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ppt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ppt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ppt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ppt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必修()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主要内容: 一、百家争鸣 二、汉代儒学 三、宋明理学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春秋战国,西汉,宋明,产生并初步发展、百家之一,确立正统地位,新发展并形成儒教,1.孔子:仁、礼、忠恕、中庸、为政以德,2.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3.荀子:仁义、君舟民水、礼治、性本恶 制天命而用之,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朱熹:理气论-先理后气、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理学集大成,3.王阳明: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明末清初,1 李 贽:儒学异端、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否定孔子权威;用童心说(真实的思想感情) 2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公其非是于学校;工商皆本 3 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4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知识结构,3.三纲五常,设太学,以儒家经典教授学生,1.二程:天地只有一个理,,批判与继承,确立正统地位,董仲舒,3.三纲五常,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发展历程概况: 1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 2 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 秦朝,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4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5 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6 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 7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8 晚清(19世纪末):借孔子的名义,推行维新变法。 9 民国初年:打倒孔家店,四、考查儒家思想的几个思路,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第一课 百家争鸣,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1、“百家争鸣”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各阶级、各阶层的知识分子 从维护本阶级(阶层)利益出发,宣扬自己的 政治主张,诘难、批驳其他学说,以确立自己 的学说,形成了学派、学说纷呈、思想文化繁 荣的局面。,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诸子百家”: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 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 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 各家中,以儒墨两派最有实力,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齐国的邹衍 法家: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太牛了) 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补充资料,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的生平: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至圣”。 自小勤奋好学,受到良好的教育。 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担任司寇(最高司法长官)。 后仕途失意,周游列国达十四年; 晚年,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 礼乐 易春秋,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2、孔子的贡献,(1)思想:提出“仁”和“礼”: A、核心是“仁”的思想:“仁”者爱人; 如何实行仁,要 “克己复礼为仁”(克制 自己,恢复“礼制”); 主张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和民本思想 B、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2)政治方面: 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使国家“足兵”,取得“民信”;主张逐步改良; (3)教育方面: 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度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 教育名言: (4)整理文献:诗书 礼乐 易春秋,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3、孟子的思想:,(1)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尊为“亚圣” (2)主要思想: A、继承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B、将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仁政”学说; C、发挥“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伦理观上主张“人性本善”,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4、荀子的思想,(1)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个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2)主要思想: A、主张“仁义”和“王道”; B、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C、主张“性恶论”; D、提出“天行有常”(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其固定的规律)和“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等唯物论思想。 E、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探究理解题:,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有教无类” A、 B、 C、 D、 ,(B),练一练,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2、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C),思维分析:名言强调“重民”思想,而且2300多年前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曾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与之相符。,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的思想基础,B,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材料反映出孔子 主张以残酷的刑法统治人民 政治思想具有保守性 主张用“德”教化百姓 主张用“礼”约束人民的行为 A、 B、 C、 D、,(D),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二、老庄之学,(一)道学奠基: 1、老子又名老聃,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 2、主要思想: A、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 B、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精华; C、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消极悲观;政治理想“小国寡民”,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二)道学的形成 1、庄子,即庄周,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著有庄子 2、主要思想: A、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即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这充分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 B、发展老子的唯心哲学,主张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 C、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D、鄙视富贵利禄。,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上述材料反映出老子 A、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哲学概念; B、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C、认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可以相互转化。,练一练,(D),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三、法家思想,1、主要代表人物: 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韩非 2、商鞅变法主要内容: 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 3、韩非: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主张: A、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B、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政策; C、遵循客观规律行事和用“参验”的方法检验人的言行及知识的真伪。 (2)作用: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专制主义政体的建立和秦统一全国起了重要作用。,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四、墨家的主张,1、墨子,墨翟,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2、主张或贡献: (1)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 (2)认为认识来源于客观实践; (3)提出了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4)建立起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第二课 汉代儒学,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 1 .“大一统”思想 2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1,汉初”无为”的背景、目的,一,从“无为”到“有为”,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目的: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内容:如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作用: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与民休息政策的内容与作用,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背景:社会也潜伏着危机。 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土地兼并剧烈, 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3,“有为”的背景与目的,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1,董仲舒创立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1)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2)表现,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尊儒,倡儒,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糅合道家、阴阳五行、法家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3 .影响,(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1 .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1) 起用文学儒士参政 (2)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独尊,汉代教育,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儒学的坎坷发展(总结),春秋:应运而生,战国:蔚然大宗,秦朝:沉重打击,西汉初期: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自秦至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演变,秦法家思想,严刑峻法,汉初道家思想,无为而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练一练,1、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时,下面四人的结论比较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2、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与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C,3、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主要是 限制君主的暴政大一统的思想 天人感应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B C D,B,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4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B C D,D,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5.汉代时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汉代的统治思想,是因为它适应了 A、发展经济的需要 B、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 C、巩固统一的需要 D、维护民本思想的需要,C,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6.“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思想 C、阴阳五行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D,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7.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崇法反儒防止旧势力复辟毁灭文化加强思想控制(2000年津赣卷) A B C D,8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 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9、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10、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 11、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 B、 C、 D、,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12、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拙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 13、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 举贤良对策 重用文学儒者 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 B C D,A,C,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第三课 宋明理学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3、儒学体系的更新,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 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 能治国的学说理学。,(社会动荡不安; 受到道、佛教的冲击),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二程颐和程颢(宋代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又称新儒学 ) 1地位:北宋儒家代表;理学主要奠基者 2、核心思想: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4.认识论: “格物致之”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三、理学的成熟,南宋的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存天理,灭人欲”,客观唯心主义 理学的社会政治观),1 .朱熹的理学思想及其贡献,(1)理气论 唯心、把理气论和伦理道德结合,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2)心性论,认为人应克制感情,让道德理性来 支配和指导行为,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3)政治理论方面 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4)理学经典方面 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作注,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四书章句集注,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2 .朱熹理学的地位,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成为仅次于孔孟的一代宗师,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程朱理学,“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2)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3)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陆王心学,陆王心学,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四.心学:发展到新阶段,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2)主要思想主张,A、陆九渊: “心即理也”,并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B、王守仁: “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评价宋明理学 材料1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4: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1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2、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道教、佛教 B、法家和“经世致用” C、道教、佛教、法家思想 D、阴阳五行家 3、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共同点在于: A.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A,C,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5、二程的理学把“天下之定理”与什么直接联系 A、大一统 B、心性 C、五常 D、人伦,D,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6“致良知”学说属于: A、心学思想 B、理学思想 C、佛教理论 D、道教理论 7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A,A,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8.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C,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9.下列有关宋代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B、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C、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唯物主义思想 D、其根本目的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C,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1、政治: 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2、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根源) 3、文化: 文化专制严重束缚人们思想,反对传统思想出现 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李贽的离经叛道,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的唯物思想,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二、四大思想家的思想 (一)李贽的思想 1.李贽的思想主张,(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道学”先生,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3)提出 “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大胆批判社会现实,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2.对李贽思想的评价,(1)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进步性。 (2)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具有否定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倾向。,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二)黄宗羲的思想,1.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 认为君主专制 是天下之大害 ,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 “天下之法 ”,主张君臣 平等 (2)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 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3)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 “工商皆本 ”。 2 .评价: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 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材料,后之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甘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三)顾炎武的思想,1.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提出 “众治 ”的主张 主张经世致用 ,最注重实学 。如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涉及实用学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评价: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背景:,1.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2.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3.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经世致用”,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区分“亡国”、“亡天下”的内涵,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四)王夫之的思想,1.思想主张,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一幢不大的清代民居,黑瓦白墙。门前有两棵对称的巨大柏树,直插云霄,气势磅礴,这是船山先生手植之树。 草堂大门有幅对联,右联:清风有意难留我;左联:明月无心自照人;横批:湘西草堂。 简简单单的文字带来的既有反清复明的内在情结,又有浓浓的归隐田园的气息。 屋内正中亦有一幅对联,右联:六经责我开生面;左联:七尺从天乞活埋。船山先生一方面对明王朝的覆灭悲愤欲绝,觉得活在异族统治之下,犹如活埋一般;可另一方面,船山先生苟活于世,却有着宏大的抱负,那就是: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更新与传承而奋争不息。,资料,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1.思想主张,(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 反君主专制 (3)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 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张政治改革,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2.评价:,(1)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 (2)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活动以及其思想的共同特点,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归纳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民本思想),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3)明清学者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 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经世之学,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1、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C,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2、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儒家正统思想 B中央集权制度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3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思想的进步性 C批判了陆王心学的空谈流弊 D. 一定程度上是对孔孟儒学的回归,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4、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李贽 D黄宗羲 5、黄宗羲认为“天下之大害”是: A、“人之性恶” B、君主专制 C、“君权神授” D、“以一人疑天下”,C,B,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的归纳?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7、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有: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传统儒学思想进行批判继承;都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A B C D,C,C,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8、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 A社会环境变化 B思想内容变化 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9、明清时期出现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进步思想家勇于探索 D.专制主义统治严酷,A,A,2019/4/29,中学历史教学学苑您忠实的朋友,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一 孔子像 图二 孔子讲学 图三 孔子修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