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价核算的框架.doc_第1页
不变价核算的框架.doc_第2页
不变价核算的框架.doc_第3页
不变价核算的框架.doc_第4页
不变价核算的框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 变 价 核 算 的 框 架作者:Nadim Ahmad引言1.最近几年,供给表和使用表在国家统计部门的发展和利用日益加强。随着SNA93的采用和欧洲国家对ESA95的制定,以及供给表和使用表纳入了欧盟推广项目,这种过程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些年来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在不久前,只有相当少部分的国家编制和利用供给表和使用表;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在做这项工作了,当然这里包括了绝大多数(几乎是全部)的OECD国家。2.当然,这种变化不是偶然的。人们很久以来就认识到了供给表和使用表在描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同时软件的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使供给表和使用表作为一种平衡国民账户(GDP)的工具在费用上变得可行,这促进了供给使用表的应用。许多统计部门因此重新设计了他们的编辑系统,使得供给表和使用表处于年度和季度的现价及不变价核算框架的中心。还有许多统计部门现在正在这样做。这反映了人们广泛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供给表和使用表在理论上是平衡国民账户的最好的框架。3以下,我们就供给表和使用表做一个概述;还有我们将其纳入统计编制系统时,特别是当不变价供给表和使用表处于体系的中心位置上时,它所能提供的主要便利。读者应当意识到,这篇文章并不打算写成一个使用手册,来描述怎样建立这样的一个系统,举例来说,也并不讨论怎样的一个软件系统是合适的。我们主要研究在建立这样的一个体系时,应该采取的主要方法和在统计事务上应该考虑的问题。对供给表和使用表的说明4在1993年SNA的第15章,有关于供给表和使用表的内容,以及如何编好这两张表的详细的论述。简单的说,供给表和使用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供给表的宾栏是n个产业部门,主栏是m个由这些产业生产的产品。在使用表中,体现的是产业部门和最终使用者对产品的购买。产业部门的数量m与产品数量n不一定相同。在许多国家,产品数量n比产业部门的数量m大很多,这反映了这些国家在产品水平上能提供大量的数据。估价5对于经济活动和交易的估价是个重要的问题。供给表关于生产活动推荐使用基本价格,其他的税收、补贴,进口与购买者价格相联系;使用表中的交易通常用购买者价格说明,下面的表1,就以基本价格对供给表作了简单说明,表2是以购买者价格体现的使用表。供给表6在供给表中,行业的产出就是产品部门的各种产品。在表1中,(1)就是所谓的制造矩阵,第(3)列是进口矩阵,第(5)、(6)列是估价矩阵。表1 :以基本价表示的供给表 现价和不变价行业1 . . n汇总 (1)到岸价的分产品进口和离岸价进口总量以基本价计算的总供给商业附加费生产税净额以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1)(2)(3)(4)=(2)+(3)(5)(6)(7)=(4)+(5)+(6)1产品2:以基本价计算的分产品产出和分行业产出:(1):m总数(1)(2)基本价计算的分行业产出表2:以购买者价格体现的使用表现价和不变价prices: current and constant行业 1. . . . . . . . . . . . n对 (1)的汇总最终使用 a) b) c) d) e) f) g)以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最终使用合计 以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使用合计 (2) + (4)(1)(2)(3)(4)(5)1以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最终使用2 :最终消费支出:产品:以购买者价格计算的分行业a) 住户:分产品的中间消耗b)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c) 政府 : :资本形成总额:d)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e) 存货变化:f)贵重物品:g) 出口:m调整项汇总 (1) 分行业的中间消耗汇总 各种类型的最终使用合计使用合计-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分行业的增加值构成- 固定资本消耗 - 营业盈余分行业增加值 以基本价计算的分行业产出 使用表7.使用表可以分成8个部分,按产品的情况来讲,可以分为:行业的中间消耗、家庭最终消费,为住户服务的非盈利性部门,政府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变动、贵重物品、出口。核算恒等式8.在这个框架中,任何特定产品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总产出等于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总需求(用基础价格进行估价,同样存在这一关系)。同样的,对于每个行业,制造矩阵中的行业总产出(即国内供给)等于中间消耗加上增加值。这是在供给使用框架中首要的两个重要的核算恒等式,第三个是关于总增加值和GDP的。9.使用表中所反映的现价总增加值等于基本价格计算的总产出减去以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中间消耗;同时等于增加值各项构成比如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等的总和。把前面提到的构成项与生产税、生产补贴等加总也可得到GDP(第一种方法就是用生产法计算的GDP,第二种就是用收入法计算GDP)。GDP也可以由最终需求的总和减去进口得到,这就是由支出法计算的GDP。Double-deflation1 注释1从理论上说,双缩法是用来测算分行业不变价增加值的最好方法。然而在实践中“单指标法”在行业中更为适用。中间消耗在总产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中间消耗和产出的缩减即使是很小的误差,对于增加值都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因此用双缩法把t时期的增加值变为t-1时的价格要非常的细致。主要是比较每个行业t年和t-1年的以t-1年价格计算的增加率的变化,以及对t年的t-1年不变价的增加值和产出的增长率研究。(双缩法)10. 由于营业盈余不能直接缩减,用收入法计算不变价GDP是不太恰当的。要测算不变价总增加值,通常都使用双缩法;在分行业计算中,只要把缩减后的产出减去缩减后的中间消耗即可。同时,不变价增加值也等于不变价的最终需求减去不变价进口额以及不变价生产税和补贴。11.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测算GDP的各种方法,不管是收入法、支出法还是生产法,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供给-使用框架已经提供了。同时这个框架本身还为比较这三种测算GDP或总增加值的方法所需的数据来源提供了比较和对照。进一步,这个框架不仅为GDP测算提供了一致性,而且在微观层面上一直到产品,也可以确保一致性。举例来说,它确保了农产品在总供给和总需求上的一致。供给-使用表的好处12.前面的段落中简要描述了供给和使用表在平衡GDP时的部分作用,在继续之前我们简要概括一下所有的好处:l 整合基础数据的最有效的方法汇总或细化以系统性的方式把数据整合入国民账户。l 确保细项水平上的一致性,是全面提高国民账户质量的有效途径。l 衔接GDP测算。l 有效的验证最初的数据来源。l 确定最初来源数据的差异。l 不同价格概念的理想框架(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l 计算不变价GDP及其构成项缩减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最好框架。l 为GDP双缩法测算提供不变价表,投入与产出分别缩减。l 利用不变价表,分析行业生产和费用函数的框架,在常规的劳动生产力之外对生产力进行更大范围的分析。l 利用不变价和现价的时间序列表(供给表和使用表),全面描述了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发展变化。l 与对称型的投入产出表建立关联。建立一个综合的框架13对于供给表和使用表,最重要的难度最大的就是在编制过程中如何尽可能的用好他们。应该记得文章提到供给-使用表所要求的数据相当的丰富,通常年度的供给-使用表都要在数据提供的两年之后才能编制出来。当然有些国家比如荷兰,在当季的几个月之后,就已经可以提供足够的数据来编制季度供给表和使用表。后面我们会说到,在有些数据比如中间消耗测算不太充分的情况下,供给表和使用表可以作为测算季度GDP的一种补充。在下一节中,我们将关注于年度统计。年度统计14首要的步骤是编制现价的供给使用表。作为整个编辑系统相对独立的一部分,这些表用来平衡GDP且协调当年GDP的构成部分,有些国家比如英国就是使用这种方式。然而衔接现价供给使用表还只是个开始。供给-使用表全部的好处只有在现价表和不变价表能同时编制时才能充分体现。因为不变价表不仅保证了不变价核算的一致性,同时还提供了测算真实增长的一个机制(通过与现价表的比较),还通过中间消耗占总产出比率的变化,来确定在不变价的意义下生产结构在过去一段时期有多大的变化。15后面一点尤其重要,因为通常这些比率能揭示一些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一些很正常的原因引起的,但这些变化同时也揭示出现价源头数据可能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无法仅从现价供给表和使用表中识别出来的。在这个问题上通常的假设是:在一小段时期内。中间消耗占总产出的比率不太可能有很明显的变化。换句话说,如果不变价的平衡说明了这个比率有无法解释的重大变化,那就表明现价源头数据或者是用来缩减的价格指数有些问题。由此可见,不变价的供给使用表潜在的信息,可以帮助平衡现价表,修正现价数据,就像现价数据也能用来修正不变价数据一样。事实上,英国在这一方面已作了长时间的研究工作,他们把不变价供给使用表引入到核算中,试验性的表格证实了在这点上的可能性。(Ahmad, 1999)16. 下面的图表用了一些相对简单的术语来表述怎样建立一个年度统计的核算框架。它表明了现价的供给-使用表和编制国民账户用的是同一源头数据,而且和国民帐户使用同样的总控制数,比如住户的最终消费。更进一步,它表明在源头数据和供给使用表之间相互的影响。举例来说,某种现价的特定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数据不匹配,而它们来自于独立的数据源头。这种不一致性说明了某一个的测算可能是不正确的。这可能是由于原始数据有错误;或者是因为源头数据分类不正确:某一特定产品分类本身就是不对的。17.下面的流量图中不变价测算都是用前一年的价格。可以指定一个系统使用特定的价格,比如是一些基础年份或是参考年份的价格,然而,前一年的价格通常是测算不变价的最合适的价格。在这篇文章中尤其如此,因为供给使用表平衡过程中要大量用到与基期(t-1年,如果使用的是上一年的价格)的比较;而且非常依赖于用不变价计算的结构以基期比较未发生显著变化这一假定。因此,如果基期与报告期相距时间较长,平衡过程的质量就会受影响。t-1现价的供给使用表商业调查和为住户服务的非盈利机构住户调查包括关税的政府数据其他,比如自有住宅t时刻t-1期价格的供给使用表T现价的供给使用表供给使用表的物量指数供给使用表的价格缩减指数18.另外,图表说明了t年的不变价供给使用表(t-1年的价格),能用来调整t-1年及t年的账户,这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在这个体系要是没有不变价平衡,即使允许对t时刻的数据修正,那么t时刻的调整将使得GDP构成部分和总增加值的增长率失真。19.举例来说,在许多国家,现价供给使用表的平衡通常是通过调节中间消耗。试想这样一种情况,产出的测算会受到无法调整存货变化的流通量的系统性影响。如果t-1期的交易额的测算包括了存货的大量销售,但没有用来修正产出,那么供给的估计将会明显高于需求。进一步的,如果供给-需求的关系通过调整中间消耗重新平衡,那么对于中间消耗的测算将会偏高。假设在t时期,积压的库存非常小的时候,营业额与产出是大致相等的。平衡供给和需求会容易一些,因为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他们是大致相等的,t时期不变价的平衡表(t-1的价格)可以刻画出隐含在t-1时刻平衡表中的问题。因为对于中间消耗所做出的调整,在t-1价格表示的t-1时期的表和t时期的表中,中间消耗所占的比例,会显示出明显的和无法解释的增长;或者在供给-使用物量指数表中,中间消耗会出现难以置信的高增长,就须对t-1期平衡调整重新审视并修订。同时调平或有序调平20.在有些统计部门,平衡的过程大部分是有连续性的。因此,现价平衡确定后,不变价平衡紧随其后。这种方法很明显的一个难题就是不变价平衡的反馈无法利用,不变价平衡不能用来指导现价的情况。显然,这种方式比不上同时平衡来得有效率,后者马上可以从不变价平衡反馈给现价得的平衡。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使得一些统计部门只能采用前一种方法。第一是不变价的供给使用表不是任何情况下都编制的,第二是同时平衡要更长的过程。然而不管怎样,理论上同时调平衡比有序调平,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修改策略增长与规模与通货紧缩 21不变价平衡表能给现价表的提示是与修订略策密切相关的。在上面的例子中,因为我们可以对t-1期做出修改,做出正确的处理是可能的(改变t-1时期的测算来反映存货的销售)。然而,通常的情况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实际上政府统计部门通常被迫在改变t时刻的产出规模(保证产出增长率的正确)或者是保持t时刻的产出规模之间做出选择,但选择后者会扭曲了增长率或是价格指数,因此做出这样的选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般我们会改变现价的规模以保证对增长的正确测算。22.在上面例子中,总增加值和GDP没有受到影响,因为对中间消耗所做的调整用来抵消对产出过多估计。这反映了核算框架的优点,供给-使用表通常在测算整个经济的GDP和总增加值方面要优于测算其组成部分。这并不是说在测算GDP方面就不会有错误,(错误)也是可能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早期的GDP测算(预测)中的误差,与修订实践有很紧密的关系。分类体系23.一个完整的框架的必要条件是建立了或是可以提供关于行业、产品和最终需求的构成项的分类及比较。比如最终需求的构成,HHFC(住户最终消费)的计算用了在许多国家都使用的COICOP分类(按用途分类的个人消费支出分类)。当然,不同的产品分类,通常用来把在国内生产或使用的产品与进口产品统一,至少可能把二者联系起来。无法明确产品在不同分类的供给-使用表中的关系,将会极大影响供给-使用测算的可靠性。基准化24隐含在供给-使用衔接框架中的实际情况是:年度测算是不变价和现价供给使用表年度平衡的基准。缩减25对物价指数的全面描述不包括在这篇文章的范围中。举例来说,有些定义还需要讨论,比如hedonic指数,(OECD 2004)服务价格指数等。实际上,在NBS-OECD以前的会议上,发表过一篇讨论核算中的缩减原则和缩减类型的文章(Roberts, 1997),关于如何构建服务业的缩减指数的问题也有一篇文章 (Ahmad, 2003)。这篇文章里就缩减这方面的问题简单说一说也是有必要的。26.年度缩减通常取这一年中价格变化的平均值,比如,就取每月价格指数的平均值。然而,这也可能是导致错误的一个根源。缩减必须准确反映一年期间的消费支出活动。因此,如果在年底的时候,某种特定产品的价格比平常高出很多,那么第四季度用来构建价格指数的权数应该要能够反映这种情况。这点在以季度为基准来测算全年总数时尤为重要,没有准确的把握好这点,误差就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到年度和季度的不变价数据。27.更一般的,缩减指数应该尽可能的做到细项水平(尽可能的同质)。这是很重要的,特别要考虑到在供给使用框架中所要求的行业和产品的水平。28.另一个讨论的要点是使用的缩减指数类型,不同的指数公式在不同权重组合中使用。在理论和实际条件上,要深入地探讨权数的选择,这超出了本篇文章的内容(详细的讨论在Diewert, 2004)。然而经济理论告诉我们,通常的指数公式在当年和基年分配同样的权重是比较好的。这就是SNA为什么更偏爱所谓的理想指数,比如Tornqvist指数 和 Fisher指数。当然这种偏好也不是无可厚非的,尽管理想指数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它有许多的缺点。比如:l 数据需求量大。l 没有Laspeyres 和 Paasche 指数容易理解。l 不可加性;严重制约了其在核算框架中的应用。即使对于最基本的年度间的数据变化也是如此。29从实用的角度,一些要求可以纳入到指数中:l 所用的指数公式,应该是理想指数的尽可能好的近似表示。l 价值的变化要分成价格变化和物量变化,没有任何残余项。l 不变价的价值总数要等于用同一指数缩减的不变价的组成部分之和。30外加的这些要求限制了我们可以选择的指数类型,应用最广泛的是Laspeyres 物量指数和 Paasche 价格指数。在这篇文章中,应该注意到(年度的)环比Laspeyres 物量指数(以及Paasche 价格指数)是最优物量指数比如Fisher指数很好的近似,这就是为什么基于某一固定参考年份的测算一般倾向于使用链式指数的原因。31也不是没有可能用理想指数来得到不变价的供给使用表,这当然要有更高的要求。用Fisher方法计算的不变价的供给使用表,能由基于Laspeyres 和 Paasche 价格指数计算的初算表来得到,因为Fisher价格指数不过是Laspeyres 和 Paasche 指数的几何平均值。然而,我们也该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用这种方式得来的不变价供给使用表是不可加的。季度测算32. 这节描述供给使用表在季度里,如何用来导出GDP账户,特别是在没有年度的供给-使用账户作为基准的时候。在那些国家,所有可以用来测算年度供给-使用账户的信息,对季度测算也都是适用的,而在做法上,与年度的过程是一样的。33然而,年度统计中可用的总控制数,在季度统计中很少能提供。通常关于中间消耗的信息是无法提供的。这就是年度账户的供给使用,投入产出关系和现价不变价测算的相互校正发挥重要作用的所在。34在许多国家,没有季度的供给使用表,对季度的(和最近的)GDP测算是基于一些假设。在这些当中最重要的是用生产法来测算总的增加值。通常假设不变价增加值能由现价总产出缩减和通过假设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率与可以得到的最今年份的供给-使用表提供的增加值率相等(假设是年度链接)。不变价支出法GDP、生产法GDP(和收入法GDP,用支出方面价格指数进行缩减),就可以进行比较。35当不变价的供给-使用关系,特别是增加值占产出的比率没有明显的变化时,这种GDP的测算方法可以认为是比较合理的。(尽管我们注意到这种方法在较低的水平上也没法做到协调一致)。然而,不管什么时候这种关系发生变化,用生产法和支出法的得到的结果将是不同的。这不是一个学术的观点。例如,在工业中由于新技术比如通讯和互联网的使用,在最近几年中,从根本上改变了许多行业的消耗结构。季度的供给使用表,即使没有中间消耗的季度数据,也是一个重要的诊断工具,因为它们可以在很详细的水平上揭示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异。36不变价的季度供给使用表,即使没有季度的中间消耗数据,也可以揭示出这些不平衡,就在于供给使用表中的中间消耗部分能由测算不变价增加值的同样假设来编制;这时我们假设不变价增加值占不变价产出的比例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最近的年度账户里中间消耗占产出的比率能用来推算季度供给使用表。下面的图表和步骤更详细描述了该过程。37下面我们假设,t年的季度分行业的产出数据,如同用支出法测算GDP所需要的全部数据一样,是可以取到的。我们还假设t-1年度的供给使用表也是可以取得的。第一步建立制造矩阵38第一步是将t年的X季度的产出数据,以生产法计算总增加值时所用的缩减指数,转化为t-1年的不变价。这种测算方法只是把分行业的不变价产出计算出来了。但是回顾供给使用框架的制造矩阵,分解为各行业产品的产出。为了在X季度也能做到这点,如果行的数据无法提供的,就可以利用t-1年的供给使用表的关系。下面的流程图说明了如何能做到这一点。第二步建立中间消耗矩阵39同样的方法,要测算不变价的分行业产出,可以假设第X个季度中间消耗占增加值比率与t-1年相比是不变的。下面的图表说明了怎么做到这一点。按产品分类的产出t-1年的年度制造矩阵行业1到n产品1到m按产品分类的产出比例t-1年的系数矩阵以t-1的价格按产品分类的产出t-1期价格的t年X季度制造矩阵把第i列的单元按第i列的总产出分劈以t-1期的价格,把X季度第i列的每格与i行业的产出相乘 第三步推算进口和最终需求40季度的最终需求和进口数据通常按供给使用框架与年度的一样处理。当然也并不都是如此。例如,构成项(结构)可能达不到所需的详细的水平。例如,季度的居民消费可能是包含电子产品的总数而不是更详细的符合供给使用框架的细目分类。有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种是和并季度的供给使用表,使得行业和产品数比年度统计所用的要少;第二种是把总数按照年度表的比例分劈到各个构成项中去。第四步分产品估计流通费和生产税41季度流通费和生产税的估计需要先完成供给矩阵的列,这可以基于t-1年的比例关系。下面的流程表解释了计算流通费的过程,它与生产税的情形是类似的。这个过程中第一步是计算使用矩阵中各流通费构成项占价格的比例,以购买者对产品付出的价格的一定比例来计算。第二步把这些比例和步骤2、3中测算的“购买者”(行业部门、最终需求的类目)在X季度以t-1年价格计算的支出相乘。这样得到每个购买者在X季度为各种产品所付出的差价矩阵(以t-1年价格计算)。把矩阵各行加总就得到供给表所需要的流通费那一列数。对于税收也是类似的作法。42附带说一下,应该注意到这种作法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方法来测算商业企业的总产出。在有些国家,商业活动被细分为一些单独的部门(比如批发和零售)。此时的作法与上面描述的以及下面流程图所示的一样,只是要针对不同的行业每种商业活动类型,分别进行计算。按行业分的产品和最终需求的使用购买者价格计算的t-1年度使用矩阵产品1到m流通费占支出的比率t-1年度利润矩阵以t-1期的价格,t时期X季度的流通费t时期X季度的利润矩阵,t-1期的价格分别指出使用矩阵的每格的流通费构成,作为每个购买者在这种产品支出上所占的比例在2、3步中计算的i列的每格乘以t-1期价格计的X季度使用矩阵中相应的格第5步平衡检验供给和需求数据43完成了1到4步,得到的结果中,供给和需求是不平衡的。只有极少数国家在这个阶段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平衡供给和需求,使得结果能够发表。要从过程而不仅是用表格作为评判工具,来确认账户中的细项水平上存在不一致。这样确保公布的不变价GDP已经考虑到了所有可能的因素,细项的测算上也尽可能的协调一致。44例如,企业对于通讯产品的需求在t-1年和t年之间有了显著的变化,由于季度表中假设中间消耗占产出的比率与观察期t-1是相同的,这将表现为供给比需求高了许多。相应的得到结论就是用生产法测算的不变价GDP(基于固定的增加值率),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将比用支出法计算的GDP高。假设无法得到季度供给使用表,要平衡数据更偏重于用生产法,结果就会高估了GDP。然而季度的供给使用表可以揭示出:通讯部门增加值大部分的增长是来自于其他部门的中间消耗,是其他部门对通讯服务的增长引起的。于是通讯部门产出的增长对于GDP总量的影响将会降低,可以做出调整来反映这种情况。45通过建立现价的季度供给使用表,在上述过程中可以有另外的收获。这些表可以通过“放大”不变价的供给使用表得到。现价表的另一个好处是,它们可以把基于收入构成项的GDP测算纳入到季度的供给使用平衡框架中。不变价增加值率的变化46中间消耗或者增加值占产出比率的变化有许多原因,这些在平衡年度或季度供给使用表时都要注意到。产品变化47当一个行业生产或使用的产品规格发生变化,这时就会有产品变化。这不一定意味着供给使用关系的变化,但对这些关系的变化要仔细检验,以确保质量的变化已经反映到所使用的缩减指数中。当高品质的产品出现时,中间消耗占产出的比率就可能变化。例如,更高规格(速度更快)的个人电脑通常与较低规格个人电脑使用同样的包装。替代48替代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被新的更廉价的国内或者是进口产品所取代。在这里做一些说明是有必要的。当应用了 Paasche 价格指数,有可能得到一个比没有替代时更高的现价增加值,和更低的不变价增加值,因为新产品的购买值可能比t-1期被替代产品的购买价值要高。外部采购 49外部采购通常是指当行业内生产的服务(通常情况下是服务)变为向其他部门采购所代替的情况。这通常会造成增加值率的减少,这与我们的直觉有些相反,因为我们通常认为外部采购是伴随着收益率的上升。然而,我们不应被增加值的收益率搞糊涂了。当出现外部采购时,原来计入劳动者报酬的雇员贡献,被转移到中间消耗,此时中间消耗增加了。50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考虑到一点。用生产法测算产出的国家,当外部采购发生在国内时,产出会增大,原因可能是由于企业新建,也可能是有于现有企业产出的增加。那么如果把产出作为推算增加值的依据,将会高估整体经济的增加值或是GDP。当然这是错误的,因为增加值的增长也同时引起了中间消耗的增长。结构重组 51从统计上来讲,行业内的重组是指一个企业分成几个报告单位,或者是许多个合并成一个。如果是拆分,以前没有记录的内部交易,后来被确定了;如果除拆分外,其他情况都没有变化,增加值率将会降低。另一方面,合并将带来相反的结果,虽然在人们通常观念中,报告单位的统计数据合并,应该没有什么变化。企业重新分类 52企业也会归入到不同的行业分类中去。这种变化对增加值率的影响,严格依赖于重新分类行业的比率和次要活动所占的比例。重新分类很可能意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