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内容摘要1 关键词 1一、 委婉语的定义1-2二、 汉语委婉语内容上的禁忌性 2-4三、 表达上的礼貌原则4-5参考文献5论汉语委婉语的心理基础刘小娇【内容摘要】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独特的交际功能,蕴涵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交际主体的心理。本文对汉语委婉语的产生心理作了浅显的探讨,认为主要是内容的禁忌和表达中的礼貌这两种心理在起作用。 【关键词】汉语委婉语禁忌礼貌原则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独特的交际功能,蕴涵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交际主体的心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是促使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委婉语的产生主要是心理作用,一般学者都认为委婉语的产生与语言禁忌有关,礼貌是委婉语产生的另一重要的心理基础,只是学者们的表述不太一致。贾萍、张素敏在不同心理基础委婉语的运用文中是分成四种来表述的:1心理基础是忌讳和恐惧的委婉语,2心理基础为尊重的委婉语,3心理基础是为了粉饰和掩盖真相的委婉语,4心理基础是为了减少负面影响的委婉语。李建功在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心理探析文中也介绍了四种:1忌讳心理,2礼貌心理,3权势心理,4自我保护心理。韩银燕、刘蕾在从心理因素看委婉语的社会交际功能中认为是禁忌和礼貌是主要的心理基础,但是没有仔细分析。我们也认为委婉语的产生主要的心理是“禁忌”和“礼貌”,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对汉语委婉语作一探讨。 一、委婉语的定义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谈吐优雅”。它就是“通过一定的措词把原来令人不悦的或是比较粗俗的事情说得听上去比较的得体、比较的文雅。其方法是使用一个不直接提及事情不愉快的侧面的词来替代原来那个包含令人不悦的内涵的词。首先,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场合用以交际的重要手段,人们通常尽力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或损坏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采用一种迂回曲折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交流信息; 第二,委婉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广泛的社会现象或人民心理:如考虑到避讳问题、禁忌问题、礼貌问题等。在这一定义中,委婉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说什么,二是怎么说,简单地说就是怎么使交际得以愉快的进行。其实,这样看来委婉语产生的基础就不外乎是心理因素了,其他的如文化、风俗等都是迎合心理因素而产生的。 二、汉语委婉语内容上的禁忌性 研究委婉语,就不得不提到禁忌语(taboo或tabu,即塔布)。禁忌是委婉语产生的主要心理因素。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许多语言禁忌,“在多数语言中,涉及死亡、性和生殖、排泄等内容的词语往往在禁忌语之列”,这就要“用相应的委婉语来代替禁忌语”彻。禁忌语的出现给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造成困难,因为在不少情况下,某些遭禁的内容是无法逃避的,这就逼迫人们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达那些被禁忌的东西,于是委婉语便应运而生了。汉语委婉语也是如此。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禁忌存在于世界上已知的各种文化之中,是社会力图避讳的某些行为、事物或关系,引申至用于表达这些内容的语言。有很多西方人忌讳“13”,不仅忌讳13日,也忌讳13数字,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许多楼房都没有第13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心理就有不同的禁忌,操英语的人对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以至体重等信息都要回避,而在中国这却不是秘密。例如:人们称棺材为“寿木”、“寿材”、“长生木”等,称死人穿的衣服为“寿衣”、“长生衣”等。医院里,把停放尸体的房间称作“太平间”。自古以来,我国的丧葬方式有很多种,民间主要以土葬为主,其中人死后直接埋入土中的叫“入土”,入棺则称“就木”。在古代还有一种作法,即庶民死后,将其尸体填入沟壑之间,于是“填沟壑”一词也常用来代指 “死亡”。在我国古代有一种叫做“属纩”的风俗,就是把新的棉絮放在临终人的口鼻上,试看是否断气。这种风俗虽然只在个别地方流行,而且现在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属纩”一词却流传至今,成为“临终”的代称。与“死亡”相联系的“坟墓”,“墓地”当然也在禁忌之列,其委婉语也有类似的等级差别,皇帝的坟墓称“陵”,“陵亲”,“柏城”,“玄宫”,“鼎湖”等,而庶民的坟地只能叫“蒿利”,“蒿丘”,“坯土”,“阡原”,“丘墟”,“幽宅”等。汉语中有很多语音禁忌。我国民间认为,人们把婴儿之死说成“没成人”;把幼儿之死说成“夭折”、“夭亡”、“短折”;把少年之死称为“凋谢”;妻子死叫“断弦”;为守贞而死叫“玉碎”。人们对老年人之死用:“见背”、“身故”、“去世”、“过世”、“谢世”、“故世”、“辞世”、“故去”、“亡故”、“就木”、“老了”、“疾终”,等。在古代,老人因年高或高寿在家安然死去的称“考终”、“寿终”、“寿终正寝”。假如要表达健在的人死后之意时,在汉语中往往用:“不讳”、“千秋之后”、“百年之后”、“三长两短”;对信仰马列主义者常用“去见马克思”;战争中死叫“光荣”;执行公务而死叫“殉职”;对基督徒之死用“见上帝”;对有神论者之死常用“见阎王”、“归西”、“归天”。例如:“行将就木”、“弥留之际”是即将死亡;而“百年之后”、“千秋之后”则是死亡之后。不同的死亡方式有:“寿终正寝”是正常死亡;而“山高水低”、“三长两短”却是意外死亡。“一病不起”是病死;而“马革裹尸”是战死;“葬身鱼腹”是溺死;而“自寻短见”是自杀而亡。“千秋万岁”、“宫车晏驾”用于帝王;而“命归黄泉”、“撒手人寰”则用于平民百姓。“香消玉陨”、“珠沉璧碎”、“葬玉埋香”、“玉陨香断”、“倩女离魂”用于美女;“英勇就义”、“为国捐躯”用于英雄;“哲人其萎”、“兰摧玉折”用于贤人;“玉楼赴召”、“玉楼修记”、“地下修文”、“英年早逝”用于文人;而“钟室之祸”则婉指功臣遭忌被害。(1)对崇高神圣事物的禁忌。人们对某些人、某些事物特别崇拜,认为直称他或它的名称是大不敬的行为,因此必须形成禁忌。避讳就是一例,对尊者、长者等不能直呼其名,哪怕是读音有点相近也应当回避。比如,王嫱字昭君、为避晋文帝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或明妃。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避讳,一般情况下,唐人行文用“代”代替“世”字,用“人”代替“民”字,观世音因此而略称观音,民部改称“户部”。在古代文献中,这类汉语委婉语比比皆是。 (2)对危险恐怖神秘事物的禁忌。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科学技术也是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所以人们对某些事物无法进行科学的解释,认为事物本身很神秘或是很危险,从而产生一种恐惧感形成禁忌。这种情况一般分为两种,一类是直接联想得知不好的意义,比如“死”这个词就直接引起了人们不好的联想,所以汉语中关于死的委婉语最多。另一类是本身没有凶祸之意,只是因为谐音,是人有两次联想获得不好意义,因而也是犯了词语禁忌。比如,数字“四”在中国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究其原因,它的发音与“死”字谐音。在中国,车牌号码、电话号码尾数中有四的就不受欢迎。再如,民间送礼忌送钟,因“钟”和“终”同音。这些都是由于谐音而引起凶祸之意的例子。其实这都是由于科学不够发达,迷信思想作祟。 转贴于 中国(3)对人体器官及生理现象的禁忌。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造成了汉语对有关人体器官、生理现象等的词语的禁忌。例如,把厕所称作“洗手间”、“卫生间”、“WC”等。再如,在汉民族文化传统中,性观念是十分严肃保守,性行为也是受到道德约束与社会控制,汉语用说到性行为时,要用“房事”、“同床”、“云雨”、“合欢”等委婉词语来代替。经过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积淀,言语过程中有关“性”的一切均属禁忌之列。 三、表达上的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汉语委婉语产生的另一重要心理基础,Leech(1983)提出在言语交际中要遵循普遍性的礼貌原则及相关的一系列准则l3J。这些原则及准则是:有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婉转含蓄,因而也就减低贬损,增加褒惠,取得求同的预期效果,以满足受话者心理上求同的需要,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首先考虑的不一定是合作,而是说话的得体性即礼貌问题。例如汉语中的自谦委婉语和尊称委婉语就很能够体现汉语委婉语表达中的礼貌原则。 (1)自谦委婉语,说话者故意降低自己的身份来抬高对方,以示尊敬和谦虚。这不是一种有什么说什么,因此也是委婉语。例如汉语中称自己为“鄙人”,妻子为“贱内”、儿子为“犬子”,用家表示自谦的(家父、家母、家兄、家姐),敝(敝人、敝校、敝处)、舍(舍下、寒舍、舍间) (2)尊称委婉语,这是与自谦委婉语相对的,这是说话人对听话人一种礼貌,如汉语中称听话人的父亲为“令尊”、女儿为“令爱”、儿子为“令郎”等,老(“吕老”称吕叔湘、“叶圣老”称叶圣陶“)座(“师座”称师长,“局座”称局长),敬(敬请、敬祝、敬祈、警告)等。这些大都是书面词语,在公文、信函中常用。中国人不喜欢自我表现,说话自吹自擂使人反感,对别人要多肯定,少批评,要批评也力求委婉。 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际过程中,为了实现预期的交际效果而创造出的一种有效的言语表达方式。委婉语的使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阶层以及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人们在社交的需要,更是言语交际中协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它具有的社交功能使人们更能自如地表达思想,使交流轻松愉快的进行。汉语委婉语产生的基础主要是心理方面,无论是内容上的禁忌还是表达的礼貌原则都是为了顾及交际双方的心理,使得交际得以顺利地进行,汉语委婉语的内容上的禁忌和表达中的礼貌原则并非单一的在起作用,而是两者共同推动了汉语委婉语的生成。在本文中,为了表达的清晰,才把两者分开来举例的。 综上所述,汉语委婉语是在顾及中华民族的心理,避免某些禁忌内容和在遵循礼貌原则的基础上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适应社会文明进步以及言语交际的需要,新的汉语委婉语会大量涌现,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其重要的交际作用。参考文献:(1) 吴松初.“中英当代流行委婉语的文化比较”.现代汉语.1996 (2)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3)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 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电信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合同
- 2025版互联网+企业战略合作拓展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广告宣传服务费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地下停车场建设工程廉洁施工合同
- 护士时间管理课件
- 直埋电缆施工方案及措施
- 环卫站点维修方案(3篇)
- 车库柱子施工方案怎么写
- 桥现浇空心板施工方案
- 集成大板吊顶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应用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八师兵团职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临时工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网络培训考试答案
- 推拿学基础题库及答案
- 水利工程档案验收项目法人自检工作报告
- 工资管理课件
- 电商客服培训 课件
- 2025社区治理一表通应用规范
- 中国古诗词歌曲课件
- GB/T 26148-2025高压水射流清洗作业安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