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麻疹疫情处置技术方案2013课件_第1页
广西麻疹疫情处置技术方案2013课件_第2页
广西麻疹疫情处置技术方案2013课件_第3页
广西麻疹疫情处置技术方案2013课件_第4页
广西麻疹疫情处置技术方案2013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CDC 免疫规划所,2013.12.03 南宁,广西麻疹疫情处置技术方案,方案内容,一、目的 二、相关定义 三、疫情发现与报告 四、疫情控制 五、疫情评估与总结 六、各级职责,2019/4/30,一、目的,发现病例,及时应对,阻断传播; 及时救治,防止死亡; 应急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成因,加强工作; 加强宣教,提高防病意识。,2019/4/30,二、相关定义,1.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 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 为麻疹的病例。 2.麻疹病例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 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3.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 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过密切接触的 人员,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 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 人。,2019/4/30,4.疫苗相关病例麻疹疑似病例且同时符合以下5种情形 者可判断为麻疹疫苗相关病例: A.出疹,伴或不伴发热,但无相应的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B.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后7-14天出疹; C.接种疫苗后8-56天采集血标本,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 D.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续发病例; E.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未见其他确定的病因。,2019/4/30,5.输入病例通过流行病学(麻疹病例在出疹前7-21天的 感染期间,位于本辖区以外地区)和/或病毒学(从病例标本分 离的病毒不是本地区流行的基因型)证据表明麻疹病例是在其 他地区感染后输入到本地的。如感染地区在其他国家或地区, 则为国(境)外输入病例。,2019/4/30,6.散发疫情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 位发生单例的麻疹病例后,历经一个最长潜伏期无二代病例 发生,称为散发病例。 7.麻疹散发疫点散发疫点是指单个麻疹实验室诊断病 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报告后3天内尚未有血清学 检测结果,临床上无法排除麻疹)生活、工作或学习的主要 场所。具体为居民楼、自然村、学校、幼儿园和工厂等,视 病人活动情况划定范围。1个病例可以有1个及以上疫点。,2019/4/30,8.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 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 为麻疹暴发。 A.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 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 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B.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 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C.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 病例。,2019/4/30,三、疫情发现与报告,1.麻疹疑似病例 网络直报/电话/短信发送给负责人员; 疑似病例在发病所在当地居住3个月的,该疑似病例 归属于户籍所在地;如在当地居住3个月的,则该病例归属 发病所在地,归属地应做好当地疫情调查处置并协助病例现 居住地做好病例流调等相关工作。,2019/4/30,8.麻疹暴发疫情 县级及以上CDC,每W对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 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 的追踪情况,判断是否构成疑似麻疹暴发疫情。CDC发现麻 疹暴发疫情后,及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CDC。,2019/4/30,四、疫情控制,(一)散发疫点处理 1.管理传染源。 A.做好病人隔离。居家/医院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 部感染的应隔离至出疹后14天。 B.做好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自接触患者之日起21天内, 进行医学观察。 2.开展麻疹续发传播的风险评估。 评估麻疹疫苗接种情况(接种率调查、疫苗用量评估 等)、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密切接触者和人员流动情况等, 评估麻疹续发传播的风险和范围等。,2019/4/30,3.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A.接种对象和时间。根据麻疹病例发病年龄及风险评估 结果确定应急接种年龄范围。必须在疫情发生后3天内开始, 7天内完成,接种率达到95%以上。 B.接种范围。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接种范围。可以是 自然村、居民楼、班级、车间等,也可以是行政村、社区、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厂矿等。,2019/4/30,4.做好通风、防止医院内感染、个人防护和健康教育等 工作。 做好托幼机构、学校、工厂等人群聚集场所,居家和办 公室等疫点场所空气流通工作。 诊治麻疹病人的医疗机构候诊室、输液室等公共场所应 按照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医院内传播的要求落实各项措施。 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医疗诊治的工作人员要 加强个人防护,提早和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在处置疫点时应同时进行麻疹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群 众预防麻疹的知识和主动参与预防接种工作的意识。,2019/4/30,(二)暴发或者流行疫情控制 1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 (2)成立防控工作小组:下设不同的工作组 a.现场流调组。 b.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 c.资料信息分析组。 d.病例主动搜索和儿童摸底组。 e.疫苗应急接种组。 f.实验室检测组。 g.后勤保障组。 h.健康宣教组。,2019/4/30,(三)有效落实防控措施 控制措施不应等待所有危险因素完全调查清楚之后再采 取,而应在疫情初期尽早落实,并根据新的疫情调查结果不 断调整。 要突出“早、快、严、实”的处置原则,即“做到早发 现,快处置、快搜索、快接种,严格落实各项措施,严格责 任单位和责任人,扎实有序推进工作”。,2019/4/30,1.确定疫点 暴发病例集中所处的范围为暴发疫点(以乡为单位判断 暴发时,整个乡作为暴发疫点/区),病例另因生活、学习及 工作所涉及的其他场所视为散发疫点,即发生暴发疫情时有 暴发疫点也可能同时存在散发疫点。 2.开展个案调查 每例病例均需个案调查,接报后24小时内完成,调查后 24小时内录入系统。 个案调查信息要完整,10个关键不能缺失:病例姓名、 出生日期、性别、现住址、每剂麻疹/风疹疫苗接种日期、 出疹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标本采集日期、感染来源。 首发病例:强调发病前721日有关情况调查。,2019/4/30,3.标本采集 每例病例要采血,每起暴发疫情采集病原学标本(咽拭子、 尿液)。 县级CDC负责收集标本,收到标本后24小时内送至上级 麻疹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 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对散发病例标本应于3个工作日内 同时完成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并报告结果。 暴发疫情标本应在1天内完成检测并报告结果。 病原学样本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报告麻疹和风疹病毒 核酸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2019/4/30,3.标本采集 初次接触病例时即采集血液标本。 对出疹3天内麻疹IgM()和麻疹病毒核酸()者, 必须在出疹后428天采集第2份血标本。 对麻疹病例采集出疹后5天内的咽拭子或尿液标本。,2019/4/30,4.病例搜索 (1)制定搜索病例定义 定义包括搜索时间段、地域范围和人群范围及病例症状 体征等要素。搜索的时间范围应从首发病例发病日向前推 23个最长潜伏期。 (2)搜索范围及方式 a.医疗机构 b.学校(幼托机构) c.村(社区) d.机关、企业、厂矿等,2019/4/30,5.传染源管理:隔离治疗 6.密切接触者管理 观察至接触后21天,前2周每2天随访1次。 7.应急接种 A.开展时间:5天内完成(接种率95%)对密切接触者的 接种尽量在暴露后72小时内完成。 B.接种范围和目标人群:综合评估确定。 C.疫苗种类:联合疫苗优先,不能接种疫苗者可应急接 种免疫球蛋白。 D.应急接种形式:查漏补种和非选择性应急接种,2019/4/30,E.注意事项 1个月内接种过其他减毒活疫苗者暂缓接种(口服疫苗 除外); 麻苗接种后间隔1个月方可接种其他减毒活疫苗(口服 疫苗除外); 近期使用过血液制品者推迟接种; 孕妇避免接种;接种前应注意询问过敏史等禁忌症,免 疫功能低下、患严重慢性病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应避免 接种; 由于免疫球蛋白只提供短期被动保护,对于非疫苗禁忌 者,应注射免疫球蛋白3个月后接种麻疹疫苗。,2019/4/30,F.关于免疫球蛋白的使用 对7月龄以下、密切接触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接种疫苗 的可应急接种免疫球蛋白。 接种时间应在初次接触麻疹病人后的6天内(含6天), 越早接种保护效果越好。 因免疫球蛋白只提供短期被动保护,对于非疫苗禁忌者, 应注射免疫球蛋白3个月后接种麻疹疫苗。 6月龄以下儿童通常不作为免疫球蛋白的应种对象,除 非该儿童的母亲或其家庭成员为麻疹患者或其母亲明确属易 感者。,2019/4/30,8.预防控制交叉感染 麻疹病例所在的一般场所和居家室内环境可开窗通风; 阳光下暴晒或薰蒸消毒衣物、玩具、日用品等; 病人停留过的公共场所,应在其离开后通风、空置2小 时后开放使用。 收治麻疹患者的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病区; 在麻疹暴发期间医疗机构应进行预检分诊; 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加强个人防护;,2019/4/30,9.进一步做好监测 10.传播风险评估 A.了解基本信息 B.接种率评估 C.常规免疫接种率分析 D.暴发疫情发展趋势评估 11.社会动员和风险沟通 12.疫情信息管理 13.疫情终止判定,2019/4/30,五、疫情评估与总结,最后1例病人发病后21天内无新发病例出现可判断为暴 发结束。 实验室网络连续3个月未监测到输入性病毒基因型,可 判断为输入性疫情结束。 负责疫情调查处置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调查处置结 果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撰写并通过该系统上 传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可分为初次报告、进展报告和最终报告,根据 不同疫情规模和进展情况进行报告。,2019/4/30,六、各级职责,(一)乡镇卫生院 (二)县级CDC (三)市级CDC (四)自治区CDC,儿童群体形成免疫屏障的前提下,麻疹病毒是否可在易感成人中持续传播? 不同年龄接种MCV1具有不同的效果和持久性? 难以找到病例的传染来源? 如何保护8月龄婴儿? 不准确的禁忌症,近年来经常提及的技术问题,儿童群体形成免疫屏障的前提下 麻疹病毒是否可在易感成人中持续传播?,麻疹会在易感成人间传播,但因为缺少易感儿童,在有些情况下传播逐渐会终止。如越南,因为儿童接种水平较高,成人间传播不能持续,以及美国,尽管存在成人免疫空白,仍然可实现且保持麻疹消除状态。 消除麻疹可以在没有成人疫苗接种措施的情况下实现。,但是,中国成年人比例很高(15岁占83%)、流动人口日益增加(2.4亿)以及20-40岁间人群的免疫空白,尚不能断言单凭较高的儿童接种率,成人间的麻疹传播就会终止。 美洲的另一个经验:在类似中国人口规模的地区,成人(部分地区到39岁)接种麻-风疫苗作为加速风疹消除的策略之一,也帮助当地维持麻疹消除状态逾10年。,2019/4/30,6月龄接种MCV1且8月龄接种MCV2的儿童,和8月龄时 接种MCV1的儿童所获得的临床保护效果是相当的。 6月龄的接种为“额外接种”。 无论在多大年龄接种,只要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力都将 是持久的。 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下降,可能降至可检测水平 以下,但免疫记忆存在,再次暴露于麻疹病毒,绝大多数接 种者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且无临床表现。,难以找到病例的传染来源?,麻疹通过空气传播,气溶胶可持续至少1个小时 出疹之前4天呈现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等非特异性症状时已具有传染性 暴露发生在一个拥挤的环境中(如市场、公交车站或者机场),建立流行病学联系(即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出疹日期间隔7-21天) 有助于识别易感人群或需要加强防控的高危场所 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 所有易感人群中麻疹感染都是有症状的。对于已有免疫力的接触麻疹的人,其抗体水平会临时升高且无典型症状表现,目前无证据表明这类人有传染性。,继发性免疫失败?比例多大?原因?,继发性免疫失败,也称为免疫减弱,是以前接种后具有麻疹免疫力的人丧失了临床保护。 继发性免疫失败很难研究。利用IgG活性检测来区分原发性免疫失败和继发性免疫失败的一些研究表明,继发性免疫失败至少会偶然而发生(不到成功接种疫苗人群的5%)。 一些对学校麻疹疫情的研究以及一些对国家或独立岛屿再次暴发麻疹疫情的研究,都未发现免疫力下降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如何保护8月龄婴儿?,5-10岁儿童,MCV1接种时间6、9、12月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Gans HA, Yasukawa LL, Sung P, et al. Measles humoral and cell-mediated immunity in children aged 5-10 years after primary measles immunization administered at 6 or 9 months of age. J Infect Dis. 2013. 207(4): 574-82 De Serres et al (2012) Higher Risk of Measles When the First Dose of a 2-Dose Schedule of Measles Vaccine is Given at 12-14 months Versus 15 Months of Age.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55: 394-402,西班牙 高中暴发 12-18岁,12月龄初免者与15月龄初免者相比,发病风险高3-4倍,Inefficient immune responses in neonates may be due to impaired interactions between T-lymphocytes and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Specifically, neonatal immunologic immaturity may result from failure of neonatal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s (FDC) to respond to lymphoid-mediated signals, with subsequent failure in maturation of FDC and formation of germinal centres. 不充分的免疫应答可能因为T淋巴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的诱导过程受损。进一步来说,滤泡树突细胞对淋巴细胞介导信号的无应答,以及滤泡树突细胞的成熟和生发中心的形成等导致小婴儿免疫功能的不成熟。,Pihlgren M, Tougne C, Bozzotti P, Fulurija A, Duchosal MA, Lambert PH et al. Unresponsiveness to lymphoid-mediated signals at the neonatal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precursor level contributes to delayed germinal center induction and limitations of neonatal antibody responses to T-dependent antigens. J Immunol 2003;170:2824-32.,如何保护8月龄婴儿?,育龄妇女接种疫苗来保护婴儿?,通过接种麻疹疫苗来提高抗体水平,提高胎传IgG抗体浓度,以延长对婴儿的被动保护? 1)再次接种提高的抗体水平仅可持续3个月左右; 2)抗体从母体转移到胎儿大多发生在怀孕晚期; 3)麻疹是一种活疫苗,怀孕期间禁止使用。,当育龄妇女(或某个成年人)对麻疹或者风疹易感时建议接种,目的是为了保护个人不会参与病毒传播。 保护太小而不能接种疫苗的婴儿,需通过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而减少婴儿暴露于病毒的机会: 1)全面均衡的高覆盖率 2)高水平的首剂次及时接种率,35,不准确的禁忌症,咳嗽、流涕、低烧、腹泻或者有鸡蛋过敏史不是麻疹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国际同行评审的文献表明,有这些症状的孩子对接种应答良好,不会增加安全风险。 有些孩子确实在接种疫苗之后可能会出现非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只是暂时的联系不是因果联系)。,1)确保对因咳嗽、流涕、腹泻等暂时问题而漏种的孩子进行随访,并在痊愈后接种; 2)对有证据是疫苗引起的AEFI采取无过失补偿计划; 3)对接种后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调查和充分的因果关系评估; 4)针对接种后不良反进行适当的风险沟通; 5)告知家长和医务人员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何时需要就医; 6)卫生部出台有关麻疹疫苗禁忌症的诊疗规范。,2013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主要修订内容介绍,风疹纳入麻疹监测系统的必要性,控制风疹是消除麻疹既定策略 临床上麻疹/风疹混淆 加强风疹监测势在必行,敏感指标,按原方案 现行算法,54+34 人口数,34+4 人口数,风疹纳入MSS,按原方案 WHO算法,34 人口数,原方案 修订后,提出“监测病例”的概念 符合WHO建议 为将来铺垫 结合国情,提出操作层面上的报告范围 “麻疹疑似病例” “风疹疑似病例”,“麻疹疑似病例”,麻疹定义,原方案 修订后,麻疹疑似病例分类 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排除麻疹病例,监测病例分类 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流行病学联系确诊麻疹病例 临床符合麻疹病例 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流行病学联系确诊风疹病例 临床诊断风疹病例 排除麻疹风疹病例,麻疹分类,标本的采集要求,原方案 修订后,血标本:,医疗机构负责对就诊的麻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医疗机构负责对就诊的麻疹监测病例采集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确认为暴发疫情时,同一起暴发中的病例可只采集早期至少5例的病原学标本(病例数小于5例者全部采集),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要求组织采集出疹早期标本,病原标本:,散发病例均采集病原标本 暴发疫情病例,只采集早期病原标本 因此,后文只对散发病例病原标本采集率提要求,出疹后3天内血标本,原方案 修订后,麻疹IgM抗体阴性或可疑的,应在出疹后4-28天采集第2份血标本,出疹后3日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阴性,且无病原学标本核酸检测结果或由于标本采集质量原因导致麻疹风疹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应在出疹后428天采集第2份血标本,注: 1. 2012年,应采集第2份血的,采集率:15% 2. WHO及其他国家对采血时间要求:出疹后28天内,病例调查-关于完整性,原方案 修订后,无,增加“10个关键变量”要准确、完整的要求,关于“48小时完整调查率”的说明 现在:只要录入了个案,即认为“完整调查” 系统升级后:必须符合下述三个条件 “调查日期”变量不为空 “调查日期”距“报告日期”的间隔2天 “是否发热”、“是否出疹”、“含风疹成分疫苗剂次数”、“含麻疹成分疫苗剂次数”、“出疹前7-21天是否去过医院”、“是否与实验室/流行病学联系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可能的感染地来源”七个变量,无“不详”选项。 “是否采集第一份血标本”、“是否采集病原学检测标本”两个变量选项均为“是”,实验室监测血标本检测,原方案 修订后,经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可后,可承担麻疹血清学检测工作。,有条件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疗单位实验室,必须按照全国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管理及检测工作要求(附件3)考核认证后,由省级网络实验室统一试剂、考核和质量认证,才可纳入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承担相应的检测工作。,县级实验室,收到血标本后,应于3天内完成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收到血标本后,应于4天内完成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阴性的,应检测风疹(麻疹)IgM抗体。,血标本 检测时限,实验室监测核酸检测,原方案 修订后,核酸检测,无,地市级及以上麻疹网络实验室应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在接到病原学标本后4日内应完成麻疹或/和风疹病毒核酸检测,并在检测结果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将核酸阳性的标本上送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实验室监测病毒分离与基因定型,原方案 修订后,省级实验室只开展病毒分离,毒株送国家级基因定型,可开展基因定型的省 基因定型、病毒分离 序列图谱送国家级复核 分离毒株送国家毒株库储藏 不能开展基因定型的省 病毒分离、送国家级基因定型,基因定型、毒株命名: 只能由国家麻疹实验室录入系统,?,暴发疫情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