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doc_第1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doc_第2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doc_第3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doc_第4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语文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姓名 得分 一、完成选择题14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A龟(jn)裂 镶嵌(qin) 蘸(zhn)水 船坞(w) B污渍(z) 镌(jun)刻 掐(qi) 住 残垣(yun) C胚(pi)胎 蛊()惑 狭隘(i) 缂(k)丝D槲(h)寄生 分蘖(ni) 妊娠(chn) 枕藉(ji) 2下列词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劳命伤财 异曲同工 震撼 精典B因地制宜 弥足珍贵 荫棚 慵懒C恰如其份 卓有成效 缺憾 受惠D稍纵既逝 熟视无睹 曼妙 隐私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充满了喜庆的气氛,门头上张贴出“热烈欢迎省市领导到我校莅临指导工作”的巨幅标语。B长期以来,社会上总是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以及教师的唯一标准,尽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坚决反对这种做法。C晚会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几个月的苦战,一台构思新颖、演员新、技术新的春节晚会终于与观众见面了。D专家认为,军队建设要根据国家的现实经济状况出发,控制军队员额及武器装备的数量,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的、机动灵活的现代化军队。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硬要说他的女朋友最美,那也无可厚非,毕竟“情人眼里出西施”。B如果台独分子对国台办的严正声明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他们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C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D多年来,无休止的战争造成了伊拉克人民的生灵涂炭,全国范围内的渴望和平的呼声越来越高。二、阅读下面散文,回答59题。(13分) 想念地坛(节选) 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宁静。www.ks5u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了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扣问,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 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灵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权,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我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 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现在我看虚空中便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经不在地坛,地坛在我。5作者为什么能“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2分)6作者认为“写作”应该“寻的是什么根”?(2分)7文中提到“比赛、擂台、排行榜”作用是什么?(3分)8统观全文,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9结尾处“地坛在我”一句的含义是什么?(2分)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14题(17分)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10.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A往往而是(到处) 亦遂增胜(美)B而母立于兹(你的) 顷之(音节助词)C大类女郎也(像) 乳二世(用乳汁喂养)D大母过余(过问) 逾庖而宴(厨房)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2分)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要死之年所手植也12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13.本文是归有光的代表作品之一。游国恩先生在评价归有光散文特色时说:“他把生活琐事引到载道的古文中来,使古文更密切地和生活联系,因而也写出一些面目清新的作品”。项脊轩志真情为文,不事雕琢,真实的表现了作者当时的生活和心理。请你就本文的写作特色,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的鉴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结合具体事例。(5分)14.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四、阅读下面一段曲词,完成1519题。20题默写3分。(18分)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四煞 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15.正宫端正好中“正宫”是 ,“端正好”是 。(2分)16.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学17.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18.“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3分)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令19.试以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一比较分析其手法上的异同。(4分)20默写(3分)(1)青山隔送行, ,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岂敢盘桓(3) ,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五、作文(4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人们说,二十一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周总理也曾说过,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学到八十。那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人,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要求:1补全题目。2字数800字以上。3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高二语文答案1D(妊娠shen1)2B(A劳民伤财、经典,C恰如其分,D稍纵即逝)3B(A“到”与“莅临”重复。C“经过”提到最前。D“根据”与“出发”搭配不当)4D(“生灵涂炭”与“人民”重复)5经过对命运、生命、死亡反复痛苦的思索,心灵获得了解脱(“想顺其自然”或“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也可)(2分)6生命的意义,心灵的困惑。(2分)7批评现实中文学界争名夺利的喧嚣;表明倡导“安静”、回归“零度”的重要,增强文章的现实性(或针对性)(答“表明此文写作是有感而发”可得1分)(3分)8远离喧嚣(“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亦可);不与世隔离;恒久而辽阔;放弃荣华,漠视恭维与强权。(4分)9以往地坛所代表的那种“安静”已扎根在我心中。(2分)10D(过:看望)11B(“乳”是名词作动词,其它是名作状)12D(不是宾语前置)13根据两点要求酌情给分,一点2分,总评1分,共计5分14翻译(1)在前面开四扇窗户,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太阳光,以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2)我们家里的人读书长期没有功效,这孩子取得成就,那么指日可待了。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