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达标测试题.doc_第1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达标测试题.doc_第2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达标测试题.doc_第3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达标测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达标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6分)雅典的民主政治尽管十分优越,但也有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据此回答14题。1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 )A.奴隶主和奴隶B.贵族和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D.农民和手工业者2.使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最终得以确立的是( )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公民大会的恢复3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使雅典很快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A. B. C. D.4恩格斯评价梭伦改革:“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是( )A.颁布“解负令”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四百人会议”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据此回答57题。5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其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6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B.“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C.“令民为什伍,连坐”D.“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7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北魏孝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据此回答811题。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 )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民族矛盾尖锐A. B.C. D.9(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以上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10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整肃了官僚机构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 B.C. D.11.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至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这说明( )A.胡服更适合人们的穿着要求B.孝文帝要求改穿汉服不得人心C民族融合趋势加强D.汉族年轻女子倡导时尚潮流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有识之士主张改革图强。据此回答1215题。12“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互争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已有。”这一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农业收入不稳定B.北宋农民受到各种盘剥C.亦耕亦织的小农经济特点D.农民受到高利贷剥削13造成北宋“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规定禁军轮流驻守京城,频繁调动B.将领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C.封建专制下,皇帝严禁兵将关系过密D.统治者将兵将分开管理1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措施是( )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A B.C. D.15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都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据此回答1619题。16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 )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A. B.C. D17“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18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D.创立新宗教的手段19下列有关宗教改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B.有力地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了西欧民族文化的发展二、非选择题(共24分)20.(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魏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两次改革在土地所有权方面有着怎样不同的规定?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背景的原因及各自的历史作用。(2)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这两次改革,分析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观和客观要素。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顾内则不能无以在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二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材料三长期以来,史学界对王安石及其变法少有肯定,梁启超则给予了王安石以全新的评价:“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中期主要有哪些内忧外患。(2)王安石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有何意义?(3)后世史学家对王安石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梁启超对王安石有怎样的评价?结合梁启超所处的时代,分析这一评价的现实意义。(摘自轻巧夺冠)参考答案1.B 2.C 3.D 4.B 5.C 6.D 7.D 8.A 9.C 10.D 11.C 12.B 13.D 14.D 15.B 16.D 17.C 18.C 19.A20.(1)措施和规定: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国家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原因及作用:商鞅变法:铁农具和牛耕推广,井田制崩溃;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为秦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孝文帝改革:北魏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使无地农民获得土地,促进了荒地开垦,推动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改革者有坚强的意志,锐意进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措施符合实际。21.(1)内忧外患: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积贫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