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湖北安陆赵棚镇中 赵桂蓉【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说明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的悲剧。文章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并根据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形象地说明人类盲目无知的破坏行为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原因,从而激发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深入反思。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从“生态自然”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传达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对罗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对比描写,并根据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告诉人们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学生们对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接触较多,只要教师有效引导,因而理解此文不会有太大困难。【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2)、学习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教学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教学难点】、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西北地区地图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二、资料展播:展示西北地区地图,找出罗布泊的地理位置;找出月牙泉及青海湖的地理位置。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美1、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消逝了,成了荒漠;作者痛惜的情感。2、提问:针对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预测: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消逝?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3、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朗读磁带,整体感知(1)用笔画出你所解决的问题以及不懂的生字新词。(2)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4、需掌握的词语:萧瑟(xio s):形容冷清、凄凉。 和煦(hx):温暖。 裸露(l):没有东西遮盖。 干涸(h):(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吞噬(sh):吞食;并吞。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5、学生自由回答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明确: 1、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多媒体播放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图片2、课堂小练笔:根据以上图片展开想象,写一写,说一说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想象、写作、说话的能力 3、 罗布泊消逝于20世纪70年代。 消逝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罗布泊消逝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4、 同样的悲剧还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四、再读课文,把握情感主题美1、学生齐读(12、13段)2、提问:造成罗布湖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造成了罗布泊的消逝深层原因是人为因素。具体体现是两次改道和四个“盲目”。此处用多媒体展示课件:人们在塔里木河慢慢抽水,塔里木河的长度急剧萎缩的情景;罗布泊慢慢干涸的情景设计理念:形象直观地突破难点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将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学生讨论)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的痛惜之情。4、速读课文,找出能表现作者痛惜、谴责之情的语句,并指导朗读。(体会抒情性性)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的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重读“深深地刺痛着” “ 个个心情沉重”读出痛惜、谴责之情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又字应拉长,更突出。)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应带深深感概,发出呼吁。)五、品读课文,体会课文写法美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既有真实性又有文学性,从写法上探究体味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1、 对比手法:(感受形象性)学生再读3、4自然段,提示:用热情,赞美的语调读表现昔日罗布泊的仙景的语句,用痛惜、谴责的语调读表现今日罗布泊荒凉、恐怖的语句。(多媒体展示表格和有关月牙泉和青海湖今昔对比的图片)对比的事物对比情况过去现在塔里木河1321公里不足1000公里胡杨林780万亩(1958年) 420万亩沙漠化66%84%月牙泉1.1652万平方米50年代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青海湖50年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10多公里总结对比手法的作用: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作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2、引用数据:(体味真实性)真实性的语句:如根据史书记载具体数字;多媒体表格中的数据。总结各处具体、确凿数据的作用。六、赏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1、拟人手法:(感受形象性)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你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2、 排比手法:(感受形象性)如:“四盲”: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七、拓展延伸:说说我们生活周围环境被破坏的事例,谈谈你的想法。 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a、大气污染b、水质污染c、噪声污染d、食品污染及具危害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指与湖争地、乱砍乱伐森林、破坏草原等。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其原因之一,就是与湖争地乱砍乱伐森林、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一沉痛的教训,我们一定要牢记。八、布置作业:1、月牙泉美景不在,青海湖正在缩小,悲剧仍在重演。胡杨的干枯,罗布泊的消逝,他们的惨状让人痛心疾首。类似这样的悲剧终止了吗?你能说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吗?并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2、如何才能让这些悲剧停止?请你设计一则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九、课堂小结: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我们宁愿多一块人间的乐土,也不要一片荒凉的罗布泊!十、课后反思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