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阶级和阶级斗争 路线、方针、政策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公式、定律 法律、法规、守则 A. B. C. D. 2、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一个产生、发现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种观点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B.甲的观点正确,乙的观点错误C.两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D.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事物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据此回答34题。3、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月亮绕地球转 新陈代谢 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苹果落地 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水往低处流A B. C. D. 4、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5、2006年3月12日新华网载文说: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呈现出频次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预示我国正进入新一轮沙尘天气高发期。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 ( ) 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 B“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 C要认识“天灾”形成的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的发生 D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沙尘天气6、下列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 )科学精神的本质是求真唯实、开拓创新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理性质疑科学精神就是一种尊重客观规律的精神 科学精神决定人们实践活动的成败 A B. C. D. 7、“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蕴涵的哲理是 ( ) A认识经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8、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分别是 A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性 B.客观存在性 运动 C客观存在性 运动 D.客观实在性 联系9、据悉,科学家将纳米技术装置连接成为可以工作的电路,为来诞生极微小但快速的分子计算机铺平了道路。这充分说明 ( )A意识总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B.人能改变规律C热能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D.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10、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物质的反作用11、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能“止渴”,这是因为 (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意识可以代替物质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12、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就没有人的出现,也就没有的意识的产生。这表明 ( )A意识是人类的机能 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3、“如果人类继续破坏和浪费水资源,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水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用水 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将受惩罚 要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A. B. C. D. 14、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物论15、“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是说 ( )A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有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 C.规律是客观的1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句话表明 ( )A每一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这种认识又总在扩展、加深B有的事物人们能够认识,有的事物人们不能认识C要正确的认识事物,必须靠先天的聪明D有的人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有些人永远不能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18、“因地制宜”是做物栽培的基本要求,如果不看水土、气候等,盲目种植,那么就必然导致失败。这说明 ( )利用规律必须坚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能改变的 任何规律的作用都是有利有弊、一分为二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为前提A B. C. D. 19、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神州”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王子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仅相差1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我国“神州”六号航天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说明 (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20、2006年3月12日经济日报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共有制经济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由“有益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力量”。这个对于非公有经济的认识上的变化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推动着认识不断向前发展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21、2005年8月7日,广东兴宁市大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23名矿工被水吞噬。据抢险指挥部的有关人员的介绍,此次矿难所带来的积水是15002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存水量。据专家分析,这次透水煤矿还连接着几条地下水系,抽水的同时,地下水也同时得到补充,要抽干矿井里的水至少需要600天,这说明 ( )A世界上还是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B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C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被动的 D人类的实践活动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人们种田先有打算和筹划,吃药治病有处方,国家建设则有中长期规划。盲目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22、这句话说明了 ( )A实践活动是以认识活动为起点的,认识活动是实践自身结构的一部分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先有认识后有实践,人的认识能力是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区别D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活动与自然本身的活动没有本质区别23、所谓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指 ( )A实践没有意识的参与 B.实践没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C实践不具备客观物质性 D.实践没有意识的指导24、“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二、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5、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兴旺的强大力量和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生死存亡的考验,始终没有被压垮,靠的就是历久弥新、代代相传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有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我们取得了抗“非典”斗争的伟大胜利;有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我们跻身于世界第三航天大国的行列。运用辩证唯物论分析新时期为什么要发扬民族精神?(9分)答: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民族精神是正确的思想意识。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和兴旺的强大力量和精神支柱,因此,我们要重视发扬民族精神。26、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它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输血者死亡。输血医疗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频临死亡的产妇输入羊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茵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答:(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的惊人的死亡直至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到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三、论述题(38题17分,39题18分,共35分。)272005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述员文章指出,多年来,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始终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不断寻求关键技术突破。他们瞄准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的前沿,尊重规律,不懈探索,反复试验,终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进展,获得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这个意义上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科学精神的成功,是科学求实的结果。(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8分)答:体现了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体现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扩展和加深。(2)上述事实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9分)答: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始终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这启示我们。做工作必须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懈探索,反复试验,终于取得重大进展。这启示我们,工作中要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坚强的意识和十足的干劲,保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我们只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以规律性认识为指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属于意识范畴2、B甲从唯物论角度,乙从辩证法角度,故两人都正确3、D4、DABC都不能反映其关系5、CABD均为错误选项6、A、物质决定意识,不是意识(精神)决定物质,故选A7、C、只有C符合题意,ABD本身提法错误8、C9、CABC本身提法错误10、BCD错误,A不符合题意11、ABCD提法错误12、D题干所指为意识的社会性,ABC不符合题意13、A学生容易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经验交流发言稿
- 新郎单人发言稿
- 观察柚子写作课件
- 前台接待礼仪培训
- 时间像小马课件
- 2025版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承包劳动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生产线转包协议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门窗安装与智能安防系统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抵押担保与教育项目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用厂房购置合同集
- 泡沫驱机理专业知识讲座
- 《大学》原文(古本)
- 员工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核表
- 五年制诊断学水肿血尿等
- GB/T 9480-200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
- GB/T 6569-2006精细陶瓷弯曲强度试验方法
- FZ/T 73001-2016袜子
- 2023年员工标准劳动合同范本版7篇
- 中国邮票目录大全(2015版)
- 倪海厦针灸讲义
- 施工放样测量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