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燕赵文化及其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doc_第1页
浅论燕赵文化及其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doc_第2页
浅论燕赵文化及其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doc_第3页
浅论燕赵文化及其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doc_第4页
浅论燕赵文化及其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燕赵文化及其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赵小萌(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河北,秦皇岛)摘 要:燕赵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好气任侠、慷慨悲歌的侠义精神,变革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和合、顾全大局的德义精神,勤劳淳朴、虔诚礼让的处世精神等优良特质,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弘扬燕赵文化的精髓,对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燕赵文化;特质;资源借鉴燕赵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燕赵文化有其好气任侠、慷慨悲歌的侠义精神,变革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和合、顾全大局的德义精神,勤劳淳朴、虔诚礼让的处世精神等优良精神特质。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弘扬燕赵文化的精髓,对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燕赵文化的含义燕赵文化主要是指以河北地域为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其由人们之间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的生活结构体系,即河北大地上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总称。“燕赵” 作为一个地域概念,在历史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燕赵”, 泛指北起阴山南麓,南达黄河,西至太行山,东临渤海,包括今河北、北、天津、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以及山西北部、山东、河南的部分地区。狭义的“燕赵”,指今天的河北省,由于今天的河北在战国时分属燕、赵、中山以及魏、齐等国,其中以燕、赵最为著名,所以河北有燕赵之称。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和天津被划为直辖市,并分别建立了京都文化、天津文化后、燕赵文化就成了河北地域文化的代名词。本文所指燕赵文化,以古今河北文化为研究对象。二 燕赵文化的精神特质经过学术界多年来的潜心研究,大家一致认为,燕赵文化具有鲜明的包容性、丰富性和创造性。其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燕赵风骨,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好气任侠、慷慨悲歌的侠义精神。这是燕赵文化最突出的特质。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北通燕、琢,南有郑、卫。郑、卫俗与赵相类,然近梁、鲁,微重而矜节。浪上之邑徙野王,野王好气任侠,卫之风也。”【1】在历史上燕、赵地处胡汉相交,不断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争战纷纷。许多人为了生存,往往选择不甘屈辱,奋起反抗。因此,勇武任侠之风,成为燕赵地区的一种传统。所谓“燕赵多侠义之士”,就是这样来的。例如豫让复仇、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刺秦王,就是两个典型性事件。豫让、荆轲面对死亡,其义无反顾的精神,是当时人们普遍崇尚的一种社会风尚。这些侠士,言必信,行必果,绝不苟且偷生。在他们思想中,生与死是同等的,为了履行的承诺,将生死置之度外。侠士们用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演绎着悲壮的人生,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北宋大家苏轼曾说:“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名于国史者,往往而是。”【2】这清楚地表明,自战国之后,勇武任侠,慷慨悲歌,确实成为燕赵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受到后人的仰慕和追求。2.变革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一点是燕赵地区得以兴旺发达的基础思想。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林立,相互攻伐不断,各诸侯国随时都有被灭忙的危机。一些开明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和扩张自己的势力,倡导变革图存。“三晋”之一的赵国,其“赵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于诸侯”【3】,在正式建国前就采取了许多进步的封建化的改革措施,成为新兴势力的代表。赵简子赵鞅执政期间,于公元前513年铸刑鼎,打破了自西周以来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旧贵族所享受的特权;扩大亩制,轻徭薄赋,鼓励小农的生产积极性;奖励军功,推行县郡制,提高工商业者和庶人的社会地位;举贤任能,善于纳谏。赵烈侯正式建国后,继续改革。 “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于赵国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把赵国推向战国七雄之一。燕国在战国七雄中较弱,不断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邻国的侵扰。燕昭王即位,设“黄金台”,广招天下英才,大力改革内政,任人唯贤,推行法治,加强对官员的奖惩。特别是燕昭王“吊死问疾,与百姓同甘苦”【4】, 增强燕国人民的凝聚力。经过28年的变革和励精图治,贫弱的燕国由弱变强。于公元前284年,任用乐毅破齐,克齐城七十余座,齐国几亡。燕赵虽皆因变革而使国家强盛,但终究未逃脱“人存政举,人亡政息”5的下场。然而,燕赵文化中形成了唯有变革才能使国家富强的意识,影响深远。3.追求和合、顾全大局的德义精神。燕赵自古崇尚德义,例如蔺相如的故事就生动地表现了这种精神境界。公元前279年,秦昭王邀赵惠文王于渑池相会,蔺相如力劝赵王如约成行,与会期间,几经冲突,秦国始终未占上风。蔺相如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就是这样一位无所畏惧的大丈夫,在听说老将军廉颇因不满位居己下,要当面羞辱自己时,主动回车让路,感动得廉颇负荆请罪。这是以国家利益至上、个人相互协调的“和合”精神。“和合”不是盲从附和,不是无原则退让,而是在承认差别的前提下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各种意见和诉求得到充分的表达与尊重,使矛盾得到解决。公元前207年,秦国派兵攻占赵国险要之地阏与(今山西和顺)。在是否援救阏与的问题上,赵国内部发生争论。廉颇等人认为,阏与道路险狭,难以相救;赵奢则认为,阏与道路险狭,好比两鼠在穴中相斗,勇猛者获胜。赵惠文王审时度势,最后采纳了赵奢的主张。结果,赵军在各方面的有力支持下,大破秦军。“将相和”、“将将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来始终闪耀着理性的光芒。4.勤劳淳朴、虔诚礼让的处世精神。这与燕赵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自古燕赵西部山高水深,遍地丛棘,猛兽出没;平原的土质是冲积而成的“次生黄土”,缺乏经典黄土的“自行肥效”性能,加以战乱频仍,所以,直到秦汉时期,燕赵的农业仍发展迟缓。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封淫地余民,民俗恨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之语。由于主客观原因,农耕长期落后于关中地区。在这样生计艰难的环境里,人们很自然地养成了不畏艰险、互助礼让、淳朴忠厚和不尚奢华的风气。为了解决个体力量单薄,难以抵挡天灾人祸的冲击的问题,燕赵地区宗族组织得到很大的发展,直到南北朝时期仍未减弱。南史中记载:“北土重同姓,并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瞻。若有一人不至者,以为不义,不为乡邑所容。”【6】这种传统在民间得到广泛发扬,人们彼此之间,注重和睦相处,互通有无,尚名节,贵淳朴,隋书地理志中载“人性敦厚,务在农桑”。这种“俗俭风浑,淫习不生,朴实坚强”的传统,相沿至今。三 燕赵文化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此,就必须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全方位地提升人们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抓住文化建设的根本。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具有健全的人文精神,它所拥有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体制,才会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国家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培育新的人文精神,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健康运行的思想保障,与产生于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燕赵文化品格有本质的差异。但只要发挥燕赵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就能使它重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首先,燕赵文化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借鉴。燕赵文化是河北人民的灵魂和血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尽管伴随着人们文化视野的扩大和相互交融,地域间的趋同倾向和文化相似性越来越浓重,但积淀于心理深层的文化个性和鲜明特质,仍然影响、规范着本地域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习俗,形成区域价值观。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所需的思想资源,源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同样值得借鉴。燕赵文化从哲学层面阐述了“和合”的理论基础,如荀子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人的本性与礼法结合)而天下治”【7】,从人际关系方面提出“克己”这一以大局为重的“和合”伦理原则,如“将相和”所表现的礼让精神,还从实践方面揭示了“和合”的实质,如乐毅伐齐的胜利,从而揭示“和合”实际上是利益配置问题,是各方利益恰当协调的结果。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顾全大局、互相协商、合理分配、普遍受益的原则,努力寻求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最佳结合点,即为追求“和合”思想的另类表达。此外,燕赵文化中的“信义精神”,所包含的更多的是指朋友间的处事原则,与现代社会基于法治原则的诚信是有区别的。但其诚实守信的原则,是构建“诚信社会”的重要思想之一。其次,燕赵文化中包含着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重要内容。培育新的人文精神,就是要使人们具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问题在燕赵文化传统中都涉及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燕赵文化的这些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可以成为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唐朝名臣魏征的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元朝郭守敬坚持不懈的追求科学技术的精神等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文化建设贵在稳定,重在积累,在稳定中发展,在积累中创新。要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必须认真解快好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问题。在现在及其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燕赵文化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发扬其优良精神品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应有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参考文献:【1】史记货殖列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6.【2】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卷六)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3】史记赵世家第十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6.【4】史记燕召公世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6.【5】礼记中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6】南史(卷25)M.北京:中华书局,1999.【7】荀子简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Yan-Zhao Cul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Building of Moral CivilizationZhao Xiao-meng(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Hebei)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the culture in Yan-Zhao area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It is well characterized as the generous and soul-stirring chivalry, enterprising and constantly striving spirit, peace-pursuing and harmony-considering morality, diligent, honest and courteous social manners. Nowadays, it is particular significant to our society the moment we are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at is culturally and ideologically advanced.Key Word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