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状与对策讨论.doc_第1页
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状与对策讨论.doc_第2页
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状与对策讨论.doc_第3页
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状与对策讨论.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状与对策讨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用户的急剧增加,网络游戏这种新型的娱乐方式以及娱乐性、互动性和虚拟现实性的特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是最近几年一个新兴的课题,由于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导致其身体、心理以及家庭问题相继出现,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而且,沉迷网络对学习学风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互联网以“全球高速公路” 的科技新宠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这个虚拟的世界对人们传统的观念、伦理和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日益频繁的人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中,群体和个体的心理状况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此类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计算机网络巨大的贡献固然是肯定的,但如果使用不科学,一味的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则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随着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它的丰富性和便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作为正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网络更是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方便了他们的学习。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其身心和学业都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极大地不利于整体优良学风、校风的建设,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作为大学生,我们的生活虽说不再被学习占满,但我们依然是学生,生活也应当以学习为主,一旦学习与玩乐相颠倒的话,那我们的学习成绩与身心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我从网上找了份统计数据关于大学生上网的情况。2010年7月12日20日,设计问卷发给南通地区部分大学生,选取问卷1000份进行调查,其中,男440人,女560人,年龄在18-21周岁之间。学生答卷可采取不记名,选择回答。有效问卷810份,回收率93.7%。研究结果与分析如下:1上网动机。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92.40%的人有“上网史”;男生占49.3%,女生占50.7%。调查显示,上网学生中为了追求时尚者占26.8%(女生人数多于男生);娱乐者约71.93%(男女生基本一致);因课余时间无聊或精神空虚,孤寂,调解压力,发泄情绪而上网聊天交友占72%(男生人数少于女生);上网查资料者占60.24%(男生人数多于女生);收发电子邮件者占46.32%(男生人数少于女生);制作网页者占14.88%(女生几乎很少涉足);相信网恋或为了网恋者约占35.46%(女生占多数)。月消费在400元以上的占79.15%,在400元以下的占19.76%。每天上网者占32.06%;每周3次以下者占78.31%;有通宵上网史者占40.63%;严重影响上课或逃课上网史者占38.15%。 2对“网游”的认识。青年时期感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网游”给他们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带来新鲜和刺激。调查表明,89%的学生在上网游戏1-2次以后,即产生浓厚的兴趣,62.9%的学生认为从网络获取信息以促进学习,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但是,22.4%的学生因“网游”而耽误过上课;部分学生注重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的功能。在谈到网络对学习的影响方面,38.15%的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娱乐致使成绩下降;认为利大于弊占70.5%,弊大于利18.3%,不能确定13.1%。从中反应学生因上网导致学习下降的主要原因。 3上网对心理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改变,他们改变像高中时期节奏紧密,时间概念开始放松,学习压力减轻,伴随而来的是心理的孤寂,精神的迷茫,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对时尚的追求和青春期成长的困扰。于是不约而同地“上网”赶潮,网上打发时间、交结新朋友、排解内心郁闷,倍受“五彩缤纷”的世界所吸引。35.46%的学生发生“网恋”,其中21.8%的女生因为排解郁闷而错交网友,71.93%愿意在网上游戏、聊天而不愿与同学面对面交流。结合SCL-90心理量表的测试,调查发现30.6%的出现恋网症状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交际。68.9%恋网的同学都是从无聊,打发空虚,排解低落情绪而走上网的。19.2%的同学从不主动关心他人、也觉得没有必要关心他人,只在这一个虚拟的世界里,网上海阔天空,网下呆若木鸡。尤其那些性格内向,清高自满、自我意识过强,意志不坚强,自我调控力差,人生观不健全、性格不够成熟者,造成不良的后果不堪设想。而这种现状将会带来很多的不良后果。首先,它将会带来“网络成瘾症”的蔓延。网络是个无限大的虚拟世界,它提供的信息集文、图、中、像于一体,形成一个只有高度动感而逼真的仿真世界,很容易让人上瘾而迷恋网络。国内有关研究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与人格等相关心理特质的关系,采用问卷法调查发现:有些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人际关系一塌糊涂,甚至出现因担心电子邮件是否发送而夜不成寐、不能上网就焦虑、痛苦;一到电脑前就废寝忘食、亢奋、发泄不良情绪等。更有甚者表现为未上网时身体颤抖,手指头经常出现不由自主敲打键盘的动作,再发展下去则会导致舌头与两颊僵硬甚至失去自制力,出现幻觉、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上网综合症”,即“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第二,它会导致导致“情感冷漠症”和“双重人格”,引发心理障碍。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电脑引起的“情感冷漠症”与普通的冷漠不同,患者不是对所有东两失去兴趣,而是将这些兴趣都转移到电脑世界之中。因为不需要真实的身份,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与人交往,没有责任没有义务,仿佛与世隔绝,身心获得自由,脱离现实生活,一旦从网络世界再回到现实社会中来,就感觉不习惯,不适应身边的环境,产生逃避的心理。久而久之便远离同学、朋友、亲友,社交圈缩小,人情世故淡薄,最终沉没于虚幻世界中不能自拔;长期以往,正常的人格也会变得畸形。除了这些,沉迷于网络还会带来许多的其他问题。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对策。例如: 开辟健康的网络空间,指导学生运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如何归纳和检索网络知识。让学生明确,电脑只不过是传播信息的机器,熟悉网络也只是进入虚拟世界的一种手段,学生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等媒体,以阅读、谈话、实践等方式充实阅历,在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中取得均衡。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校园网上聊天室,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给师生提供更多的谈心、交流思想和讨论问题的平台。避免沉迷网络而导致“情感冷漠症”和“双重人格”,引发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练,掌握护眼之道和防止“电磁污染”,避免患上“网络综合症”或因运动不足而引发心身疾病。还有,我们要大力增强教育主体的教育能力,搭建良好的沟通教育平台。当代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因此不能一味采用说教的方式。事实上,在沉迷网络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在少年时期受到不科学的教育,基本的倾诉、兴趣等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才转向网络寻求新的“自我”,并沉迷其中的。因此,教育主体应该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反省过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恰当的行为,并予以改正。另一方面,教育者要重新认识网络,努力接触网络,创建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校园网站,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功能,使其成为教师与学生在学业、思想、心灵上交流的有效的平台,增强校园网的知识性、科技性和趣味性,使其紧密贴近学生,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这样一方面能做到知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