栢景湾建筑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1页
栢景湾建筑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2页
栢景湾建筑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3页
栢景湾建筑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4页
栢景湾建筑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栢景湾建筑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章 总 则 11 规划根据 本规划经安徽省邮电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设计 本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合肥市主管部门的规划要点 安徽省邮电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所制定的规划设计任务书 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测绘图 12 基地现状分析 拟建小区位于合肥市西北方,一环路内侧,距市中心约一公里,东临可苑新村,南有沿河路,西临毫州路、北沿濉溪路,交通便利,南面与环城公园相邻,是理想的居家场所。区内原是合钢三厂厂区,现全部改为小区建设用地,总用地面积近18公顷(包括远期征用),小区地势南北高差为2.5m左右,基本为平坦地势。本规划区性质为以多层为主,中高层相结合的居住区。第二章 原则与目标2 1 合肥栢景湾规划原则:1. 参考借鉴国内外的住宅小区的先进设计经验;2. 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和要求;3. 充分利用和发展地理优势;4. 小区发展以系统性和具有发展的灵活性相统一为规划原则。 22 合肥栢景湾规划目标:1 面向二十一世纪,一个注重生态环境的世纪。使小区设计的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 2. 结合小区地理位置,创造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居住条件优越的居住小区; 3. 在保持小区整体风格统一的前提下,使各分期组团各具特色。 4创造一个当地独一无二的居住小区环境。不仅注重小区室内环境, 而且考虑城市整体景观设计。第三章 总体构想 31 空间组织:以小区中心绿地、水体为空间主题,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围合,形成小区级空间、居住级空间和生活空间三个空间层次。32 建筑布局:根据地块分区的不同开发强度,结合小区空间环境,调整建筑物的布局、体量变化,使建筑物与小区空间环境结合成为有机的整体。 33 交通组织:半地下停车库,且做到机分区采用人车分流方式,住宅区车辆从小区环路进入地下车库和动车辆和自行车各行其线。避免人车混杂,在保证车辆交通顺畅的基础上,保证小区内部正常情况下无车(包括自行车)通行,确保环境的幽静。 34 公共设施:依据相关规范法规、条例要求,设置相应的公建设施如小学、托幼、商业、会所等,以满足小区居住的要求。并结合公共中心创造一独具风格“欧洲街”,保证小区内生活方便,形成温馨、人情味浓厚的社区气氛。 35 环境设计:创造亲切宜人,层次感强的小区环境,结合适当的绿化、小品等设计要素, 使居民产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大面积的水体可进行“硬景”设计,无论在有水或无水的情况下,都能进成为一景观。第四章 总平面规划 41 总平面构思:根据本建设用地自身的形状,地理位置特点,本规划方案提出了“自然与人”的设计主题。在小区中央塑造一条长约500米,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水体作为贯穿小区的景观主轴,并以该主轴为基础,形成小区的主要景观绿地视觉轴线。小区的各建筑群体,均依据该主轴线进行布局,并同该轴线产生有机的空间联系。沿水面东面,设置了人行散步道和“欧洲街”,以形成小区主要步行系统,同时又不会对水面西侧的高档住宅区形成干扰。相应在沿水面西侧的建筑为小区高档住宅区,均为4层高的低层住宅。该住宅群所处位置视觉通透,环境优美,是小区的黄金地段。建筑形式以尊贵、舒适为主体风格,层层错落布置而成为小区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景观因素。 整个小区建筑布局均以服从小区主环境为宗旨。在中央水体的两端,均布局具有标志性和收束感的建筑组合群体,以与中央环境相呼应。分布在中央环境两侧的建筑群体,则在依照各地块指标控制情况下,按地块适当调整建筑布局形式,保证其各地块空间环境同小区主体环境产生视觉空间上的联系,又各自具有独立的地块内部空间环境层次,进而形成小区中心环境、地块居住环境、住宅生活环境三个递进的空间环境层次。42 建筑风格特点根据地块临近护城河的位置特点,建筑物风格应以轻灵、空透为主的“现代欧式”,避免产生拥塞、封闭的空间效果,以体现出临水建筑的特点。在满足小区建筑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建筑体量应尽可能作些丰富轻巧的变化。建筑单体可以使用局部少量底层架空,顶层局部退台,建筑物连接形成“骑楼”等建筑设计手法。在建筑群体上,以适当增加各单体的体量对比,如高度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材料上的对比等。在建筑造型及色彩处理上,以简化的欧式风格为基调,采用贴面砖墙、涂料、玻璃、钢构架,通过色彩对比,体块虚实对比,力图创造一种简洁、温馨的居住建筑风格,以适合合肥当地的环境及气候特点。 在公建设计中,宜采用亲切、宜人、活泼的设计手法,同小区住宅建筑形成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效果。 43 公共建筑设施根据规划要求的公共设施,小区内设置以下公共建筑设施:小学: 5444 m2幼托: 2727 m2 会所:(含室内游泳池) 2350 m2商辅:(商业、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文化活动站、老年活动站、社区管理机构、社区服务中心、邮电所、饮食广场等) 25796 m2 合计: 36317 m2 44 总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161548.2 m2总建筑面积: 270713 m2(计容积率) 304869 m2(包含车库34156 m2 ,不计容积率)建筑用地面积: 150382 m2 住宅建筑面积 230882 m2居住户数: 1840 户 1456 户 (不含北侧高层) 容积率: 1.41 (含北侧高层为1.67)总建筑密度: 27% 绿地率: 42%高层比例: 34.7% 27.5%(不含北侧高层) 停车位: 717 (机动车) 1173 (摩托车、自行车) 45 建筑红线退让 建筑红线退让和建筑间距按照国家和合肥市相关法规、条例执行。第五章 地块控制规划 51 用地统计及地块控制(详见地块控制规划图)第六章 室外空间环境设计 61 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目标及主要构思 62 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目标充分发挥设计中的小区空间层次概念,利用恰当的环境设计要素组成和材料配比,力求能够形成具有水湾住宅特色和独特小区标志性景观,使居住区形成温馨宜人又不失气派的空间环境。 63 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构思 主空间构思 以小区中央500余米长度中央水体作为小区级公共空间主轴,配合相应绿化配置,形成贯穿小区的视觉走廊。 次空间构思 各地块以建筑形体配置相应绿地,在保证同小区主空间相联系的前提下,保证次级空间的完整性和标志性。 64 道路配置沿小区环路和西侧半岛区外为主要小区车行路,避免车行进入小区内部造成干扰,沿小区中央水体,道路宜以暖色广场砖铺砌,并配以适当图案、小品、雕塑及照明系统,形成亲切、悠闲的园林式散步道环境。 65 绿化空间 在小区主空间轴线上布置主题性的、生态型的绿地或草坪、用骨干树种,统一小区绿化构架,突出小区主空间的结构性绿化特征,并利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的完善系统形成连续的线性绿荫系统,结合广场、绿地、功能空间设置成组团片状绿化空间。 运用植物的分类、树形等特色,直接或间接塑造各组团、水面两侧及广场的性格特征,增强小区及组团的场所感和可识别性。 66 环境小品位置,形式与尺度 环境小品的配置应与环境设计主题相结合,应增强放置地点的主题环境特色及地域标志性,以不损害环境主题为宗旨。须对环境空间特色、空间心理、小区标志等设计原则进行分析理解,以确定环境小品的立意、材质、色彩、体量尺度。代表小品标志的雕塑应设置在小区主轴线的广场上。结合会所、中心绿地,设计一小区标志性建筑钟楼。 在欧洲街、文化活动区、居住小区内,其它广场和绿色等环境空间中,可根据其具体的空间环境要求,放置相宜的作品,主题内容不限。6 7 无障碍设施小区主要步行道,广场空间和建筑物出入口等区域,凡有高差的地方均应设计方便步行或轮椅行走的坡道,主要人行道上须铺砌连续性的盲人行道。第七章 小区智能化管理系统 栢景湾小区采用国际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和模式,使小区居民既能充分地享受环境和设施,又能从心理上感到小区的安全和舒适。71 三级管理模式 小区组团单元管理模式 小区采用半封闭管理,控制车辆及闲杂人员,组团采用全封闭管理,既 控制车也控制人,单元“一卡制”智能管理系统。72 小区集控中心 采用防盗报警显示、红外闭路监控电视、控制和集中显示、可视门铃显示、灯光水景控制、生活水控制、新型水气智能计量系统消防报警显示等集中显示和集中控制。结 语: 1. 城市与小区 小区空间环境设计服从城市结构要求 小区城市景观设计为城市做贡献 2人与自然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注重生态环境的世纪。 小区环境设计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点 3购房心理居住意识的更新 人们选房的心理层面:地理位置小区环境住宅单位 4创新永恒的主题第七章 结构设计 根据总平面布局,小区内布置有多层、中高层、高层等多种户型的住宅及低层小 学、会所和高层酒店式公寓。 不同建筑的结构型式可根据建筑物的类型灵活地选用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或剪力 墙结构。 基础采用天然地基或桩基待工程地质报告提供之后确定。第八章 给排水工程规划说明8.1 给水系统规划8.1.1 用水标准及用水量 规划小区生活及其他总用水量为2440.76m3/d,各用户用水标准及用水量详见表1。 表1:用水量、污水量表序号用户名称单位数量用水量(m3/d)污水量(m3/d)备注用水标准用水量排水标准污水量1居住人4897250L/人.d1224.25250L/人.d1224.251399户,每户3.5人2商业m22267415L/m2.d340.1115L/m2.d340.113小学人120050L/人.d60.0050L/人.d60.004幼儿园人36050L/人.d18.0050L/人.d18.005冲洗汽车辆717300L/辆.d215.10300L/辆.d215.106绿化及道路浇洒m2662354L/m2.d264.9407小计2122.41857.468未预见用水量318.36278.62按15%计9合计2440.762136.088.1.2 水源 规划小区四周的濉溪路、亳州路、可苑路及沿河路均为市政道路,并设有DN200 DN1000市政给水管网, 8.1.3 给水管网 为保证小区供水安全可靠,给水管网沿小区道路与濉溪路上已规划或施工的DN1000 市政给水管网连通,布置成不小于DN200的环状管网,并沿小区道路每隔120米设置 地上式消火栓。8.2 污水系统规划8.2.1 排水标准及污水量 规划小区生活及其他总污水量为2136.08m3/d,各用户排水标准及排水量详见表1。8.2.2 污水管网 根据小区地形条件,污水管道沿小区道路布置,污水经管道分别排至周围市政道 路上已规划或施工的污水管网。小区内各建筑物室内生活污水排至室外设置的化粪池 简单处理后,再经管道排至小区规划的污水管网。8.2.3 位于用地红线附近的建筑物,其污水可根据实际情况就近排入用地红线附近的市政污水管道。8.3 雨水系统规划8.3.1 采用的主要数据 1)设计暴雨强度重现期为1年 2)暴雨强度公式: q=3600/(t+14)0.84 式中:q重现期为一年的设计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t降雨历时(分钟) 3)地面集流时间采用10分钟 4)径流系数采用0.758.3.2 雨水管网 根据小区地形条件,雨水管沿小区道路布置,雨水管道分别排至小区周围市政 道路上已规划或施工的雨水管内。8.3.3 位于用地红线附近的建筑物及公共用地,其雨水可根据实际情况就近排入用地 红线附近的市政雨水管道。 第九章 电力工程规划9.1 规划依据9.1.1 建筑专业提供的小区道路系统及竖向规划图。 9.1.2 建筑物分布总平面图及建筑性质,面积指标。9.1.3 建设单位关于电源、用电指标的意见。9.2 规划内容9.2.1 根据建筑物性质、面积提出用电指标进行负载估算。9.2.2 根据小区内电力负荷分布及变电所供电半径将小区分成A、B、C三个供电区域,分别设置1SS,2SS。3SS三个变电所,规划变电所位置及选择变压器容量。9.2.3 规划供电系统方案及小区内电力管网干线。9.3 负荷估算9.3.1 本规划参照“深圳市民用建筑技术要求与规定”中各类建筑的负荷密度标准估算, 其标准如下; 建造类别 变压器机密度 安装容量 备注 住宅 2-3KVA/户 4-8KW/户 商场 60-100VA/户 70-110W/M2 中小学、幼儿园 40-70VA/M2 50-70W/M2 配套设施 60-100VA/M2 80-100W/M2 另:车库的负荷指标按5VA/M2估算9.3.2 各供电区域负荷估算 供电区域 负荷(KVA) A 2324 B 1650 C 2605第1.01条1. 10KV变电所设置 如下所示:变电所编号变压器计算负荷负荷率供电区域容量KVA台数1SS1000323240.75A2SS1000216500.83B3SS1000326050.87C 变电所分别设置在A、B、C三区内建筑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9.4 10KV供电电源及小区供电线路。9.4.1 供电电源由小区西北角合钢三厂变配电所引二路 10KV电缆至1SS、2SS变电所并与3SS 变电所组成10KV环网接成平时开环运行,两回路10KV电缆互为备用。9.4.2 小区内电力管线设置由合钢三厂变配电至各变电所的10KV电缆至小区内10KV引出的380/220V电缆线路沿小区内要路网人行道下新建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