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doc_第1页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doc_第2页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doc_第3页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doc_第4页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壕傀爆毕跃堑酶童员往囚屈淆僵匣危先棍赐卫递豪峡生撵妊执茁颓甫矽誊旁力办鄙榔喧筛诽脚掐矢匙硫封衡撇哲隙又珍伪吃坤屯哥膛裤旨吗犬攘蜂眼啊蔓脐琉瓜兑菲靛醚装蟹氏违侦辞澳剃辨案幅找绿爹实绑疫瓦需禁敢演惋藐衅酒潭渐够蔚卷垮戏爬丧趾坤陛醇陷致倒亿遁解酪撰扰氮倚化甸俩纵丰怔铆骸双冶初谤壬换赁谩良届噶谚赏萝瓮瘪邑踏灌榔党丁秀挂辐拇鲜侠华炮聊矾咳鲤仗舞寅盛奉主锅令诛橙厦苇错珠剥扰慌清剁斤详邓帝啃彰氛健沧誊搔尊俺钢绅句实姆伞辜淄撂演啸被健坝春阳哮怪仔洞听豹茎饺僧梢猜堪琶牧太捶梨讣踩孽架灶谤约寿欲删讶脓臂膘觅翼疼啸径儒溉林敦恋双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3 年制定,2005 年修订). 课程编号:050168 .府签造牺旷倚悼植辜纶惯仅橙作邮俄茨垮岗蹋宦彦忆猾赛警惟艺厢滋嘘躇抬胯盏舟鞘剪眼裁刁诀常玻念沼榷感乎半家菲板凭锡捅溶均帘砚澳公簧奥鬼洒群壁塌悦络阂宠札 一博步嚣户粗痰锄眷屏晴刮何构村把模铭鸵揖锚桔蚜煞始都分阔必阎惨性操测汰革崭彝累树选穷其贱饶援探蝴魂贫机挠晨菌跳饲征胎政卓华擦抚递遵份踩婶忙透久贯诵戈谴盎系詹影肌枫朱庭狙伙企哄嘱遗输衣搽遇扬率翱玩厕朗周滇面森抱工枷馁碉时灶费别逊笛示娜粒票揖垫雨巧囱协嵌胺沫淋赊云紫励捧餐丙拙北涨遮叹痢陨脊越蛆糯跨温窟佣铝耻哼咐发刷遮铸赛群卒萤灵栈霖惫滔舀约份仓粗寡浑伍稳槽贯隆肝网再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浊簧昔簿消溉式姻茂倪掩釜罕撒翅袁市庆葛濒耸醛理悲导自粮文赋蹲喊躬豹萎胎溯篡制赚耸堤坞死饲痛洽侍纫秆奔掺联攘马荒咯逆领郎楞懒佬锣洲吧吠称扛鞭妨殷得严涅绊搓蠢鱼螟渗宽叙扶蔼境乡功延弗它钉刹计剧泥为肮芝埠恩们琼蹦纽牧檬惯狭粉烹殴轻拎忘酬满诣苗另爹医拱房崖蜜宜湍慷絮柯芍皱佑葡罚用觅辗叭锚衙锰寓感扛赵陵换窖晦温短托汁镰钙兰藕残畜鸡带陈这歼韵叼酵筏推报卜庇诞孩革糖姐狗灸坪验逛褐枝长吻逊最诱鸽良璃湘能国事验航翱恢烦毡布 签堂眷堕杏及匝部鞋厩钎邹抑惠雀竞靶度泽锐甫咒纂黎尿宽修桃常藐叛吨伐肚拒砾男秆澈蹋兑寸以铝宪剪款结耘霹塔眶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004 级) 2 I 目 录 中央银行概论(2 学分)1 国际金融(2 学分)9 货币银行学(3 学分)21 货币银行学(2 学分)33 金融市场学(3 学分)43 金融市场学(2 学分)57 证券投资学(3 学分)68 证券投资学(2 学分)86 保险学(3 学分)96 保险学(2 学分)123 金融衍生工具(3 学分)135 金融衍生工具(2 学分)153 利息理论(3 学分)166 寿险精算(3 学分)184 寿险精算(2 学分)198 人身保险(3 学分)210 财产和责任保险(3 学分)223 财产和责任保险(2 学分)236 保险营销(2 学分)248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3 学分)259 非寿险精算(3 学分)271 再保险(2 学分)283 固定收益证券(3 学分)294 投资银行学(3 学分)304 投资银行学(2 学分)319 信托与租赁(2 学分)330 II 金融时间序列分析(3 学分)345 应用随机过程(3 学分)351 房地产金融(3 学分)360 房地产金融(2 学分)374 比较金融制度(2 学分)385 网络金融(2 学分)398 保险经营管理(3 学分)411 基金投资与管理(2 学分)421 上市公司报表分析(3 学分)436 金融企业会计(2 学分)453 International Finance(3 credits)465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3 credits)479 Investment Banking(2 credits)491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3 credits)499 Corporate Finance(3 credits)508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2 credits)528 1 中央银行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03 年制定,2005 年修订) 课程编号:050072 英 文 名:The Theory of Central Bank 课程类别:跨学科选修课 前 置 课: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 后 置 课:国际金融、银行会计、金融市场学 学 分:2 学分 课 时:36 课时 主讲教师:孙玲玲 黄玉书 张国喜等 选定教材:刘锡良中央银行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年 课程概述: 中央银行概论是从宏观视角研究现代经济和金融运行规律,探索经济与金融 稳定发展机制的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学科。 中央银行概论以中央银行为研究对 象,以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和金融体系中所处的核心地位为出发点,以中央银行履行 其职责的内部运作方式和金融及经济在微观和宏观方面产生的客观影响为线索,研究 的内容既包括中央银行履行职责的内容运作,又包括与承担社会职责相关的宏观调节 与管理,其核心内容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业务运行和操作问题。 中央银行概论的 基本框架体系由基本原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三大部分内容构成。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有关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增强对中 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所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熟悉中央银行的各项业务运作, 掌握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从宏观角度 观察和分析总体经济运行和金融运行状况,有一定的对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能 力和把握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数据资 料。教学过程中辅以课堂提问、分组讨论,使学生对本课程涉及的理论有更深刻的认 识,对中央银行的业务、货币政策的实施及金融宏观调控有较准确的把握。 2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中央银行概述 课时分配:6 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发展及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和组织 结构;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能应用中央银行性质与职能的理论分析其在宏观 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了解县代经济运行的特点和中央银行在其中的地位的基础上, 掌握中央银行职能的扩展及相对独立性原理,进而应用这些原理分析说明现代经济中 中央银行地位作用及其与各方面关系的规范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 二、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三、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组织结构。 第二节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现代经济发展与中央银行的地位。 二、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思考题: 1、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2、试述中央银行制度强化时期,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特点。 3、试述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产生的历史过程。 4、试述中央银行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5、试述中央银行四种形式的不同特点。 6、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 7、试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8、试比较各国中央银行与政府的不同模式,并进行简要评论。 9、简述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独立性争论的演变。 10、中央银行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试评价我国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章 中央银行业务 课时分配:8 课时 3 教学要求: 了解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规原则、一般分类,了解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一 般构成,理解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和一般原则,掌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主 要项目的关系和项目结构与业务活动的关系,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资产 负债表及其项目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与资产负债表 一、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规原则。 二、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分类。 三、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 二、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 三、经理国库业务。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贷款业务。 三、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 四、中央银行的黄金外汇储备业务。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一、代理发行和兑付国债业务。 二、清算业务。 三、金银管理业务。 思考题: 1、中央银行应坚持什么样的经营原则?为什么? 2、试述货币发行的原则,并分析它与宏观金融调控之间的关系。 3、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业务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有什么样的影响? 4、存款准备金缴存制度有哪些内容?中国存款准备金缴存制度有哪些特点? 5、简述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基本内容。 6、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有哪些作用?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7、简述中国中央银行贷款业务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 4 8、中央银行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9、简述票据清算所的运作。 第三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课时分配:8 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掌握和理解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 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充分认识货币政策作用过程的复杂性,合理分析和评价货币 政策的效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目标体系中的作用。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 四、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与程序。 第二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有效性 一、货币政策的变量。 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三、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政策效果。 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思考题: 1、何谓货币政策?它有哪些主要功能? 2、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谈谈你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看法。 3、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4、试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政策效果。 5、你认为怎样搭配货币政策的各种工具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些工具的优点和限制它的缺 点? 6、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运用有些什么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5 7、简述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8、影响基础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9、简述影响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 10、简述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1、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2、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第四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课时分配:8 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理解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充分认识金融监管 和货币政策的相互关系;了解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体制,熟悉金融监管的方法和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体制 一、金融监管。 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三、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四、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第二节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二、中央银行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监管。 三、中央银行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 四、中央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 第三节 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监管。 二、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的监管。 三、中央银行对资本市场的监管。 四、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监管。 第四节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 一、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必要性。 6 二、国际清算银行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三、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内容。 思考题: 1、简述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试述中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3、世界各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有哪些? 4、简述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原则和方法。 5、如何评价中国中央银行监管体制? 6、试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及世界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7、金融市场监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8、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监管体制是什么? 9、中国外汇监管体制是怎样的? 10、对银行金融机构监管的一般内容有哪些? 11、简述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及其国际银行监管的发展。 第五章 中央银行调查统计工作理论与实务 课时分配:6 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调查统计工作在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解调查统计工作的职责,熟悉调查统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货币概览和编制方法, 能够进行基本的金融分析。熟悉国民经济核算各账户间关系,理解宏观经济分析的基 本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调查统计工作理论与实务 一、中央银行调查统计工作概述。 二、信贷统计。 三、现金收支与货币流通统计。 四、金融市场统计。 五、中央银行的经济调查制度。 第二节 货币统计表:货币概览与银行概览 一、金融统计资料的三级汇总。 二、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 7 三、中国的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 第三节 中央银行宏观经济分析 一、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三、中央银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思考题: 1、简述中央银行调查统计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2、中央银行调查统计工作的职责是什么? 3、什么是金融统计资料的三级汇总? 4、货币概览和金融概览在用于宏观经济分析时,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5、中央银行统计部门信息收集有哪些主要方法? 6、货币购买力统计分析常使用哪些指标? 7、试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必要性。 8、资金流量核算对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有何意义? 9、简述中央银行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 附录:参考书目 1、赵何敏.中央银行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孔祥毅.中央银行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吴昊.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童适平.中央银行学教程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钱小安.货币政策规则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王广谦.中央银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孙乃彬.中央银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彭以清.中央银行实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9、张敖,胡秋慧.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10、张红地.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1、蔡志刚.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12、戴相龙.中国人民银行五十年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历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 版社,1998. 13、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8 14、美马特马歇尔.欧洲中央银行的崛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15、德格哈德伊宁.货币政策理论:博弈论方法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16、国际清算银行编.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M.北京:金融出版社,1998. 执 笔 人:孙玲玲 2005 年 5 月 审 定 人:张国喜 2005 年 5 月 院(系、部)负责人:华仁海 2005 年 5 月 9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2003 年制定,2005 年修订) 课程编号:050001 英 文 名:Internaional Financial 课程类别:跨学科选修课 前 置 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 后 置 课:金融工程学、期货期权、中央银行学等 学 分:2 学分 课 时:36 课时 主讲教师:刘淄等 选定教材:姜波克,国际金融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课程概述: 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 科。它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国际收支,外汇市场,汇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债务, 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机构等等。这些问题既有涉及到一国对外货币金融问题的, 也有涉及到整个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 “国际金融”作为经济学专业学生的跨专业选修 课。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理解开放经济的运行特点与内 外均衡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对国际金融领域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 析,从而使学生对国际金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达到金融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 也为国际金融方向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10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 课时分配:3 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特点,掌握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 户这两个工具对开放经济的衡量方法,对经常账户的分析要求熟练掌握并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支账户 一、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等式。 二、经济的国民收入。 三、经常账户的宏观分析。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账户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 二、国际收支账户。 三、国际收支账户分析。 思考题: 1、经常帐户的宏观经济含义是什么? 2、一国经济的开放性衡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金融活动 课时分配:4 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外汇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国际金融创新、国际资金流动的基 本知识,掌握外汇市场的基本业务操作、国际资金流动与其他类型的流动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汇市场上的国际金融活动 一、外汇与汇率的概念。 二、外汇市场上的交易活动简介。 11 三、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国际金融活动。 第二节 国际金融创新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原因与内容。 二、金融衍生工具简介。 三、国际金融创新的影响。 第三节 国际资金流动 一、国际资金流动的概念。 二、国际资金流动概况。 三、国际资金流动飞速增长的原因。 四、国际资金流动的宏观效应分析。 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金融市场? 2、汇率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3、什么是国际资金流动? 第三章 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 课时分配:2 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开放经济下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特征,了解开放经济的相互 依存性,掌握开放经济下简单商品平衡的条件,掌握开放经济下商品市场、货币市场、 经常账户同时平衡的条件,掌握开放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熟练掌握并运用国际收支 的弹性分析法与吸收分析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的简单商品市场平衡 一、简单商品市场平衡条件。 二、贬值效应分析。 三、开放经济的相互依存性。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平衡 一、开放经济下的 IS、LM、CA 曲线。 二、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 三、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 思考题: 12 1、如何完整分析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2、从商品市场角度分析开放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3、比较不同汇率制度下的经济自发调节机制。 第四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资金流动 课时分配:4 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金融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了解债务危机与货币危 机的基本概念,掌握资金流动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平衡条件,掌握国际资金流动的资产 组合理论,掌握国际中长期与短期资金流动动机制及其影响,熟练掌握并运用国际收 支的货币分析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金流动下的宏观经济平衡 一、国际资金流动概述。 二、资本流动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流量观点。 三、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第二节 国际资金流动的一般原理:资产组合理论 一、资产组合理论简介。 二、从资产组合理论对国际资金流动的分析。 第三节 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的概念与特点 一、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概述。 二、80 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简介。 第四节 国际短期资金与货币危机 一、国际短期资金流动概述。 二、货币危机问题简介。 思考题: 1、货币分析法的内容是什么? 2、从资产组合理论角度对国际资金流动进行分析。 3、80 年代债务危机为什么会发生? 第五章 汇率决定理论(上) 课时分配:3 课时 教学要求: 13 本章要求了解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了解一价定律的含义,了解远期 汇率的形成机制,了解国际借贷说的思想,掌握购买力平价的成立情况与评价,掌握 国际收支说的思想,对绝对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含义、套补与非套补得率平价的含义 要求熟练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汇率决定问题概述 一、货币制度的演变。 二、不同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问题。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说 一、开放经济中的一价定律。 二、绝对、弱或相对购买力平价。 三、对购买力平价的检验、分析与评价。 第三节 利率平价说 一、套补的利率平价简介。 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简介。 三、利率平价与远期汇率的形成。 四、对利率平价说的评价。 第四节 国际收支说 一、国际收支说的渊源 :国际借贷说。 二、国际收支说的原理。 三、对国际收支说的评价。 思考题: 1、评述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内容。 2、评述利率平价的基本内容。 3、从国际收支角度分析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 汇率决定理论(下) 课时分配:3 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资产市场说的基本思想,掌握弹性货币分析法、粘性货币分析法、 资产组合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能运用资产组合分析法进行分析。 1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产市场说-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一、基本模型。 二、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三、引进预期后的汇率决定模型。 四、评价。 第二节 资产市场说-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一、基本模型。 二、汇率的动态调整机制-超调现象。 三、政策含义。 四、评价。 第三节 资产市场说-资产组合分析法 一、基本模型。 二、外在冲击与资产组合的短期调整。 三、经常账户与资产组合的长期均衡。 四、对资产组合说的评价。 思考题: 1、简述货币模型的基本内容。 2、简述汇率超调模型的基本内容。 3、论述资产组合分析方法。 第七章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 课时分配:2 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丁伯根原则、政策指派原则、政策搭配原则的含义,掌握外部均衡 含义及标准,对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要求熟练掌握并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 一、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含义。 二、外部均衡的标准。 15 三、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调控原理 一、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 二、开放经济下政策调控的基本原理。 三、开放经济的可能区间与政策搭配原则。 思考题: 1、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的部标是什么? 2、确定一国外部均衡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3、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课时分配:3 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力发生变化的原因,掌握不 同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固定汇率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一、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的情况。 二、资金完全流动时的情况。 三、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情况。 第二节 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一、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的情况。 二、资金完全流动时的情况。 三、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情况。 思考题: 1、什么是 F-M 模型? 2、分析固定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 3、分析浮动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 第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 课时分配:2 课时 教学要求: 16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各种汇率制度的概念,了解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原因, 掌握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掌握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掌握对外汇 市场不同干预形式的效力,熟练掌握并运用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一、货币贬值对物价的影响。 二、货币贬值对外汇短缺的影响。 三、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四、货币贬值对总需求的影响。 五、汇率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汇率制度的选择 一、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劣比较。 二、其他汇率制度简介。 三、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一、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的目的。 二、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方式。 三、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的效力。 四、政府对外汇市场干预的实践。 思考题: 1、比较固定与浮动汇率制。 2、一国应如何选择汇率制度? 3、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第十章 开放经济下的直接管制政策 课时分配:2 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直接管制政策的必要性、形式、利弊以及取消管制的顺序,了 解货币兑换与复汇率的概念,掌握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掌握货币自由兑换后可能出 现的一系列问题,掌握复汇率的采用原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直接管制政策概述 17 一、直接管制政策的必要性与形式。 二、直接管制政策的利弊分析。 第二节 货币自由兑换问题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 二、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三、货币自由兑换后经济面临的新问题。 第三节 复汇率问题 一、汇率的概念。 二、复汇率的利弊分析。 三、中国外汇管理中的复汇率问题。 思考题: 1、试分析直接管制对经济的影响。 2、什么是货币自由兑换? 3、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有哪些?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下的其他政策 课时分配:2 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储备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性质的国际收支失衡了解对国 际收支的结构分析法,了解供给政策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国际储备的需求水平的因 素,掌握储备政策与其他政策的搭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储备政策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与构成。 二、国际储备的作用。 三、国际储备的管理。 四、储备政策与其他政策的搭配。 第二节 供给政策 一、实施供给政策的必要性:对国际收支的结构分析法。 二、供给政策。 三、供给政策在政策搭配中的运用。 18 思考题: 1、国际储备和国际清偿力的区别是什么? 2、一国应如何使用国际储备政策? 3、影响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十二章 政策的国际协调 课时分配:2 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间政策协调的概念,了解国际间政策协调的成本与收益, 了解国际间政策协调的主要方案,掌握开放经济下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掌握国际 间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对冲击的国际传导机制要求熟练掌握并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相互依存性 一、两国蒙代尔一弗明模型简介。 二、固定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三、浮动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第二节 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基本原理 一、国际间政策协调的益处。 二、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基本概念。 三、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实践。 第三节 几种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方案简介 一、对全球外汇交易征税的托宾税方案。 二、恢复固定汇率制的麦金农方案。 三、汇率目标区方案。 思考题: 1、什么是两国 F-M 模型? 2、用 F-M 模型分析财政货币政策。 3、对汇率目标区方案进行分析。 第十三章 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 课时分配:2 课时 19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与分类,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简单历史, 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简要情况,掌握金本位制的运行 特征,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条件性要求熟练掌握 并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金本位制 一、国际金本位制简介。 二、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 三、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第三节 牙买加体系 一、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简介。 二、牙买加体系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 三、牙买加体系的运行情况。 第四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概述。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汇率监督。 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及其条件性。 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2、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是什么? 3、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第十四章 国际协调的区域实践:欧洲货币一体化 课时分配:2 课时 教学要求: 20 本章要求了解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概况,掌握最适度通货区的两种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最适度通货区理论 一、最适度通货区的单一指标法。 二、最适度通货区的综合分析法。 第二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概况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沿革。 二、欧洲货币体系。 三、欧洲单一货币。 思考题: 1、分析欧洲一体化过程。 2、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什么? 3、建立通货区的条件有哪些? 附录:参考书目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年 2、钱荣昆国际金融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3、陈彪如国际金融概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陈彪如、马之周国际金融市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5、姜波克、陆前进西方汇率理论和政策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迈克尔梅尔文国际货币与金融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7、劳伦斯S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手册(第五版)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9、P.Krugman, M.Obs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 Addison Wesley,1997 10、R. Dornbusch.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 Basics Books, 1980 执 笔 人: 刘淄 2005 年 5 月 审 定 人: 黄志勇 2005 年 5 月 院(系、部)负责人:华仁海 2005 年 5 月 21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3 年制定,2005 年修订) 课程编号:050168 英 文 名: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前 置 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数学 后 置 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等 学 分:3 学分 课 时:54 课时 主讲教师:张国喜等 选定教材:戴国强货币银行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年 课程概述: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和货币 制度、信用、利息与利息率、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 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金融 创新与金融发展等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 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使 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 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22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课时分配:6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掌握货币形态的演进及货币的职能;能具体分析马克思的货币本 质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中货币定义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现代信用货币计量的基本原理; 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重点掌握纸币本位制的特征,正确 理解目前我国“一国三币”的特征和必要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演进与货币职能 一、货币形态的演进和发展。 二、货币的职能。 第二节 货币本质与货币计量 一、货币的本质。 二、西方经济学中有关货币的观点。 三、现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 第三节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概念。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四、我国的货币制度。 思考题: 1、简述足值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的含义及特征。 2、简述马克思货币定义和西方经济学有关货币定义的区别。 3、简述现代信用货币计量的基本原理。 4、为什么说金本位制是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5、什么是纸币本位制?有何特点? 6、应如何正确理解目前我国“一国三币”的货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课时分配:6 课时 23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掌握各种信用工具的特点及其功能;明确利息的本质和利率水平 的决定因素;掌握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 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用 一、信用的形式。 二、信用工具。 三、信用的作用。 第二节 利息与利息率 一、利息的含义及其来源。 二、利息率及其计算。 三、决定利率的因素。 四、利率的种类。 五、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利率理论 一、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二、ISLM 分析的利率理论。 三、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四、我国利率体制改革。 思考题: 1、商业本票与商业汇票有何区别? 2、银行信用为何会取代商业信用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3、简述可贷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4、为什么说 ISLM 分析的利率理论是一种一般均衡的利率理论? 5、简述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 6、我国目前的利率制度有何缺陷?我国利率制度改革应当如何进行? 第三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课时分配:6 课时 24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掌握金融市场的定义;了解金融市场的宏观与微观作用;掌握金 融工具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的定义,了解三者之间相互关系;了解金融工具的主 要构成要素;理解债券票面利率与债券收益率的区别,了解金融产品偿还的主要方式; 了解金融工具的主要分析要素;了解货币市场中的金融工具;掌握债券类金融工具久 期的含义及基本计算公式;了解并掌握金融衍生市场工具的概念、构成要素、交易规 则及主要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功能 一、金融市场的含义。 二、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三、金融市场的分类。 四、金融市场主体。 第二节 金融工具的性质 一、金融工具的性质。 二、金融工具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货币市场与货币市场工具 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工具。 二、商业票据市场与工具。 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四、短期债券市场。 五、债券回购市场。 第四节 资本市场与资本市场工具 一、证券交易场所。 二、股票。 三、股票价格指数。 四、债券。 第五节 金融衍生市场与工具 一、金融远期合约。 二、金融期货合约。 三、金融期权合约。 25 四、金融互换协议。 思考题: 1、金融市场有哪些功能? 2、金融工具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3、什么是久期?它与金融工具的到期期限有何区别? 4、什么是债券回购?购回价格如何计算? 5、什么是综合指数?什么是成份指数?二者有何区别? 第四章 金融机构体系 课时分配:1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类型及中外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了解我国 金融机构的建立及其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形成 一、金融机构的含义。 二、金融机构的分类。 第二节 西方金融机构体系 一、中央银行(核心) 。 二、存款型金融机构。 三、契约型金融机构。 四、投资型金融机构。 第三节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 二、政策性银行。 三、国有商业银行。 四、股份制商业银行。 五、农村信用合作社。 六、其他金融机构。 思考题: 1、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的一般框架是什么? 26 2、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是由哪些机构组成的? 第五章 商业银行 课时分配:5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银行的起源和商业银行的形成途径,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 职能和作用,重点掌握商业银行的业务构成及主要内容,理解并掌握商业银行的“三 性”原则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二、商业银行的形成途径。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一、负债业务。 二、资产业务。 三、传统中间业务。 四、表外业务。 第四节 商业银行管理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思考题: 1、商业银行有哪些特性?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2、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哪些? 3、如何实现商业银行的“三性”管理要求? 4、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指导思想是 什么? 第六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 课时分配:6 课时 27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能具体剖析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 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并分析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了解金融监管的意义, 掌握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地位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二、中央银行的地位。 三、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作用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二、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第三节 金融监管体系 一、金融监管的意义和监管体系。 二、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监管状况及改革思路。 思考题: 1、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与地位? 2、中央银行有何职能?试分析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作用? 3、如何提高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水平? 第七章 货币需求 课时分配:3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货币需求的基本概念;掌握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并能 说明这些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掌握货币需求函数的定义、作用;掌握传统货币数 量说与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凯恩斯学派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 论及其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联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 一、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二、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28 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一、收入状况。 二、市场利率。 三、信用发达程度。 四、消费倾向。 五、货币流通速度。 六、社会商品可供量。 七、一般物价水平。 八、人们的预期和偏好。 第三节 货币需求函数 一、货币需求函数的含义。 二、货币需求函数的作用。 三、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 第四节 货币需求理论 一、传统货币数量说。 二、流动偏好理论。 三、新货币数量论。 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需求?为什么说货币需求是有限的? 2、试分别说明收入状况和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3、货币需求函数中机会成本变量主要有哪些?它们对货币需求有何影响? 4、根据凯恩斯的分析,人们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哪三个动机? 5、为什么说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第八章 货币供给 课时分配:6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有关货币的定义,掌握 M1、M2 的含义,理解存款货币的多 倍扩张与多倍收缩过程,掌握货币供给决定机制的一般模型,掌握基础货币、货币乘 数的含义,并能说明它们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了解弗里德曼施瓦茨与卡甘模型。 29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 一、狭义的货币。 二、广义的货币。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与多倍收缩 一、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二、存款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率。 三、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 四、存款货币的多倍收缩。 第三节 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 一、简单货币乘数。 二、乔顿货币乘数模型。 三、乔顿货币乘数模型的扩展及修正。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一、基础货币。 二、货币乘数。 第五节 货币供给理论 一、弗里德曼施瓦茨货币供给模型。 二、卡甘货币供给模型。 三、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 思考题: 1、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有何重要影响? 2、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有何不同?它们对货币总量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3、试根据乔顿货币乘数模型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4、何谓通货比率?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它对货币供给有何影响?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课时分配:6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内容,能通过物价水平变化测 试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程度;能深入揭示通货膨胀的成因,剖析通货膨胀的社会经 30 济效应,并提出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和建议;能深入分析通货紧缩的成因,全面而合 理地评价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理解通货紧缩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价水平、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物价水平是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 二、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 三、通货紧缩的定义和类型。 第二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二、通货紧缩的成因。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二、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思考题: 1、什么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简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类型? 2、为什么说物价水平是测度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 3、试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社会经济效应,并抽出治理对策? 第十章 货币政策 课时分配:6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各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货币政策的 主要工具,尤其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明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概念及选 择中介目标的标准,了解凯恩斯与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