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试题1.doc_第1页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1.doc_第2页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1.doc_第3页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1.doc_第4页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山西现代双语学校第一学期高二语文阶段测试题第卷(阅读题 共7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3小题,9分)四. (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宋代“分茶” (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有两句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一些选本将“分茶”释为“品茶”。薛瑞生先生撰文,认为“分茶”并非“品茶”,而是“用煎好的水去点茶,然后分给吃茶者”。薛先生对释“分茶”为“品茶”的批评是对的,但对“分茶”的解释却难以服人。 (2)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全诗,可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是说在百无聊赖中以“闲作草”与“戏分茶”来打发时光,排遣苦闷。其中“戏”字给“分茶”定了性质,即“分茶”既非品茶也非“点茶”,更不是用煎好的水去“点茶”再分给吃茶者。宋人杨万里有一首专咏“分茶”的诗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其中“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等句,是说“分茶”乃一种能于茶汤面幻化出奇异物象的供人观玩的游戏。这种游戏在陆、杨前的五代、宋初人陶谷所著清异录卷下茗荈条记云:“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时人谓之茶百戏。”陆、杨诗中的“分茶”无疑就是这种早已存在的“茶百戏”或曰“汤戏”,但在宋人诗词中不见“茶百戏”或“汤戏”之称,盖其初起俗称“茶百戏”,而文人参与后又给它起了“分茶戏”的雅名并简称“分茶”而已。 (3)至于“分茶”与当时盛行的“点茶”有什么关系?“分茶”即“点茶”是薛文与茶学界共同的观点,但杨诗所言“分茶”毕竟与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写的“点茶”不同,故持此观点者又说“分茶”偶尔又专指点茶法中特有的技巧。虽然目前将宋人诗词中的“分茶”均释为茶游戏尚有一定困难,有时解为“点茶”似乎可通;但可证“点茶”为茶技艺者无任何记载,而“分茶”为茶游戏毕竟有陆、杨诗与清异录可证。 (4)宋代还盛行“斗茶”,它与“分茶”又是什么关系呢?薛文又说:“正因为分茶是一种技艺,才有斗茶之举;斗茶即分茶的本领,相去仅一水二水而已。”此乃不了解“斗茶”历史之误。唐代已有比试煎(烹)茶技艺的,又称茗战。宋人撰梅妃传记唐玄宗语:“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至宋,煎茶方式发展为“点茶”,“斗茶”则变为斗“点茶”。建安斗“点茶”以汤面水痕出现早晚定胜负,即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所言“相去一水二水”也。是否有斗“分茶”,则值得怀疑,因为“分茶”所幻化出的奇异物象须臾即散,没有分辨优劣高下的时间。 14. 请根据作者的观点,对“分茶”“点茶”“斗茶”分别作出解释。(3分)“分茶”指_“点茶”指_“斗茶”指_ 15. 在作者看来,“分茶”确实不能释为“品茶”,不属于这一看法依据的一项是(3分)( ) A. “戏分茶”的“戏”字给“分茶”定了性质。 B. 杨万里“分茶”诗揭示了“分茶”的性质。 C. 陶谷清异录中描述了“分茶”的情形。 D. 文人参与“分茶”活动后给它起了雅名。 16. 第(1)段中作者说薛瑞生先生“对分茶的解释却难以服人”,就全文看,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条概括。(3分)_ 17. 对全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唐代的“茗战”发展至宋代,便成了“斗茶”,这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 B.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繁荣时期,与茶有关的诗文作品和理论著作颇为丰富。 C.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对“斗茶”有所记载,此论著否认了斗“分茶”的说法。 D. 薛瑞生与本文作者对“分茶”的理解不同,使得他们对“斗茶”的理解也不同。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7题(共21分) 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二十二年,改庶吉士。 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珅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而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仁宗亲政,诛和珅,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珅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余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充军机处章京 充:充当,担任B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 辞:辞别C锡宝将论劾 论:论告D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 第:只是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驰以告和珅 至于幽暗昏而无物以相之C.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是锡宝所劾不虚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曹锡宝因别人的奏举推荐,进入四库全书馆工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B上海南汇人吴省钦和曹锡宝是同乡,他得知曹锡宝将要弹劾和珅之后,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和珅。C和珅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惩”后,立即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因此曹锡宝派人到刘全家查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承认自己鲁莽轻率。D敢于直言的曹锡宝在和珅气焰嚣张、声势凌人的当权时期,挺身而出,弹劾举报和珅,虽然失败,但仍不愧为一个谏诤之臣。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4分) (2)、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4分)(3)、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4分)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三闾庙【唐】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1)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 屈原列传)本诗前两句又是如何写屈平之“怨”的?(4分)(2)此诗三、四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这两句写景的作用。(4分)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4分)(1)_,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2)长风破浪会有时, 。(3) , 两朝开济老臣心(4)潦水尽而寒潭清,_(5)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_,形影相吊。(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8)心非木石岂无感?_。(9)帝子降兮北渚,_。_,洞庭波兮木叶下 三、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9分)孤独的灵魂五. (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清欢林清玄 (1)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2)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3)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4)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5)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6)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7)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8)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9)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10)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11)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12)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13)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4)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谿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15)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8. 本文以“清欢”为题,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欢”二字的具体含义。第(4)段作者认为“清欢”难享,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的?(5分) _ _ 19. 作者在文中先后引了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和苏轼的诗(“梨花淡白柳深青”),分别说说这两首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_ 20. 在作者看来,人们怎样才能获得清欢?(4分)_ 21. 本文第(3)段和第(11)段大量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在语言上很有特色。请任选其中一组排比句分析其妙处。(3分)_六. (12分) 22.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为4个语意清晰、彼此连贯的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能删减或改变原意)。(3分) 总公司批准了部门经理免除王某因被诬告违反有关财经制度而被取消由于一年来工作成绩突出而被准予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的处罚的请示。_ 23. 按照下面这段文字的要求,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在我国大量的成语、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及经典的诗句、文句中,常常从相反的方面表达对同一事情(或事物)的认识。如“后发制人”和“先下手为强”,两者相同之处都是谈对敌策略问题,不同之处前者强调“后”,后者强调“先”;又如“门庭若市”和“门可罗雀”,两者相同之处都是谈宾客来访,不同之处前者强调人多,后者强调人少;再如“_”和“_”,两者相同之处都是_,不同之处前者强调_,后者强调_。 24. 认真观察下面这组漫画不听意见的爸爸,然后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1)用简要的文字说明这组画的内容(可不分幅,不超过60字)(3分)_(2)自选角度,提出观点,对这组漫画作一赞赏性的简评(不超过80字)(3分)_七. (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网站“求思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话。 A. 做人,应在可疑之处不疑;做学问,应在不疑之处生疑。 B.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C. 我只相信一件事,那便是怀疑。 D. 怀疑一切的人,是虚无主义者。 E. 教育,当使人能“信”,也当教人能“疑”。 请以“相信和怀疑”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立意自定; (2)标题自拟; (3)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 (4)不少于800字。题目_ 第卷(表达题 共79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他在苹果的早期时代,曾因对小细节锱铢必较惹怒过同事,他批评人的言辞有时也有些尖刻,甚至有些侮辱人。B谁都知道落后的制陶业已是日薄西山,本地必须拓展新的支柱产业。C我们在进行的是一场长久的竞赛,并且改变是艰难的,是缓慢的,是不会一蹴而就的。D周末的宿舍里,唯有我们两人,形影相吊,倍感思亲之苦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此次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B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特别是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能力的提高,才能够使一个国家有能力建造航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C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高校要抓紧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帮助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D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16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3分)( )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17.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连贯的一段话。(3分)( )由于日本的这类表现,终于激起了中韩等国家和地区规模空前的反对浪潮。而最不能让人容忍的是,日本要划中国的钓鱼岛和韩国的独岛为它的领土。日本政府修改教科书反复美化侵略,引致中、朝、韩三国抗议不断。最近几年,东亚地区“热闹”非常。日本要员屡拜靖国神社,致使三国人为之游行、断指、自焚。日本武装把中国台湾纳入它的“周边有事”范围,中国政府则严厉指责它有违邦交恢复时的承诺。A、 B、 C、 D18在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评委们对有关人物的评述多用精彩生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概述他们的事迹,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如评述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一个,参照上例又不拘泥于上例写一段话。(7分) 林冲 翠翠 陶渊明 李密五,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在街头推销气球。生意稍差时,他就会放出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聚拢过来,这是他的生意又会好一阵子。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望着他,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气球推销员看了一下这个小孩,以一种智慧和理解的口吻说:“孩子,那是气球内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的。”请围绕“气球内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这句话,联系社会或自身作文,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四. (12分) 14. “分茶”指一种能于茶汤面幻化出奇异物象的供人观玩的游戏。“点茶”指宋代煎茶的一种方式。“斗茶”指比试煎茶技艺的一种活动(或:斗“点茶”)。评分标准:本题3分,每个解词1分。 15. (3分)D。“文人起雅名”是“分茶”得名的依据,并非对“分茶”定性的依据。 16. 薛先生对“分茶”的解释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表现的意思、情调不合。薛先生认为“分茶”“点茶”属茶技艺,诗文与历史文献中无任何记载可以证明这一说法。评分标准:本题3分,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17. (3分)C。“此论著否认了斗分茶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信息,对“斗分茶”的态度只是“怀疑”,且持怀疑态度的是本文作者而非大观茶论。五. (18分) 18. 从平淡(平静)、简单(简朴)生活中得到的人生欢乐(享受到的人生真味)。散步(安静的环境几乎不可得);吃饭(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约会(清洁、清静的处所几乎不可得)。评分标准:本题5分。第一问2分,只答“清淡的欢乐”,给1分。第二问3分,每点1分。 19. 引李觏的诗,意在表现失去清欢的惆怅和清欢难寻的悲哀(2分),进而引出下文鼓励现代人追求清欢,做个能品味生活的人(1分)。引苏轼的诗,意在表现对清欢的追求体现了人的心灵品位(或“高雅性情”)(2分),从而与开头呼应,表达作者对清欢的喜爱与推崇(1分)。评分标准:本题6分,每问3分。每问由思想内容与结构形式两个方面赋分。若认为引诗的目的只是“以彰文采”,最多给1分。 20. 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多讲究心灵的品味。少一些世故,少一些机智,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性情)。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点2分。每一点答案表述不完全,不能得满分。 21. “清欢,不同于不同于也不同于。”排比的使用,将“清欢”与自我放逐、尽情欢乐、无奈等情感体验区别开来,条理清晰,能够很好地引发读者的思考。“当一个人或者或者或者”排比的使用,将“什么是清欢”用生活实例加以解释,阐释透彻,能够很好地引发读者的联想、思考与感悟。“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排比的使用,从各种感官的角度将“清欢”难寻论述得透彻、有力,语言明快流畅,富有节奏感。“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是到是到是到”排比的使用,将现代人以浊为欢的生活描述得很真实,富于表现力,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强化读者的认识。评分标准:本题3分,任选一组排比句作答。修辞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