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册.doc_第1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doc_第2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第四册 浠水实验高中 任兆余促织教学目标: 1、抓住行文线索,分析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2、了解作者借前朝故事来揭露当世“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意图。 3、鉴赏学习人物的心理描写。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 2、掌握本文的情节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含自读预习1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全文,完成课课练“课前预习”部分习题,积累基础字词知识。二、解题“促织”,学名“蟋蟀”,俗名“蛐蛐”,“促织”是它的古名。“斗蟋蟀”又叫“秋兴”、“斗促织”、“斗蛐蛐”,始于唐代,流行于宋代,盛行于清代。到清代时活动益发讲究,连蟋蟀的外观颜色也有尊卑之分,所谓“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王安石有促织一诗:金屏翠幔与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絇丝?诗人在诗中把讽刺矛头直指豪门贵族,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 三、蒲松龄和聊斋志异蒲松龄生于明代末年,一生主要活动时间是在康熙年间。他本是一个有多方面文学才华的人,诗、文、俚曲都有作品传世。但他一生的遭遇却很不幸运,连个举人都没考上,做了近40年的清苦塾师。 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奇闻异事?因为通过这些离奇虚幻的故事,便于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便于赞美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也便于抒发作者自己的满腔“孤愤”。至于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传奇,指唐代传奇小说)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题材分类: 、婚姻爱情类 如婴宁、连城、小翠 、批判科举制度类 如叶生、司文郎、颜氏、揭露黑暗现实 如:席方平、胭脂、促织 促织是作者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讲前朝故事,来扬露当时的黑暗现实。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四、基础知识归纳正音: 迂讷 n 裨益 b 爇香 ru 翕辟x 掭tin 不啻ch 抢呼欲绝 qing惙然chu 蹄躈qio 龁h 觇视 chn 3古今异义: 两股间脓血流离 大腿/屁股 儿涕而去 眼泪/鼻涕 久不售 考取/卖物出手 亦无售者 买/卖物出手 败堵丛草 墙/堵塞 宰严限追比 县令/主管、主持或杀 抢乎欲绝 碰撞/抢夺、争夺 一词多义: 杖 杖至百 动词,杖责 乃强起扶杖 名词,拐杖 发 探石发穴 动词,开掘,掏 窃发盆 动词,打开 责 因责常供 动词,责令,要求 责之里正 动词,责成,索取 以塞官责 名词,责任,差事 受扑责时 动词,责罚,责备 靡 靡计不施 副词,无,不 虫尽靡 动词,溃败 词类活用: 成然之 意动 认为对 成以其小,劣之 意动 认为差 益奇之 意动 以奇特 昂其值 使动 使高 辄倾数家之产 使动 使完 细疏其能 名词作动词,呈报,陈说 仙及鸡犬 名词作动词,成仙 欲媚上官 形容词作动词,讨好 岁征民间 名词用作状语 取儿蒿葬 名词用作状语 惊起觇视 名词用作状语 得佳者笼养之 名词用作状语 表时间短暂的词语: 食顷:一顿饭功夫 斯须:一会儿 少间:一会儿功夫 既而:不久,过一会 无何:没多久 未几:没多大功夫 旋:刹那 俄:忽然 猝然:忽然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 1、复述课文,列出结构提纲。 起因:征虫 开端:觅虫 发展:求虫得虫 高潮:失虫得虫斗虫 结局:献虫 尾声:因虫得福 2、据情节,可以看出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围绕这条线索,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1)、故事始终围绕促织得失这一主线安排情节; (2)、情节波折: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山重水复疑无路”;神巫指点,成名得虫,“柳暗花明又一村”;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 (3) 这样写的妙处:这样曲曲折折、跌宕起伏的描写,避免了一览无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它的跌宕起伏充实、丰满了故事,深化了思想内容,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情节得曲折变化,又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充满波澜的。作品中的波澜,就是在揭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变化,就是在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3、怎样看待“求神问卜得佳虫”和“成子魂化成促织”这两个情节? 求神问卜,虽带有迷信色彩,但作者并非宣扬迷信,而是借奇幻的想象寄托作者的“孤愤”,揭露、抨击现实社会的黑暗丑恶的;成名一家遭受的大苦难,精神所受的大折磨,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皇帝的一点小小的爱好、小小的乐趣,成子魂化促织正是大苦难与小乐趣的矛盾无法解决的产物,有了这头小促织,皇帝的小乐趣得到了满足,成名的大苦难才能中止,这是荒唐的,却又是深刻的;这是可笑的,却又揭露了血淋淋的现实。这两处想象使主人公绝处逢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良好愿望。 二、赏析文章细腻的心理描写。 1、速读课文,找出哪些文字写“悲”,哪些文字“叙喜”。 2、阅读课文第6、7小节,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变化的单音词,依次填入空格处。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怒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悲),见儿子气息惙然则转为(惊),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愁)。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喜),然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喜)。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 可见,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着主人公的命运,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的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熔于一炉,有力地揭示了皇帝(荒淫),官(贪)吏(虐),至使百姓(家破人亡)的罪恶现实。 三、课堂小结。 一只小小的蟋蟀,使成名一家死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