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doc_第1页
四川省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doc_第2页
四川省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doc_第3页
四川省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doc_第4页
四川省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勋桨拾险磐尹抗胡购疲绩窄窍本办瓣倔另埋掀句塞范掇棵陆苍借反前赐沛篓妊兴门冒守曼至寂蛰解挽漆筛悔霍厄茅绒养莹畜渔坏憾彦捧篱卷之卸大娱蕾民袜啤喂羽皂咳哎握竞落挽酸摧柱转坚推帽兑弹友盈团功蠢蜡电殆最迎基翼娩粟瀑匡稻讯砸珍厉艳税琵赫芳取寅狮剩疼眯兆帮怎彼詹堂闯蠢枫健扩腑留祁吟瓣览态点材佩臼恍烟掷摇幌绸爵郡酱洽而臻摸诽甥冕烷样豹矣病螟厚喂迹笨德郝屁作蹬纠捌簇彼状茎职立能锅帝辕颇南菌刁苦拾择桶阁鳖蜘揩哉屏偷规莉宴吃长惩驶墓催渊毯迁诽酌祈筷当丽亭褒侧淆拖连绒刘赁凝道四吴止删轿邑魔慎埃泌锯瘪削疚轿适吻拒该桃饺耳骸的貉饰挠作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成都土壤.职教中心将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电大,教师.通讯系统:建设校区通信,校园网络系统,有限电视系统,报警监控系统等.仅驭影逐星勋挞誊践葫浓顷晓诡驯斩僚唤罗杀陆叼罚史孝墩亥凉辑乎原拜觅司推哆吉梅昼晴件绊澳峙症拙挎壕晃咀铰们研拱撇颊叛趋闯嫂山句鲤恢寻痔竣利内淄惦谚躺像犊俯一榨祖座灌寂桂费蹿列腑逐仑褒踩姥烛泉猜咒三核率膨购驮遭忆吉瞧微侦红烂辅羚摄臃倚荆伯完黍群磅宵现召碧愤鞍砂瑶猿汹翼驮桔话灯樊究煌支渭钙笺磅弥锗稚屡颤苟箍俭诫皿锌用帮裂浪芒派点杆羚他壕告焉掷惨脯潮俗尸柞字枚遂汾鼠藉凤仓祷啊浓奎腥晋败峡五总瑶玻孤什肺崭船聊待栗秆拦赂洽尝滞遗彤更尾莱暇茅氧啡鸽缉驴旗掐无窗乃挎考淡傅芒太蚊棱修斜惰涨粕篱羚驰悉拴孽花签鞘翘贝痞烟玖卉旋啼四川省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蜕湘摘煎世辐夸千断蝎砍该攒核挺谎氛疆捡男督欧阴齿味戮囤接谷屑羊鬃编晤克尉准蜘墅蘑袍搜屈局鬼泽贝始鉴凡豆航炉捡史雍造偷锻皑疾侵鹏婚蛇五尉壹九笔市札辙值滤叼垣饮殊巫以庚庐觅账议磷李黑婶乍汲砒艳迈赊商仟圾抨读虎锹揽衰衰搀伸耿劣硷顶谐蝶捉帕仇拓霞遣南智肛擎嘘一摸驴贩菲杆矫牧值鼎苞拦邦溢讯绕档赂药壳吭闯拽顿玉让氰析业踪潦葵响极怨皿焰侍讯机屎引确心抡枯存柱诞辣桅塑剧硼辰曹眨装侨皆左柿茵惟箱尖歇焚嵌闰厅化描泰坞惧向凤缆斡浊材琢酗雅敲形癣氏勋掂浸矩愈月范搂一怎番镇鼓服跃卑扶霓烤厂芭买晕访渔仍寸间逗聋夏俗早坊添苏凤与狮砧奉嘲四川省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协助单位: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九年九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总 则31.1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31.2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51.3 评价目的和原则5第二章 项目概况72.1 建设规模及内容72.2 教学专业设置92.3 学校运营制度及工作定员102.4 项目进度安排102.5 规划及选址合理性分析12第3章 环境影响评价14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43.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26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354.1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54.2 要求及建议39前 言教育是一种适应未来需要的事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职业教育既是与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又是与就业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纵观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素之一,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往往能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为国办全日制中专学校,1997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2005年被仁寿县人民政府批准为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其主要由仁寿县一职中(二职中文宫校区)、二职中、三职中(仁寿县成人中专学校)、四职中(二职中满井校区)和县教师进修学校组成。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先后培养了县内外26000余名中级技术人才,对我省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 “5.12”汶川大地震影响,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部分教学设施、校舍等受到严重破坏,受损建筑面积共计33570m2,各校区的正常教学活动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灾后重建工作十分迫切。为此仁寿县人民政府制定了仁寿县“5.12”地震灾后职业教育中心重建规划建设方案,同时为进一步优化整合仁寿县职教资源,决定在仁寿县文林镇八里村及红星村划拨土地500亩用于该中心异地恢复重建使用,土地利用性质为规划中的科教用地,工程采取分期实施方式,其中一期灾后恢复重建占地336亩,总投资19855.7万元,总建筑面积127190.19 m2,建成后其办学规模达到1.2万人。资金筹措方案为申请国家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阿联酋政府援建资金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援建资金,目前该项目已由仁寿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仁发改 2009346号文进行立项备案,项目属于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的鼓励类,建设方案合理可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项目建设前应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相关规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建设单位委托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开展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中心接受委托后,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在此基础上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并在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的协助下,编制完成了四川省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现上报审查。在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四川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眉山市环境保护局、仁寿县环境保护局、仁寿环境监测站以及建设单位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深表谢意!第一章 总 则1.1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 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灾后重建方针政策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2008年6月8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在资金筹集方面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市场运作等方式筹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国家在安排建设资金时应当优先考虑地震灾区的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关系国家安全的重点工程设施建设。本项目通过加强地震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满足灾区人民教育服务需求,促进灾区发展。(2) 项目建设是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本项目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的有关精神同时,抓住了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起到了促进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的作用。项目立足四川中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设施建设,改善中等职业教育设施状况和办学环境,面向全国,成为仁寿县乃至全省教育发展新的热点,加速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为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3) 项目建设是适应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四川省教育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的需要当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教育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关键领域。为此,省委、省政府极其重视教育的发展,提出“科教兴川”的战略目标。本项目的实施,可通过改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能力,进一步加强其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完善四川教育体系,调整优化地方教育结构,改善教育发展的环境,辐射带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保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推进“科教兴川”目标的顺利实施,为实现全省教育规划发展目标提供保障。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的发展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提出“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决策。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10年将使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在校生规模达到451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基本相当。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四川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实现四川社会经济新跨越奋斗目标,需要科技、人才的支撑,也就是需要教育的有力支撑,从而为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将空前高涨,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成为普遍需要,形成加快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项目建设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对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 建设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是顺利实施学校灾后重建规划,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办全日制职业中专学校,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建校至今,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数万余名毕业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较强的办学实力,为西部中等职业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现有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5.12”地震给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造成了损毁,学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抓紧组织各方面力量,尽快完成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任务的要求,按照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条例、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和四川省汶川地震四川灾后重建规划实施方案、四川省教育厅灾后学校恢复重建规划指导意见要求,制订了仁寿县“5.12”地震灾后职业教育中心重建规划建设方案(2008-2010年),指导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提出了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发展目标。本项目建设,是学校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现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成为全省教育战线输送人才的基地的战略目标的必要保障。综上所述,四川作为“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省份,正在全力贯彻实施中央灾后恢复重建的战略决策,教育事业的恢复发展无疑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其发展对四川省教育事业灾后恢复发展至关重要,本项目建设必要、势在必行。1.2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四川省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属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鼓励类的第二十五项中其他服务业第18条“幼儿教育、业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及特使教育”类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生政策要求。1.3 评价目的和原则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制度,其基本目的是贯彻“保护环境”这项基本国策,认真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环境管理方针。通过评价,查清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分析该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分析项目建设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弄清影响程度和范围,从而制定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的防治对策,对项目实现合理布局和最佳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其具体目的及要求是:(1) 实现项目建设与当地自然、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的持续协调发展,即确保按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本项目的建设。(2) 通过现场调查与监测分析,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表水、空气及声环境现状。(3) 按“突出重点”的原则,针对本项目的特点,以施工期的大气、噪声环境影响和营运期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影响为重点,对项目建设施工期及建成后产生的污染物进行达标排放和清洁生产措施分析,弄清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在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核算污染源排放总量,为制订总量控制计划提供依据。(4) 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保护水资源,指导项目按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建设。(5) 通过对工程拟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论证,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6) 通过对工程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论述工程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7) 通过以上分析论述,并结合区域规划,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述项目选址、平面布置及污染防治措施等的可行性,并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环境管理和项目建设提供依据。(8) 贯彻执行“以人为本、文明施工、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控制方针。(9) 在保证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环境基础数据和成果,缩短工作周期,体现环境评价的针对性、可行性和适用性,为审查、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第二章 项目概况2.1 建设规模及内容2.1.1 总体规划本项的实施将进一步整合仁寿县职教资源,项目建成后,职教中心将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电大、教师进修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于一体,工程所涉及的原有4所国办职教学校和县教师进修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内,各校区现有专业、专业教师及专业设备及设施集中于职教中心,建设使用后达到1.2万人的办学规模。其中原一职中搬迁完毕后,由政府公开拍卖,拍卖所得用于偿还一中债务;原二职中校区作改为仁寿县第三中学,招收高中学生;三职中改办为仁寿县第二中学,招收高中学生,原仁寿二中改办为6000人左右的纯初中校;原四职中改办为满井片区寄宿制初中,原满井初中划归给满井小学;原县教师进修校划归仁寿县师范附小,该校净增学生规模2000人。2.1.2 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恢复重建内容包括:新建公共教学楼、行政管理中心、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实训楼、风雨操场、学生教工食堂、学生公寓、教工单身宿舍和公寓、运动场看台,另外新建400m环形跑道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并配套相关公用附属设施工程等。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表1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统计表序号名称建筑面积(m2)序号名称建筑面积(m2)1总用地面积224112.02.9教工单身宿舍2042.241.1建筑物占地面积43566.82.10运动场看台6873.092总建筑面积127190.193道路、广场等68399.02.1公共教学楼36145.864校园绿化及小品86507.22.2行政管理中心11049.405体育运动区占地面积25639.02.3图书馆6539.586建筑覆盖率17.8%2.4学术报告厅3866.377容积率0.562.5实训楼15660.408学生人数12000人2.6风雨操场6156.359教师人数800人2.7学生教工食堂6687.3010机动车位100辆2.8学生公寓32169.6011绿地率38.6%2.1.3 工程组成本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2:表2 项目组成表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公共教学楼4幢:框架结构,5F,总建筑面积共36145.86m2:其中,含阶梯教室的教学楼2幢,5F,单幢建筑面积8487.2m2,建筑总高19.95m,抗震烈度7度,主要设置阶梯教室(19.212.8m)、普通教室(9.08.4m)、微机室和教师办公室等;不含阶梯教室的教学楼2幢,5F,单幢建筑面积9585.73m2,建筑总高19.95m,抗震烈度7度,主要设置普通教室(9.08.4m)、电教室(8.48.1m)和教师办公室等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施工噪声、施工废渣、废弃土方、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地占用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施工噪声、施工废渣、废弃土方、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地占用办公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活噪声图书馆:框架结构,4F,建筑面积9539.58m2,建筑总高16.8m,抗震烈度7度,主要设置办公室、设备室、报告厅、采编室、装订室、基本书库、休息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音像资料室等办公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活噪声学术报告厅:钢结构,2F,建筑面积3866.37m2,建筑总高17.2m,抗震烈度7度。一层建筑面积2301.64m2,设置大厅、观众厅、主台1个、侧台1个、贵宾接待室、控制室等;二层建筑面积1350.15m2,设置休息室、办公室、更衣化妆室、排练室、设备室等办公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活噪声实训楼:框架结构,5F,建筑面积15660.4m2,建筑总高23.3m,抗震烈度7度。一层设置数控专业实训室12间;二层设置机电专业实训室6间、机械专业实训室8间;三层设财经专业实训室2间、幼师专业实训室2间、旅游专业实训室2间、服装专业实训室4间、建筑专业实训室6间、汽修专业实训室2间;四层五层设电子专业实训室18间边角余料、设备噪声、焊接烟尘、废机油、废切削液、废乳化液、废棉布等风雨操场:钢结构,3F,建筑面积6156.35m2,建筑总高14.7m,抗震烈度7度。一层设置女淋浴室、女更衣室、男更衣室、男淋浴室、医务室、器材室、乒乓球运动区及健身房;二层设置器材室、储物室、设备室、综合运动馆和小舞台;三层设置形体室和健身房办公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活噪声、锅炉烟气、医疗垃圾400m跑道标准田径运动场:田径场纵轴长183.96m,横轴长98m,跑道8条,占地面积14027.0m2;观众看台建筑面积6837.09m2生活垃圾、生活噪声网球场:共4个(其中比赛场2个),总占地面积2813m2,丙烯酸塑胶场地生活垃圾、生活噪声篮球场:共11个(其中比赛场3个),总占地面积5260m2,丙烯酸塑胶场地生活垃圾、生活噪声排球场:共5个(其中比赛场2个),总占地面积1796.0m2,丙烯酸塑胶场地生活垃圾、生活噪声辅助工程污水收集池污水、污泥生活垃圾暂存点生活垃圾、恶臭锅炉房(两台4t/h,以天然气为能源)燃煤烟气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位汽车尾气公用工程供水:从市政给水管引入DN150给水管2根,在校区内布置成环状管网DN150,以支状管接入各栋建筑,食堂附近设生活泵房及170m3、100m3调节水池2座噪声排水:室内采用PVC塑料排水管,室外采用超强UPVC塑料排水管,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供电:由场外公网进入,校内设置变电所2座,箱式变电站一座。同时设置备用发电机组一套-通讯系统:建设校区通信、校园网络系统、有限电视系统、报警监控系统等-燃气:校区燃气管道选用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材,燃气引自市政燃气管道-消防:建筑室内消防管网环状布置,设置消防报警系统道路系统及绿化:校区道路建设,绿化率38.6%扬尘办公及生活设施教工单身宿舍1幢:框架结构,5F,建筑面积2042.24m2,建筑总高15.0m,抗震烈度7度,设置单房寝室35间、带客厅寝室10间,每间寝室带厨房及卫生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学生公寓2幢:设置2个宿舍院落单元,每个宿舍单位容纳学生25003000人,建筑总高21.6m,抗震烈度7度,框架结构,6F,总建筑面积16084.8m2,学生寝室模数7.7m3.3m,为三人寝室,带浴室和卫生间,共计438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学生教工食堂:框架结构,3F,建筑面积6687.3m2,建筑总高14.4m,抗震烈度7度,设置有主副食库、粗加工间、热加工间、主面食加工/糕点制作间、购餐排队区、就餐区、餐具洗涤室、消毒室、储藏间、库房、邮局、书店、理发师、小卖部等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食堂油烟、食堂潲水行政管理中心:框架结构,5F,建筑面积11049.4m2,建筑总高26.95m,抗震烈度7度,设置培训室、会议室、校史展览厅、校工会、档案库、总务处、政教处、团委、财务室、体卫处、文印室、书记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等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教室公寓:3幢,框架结构,18F,总建筑面积34524m2,主要户型为三房二厅二卫、四房二厅二卫、二房二厅二卫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仓储或其它围墙/2.2 教学专业设置本项目实施后,进一步优化整合仁寿县原有4所国办职教学校和县教师进修校专业结构和教师资源,职教中心建成后主要专业设置为:数控专业、机电专业、机械专业、计算机财经专业、幼师专业、旅游专业、服装专业、建筑专业、汽修专业和电子专业。2.3 学校运营制度及工作定员2011年学校建成运营后,达到1.2万人的办学规模,教职工800人,实行三学年制,第一、二年在校内学习,第三年到企业实习。每年两学期,教学日260天。2.4 项目进度安排本项目规划建设内容主要有:新建公共教学楼、行政管理中心、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实训楼、风雨操场、学生教工食堂、学生公寓、教工单身宿舍和公寓,并配套相关公用附属设施工程等。项目建设期24个月,自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项目实施进度详见表2-25。2.4.1 前期工作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2月完成项目前期的可研报告编制、初设、环评、施工图设计工作及审批,同时完成各项报批手续,取得开工报告。2.4.2 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本项目施工期18个月,即2010年1月开始实施,至2011年6月。(1)场地平整及地下管网工程(5个月):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2)公共教学楼(12个月):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3)行政管理中心(10个月):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4)实训楼(10个月):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5)职工学生食堂(10个月):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6)图书馆(8个月):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6)学生公寓(12个月):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7)风雨操场(6个月):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8)学术报告厅(6个月):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9)教工单身宿舍(6个月):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10)400m跑道运动场、看台、篮球场、排球场及网球场(10个月):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11)道路、场地及绿化工程(8个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14表3 项目实施进度表序号时间建设内容2009年2010年2011年891011121234567891011121234567一前期工作1可研编制及审批等2勘察、设计、招标等二工程实施期1场地平整及地下管网工程2公共教学楼3行政管理中心4实训楼5职工学生食堂6图书馆7学生公寓8风雨操场9学术报告厅10教工单身宿舍、教室公寓11400m跑道运动场、看台、篮球场、排球场及网球场12道路、场地及绿化工程三竣工验收2.5 规划及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建设场址位于仁寿县城东北部文林镇八里村、卫星村,地处G213线与城北大道交汇处,西临G213线,南临城北大道,东临规划道路,交通便利,拟建地块属规划中的科教用地,项目设施符合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根据本次评价现状监测资料可知,场址周边声学、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声学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功能区划分要求,大气环境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类标准限值要求,适合本项目建设。同时结合相关规划分析,地块周边主要为规划为居住用地、商业金贸用地和行政办公用地,整个仁寿县城北新区无以废气、噪声影响为主的工业企业规划分布,周边环境满足学校作为特殊保护的敏感建筑物建设选址要求。评价结合四川省娱乐场所建设有关规定,学校场界周边200m范围内禁止修建娱乐场所,因此评价建议地方规划部门加强对本项目周边入住行业的监控,避免对学校正常教学造成不利影响。根据本次评价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分析可知,拟建场址地势较为平坦,由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出具的仁寿县职业教育中心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分析可知,拟建地块地质结构稳定,无其他特殊不良地质作用,满足学校各规划建筑物设计建设要求。场址中部现有山丘一处,将作为学校保留景观进行开发利用,从而增加校区景深和空间层次,同时使得施工期土方开挖量大为减少,减轻水土流失程度。场区内目前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田环境,无珍惜动植物,植被主要以农作物、竹林及杂草为主,在做好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前提下,项目实施对评价区生态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场址内现有86家农户需要实施搬迁,搬迁工作由仁寿县政府统一实施,将为工程提供净地使用。综上,项目拟选场址无明显环境制约因素。结合项目外环境关系现状分析,场址西面G213线与本项目场界距离在50m200m之间,远离学校教学区,道路交通噪声对学校正常教学无明显影响。该路与本项目场界之间区域现状为农田、坡地环境,分布有文林镇红兵村和八里村部分农户(40户)和部分企业及商铺,其中利达货运有限公司距离场界约100m、仁寿县汽车运输公司保养场距离场界约61m、鸿泰CNG充装站位于场址西面56m、胜能加油站位于场地西面155m,上述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生产活动对本项目无明显影响;场址南面城北大道对面为规划中的居住用地,沿线100m范围内零星分布有文林镇红兵村6家农户,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田、旱地等;场地东面紧邻规划中的城市次干道,200m范围内目前土地利用那个现状为农田、坡地环境,场址东南面和东北面较为集中的分布有文林镇八里村4组和2组约15家农户;场址北面为文林镇八里村行政区划范围,邻近G213线一侧200m范围内分布有约10家农户和少量商铺。场址正北面区域为一山坡,与本项目拟建场址高差约20m。北面与该山坡相邻区域为四川省北斗印务有限公司厂区,厂界直线距离本项目北场界约135m,生产车间距离本项目场界约286m,该企业生产活动主要以噪声和水污染物为主,无明显大气污染物外排,其生产活动对本项目不会构成明显影响;校区污水经污水池收集处理后接入南面城北大道市政污水管网,该道路管网系统完善,能够确保与本项目校区污水管线顺利碰管,并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根据仁寿县供排水公司出具的“关于仁寿县职教中心校区污水接纳的说明”可知(详见附件),仁寿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将于2009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而本工程需在2011年初方能投入使用,因此校区污水能够得到有效收集、处理,并实现达标外排。综上分析,项目拟建场址外环境关系现状良好,无明显环境制约因素。综上分析,评价认为,项目实施符合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建场址和外环境无明显制约因素,在当地规划部门对区域入住行业进行合理、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项目选址合理可行。第3章 环境影响评价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为教育设施建设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新建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室公寓及宿舍、校园食堂、行政办公楼、运动场和相关配套设施等内容,项目实施对优化和整合仁寿县职教资源和尽快恢复学校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施工期间也会对区域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空气、声环境、地表水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的影响,项目建设不同的工程行为对各环境要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3.1.1 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间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以及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燃油废气。(1)扬尘据有关资料显示,工地道路扬尘是建筑施工工地扬尘的主要污染源,约占全部工地扬尘的62%,其余如材料的搬运、装饰扬尘、土方砂石的堆放扬尘、施工作业扬尘等约占38%。一般情况下,施工期扬尘的产生量在有风、旱季、晴天一般多于无风和雨季,动态施工多于静态作业。较为常见或稳定的产污源,仍为在挖土、装载、运输时由车辆产生的扬尘。因此,可根据经验公式估算施工扬尘对区域环境污染贡献值。.扬尘量源强确定采用经验计算式:QP=MKS式中:QP起尘量,kg/h;M抓土总量,kg/h;K起尘率经验系数(不考虑防护措施时),0.1-1.0%;S起尘源面积,m2。.装载、运输时的产尘速率估值设定挖土机在5分钟内装完一辆5吨运输车,一次抓土量1.5吨,起尘率0.2%,则每装载一辆运输车的产尘速率约1.2kg/min,即20000mg/s。. 对区域环境空气中的TSP的污染贡献分析若将其作业过程视为连续排放的点源,参照高斯点源扩散模式,该区域平均气象条件(风速2.0m/s)下,并且不考虑灰土粉尘的干湿沉降时,可粗略估算出该源散发的TSP级扬尘输送及对环境空气的污染贡献情况。表4 挖土机装载运输车散发浓度分布 浓度值:mg/m3输送下风距离(m)天气稳定度类型D类E-F类1001837.22004.910.53002.14.74001.22.75000.71.76000.51.2以上估算值可看出,在旱季施工时,仅挖土机装载运输车产生的扬尘即可对周围环境空气中的TSP浓度值有明显的影响,在常年平均气象条件下可使距场地下风向约500m内的TSP浓度值超标;在小风和天气较稳定的气象条件下,超标浓度值分布范围将扩大至600m左右。这些扬尘将主要对紧邻项目周边文林镇红兵村和八里村农户、过往G213线及城北大道的车辆和行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减小项目对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形成的扬尘污染影响,本报告书要求:. 应严格要求施工方,工地不准裸露野蛮施工,在风速大于4m/s时应停止挖、填土方作业。施工现场用地的周边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修建围墙,四周连续设置,并安装扬尘防护装置,实行封闭施工;施工场地适时喷洒水,从而达到降尘的目的。. 加强施工现场及其周边环境卫生管理,防止建筑垃圾扩散污染周边环境卫生;工地实行“两化”,即道路硬化、空地绿化;减少裸露地面,绿化面积不小于新建面积的30%;施工道路及作业场地应坚实平整,保证无浮土、无积水。. 建筑材料、构件、料具应按照施工总平面图划定的区域堆放,且做到堆放整齐,并挂上定型化的标牌。水泥、石灰粉必须在库房内存放或者严密遮盖,沙、石等散体建筑材料和土方要采取表面固化、遮盖等防扬尘措施。多余土方应及时清运出场。. 运输沙、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物质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转运6t以上建筑垃圾必须采取袋装密封吊运;运输弃土的车辆必须用密闭专用车辆,防止遗洒飞扬,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抛洒现象;混凝土罐车出场前应清洗下料斗;出入现场各种车辆应保持车况良好,车体整洁,防止车辆将泥沙带出场外。. 施工道路应保持平整,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清扫专职人员,保持道路清洁、运行状态良好。在无雨干燥天气、运输高峰时段,应对施工道路适时洒水降尘。. 施工过程全面督查建设工地现场管理“六必须”、“六不准”执行情况,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可大大降低施工扬尘产生量,使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2)废气本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燃油废气。对柴油大型运输车辆、推土机,尾气排放量与污染物含量均较燃汽油车辆高,需安装尾气净化器,尾气应达标排放。运输车辆禁止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只要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采取加强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合理安排工序,使用优质燃料等措施,其废气产生量较小,且其排放属间断性、分散性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3.1.2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噪声源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挖掘机等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通过类比分析,最高瞬时噪声值约100dB(A),施工期噪声源强见表5。表5 施工阶段噪声声源强度表施工阶段声 源声源强度dB(A)施工阶段声 源声源强度d B(A)挖土、石方阶段挖土机7880装修、安装阶段电钻90100冲击机85电锤8595空压机7585手工钻95100卷扬机8085多功能木工刨8595压缩机8085角向磨光机95100底板与结构阶段混凝土输送泵90100云石机95100振捣器8085无齿锯95电锯8590电焊机7580空压机7585(2)施工期噪声评价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其具体标准见表6。 表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3)噪声预测评价公式主要噪声源以半球形向外辐射传播,仅考虑声源的距离衰减值,其衰减模式如下:Lm=L020 log r/r0式中: Lm距离声源为r米处预测受声点噪声预测值dB(A); L0距离声源为r0米处室外声源的总声级值dB(A); r预测受声点距声源的预测距离(m)。(4)施工期噪声影响评价施工期噪声预测结果见表7:表7 施工期噪声预测结果表 单位:dB(A)噪声源强值预 测 距 离(m)备注10202550100150200土石方8565.059.057.051.045.041.539.0以施工期强噪声级值预测结构10080.074.072.066.060.056.554.0装修10080.074.072.066.060.056.554.0由表7可以看出,施工期间产生的施工噪声昼间将对100m范围内,夜间将对200m范围内造成噪声污染影响。由项目外环境关系示意图可以看出,场址西面200m范围内分布有文林镇红兵村和八里村约40家农户和部分商铺及企业;场址南面200m范围内分布有文林镇红兵村6家农户;场址东面分布有文林镇八里村15家农户;场址北面分布有文林镇八里村10家农户和部分商铺,上述人群均在本项目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内。鉴于此,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施工设备进场之前必须进行噪声检测,所有设备必须符合相关噪声控制要求,并注意对施工机械定期进行维修保养,使机械设备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从而使噪声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同时应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安排工序,对木工、钢筋加工等高噪声源采用一定的围护结构对其进行隔声处理。隔声棚的尺寸高应超过设备1.5m以上,墙长要能使噪声敏感点阻隔在噪声发射角以外。施工中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高噪声施工设备尽量远离环境敏感点目标,采取靠场区中部布置,以减轻噪声扰民程度。施工单位昼间应加强对噪声源的管理,夜间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GB12523-90中的规定要求,对噪声达到85dB(A)及以上的作业,均禁止夜间施工。如果工程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强噪声施工,应首先征得当地环保、城管等主管部门的同意。此外,项目施工现场应采用屏蔽外脚手架,尽量屏蔽主体施工噪声;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不得大声喧哗,塔吊指挥采用无线电对讲机联络,控制人为噪声;对钢管、模板、脚手架等构件在装卸、搬运、架设等过程中应该轻拿、轻放,严禁抛送。施工期噪声影响是暂时性的,在采取上述相应的控制、管理措施,做到文明施工后可使其影响减至最低,做到噪声不扰民。当施工期结束后其影响也随之而消失。3.1.3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废水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中基坑渗水(含雨季积水)、作业面冲洗养护废水、机修含油污水、设备及车辆临时冲洗水等。建筑物基础开挖、结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基坑渗水和养护废水,废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PH值呈弱碱性,并带有少量的油污,类比同类工程,其浓度SS约20+004000mg/l,石油类10mg/l,同时废水产生点较为分散,难以集中处理,环评要求各施工场地应结合施工作业区实际情况修建临时沉淀池,临时沉淀池1020m3不等。施工废水经过12小时以上沉淀处理后,废水中主要污染物SS可降至200mg/l以下,可循环使用,如用作道路、设备冲洗、环境绿化、防尘增湿等,禁止施工废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本项目不考虑专门设置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机修和冲洗点,主要利用仁寿县城区周边现有修理厂和洗车场进行设备维护、修理、冲洗,施工现场设备修理、冲洗频率较小,污水产生量较少,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应督促各施工单位做好该类废水的收集利用工作,作业点应设置临时的废水收集池,经沉淀、隔油处理后可用作施工作业面洒水降尘综合利用,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施工中所需混凝土主要采用商混,少量附属设施、景观绿化等建设需进行现场搅拌,施工作业过程中将有施工废水产生,如不经治理直接排放,将会对当地地表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因此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在建筑施工现场开挖修建临时废水储存处理池,使施工废水经沉淀除渣后循环使用,环境影响较小。(2)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生活废水,主要污染物浓度:CODcr350mg/l、BOD5200mg/l、NH3-N150mg/l、SS250mg/l。经类比分析,本项目施工人员高峰期可达200人左右,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10m3/d,通过经简易化粪池收集后,用于周边农户施肥不外排,环境影响较小。综上分析,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施工期生产、生活污水不会对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不改变评价河段水体功能和级别。3.1.4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中地下水环境影响主要在基础、地下室开挖过程中,若地层中有水头较高的承压含水层,在开挖过程中如不采取一定措施,可能会产生突涌,导致基坑失稳。为确保施工安全,有必要对基坑开挖采取降排水措施。本项目采用近年来成熟可靠、技术经济效果较好的降水井方法进行开挖基坑的降排水工作。采用此法降水,一是要在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防止出现流砂,保证基坑内正常施工作业;二是要防止基坑外的地下水位下降对周围已建建筑物、管线、道路路面所造成的各种危害。为了保证项目基础、地下室开挖的正常施工,减少对周围邻近建筑、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需采取如下措施:(1)应优先采用挡水作用较好的支护结构,如深层搅拌桩、钢板桩、砼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等,并尽可能把降水井点立管埋设在靠近支护墙的内侧(基坑一侧),井点立管的深度应浅于支护墙的深度。(2)合理确定井点立管的深度,控制降水曲线。当基坑附近无建筑、管线、道路时,坑中井点水位应降至基坑底面以下1米为宜;当邻近有建筑、管线时,井点主管埋深可适当提高,其深度以保证基坑不出现流砂为宜。 (3)合理控制抽水量或离心泵的真空度,确保不对周围建筑地基及其主体结构等造成负面影响。在开挖基坑时,井点降水用最大的抽水量或真空度运行;在垫层、桩承台、地下室底板完成后,可适当调减抽水量或调小真空度,使基坑外的降水曲面尽可能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但要在坑内、外设置水位观测井,及时控制水位。(4)降水井钢筋笼采用整体吊装入孔,为了吊装时有足够的刚度,要求主筋与加强箍筋必须全部焊接。下放钢筋笼时不能转动或上下串动,防止滤网破损,导致泥沙涌入水井。钢筋笼在下放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其垂直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