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 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1这篇课文是谁回忆谁?2、为什么“回忆”前要加“十六年前”呢?(“十六年前的回忆”即回忆十六年前。)3、简介时代前景及作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课文除开头外,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2划分段落 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2当堂练习、看拼音写词语p jn sh j chu t j li( ) ( ) ( ) ( )min po j sh c xin yn jn( ) ( ) ()( )、搭配要恰当,用直线连起来伟大的态度 耐心地问 慈祥的力量 奇怪地说 严峻的面庞 坚决地讲 第二课时一读课文第一段,讨论。1、课文第1小节是记什么时候的?从全文看,这一小节是什么叙述方法?为什么用这种叙述方法?(2、第1小节告诉我们什么?(3、请再读课文,比较一下,那年春天,父亲的态度与平日有什么不同?父亲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劝李大钊离开北京,李大钊是怎么说的?找出这句话,读一读,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什么?二学习第二段,思考并讨论。1、这一段写哪一天的事?什么事?2、在这样的时候,李大钊,“我”和敌人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并议一议。3、从这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4、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段课文。读出“我的惊慌,李大钊的沉着冷静和对敌人的蔑视的感情。读出表现敌人的凶暴的语气。5、小结。这一段讲李大钊被捕的经过,着重描述了李大钊同志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三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1、我在法庭上看到父亲是什么样的?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这些外貌的描写说明了什么?2、李大钊对亲人的哭声和喊声有什么表示?他为什么会这样?3、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表现得机智勇敢?4、小结。这一段写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面对凶残的敌人,李大钊脸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表现了李大钊身陷囹圄,但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必胜的信心的那种伟大情怀。 第三课时一、学习第四段。1、这一段写全家人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分的情形。画出描写全家人悲痛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母亲说“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中的“记住”包含有哪几方面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4、小结。这一段着重描述了“我”和母亲悲痛欲绝的情感和母女俩饱含着强烈爱与憎的对话,以表现他们对敌人无比仇恨,要铭记这难忘日子的誓言,计还血债的决心和对亲人深深怀念的情感。二、总结全文。1、讨论文章的中心。2、讨论文章的写法。什么是照应?(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提到了,后面再交代一下,这种写法叫“照应”。有了照应,容易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得更加紧密,要注意,前后照应,中间在时间上或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间隔。)讨论课外练习题3,找出相应的照应句。3、课文前后照应,都是为了表现什么?三 语段精读可怕的一天终于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jia jia)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的后面,走出屋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chong zhong)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的目光瞅了瞅父亲。“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bian pian)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哪惯有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1、用“”在片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_,_这两个词写出了李大钊被捕时的紧张气氛。3、找出两个描写父亲神态的词:_和_。从_这个词可以看出父亲非常沉着,镇定。4、给这个片断加上一个小标题是:_5、找出“我”十分惊慌害怕的句子:_6、片断中带有“看”的意思的字是_。你还能写出类似的字有哪些呢?_(至少写出四个)7、“剧烈”写出了“我”_的心情;“恐怖”写出了我_的神态。8、“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他们”是指_。这句话用了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敌人的凶恶残忍。9、从李大钊被捕时的过程看,敌人是心虚的、残暴的,主要表现在:人数上:_语言上_。动作上:_神态上:_10、哪句话能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答:是_11这一片断写出了李大钊具有_的精神和对敌人_的英雄气概。主要是通过人物的_、_、_描写来体现的。教师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 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1这篇课文是谁回忆谁?2、为什么“回忆”前要加“十六年前”呢?(“十六年前的回忆”即回忆十六年前。)3、简介时代前景及作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幼稚:这里形容因年纪小,缺乏经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娱乐:本课指使人快乐。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沉重:本文指“重”的意思。勉强:使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在本课中的意思是: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一拥而入:(人群)挤着走进去。文中指许多警察一下子挤过来。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恐怖:惊慌、害怕。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课文除开头外,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写的。)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2-7自然段)(8-17自然段)(18-29自然段)(30-32自然段)2划分段落 第一段(1):讲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2-7):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8-17):讲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情形。 第四段(18-29):讲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情形。 第五段(30-32):讲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人异常悲痛的情形。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第二课时一读课文第一段,讨论。1、课文第1小节是记什么时候的?从全文看,这一小节是什么叙述方法?为什么用这种叙述方法?(第1小节是李大钊被害十六年之后的叙述,用倒叙的方法,因为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2、第1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李大钊遇害是1927年4月28日,距写文章时已有16年了,作者深深地怀念着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3、请再读课文,比较一下,那年春天,父亲的态度与平日有什么不同?父亲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早出晚归与平常不同;整理书籍和文件,烧书和有字的纸片;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局势越来越严重,工友阎振三被捕。)4、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劝李大钊离开北京,李大钊是怎么说的?找出这句话,读一读,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什么?(从李大钊对局势有清醒的誝,对坚持斗争有危险性有充分的估计,局势越紧张,他越紧张工作,不肯离开,可以看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风亮节的负责精神,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大无畏气慨。)二学习第二段,思考并讨论。1、这一段写哪一天的事?什么事?(1927年4月26日,李大钊不幸被捕。)2、在这样的时候,李大钊,“我”和敌人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并议一议。3、从这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慨和对敌人的无比蔑视。)4、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段课文。读出“我的惊慌,李大钊的沉着冷静和对敌人的蔑视的感情。读出表现敌人的凶暴的语气。5、小结。这一段讲李大钊被捕的经过,着重描述了李大钊同志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三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1、我在法庭上看到父亲是什么样的?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这些外貌的描写说明了什么?(李大钊由于不屈服,已受过酷刑折磨。即使李大钊受过酷刑,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2、李大钊对亲人的哭声和喊声有什么表示?他为什么会这样?(只是瞅了瞅,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僱,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应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3、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表现得机智勇敢?(李大钊同志平时对“我”的教育和熏陶,“我”看到父亲被捕和在法庭上的表现,“我”从父亲那儿吸取了无穷的力量。)4、小结。这一段写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面对凶残的敌人,李大钊脸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表现了李大钊身陷囹圄,但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必胜的信心的那种伟大情怀。 第三课时一、学习第四段。1、这一段写全家人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分的情形。画出描写全家人悲痛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母亲说“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中的“记住”包含有哪几方面的意思?(怀念亲人、憎恨敌人、报仇雪恨)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4、小结。这一段着重描述了“我”和母亲悲痛欲绝的情感和母女俩饱含着强烈爱与憎的对话,以表现他们对敌人无比仇恨,要铭记这难忘日子的誓言,计还血债的决心和对亲人深深怀念的情感。二、总结全文。1、讨论文章的中心。(通过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法庭上和敌人作斗争的情景,赞扬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2、讨论文章的写法。什么是照应?(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提到了,后面再交代一下,这种写法叫“照应”。有了照应,容易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得更加紧密,要注意,前后照应,中间在时间上或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间隔。)讨论课外练习题3,找出相应的照应句。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3、课文前后照应,都是为了表现什么?(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三 语段精读可怕的一天终于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jia jia)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的后面,走出屋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chong zhong)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的目光瞅了瞅父亲。“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bian pian)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哪惯有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1用“”在片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_,_这两个词写出了李大钊被捕时的紧张气氛。3、找出两个描写父亲神态的词:_和_。从_这个词可以看出父亲非常沉着,镇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