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经典悟为师之道.doc_第1页
读国学经典悟为师之道.doc_第2页
读国学经典悟为师之道.doc_第3页
读国学经典悟为师之道.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国学经典 悟为师之道【内容摘要】: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能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能让我们的身后耸立起人类文化的巨石,能让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自学校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以来,在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部分教师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 【正文】:今年九月份我校被评为国学经典师范学校,全校上下掀起了读国学经典的热潮。开展各项有关国学经典的活动。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能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能让我们的身后耸立起人类文化的巨石,能让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我校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以来,在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部分教师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在学生成长中,父母都围着独苗转,经常看到孩子跟父母要钱命令化倾向,老师批评学生不服化倾向,学生与人交往自私化倾向,学生完成学业被迫化倾向。许多孩子是只知索取和拥有,不会珍爱和付出,更不会感恩。个性孤独和自私,不会宽容和给予,对美好的事漠不关心,对善良的人视而不见,对他人的关爱不会感动,成长中只能接受顺境和表扬,不能面对逆境和挫折。这样极易形成他们任性、傲慢、自私、冷漠的心理品质,造成人格缺失,而国学教育恰恰能教会他们感恩,弥补他们个性成长的性格缺憾。让学生懂得感激家庭对他们的培育,感激学校对他们的教育,感激他人对自己的关爱,感激社会对他们的期盼,使他们的人格健全。中学生学习国学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的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国学,学好国学。老师要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指导学生学习国学。要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和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根据这种情况我校在不同年级开展诵读弟子规、论语等经典。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特别是育人尤为重要,自从我们开展了经典诵读后,才感觉到经典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极好的教材,它弥补了现在教材不能塑造学生人格的缺憾。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替孩子选一些好书,让孩子从中汲取营养。 如果这块阵地我们不用经典去占领,那么,广告、电视节目及电脑游戏就会伴随孩子的成长,结果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孩子。他们浮躁、厌学,打群架,心理不健康,离家出走等现象会越来越多,这不得不使我们反省我们的教育。 教育就是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国学经典是培养学生做人的好教材。同时也是铸造良好师德的好范本。 记得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论语是昂贵的古董,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影响,越看越美。从任何角度上看都觉得有新的发现。” 那么我们从师德的角度上来品读论语会有哪些发现呢?这样会使一个人受用终生。 一、身为人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直接影响着学生。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作风正派,就是不发命令,学生也会执行;教师本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命令,学生也不会听从。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倡者,更是这一原则的实践者。教师要以身作则,把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孔子强调的是身教,教师要以自己合乎规范的道德行为给学生做出榜样。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不让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教师的榜样作用才能得以发挥。平时,常常有这种情况:父母说的话孩子未必听,但却肯听我们老师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很神圣的,所以教师更应该严于律已。正人先正已,正已是师德的基础,不能正已,也就无所谓教师的垂范作用。 二、身为人师,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至于已经从教多年的教师,更应该深入实践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一重要的思想,将之作为我们的师德原则,使之经久弥新,发扬光大。三、身为教师,应爱生如子,知人善教。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教师应当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从教师方面讲:教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教与学是彼此相长、互相促进。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老师通过教学感到困难,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督促自己再努力学习提高,有时不能深入浅出的传授知识,觉得自己水平还很不够,需要虚心学习,这就是“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才能“自强”。从学生方面讲:学生从老师的教中获得知识,但需要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是一种内在活动,越学兴趣越高,眼界越开阔,也就越感到自己的贫乏,从而发奋学习。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在平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顺眼”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心灵深处更需要老师的呵护。在中国古代称学生为弟子,在老师的眼里学生既是徒弟也如子女,而在学生眼里的老师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论语一方面表现出孔子对弟子们的关怀爱护,另一方面表现出弟子们对老师的敬爱尊重。这就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而又亲切自然的师生关系,它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优秀传统。热爱教育,爱生如子,对教育事业表现出充沛的精力和毅力,这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情感意志品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庆幸,先贤们穷其毕生精力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有价值的经典之作,同时我们更应当庆幸,在有生之年中能够结识这些经典之作。它们开启了我们混沌未开的心灵,教我们明辨是非,教我们感恩,教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去选择,它们还教我们如何思考,让我们变得睿智。既然如此,我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喊出:“与经典同行,幸哉!“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诵读活动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