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综合复习四愚公移山一、重点字词释义方七百里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吾与汝毕力平险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且焉置土石 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无穷匮也 何苦而不平 亡以应 一厝朔东 其如土石何 固不可彻 汉之阴 渤海之尾 无陇断焉 年且九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2、且焉置土石? 译: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4、甚矣,汝之不惠! 译:你太不聪明了。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6、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凭你余留的岁月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三、阅读理解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答: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答: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5、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 答:不有损。一是这个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与封建迷信有本质区别。二是因为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遣力神二子背走二山,这衬托了愚公的形象,使之更加丰富,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大道之行也一、重点字词释义 选贤与能 独亲其亲 独子其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 女有归盗窃乱贼而不作 是谓大同 讲信修睦 男有分 故外户而不闭 矜、寡、孤、独 矜、寡、孤、独 矜、寡、孤、独 矜、寡、孤、独盗窃乱贼 盗窃乱贼 大道之行也二、重点语句翻译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所共有的。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3、男有分,女有归。 译: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 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三、阅读理解 1、“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答: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安居乐业。隆中对一、重点字词释义躬耕于陇亩 好为梁父吟 谓先主曰 时人莫之许也 谓为信然先主器之 屯新野 遂用猖獗 宜枉驾顾之 然志犹未已此人可就见 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 抑亦人谋 汉室倾颓 君谓计将安出 非惟天时 羽、飞乃止 自董卓已来 此诚不可与争锋 利尽南海 欲信大义 帝室之胄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总揽英雄 度德量力 命一上将将荆州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箪食壶浆与亮情好日密 岂有意乎 每自比于管仲 君与俱来 因之以成帝业二、重点语句翻译1、时人莫之许也。 译:当时的人没有谁认同他这种说法。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译: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4、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译: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5、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不只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谋划得好啊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译: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打算呢? 7、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8、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译: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三、阅读理解1、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兴复汉室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答: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 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待天下有变,从荆、益二州出兵。2、诸葛亮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3、诸葛亮: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高瞻远瞩,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4、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五柳先生传一、重点字词释义造饮辄尽 箪瓢屡空 兹若人之俦乎 不戚戚于贫贱不知何许人也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不戚戚于贫贱衔觞赋诗 晏如也 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环堵萧然短褐穿结 因以为号焉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二、重点语句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译: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译: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三、阅读理解 1、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答: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率真自然。3、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惠子相梁一、重点字词释义惠子相梁 搜于国中 非梧桐不止 于是鸱得腐鼠发于南海 飞于北海 非醴泉不饮二、重点语句翻译1、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译: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恐吓我吗?”三、阅读理解1、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2、故事中的鹓雏、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答: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重点字词释义是鱼之乐也 汝 安知鱼乐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固不知子矣请循其本 请循其本 子固非鱼也 既已知吾知之二、重点语句翻译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2、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请顺着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三、阅读理解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3、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峰呢? 答: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锋。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锋。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重点字词释义讽齐王纳谏 修八尺有余 朝服衣冠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谤讥于市朝 王之蔽甚矣面刺寡人 形貌昳丽 虽欲言 期年之后 皆朝于齐时时而间进 吾与徐公孰美 谤讥于市朝 皆以美于徐公二、重点语句翻译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同城北徐公谁更美丽?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3、忌不自信。 译: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译: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6、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8、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一定)很严重了!三、阅读理解1、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答: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2、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答:用设喻的方法,邹忌用家庭小事类比国事,劝说齐王除蔽纳谏。3、讽谏的结果如何? 答: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4、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5、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童趣一、重点字词释义明察秋毫 藐小之物 物外之趣 项为之强 昂首观之尽为所吞 徐喷以烟 鹤唳云端 素帐 鞭数十方出神 盖一癞虾蟆 青云白鹤观 私拟作 心之所向二、重点语句翻译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译: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译: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 3、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突然有一个庞大的东西,拔倒山踩倒树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都被它吞掉了。三、阅读理解 1、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答:热爱生活,细致的观察生活。丰富的想象,联想。富有童心、童趣和好奇心 2、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答: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 3、 “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答谢中书书一、重点字词释义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欲界之仙都 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银行鸡西市鸡冠区2025秋招笔试法律专练及答案
- 五四精神主题团日活动方案
- 中国银行厦门市翔安区2025秋招笔试计算机基础专练及答案
- 人员培训疫情防控知识课件
- 2025年整治违规公款吃喝自查报告
- 邮储银行潮州市饶平县2025秋招半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答案
- 中国银行大庆市萨尔图区2025秋招笔试银行特色知识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江门市台山市2025秋招笔试会计学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宿州市砀山县2025秋招笔试英语选词填空题专练50题及答案
- 中国银行泰州市姜堰区2025秋招笔试思维策略题专练及答案
- 2025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76人(三)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
- 基底细胞癌护理查房
- 2025保密观知识竞赛题库(试题附答案25个)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煤矿监管培训方案
- 企业反腐倡廉培训课件
- 湿疮湿疹中医护理查房
- 2025年6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修订宣贯解读课件(原创内容丰富且全)
- 2024年陕西延长石油招聘真题
- 动态关系网络分析-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