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词二首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宫阙(qu)绮户(q)参与(y) 浅薄(b)B琼楼(qin) 吟啸(yn)失落(lu) 道观(un)C一蓑(su) 料峭(qio)空闲(kn) 恣意(z)D萧瑟(s) 不胜寒(shn)虔诚(qin) 面颊(ji)【解析】D项,“胜”读shn。【答案】D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B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D料诮春风吹酒醒,微冷。【解析】A项,“倚”应为“绮”。B项,“时”应为“事”。D项,“诮”应为“峭”。【答案】C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去去、千里/烟波B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解析】D项,应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答案】D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官至礼部尚书,北宋文学家。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诗文有东坡文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B苏轼诗论中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之语,其中“元”“白”“郊”“岛”分别是指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孟郊、贾岛。C四川眉州三苏祠有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三词客”指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D苏轼与欧阳修一起树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苏轼又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解析】C项,“四大家”一般认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答案】C5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我欲乘风归去,_,_。(2)_,_,此事古难全。(3)_,谁怕!_。(4)_,归去,_。【答案】(1)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4)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抒情主体怎样的形象?(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解析】(1)诗歌中的形象,往往不是纯客观的人或物,都会加入其作者的主观色彩,成为作者某种情感的载体。因此,概括形象时,既要写出其表面的形象特点,又要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实质。(2)上阕写遇雨。自己满不在乎地对待风雨,态度超然。“一蓑烟雨任平生”,将眼前遭遇拓展为平生经历,既说明了所写风雨,又有象征意味。【答案】(1)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2)即使一生顶笠披蓑出没于烟雨之中,也任凭他去。表达了词人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观点“绕”或“晓”更恰当,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这首词上阕写的主要内容和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的评价,然后根据自己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意或不同意。最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其理由。在回答时,要注意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此词上阕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2)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借景抒情的手法的能力。首先明确本句描写的景有“月”“桐”“漏”,然后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月”是“缺月”“初月”,桐树不是茂盛的而是“疏桐”,“漏”也是水已滴尽的漏壶,最后分析这些景物所蕴含的情。(2)结合作者的遭遇分析“恨”的内容。关键之词要结合意象及情感分析。【答案】(1)这两句用“缺月”“疏桐”以及水已滴尽的漏壶等意象写深秋夜晚萧瑟、幽寂的情景,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表达了作者孤独凄清的心情。(2)“恨”的内容是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同意。本词上阕描写“缺月”“疏桐”“人初静”“幽人”“孤鸿”及水已滴尽的漏壶这些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本词以鸿写人,整首词用一个“恨”字统辖,意境深邃,主旨鲜明)9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再写两组句子,构成排比句。要求必须点出诗人并引用诗句。我喜欢具有超世之才而又处变不惊的苏轼,虽渴望“樯橹灰飞烟灭”的伟业,但更渗透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然和谐;。【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研究供仿写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本题中例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我喜欢,虽,但”仿写时要保留这格式。【答案】(示例)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自己已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我喜欢意气豪迈而又沉郁峻峭的陆游,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10(2015湖北高考)欣赏下边的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要求:突出景物特征;语言表达鲜明、生动;不超过80字。【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画面内容,注意所写内容“围绕早春”这一限制条件;鲜明生动,写成小诗或短文,也就是在准确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缆基本知识培训内容总结
- 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电的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电煤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北京化学物理高考试卷及答案
- Pentyl-4-hydroxybenzoate-d11-Amylparaben-d-sub-11-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Argininic-acid-13C6-L-Argininic-Acid-sup-13-sup-C-sub-6-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N-Ethyl-3-4-methylenedioxy-aniline-d5-N-Ethyl-3H-1-2-benzodioxol-6-amine-d-sub-5-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软件开发合同(编号2)
- 护士公招考试题及答案
- 水利部2002《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 四年级数学下册12月份计算小超市
- 医院陪护中心运营方案
- 厂家如何做好经销商的利润管理
- 2023《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要点解读课件PPT
- 聚合物基础知识
- 危机谈判专题培训课件
- 售楼部钢结构玻璃幕墙拆除方案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乡土文化遗产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专家讲座
- 集团公司校园招聘计划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