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外调研报告工管12-1张斌.docx_第1页
老道外调研报告工管12-1张斌.docx_第2页
老道外调研报告工管12-1张斌.docx_第3页
老道外调研报告工管12-1张斌.docx_第4页
老道外调研报告工管12-1张斌.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工程学院老道外建筑调研报告 所在院系: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工程管理12-1学号:20121558姓名;张 斌调研项目:哈尔滨老道外巴洛克建筑群调研地点:哈尔滨市道外区南三道街和四道街围成的范围调研时间:2014年5月巴洛克风格建筑简述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抑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抑,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建筑是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中的一个层面。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从语源学上讲,巴洛克是一切杂乱、奇异、不规则、流于装饰的代名词。而这一时期的建筑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而“中华巴洛克”这一名称最初是由一位叫西泽泰彦的日本学者提出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在装饰上大致有三方面特征。一是中国建筑的斗拱、台阶和栏杆与西方建筑的柱式、山花等构件交织在一起。如纯化医院西洋的柱式加上中国的斗拱,并把西方古典柱子做变形处理。柱式是西洋的,但装饰是中国的,这在西洋建筑上都是没有的。其二,浮雕装饰采用植物花卉,表达吉祥富贵,多子多孙的文化内涵。如葡萄、石榴象征多子(籽)多孙,牡丹、梅花、荷花和海棠等象征富贵吉祥,装有多种植物的大花篮象征五谷丰登。一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甚至在墙体浮雕中采用一个树根长出两枝树枝,一边结石榴,一边结桃,这充分反映当时老百姓希望家里多子多孙、人丁兴旺和延年益寿的朴实愿望。第三,使用象征福禄寿喜的动物图案,如蝙蝠、鹿和仙鹤等。目光所及之处,我们看到一处女儿墙墙垛上的浮雕图案便是一只梅花鹿站在一棵松树下,这象征着富禄延年。此外,有些装饰甚至直接用铜钱,表达出建筑主人期盼财源滚滚的心愿。另一方面,在结构上,这些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在西洋建筑立面背后,几乎全部采用中式院落。往往几座建筑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落有门洞,或一进,或二进,穿越门洞,便进入豁然开朗的大院。大院中,外廊式栏杆、雕刻精美的楣子,这些中国传统装饰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多组院落常在一起构成一个街坊。如今,走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仿佛进入一个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的集中展示橱窗。兴大兴超市、靖宇典当行、亨得利眼镜店、小月亮、新一代眼镜店、银金老照相馆、老鼎丰、大罗新古旧市场、玛克威商厦经过岁月的冲刷,许多建筑虽已“老去”,但透过它们残损的外表,依旧不难想像它们当年的高贵与华丽。哈尔滨巴洛克建筑历史起源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使得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哈尔滨开埠吸引大批外国人和外国资本涌入。重要的地理位置,加之特殊的历史环境,哈尔滨迅速由若干个村庄发展成为远东大都市。当时,哈尔滨的南岗区和中东铁路西侧的道里区为沙俄附属地,外国人和外国资本流入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开始在这里兴起新艺术运动、巴洛克、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和折衷主义等西洋建筑纷纷落户道里区和南岗区。在中东铁路东侧,与外侨集中的道里区相对的道外区由于未被划入沙俄势力范围,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兴起的摇篮。外资流入后,山东、河北两省的移民纷纷“闯关东”,来到旧名“傅家甸”的道外区,投亲靠友,合伙投资,兴办商业店铺。这些人不但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想也比较开放,这为他们后来接受西方艺术奠定了意识形态上的基础。据道外区志记载,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哈尔滨成为俄军主要的后方根据地,军用物资和粮食的运输不断增加,一批与战争供给配套的各行业小工厂和作坊应运而生。这些工厂大部分为俄国人建立,战争停止后,生产出现过剩,一些俄国人建起的工厂倒闭,被中国人收购,中国民族资本家办厂范围逐渐扩大。当时道外区是哈尔滨繁华的民族商业区,巴洛克式建筑的热烈与繁华正好迎合了它作为商业区的特点。不过,民族资本家心中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又使得他们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最能体现欧式建筑特色的尖塔、穹顶和大立柱等造型,而是采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做改进。于是,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诞生。老道外街道上的百年老店一、老鼎丰,是哈尔滨有着百年历史的糕点老字号,坐落在靖宇街392号一栋始建于1915年的类中华巴洛克保护建筑内。自1911年在哈尔滨开业以来,老鼎丰的店址一直没有变迁。1911年,老鼎丰在道外开业,名为老鼎丰南味货栈,出售南味干鲜食品以及自制南味点心。据百年道外记载,当时,老鼎丰前店后厂,一切全靠手工制作。二、亨得利眼镜店,位于靖宇街334号的亨得利眼镜店。在始建于1925年的一栋类保护建筑内也正在续写自己的历史。如今,老店亨得利的主入口开设在靖宇街与南大六道街交叉口,上方装饰着印有“亨得利”和“1923”字样的方形表盘。老店容身的中华巴洛克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天蓝色与乳黄色相间,欧式窗户周围装饰着各样浮雕。尽管横跨6扇窗的女儿墙已色泽斑驳,植物、花卉浮雕已被风雨侵蚀,但建筑当年的风采依旧不难想见。三、同记商城,历史上,同记商场几乎就是哈埠商业的同义词。1903年,河北省乐亭县何新庄人武百祥,在哈尔滨道外唯一一条热闹大街南大街(即南头道街)路西开设一家小杂货铺,即今天同记商场前身,名字叫“仝记”,后改为同记。1920年初武百祥以巨款在傅家甸北大街购买了一处街基,开始建筑哈尔滨最新型的四层大楼,取名大罗新环球货店,并于同年10月10日开业。大罗新环球货店开业后,迅速成为全国10大商店之一。哈尔滨巴洛克建筑的保护老道外一路走来,从最初的江边滩涂,到繁华万千的商业中心,这里一直都是冒险家、创业者和民族资本肇兴的乐园。据史料记载,1918年傅家甸有领取税局营业牌照的大小商号1250家,19211931年这10年间新开业的各行业大型商号和店铺有97家。这些老字号有大罗新、同记、老鼎丰、亨得利、正阳楼、范记永1934年出版的由哈尔滨特别市商会编写的哈尔滨特别市道外商号名簿的行业索引中,杂货业、粮业、银行业、绸缎业、京广货业、饭店、旅店、中药业等135个行业。当时老道外的商业分工细致,商号云集,盛况空前。历经近百年沧桑后,这些旧时富商宅邸多已成为数十户百姓共同居住的大杂院。中华巴洛克式建筑虽保持原样,但年久失修,砖木结构墙体老化、破损,有的墙体出现断裂和局部塌陷。今天要修复的“中华巴洛克”,已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而是要寻回承载这座城市文化与历史的记忆。在这里,随处可见的中式院落回廊,让人有身处传统四合院之感,抬头处,西洋风格的雕饰,又让人有种身处欧洲的恍惚。置身改造后的中华巴洛克楼群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楼群外的小街,还是楼群内的小巷,都通过通道和骑楼有机相连。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油然而生。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