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怎样与我们对话的.docx_第1页
音乐是怎样与我们对话的.docx_第2页
音乐是怎样与我们对话的.docx_第3页
音乐是怎样与我们对话的.docx_第4页
音乐是怎样与我们对话的.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是怎样与我们对话的? 江海琴音语言是人类用于交流情感的工具,语言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音乐以它特有的语言形式千变万化,为人们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音乐的语言包括十个音乐因素: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性调式、和声、复调。它们在音乐中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形形式式的音乐。1、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它是各音之间长短不同的有规律的组合。节奏的各种组合,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感受之中,如太阳的起落、呼吸、醒睡的交替,都可能说明节奏的特性。均匀的节奏 (心脏的跳动,人们的走路,体力劳动中的打夯) (钟的秒针走动)。长短的组合: (马蹄声) (鸡的啼叫) (知了叫声)等等。这些节奏的组合在音乐中出现,形成了各种音乐的个性,如: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军队进行曲中小军鼓的节奏: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动机的“敲门节奏”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附点”的节奏:体现了曲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还有些作曲家专门采用了民间生活中的节奏型写成了一些作品以展示节奏的魅力,如:陆培的钢琴曲山歌与铜鼓乐把我国民间悠扬的山歌与千姿百态的民间锣鼓节奏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浓郁的民间风俗画。中国作曲家权吉浩则用朝鲜族特有的节奏形态”长短”写成了钢琴音乐作品”长短的组合” 2、旋律:旋律是音与音之间的横向的联系,在连续音高横向进行时构成了音乐的“旋律线条”或“旋律”。 在旋律进行时,音与音之间距离又分为级进与跳进,相邻的音上下来回进行称为级进。间隔的音之间进行称跳进。 音之间横向进行形成各种线条称为“旋律线”。这种线条按乐句的停顿,乐段的终止可归纳为常见的四种形态,在乐谱的视觉以及音响的听觉上,获得音乐心理的感受,并引起听者自身的音乐联想与想象。 1上行的旋律线条(起床军号声)视觉心理感觉:上行,向前听觉心理感觉:兴奋,冲动谱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英勇气概谱例:蓝色的多瑙河约翰 斯特劳斯上行的旋律醒情了多瑙河岸万物的苏醒(2)下行的旋律线条河北民歌小白菜视觉心理感觉:下行,坠落听觉心理感觉:忧郁,悲伤谱例:哀乐连续下行的音调,描写了人民送葬时悲痛欲绝的哀伤心情(3)平行的旋律线条:内蒙民歌牧歌展现辽阔的蒙古大草原美丽的景色。视觉心理感觉:平坦,一望无际听觉心理感觉:宁静,舒适(4)波浪型的旋律线条江苏民歌茉莉花视觉心理感觉:活泼流畅听觉心理感觉:优美,欢乐培尔. 金特组曲格里格(挪)“朝景”这个主题描写了摩洛哥海岸的波浪起伏,海鸥在海面上时起时落的嬉戏情景。 以上几例可见,旋律自身的线条,能直接明了地给欣赏者获得心理上的感受,在视觉和听觉上感觉一致,但是这种音乐心理感觉由于更直接刺激了最明感的感官部位听觉,更容易激起听者音乐心理上的变化。 另外,旋律中音之间的级进、跳进,以及节奏长短的变化,又构成了各种复杂的旋律间细微的变化,但是它的基本形态所形成音乐心理感觉不变的。 3、节拍 在音乐上,时间的单位叫做拍子。拍子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反复。叫做节拍。节拍是用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的。 在我们欣赏大型的音乐作品演奏时,我们会发现拍子的重音真是千变万化。聆听进行曲,圆舞曲或其它任何重音明显的曲子,节拍有规律的搏动,你会发现最强拍微妙的前倾,弱拍的微弱放松,并在强拍与弱拍的均匀的交替中带给人们愉快的感觉,而任何拍子或重音上随意波动都会带来音乐心理的瞬间变化。 在音乐进行中,强拍与弱拍的交替,形成一定的韵律,通常,人们感觉到二拍子是进行曲的节拍基础,它和人们的“左、右脚”均匀的运动一致,在速度的轻快的变化下带给人们轻松、活泼的感觉,如:运动员进行曲。在中速或较慢的韵律下,它又给人们以坚定、庄严之感,、如:4/4 节拍的国际歌。而三拍子的韵律,自然使人熟悉地感受到圆舞曲的节奏特征。如:我们多么幸福。 4、速度 音乐的速度与节奏、节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同样的乐曲、速度的变化则会完全改变音乐的特征。甚至使音乐表观面目全非。 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欢乐牧童悠闲的骑在牛背上,高兴地吹起了小笛,描绘了一幅清新朴实、生气盎然的中国水墨画如果用Adante的速度来演奏,音乐的情趣就不一样了。5、力度力度是音乐表情变化的关键所在。它就象人们的面容,喜怒哀乐,全然就在一张面孔上、对音乐上力度的处理:恰到好处会使音乐熠熠生辉。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他的交响作品中最强用到过5个f,最弱用到五个p,这种力度的变化之大,足以体现了曲作者在此要素上的精心安排以表观内心情感世界的大起大落。6、音区是音的高低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7、音色是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其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8、调式调性调式是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在调式中,主音的音高位置叫做调。 如:以C为主音,调式类别为大调(音级中mi.fa; si.do 为半音,其它均为全音的)称为C大调。 调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叫做调性,: 常见的调式中,可简单归纳为西洋调式:大、小调,与中国的民族调式:宫、商、角、徵、羽。 由于人们对各个调式感觉的色彩不同:大调明朗、小调暗淡。各调式主音音高位置不同,调性的色彩也会随其而变化,在各人的音乐心理感觉上也产生差异。(如:白键上的调苍白,黑健上的调婉转等等。) 在传统的音乐作品中,往往都有明确的调性,而在近现代音乐作品中,有些由于需要而采用了多调性的音乐写作。甚至无调性的序列音乐写作,这些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与作用。 、和声 旋律构成音乐的横向进行, 而和声则表示音的纵向的组合。一个“和弦”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声的合成音响,和弦的连接,纵向进行形成和声的效果: 谐和的和弦使人感到稳定、简单和安宁、不谐和的和弦则尖锐、刺耳和紧张。在音乐作品中,:和声既可是主调音乐中旋律的衬托:又可以单独构成音响来表观音乐的特性,如: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一开始,几个简单的和弦,表现了夏夜的神谧和宁静,中国作曲家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黄水谣的中段“自从电子来,百姓遭了秧”一连串不协和的七和弦,喧染了日寇侵占的悲惨场面10、复调复调是两个以上的旋律同时进行。复调音乐在欧洲十七世纪时已开始形成、最初,两个旋律线条只不过是在不同的音高水平上互相重复它们在平行进行中移动,:这种早期的复调作品称为奥加农。(Orcanon)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在风格上可以形成此起彼伏,错纵复杂的音响效果,在德国作曲家巴赫音乐作品中,四声部的甚至更多声部的作品是显而易见的,声部间巧妙的模仿、发展、穿插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复调音乐的精品,被称为“复调音乐大师”:复调这音乐要素在我国的音乐作品早已普遍采用,民族音乐中“支声复调”的手法历史悠久,近现代作品中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便是成功的一例。洗星海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的三声部卡农手法,非常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