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评论》导学案.doc_第1页
《红楼梦评论》导学案.doc_第2页
《红楼梦评论》导学案.doc_第3页
《红楼梦评论》导学案.doc_第4页
《红楼梦评论》导学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上学期高二语文 编号:20 姓名 小组 评价装 订 线红楼梦评论人境庐诗草自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2了解王国维对红楼梦人物悲剧命运的哲学阐释。3了解黄遵宪提出的诗文革新主张及意义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整体感知】黄遵宪(18481905)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是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晚清“诗界革命”的领袖。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人物,既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如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等。他们在诗歌领域内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在创作实践上则“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倡导“诗界革命”。但如同他们所进行的变法维新运动一样,他们的诗歌以新典故代替旧典故,仅有新名词而缺乏新的生活素材与诗歌形象,仍然未能取得很大的成功。其中能独辟境界且卓有成效者,首推黄遵宪。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21岁时,他就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主张。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能积极投身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人境庐诗草序)。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称自己的诗作为“新派诗”,表达了欲为群龙之首、领风气之先的想法。他潜心诗歌创作,结成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诗集。人境庐诗草自序则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作出了详尽的说明。其观点大体为最广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他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表明他重视以诗反映不断变化和日益扩大的生活内容;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表明其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总体而言,他能清楚地意识到古典诗歌传统不足以表现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知识,要求诗歌与时为变,在题材、风格、语汇方面打破一切禁忌,这对于推进诗歌的变革有重要意义;而他的创作有力地扩充了中国诗歌的内容,表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接受世界的姿态。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国外,正式提出“诗界革命”口号。他总结了谭嗣同等人的创作教训,认为满纸堆积新名词并不是革命,而是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利用传统形式表现新的题材和生活内容。因此,他大力推崇黄遵宪的诗,视为“诗界革命”的典范,当时,部分留学生正在提倡音乐教育,黄遵宪受此影响,写作了军歌幼稚园上学歌等歌词,被梁启超誉为“诗界革命之能事至斯而极”。梁启超曾在饮冰室诗话中说:“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20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不容诬也。”【自主学习落实基础】(一)给加点字注音。餍( )缧绁( )蛇蝎( )悚然( )战栗( )婉慝( )孤僻( )闲暇( )笃好深嗜( )( )一行( )遽( )糟粕( )戛然( )迄今为止( )完讫( )跻身( )开辟(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表达倾慕,向往之意。课堂探究案1.王国维为什么称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之悲剧”?2、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提出了哪些文学主张?红楼梦评论节选内容理解:本单元所选红楼梦评论,节选自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三章,主要阐释了红楼梦的悲剧性质及其价值。作为“红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现代学术性质的论文,王国维借鉴了叔本华的哲学及悲剧学说,力图从哲学的角度把握红楼梦的精神实质,具有现代文学批评的眼光。第一段从国人的精神入手,指出传统的戏曲、小说多“乐天”色彩,多大团圆结局。如牡丹亭长生殿。进而对比指出具有“厌世解脱”精神的,只有桃花扇红楼梦。随后对比分析桃花扇红楼梦,指出桃花扇的解脱,“非真解脱”,是“他律”;红楼梦的解脱,是“自律”。桃花扇重在写“故国之戚”,是“政治的”“国民的”“历史的”;红楼梦则是“哲学的”“宇宙的”“文学的”。这样,便得出结论:红楼梦的价值就在于其“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的悲剧性。第二段在第一段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红楼梦的悲剧性质,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作者援引了叔本华的观点,把悲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极恶之人相互构陷而成;第二类是由于不可知的命运;第三类是由于普通人物、普通境遇逼迫而成。随后,对三种悲剧进行了比较,指出前两种悲剧因为罕见,对于我们而言或可避免,而第三种悲剧却非偶然之事,时时会出现于眼前,也许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也许是加之于别人。亲身遭遇却无处鸣不平,因而是“天下之至惨也”。随后,作者又对红楼梦的悲剧缘由做了具体阐释,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例,阐明在这场悲剧里无一人是“蛇蝎之人”,亦没有“非常之变故”,却因为种种“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因此是“悲剧中之悲剧”。综上,文章阐明了红楼梦的精神实质是悲剧,论述了悲剧之中悲剧的惨痛。在对中国传统文学精神加以回顾的同时,兼顾了西方叔本华的哲学观点,把红楼梦说成是一部以“解脱”为理想的“彻头彻尾之悲剧”,虽然不见得完全符合实际,但这种从哲学角度出发把握红楼梦精神实质的研究方法,值得借鉴。此外,文章具有说理透彻的特点,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运用得当。对比论证如第一段与牡丹亭长生殿对比,突出桃花扇红楼梦以“厌世解脱”为精神实质;又对桃花扇红楼梦进行对比,进一步揭示红楼梦的悲剧价值;第二段将三种悲剧产生的原因、危害进行对比,突出了第三种悲剧的悲剧性。举例论证如对红楼梦的具体阐释,能从贾母、王夫人、凤姐、袭人、宝玉、黛玉等各自立场出发,分析悲剧缘由,突出“第三种悲剧”的“至惨”之处,很好地为观点服务。人境庐诗草自序内容理解:这篇文章是黄遵宪为自己的诗集人境庐诗草所作的序言,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和创作主张作出了详尽的说明。作者首先交代了自己的经历,表明了自己对诗歌的“笃好深嗜”,介绍了成书之由。随后,在承认诗歌创作难有新意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中心观点:“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认为时代变迁,作者所经历的事、所遇见的人与古代有很大的不同,诗歌创作也不必与古人相同而应有全新的内容,从而表现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力求革新的主张。接下来,作者具体介绍了自己心中理想的“诗境”、选材、风格,从不同角度表明了创作有新内容的诗歌应该注意的表达要求。其理想“诗境”包括四点:一是复兴“古人比兴之体”,二是“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三是“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四是“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实主要是从语言表达方面提出了创新。“比兴”是传统诗歌的表现手法,但“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却表现出重视“神理”而不拘于形式的创新精神;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的主张,则强调用散文自由变化的句式来融入诗歌创作,字句不避长短,可自由伸缩,有利于更好地反映新的内容。对于诗歌的材料,黄遵宪则认为应该以出自经史古籍且贴近现实的词汇来入诗,应该不避流俗,以现代社会的官书、会典、方言、俗语来入诗,应该记叙“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这就在选材的丰富性、生动性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是同时代旧派诗人所不及的。对于诗歌的风格,黄遵宪则认为应该借鉴曹植、鲍照以下至晚近各家,但又应“不名一格”“不专一体”,摆脱旧的束缚而创造出“为我之诗”,有自己独有的风格。总体而言,黄遵宪在诗歌理论上强调创新,强调开辟古人未有的境界,是有积极意义的。随后,作者引用名言,表达了自己“心向往之”的决心。从黄遵宪的创作实践来看,能“我手写我口”,不避流俗语,成为后来胡适等人倡导的白话文学的先导。他能融铸新思想于旧风格,取材新鲜,形式生动,是新旧过渡时代的成功诗人。课堂训练案练习1、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12分)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这些不同的回答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6分)答: 、 、 (2)同样是问政,孔子为什么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答: 练习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12分)论语中有两处“和”的论述,一是孔子弟子有若说的,一为子曰。“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