美丽的荷花?淤泥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即使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辩,这又是多么可贵的牺牲精神啊!”再比如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这是个常写的题目,有位同学在周记中写了他怎样诙谐地批评爸爸,而爸爸又是怎样乐于接受的。最后结尾写道:“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看哪,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何不将这句话改为“良药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呢?这两字一改,改出了适合时代的新意:我们在批评上也文明一点,叫人既易接受,又能改正错误,岂不是更好吗?(四)形式多样技法新形式上创新的技法很多。写作体式上有片断式、镜头式、档案式、问答式、辩论式、诗歌式、书信式、语录体、日记体等;写作手法上可用排比铺陈、对比反衬、联想假设、拟人夸张等;人称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二人称,还可用第三人称。如写“我”,可写我不再是以前的我,还可从旁观的角度写他呀、你呀你。在组织材料上还可根据题材灵活巧妙地把材料串起来。比如一学生写我的小忧愁,开头总述在这次“班干部公开竞选”活动中,自己没能成为班干部的一员而失望,并用“这,我并不怪老师,我知道其中的原因,请看下面的两个问题过渡,中间以“问答解释”的形式很自然地把我的过去和现在串编起来;结尾说:“这就是我所谓的忧愁,实际上也并不值得为此事忧愁的,一个普通的同学不一样可以为班集体出力吗?并不是非得当个官,我相信,我照样可为班级出力。”这样的布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总之,周记的过程可以归纳为:生活观察思考想象形式化成文。在这个过程的细线中,生活和作文只是习作过程的开端和结果,它们中间的历程很复杂,而这些复杂的具体环节,正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根本。我们在具体培训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