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1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2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3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4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军乐艺术学校西校区毕业班高二语文考试试卷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4分)(1)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2)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3)“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4)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域,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中心商务区往往因集中了城市的高标准建筑而具有城市标志的作用。像上海浦东的陆家嘴金融商贸区,多以高层、超高层的写字楼、酒店或大型综合性建筑群为主,在控制策略上,应以色彩的调和为主。 (5)商业区常常以商业街或商业广场等形式出现,其色彩一般是城市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应该注意的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商业区所应采取的控制策略是不同的。传统商业街所要传达的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其商业性,因此,色彩的处理应慎重,广告招贴和商品陈列应遵从传统方式,避免因色彩面积过大而破坏景观。而一般商业区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目的,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有时也不失为一种特色。但国内很多城市的商业区经常存在广告过多、过于杂乱的通病,相对而言,欧洲城市的商业区则要“安静”得多。 (6)传统地方文化保护区是城市地方历史和传统文化最为集中的体现,是保护地方人文环境和发扬其特色的重点所在,因此需要格外仔细地分析研究和慎重操作。对于确实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性建筑,外立面应以保护性清洗为主,尽量保留其原有的材质和色彩,绝不应盲目翻修粉饰,整旧一新。 (7)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但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只有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并在研究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条例,才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对此进行有力的指导和管理。1作为城市面貌的重要信息之一,城市色彩可以反映城市的_。 (2分)2根据文意,对“城市色彩”研究对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城市的色彩基调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B城市每处重要建筑的外观色调应如何决定 C怎样使城市的整体环境色彩调和美丽宜人 D一个城市是否有可能形成特定的色彩基调3.作者认为,商业区的色彩景观应如何控制?(3分) (1)_ (2)_4作者提到欧洲城市的商业区时用了“安静”一词。请推断“安静”的原因。(4分)(1)(2)52010年上海要举办世博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哪种“色彩”是属于上海的呢?请发表观点。(3分)(100字左右)(二)阅读下文,回答610题。(11分)为什么生活越好,感觉越糟(1)钱能买到快乐吗?当世界银行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标准来衡量国家财富增长时,这个国家的国民整体快乐水平是否也会上升呢?凭直觉,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因为传统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收入的增加可以让人们满足更多的需求,而得到满足的需求,甚至欲望越多,就会感觉越快乐。在这里,有钱就可以有更多选择,选择余地越大,快乐程度越高。(2)然而,心理学家的调查却显示,事情显然要复杂得多。财富与快乐之间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加以考虑,快乐似乎应该和更多的因素有联系。“快乐指数”的悖论(3)如果1代表“对我的生活根本不满意”,7代表“完全满意”。用这个简单的办法进行调查,被福布斯(Forbes)杂志列为美国首富400人的平均快乐指数为5.8,而无家可归露宿街头者的平均指数为2.9。(4)但奇怪的是,在过去20年间断断续续的调查中,人们发现居住在寒冷的北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的快乐指数也是5.8。能够拥有5.8这一指数的,还有肯尼亚的游牧民族马赛伊人。马赛伊人大都居住在简陋的草棚内,他们的村落从来没有电力供应,甚至最基本的饮水也十分缺乏,但马赛伊人的快乐指数照样是5.8。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南亚次大陆上,生活在加尔各答贫民窟的人们,尽管对他们来说每天能吃饱饭已是奢望,但他们的快乐指数也达到了4.6。(5)更多的研究显示,在大多数北半球国家,尽管过去10年间GDP大幅增长,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却没有明显改善,抑郁和不信任的程度反而有所增加。在日本,自1958年以来人均GDP也实现了惊人增长,但国民的快乐感却一直维持原状。(6)最典型的还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人均GDP已经增长两倍,美国社会的进步也呈现出令世人瞠目的效果,其中包括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空前提高;国民的寿命不断延长,生活更加建康;犯罪率越来越低;环境状况也在逐步改善。不过令人诧异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感(通过“你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怎样?”的调查得出)却几乎没变。相反,在二战后的50年中,美国抑郁症的发生率竟增加了9倍。而在好莱坞电影中美国人也经常被描写成一边买东西、一边扔东西;一边雇人来清理储藏室、一边腾出空间放置新买东西的烦躁不安的购物狂,仿佛不这样,许多人根本无法让自己开心起来。他们为什么不快乐?(7)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鲁特维恩霍文通过对欧盟国家的一系列调查后发现:人们的感觉之所以会越来越糟,是因为经济增长导致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于是奢华的生活越来越显得平常无奇,因此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心理满足。(8)这或许正是事实的一部分。19世纪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曾经写道:“人性中存在一种对当前时代的优势加以贬低,而对其不幸加以夸大的强烈倾向。”美国社会评论家格雷格伊斯特布鲁克在其所著进步的悖论:生活变好,感觉变糟一书中也认为,“导致这类不满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想跟上潮流。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渴望得到更多的东西。”另外,伊斯特布鲁克还引用了“崩溃焦虑症”(即担心好日子必将结束)和“目录诱导焦虑症”(即担心一个人无法承受社会的全部好东西)等理论来对这一奇怪现象进行解释。(9)另外,过于强调个人奋斗的孤独感同样正在驱赶幸福。“与自己竞争是一件孤独的事”。伊斯特布鲁克引证一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认为虽然人们挣的钱越来越多,但挣钱的过程却往往很孤独要么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脱离了我们的根本,失去了朋友和家人;要么是在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只身一个人打拼。现代生活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个豪华酒店的客房,人们不快乐的原因是“没有人能够和你结伴而行”。调查显示:5年以前,3的美国人认为自己很孤独,今天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3。(10)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城校区的心理学教授艾德比纳和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马丁塞利格曼深入分析了150份有关财富和快乐的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当经济的改善满足了基本的食宿需求,如让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获得一份门卫的工作时,收入的确是衡量幸福的标尺。但随着财富的不断增长,额外的收入将不再带来多少额外的快乐。相反,快乐是来自良好的人际关系、愉快的工作气围、自我满足感、对生命意义的感受、以及对社会活动的参与。(11)如果心理学家在政府的经济班底中也能有一席之地,那么他们会依据这样的例证指出,一旦某个国家达到一定的繁荣水平,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并不能换取更多快乐。相反,维恩霍文教授说,提升公民的幸福感需要减少对经济增长的投资,增加促进自由、民主、信任和公众安全的政策举措。事实上,我们也看到,富裕的国家往往是民主国家,尊重人权,有公平的法律体系、完善的医疗保健制度、以及高效廉洁的政府。所有这一切都是幸福的源泉。(12)不过伊斯特布鲁克在他的著作中还指出,更加重要的是,每个人必须在内心深处创造幸福,因为财富不可能战胜生命漫无目的的那种感觉。他指出:“人们生活中所真正需要的大多数的东西,诸如爱、友谊、尊重、家庭、名誉和快乐,都是无法定价的,也不可能在市场上出售。”他还运用了最近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经常感激别人、宽恕别人以及对物质条件感到满足的人,比其他人更加乐观和快乐。(13)学者还对金钱与快乐的关系作了更有趣的研究,他们发现认为自己现在很快乐的人,多年以后赚的钱往往比当年自称不快乐的人更多。这说明幸福感可以使生产能力、创造性和其他导致收入增加的特长不断提高,而并非(或不只是)收入的提高带来更多快乐。对自身状态满意的人也更容易结婚,并保持稳定和健康的生活状态,而这一切都可以增加人们的快乐感。钱或许不能买来快乐,但快乐可以生钱。6.广义的“悖论”是指相互矛盾的观点或结论。本文引言提到的传统经济学观点是“财富多。快乐程度高。”联系上下文的实例看,与此相悖的观点是:(1) (2) (2分)7.在“他们为什么不快乐”板块中,对“为什么生活越好,感觉越糟”进行了解释,原因有两方面。请加以概括。(2分)(1) (2) 8.本文例举的快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2分)满足基本需求的收入 良好的人际关系愉快的工作氛围 对生命意义的感受对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 公平的法律体系完善的医疗保健制度 高效廉洁的政府经常感激别人和宽恕别人 对物质条件感到满足(1)如果把上述要素分成两类,属于外在要素的是(填序号) (2)根据文意,快乐更重要的要素是(填序号) 9.第三板块的小标题应当是 (2分)10.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你对财富与快乐关系的理想和想法。(100字左右)(3分)(三)填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句)(5分)【注:考生答题超过5句,按前5句顺序评分】11.(1),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师者,。(韩愈师说)(3)我劝天公重抖擞,。(龚自珍己亥杂诗)(4)忧懈怠,。(魏徵谏太宗十思疏)(5)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魏徵谏太宗十思疏)(6),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15题。(7分)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释:书怀:写下心中的感触。危樯:高高的桅杆。著:著名。飘飘:漂泊。12.本文的体裁是 。(1分)13.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A.首联写近景,这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B.颔联写远景:星空低垂,大江奔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写出诗人喜悦之情。C.诗的后半部分是“书怀”。“官应老病休”,这是反语,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因为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D.最后两句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14.本诗颔联,气势雄浑阔大,意境壮美,历来为人所称道。“垂”、“涌”二字犹有表现力,请问精妙在何处?(2分) 15.你对“天地一沙鸥”中的“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理解?(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6分)(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2)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3)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5)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7)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8)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9)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10)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1)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12)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13)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1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2)不予我城,奈何:(3)请指示王: (4)召有司案图:17.下列句中“之”的意思与例句中“之”的意思相同的是()(2分)例:之二虫又何知?A. 即患秦兵之来B. 均之二策C. 不如因而厚遇之D.久之,余以足音辨人18.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A.还,不过三十日B.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C.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D. 终不能加胜于赵19.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廉颇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20.和氏璧能够“完璧归赵”,除了蔺相如的功劳之外,还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掌握了事件的成败,这个人物是谁?请说明理由。(100字以内)(2分)21.本文出现的人物如蔺相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