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德国总督府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青岛德国总督府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青岛德国总督府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青岛德国总督府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青岛德国总督府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青岛市“西方建筑”调查项目青岛德占时期建筑调研之德国总督府摘要:青岛素以风景秀丽著称,历史为其遗留下了众多的老建筑,博得“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名。其众多的老建筑不仅深深的影响和塑造着青岛人,也给游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然而,在这些建筑中尤以德国总督府的建筑风格最为突出。关键词:德国总督府、老建筑、风格青岛总督府,又称提督府,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沂水路11号的一座前总督府建筑,始建于1903年,由德国建筑师马立克(Mahlke)根据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设计,具有中轴对称的平面和略为突出的四角与中间的特点。1906年交付使用,正式成为德国胶州湾租借地的总督府,供胶澳总督办公之用。昔日的德国总督府坐落在地势平缓的关海山那麓,面向青岛湾。呈漂亮弧形的霍恩格厄路(今德县路)与威廉大街(今青岛路)交汇于此,后者构成通向大海的视线轴。官署的前方为总督府广场。从资料上看,总督官署的建造稍早于总督官邸,这其中的部分原因当是此前已建造一个临时性的总督住所。在离开原属章高元的清朝总兵衙门到1906年官署办公楼建成的这段时间里,总督的大部分公务应是在当时处在城市东部的早期私邸里进行的。据1899年4月20日出版的德属胶州关报报道,在当年,德国总督官署的建造已被列入青岛城市规划。 始建于1904年春夏之交的这座中轴线鲜明的庞大建筑,立面为横三纵五段对称处理,有两层券廊和方形爱奥尼壁柱,古典主义色彩浓郁。平面呈“凹”字形的四层官署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高20米。大门外依地势被设计成二层花岗岩台阶,强化了建筑的威严和中心地位。 官署是一座砖石和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钢材为德国著名的钢铁公司克虏伯公司的产品,立面用花岗岩细方石砌成。这种石材在青岛随处可见,被公认为城内惟一可砌出干净墙面的建筑材料。有关工程细节的史料显示,当时要将某些沉重的方石砌入墙体,须搭建美国松木制成的脚手架,其上设有轨道,供起重装置运行。总督官署一层楼和四层楼均为窗户较小的辅助性房间,主要办公室都在二三层朝阳的一面,走廊则设在背阴的北面。办公室宽敞明亮,门窗很搭,办公室外还有类似阳台的长廊。该建筑是德占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德国占领青岛后,总督办公最初在原清军建造的总兵衙门内,1898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新行政中心位置,报经德帝国政府批准。据资料记载,该建筑方案前后三易其稿,最后国会与海军部相互妥协,德皇准允方定案。这栋建筑的设计有三大特点:一是巧妙的借助了规划的烘托。通过周边呈放射状路网的布局,将建筑物至于区域的中心,体现出号令四方的统治中心地位;二是巧妙利用了地形。被依青山,面临大海,建筑环抱山势,且沿等高线展开,即减少了对地形的破坏,又显示着建筑的庄严。特别是临青岛湾的方向,道路中增加踏步,拾级而上,更平添了建筑的高大气势;三是充分显示了地方的材质。青岛地区盛产石料,原本在民间的建房中已经大量出现块石墙面,但针对楼房的使用,还缺少技术经验。德国人利用美国松木搭建脚手架,其上设导轨来进行牵引起重,由于较好的运用了石材,又与周边的山体形成呼应,又达到了巧借自然的效果。1903筹备建造,1904年7月总督府办公大楼正式开工建造,1906年竣工,一座砖石、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采用十九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四角和中间略为突出、中轴线非常明显的特点。整个建筑为4层楼房,呈“凹”字形,屋顶用红筒瓦覆盖,坡度较大,围以铁栏杆,既美观又作避雷之用。该楼建成后为德国总督办公之地,故名“总督府”,又称“提督楼”。总督府办公大楼是当时青岛的行政中心,也这个年轻的殖民地最重要的建筑,大楼主体沿中轴线对称,庄严的南立面朝向大海,明确地表达出建筑对城市的控制地位。建筑的四角与中间突出,内设两层开放式的外券廊,两侧各有四根爱奥尼式方型石柱。主入口的拱门简洁大方,让人不禁联想到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大门。连接厚重两翼的明廊却略显轻松,使得总督府大楼在威严之余又不失亲和力。主入口设在二层,进门是一座被建筑师马尔克赞叹为其平生从未见过的两层式凸出圆拱顶大型门厅。总督的办公室和政府机构都在二三层南向的房间,室内宽敞高大,采光效果极好,具有鲜明的德国建筑特点。大楼的内装修比较简单,但这种简约的装饰风格很好地体现了政府机构的肃穆。从此楼向下看为青岛路,无建筑物,看海无敌。海边圆形突出曾有李先良题字接收纪念碑,今无存。大楼坐北朝南,背靠总督山(观海山),面向青岛湾,因依托地势而显凝重威严。建筑平面布局为“凹”字形,东西长80米,南北长约40米。主体高四层,约20米,底层为半地下形式。总面积7132.3平方米,砖石钢木混合结构。外表面由花岗岩砌成,大坡度屋顶采用红色筒瓦覆盖,主入口采用扁圆大圆券门廊,由连接城市道路的宽大石阶直接通往二层立面形式采取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段构图方法,中部及两侧略外突,墙面采用剁斧花岗岩深凹缝砌筑,凸显建筑物的沉稳凝重,并增加厚重感。南立面入口附设39级台阶直达二层门庭,二、三层间采取券柱式外廊,券洞两侧为两层高的爱奥尼方形壁柱,与其他部分形成虚实对比。细部处理严谨但显生硬,充分显示出德国建筑的严肃风格。屋顶为梯形折坡状并覆以半圆式红陶瓦,对应立面墙身至弧状屋面窗。整个建筑外墙均采用浅色花岗岩材料嵌缝式处理。一:四层设计为每开间三扇的小窗,二、三层则采取视觉连通式大窗,为半圆弧状。整个建筑物依托地势给人高大深远且庄重威严的感觉,以展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气势。整座建筑以砖石木结构为主,局部辅以钢梁与素混凝土拱体楼板结构。该楼由德国设计师马尔克设计。于1904年夏由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着手组织施工,至1906年1月建成。总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米,耗资85万马克,是德国在青岛诸建筑物中体积最大、造价最高的一处房屋。大楼属区洲公共建筑风格,石砖钢木混合结构。建筑平面呈“凹字形,立面为横三纵段对称处理,蒙莎式红瓦楼顶,整座大楼主墙体全部用巨大的花岗岩石块徊成。石料均采自青岛出产的优质花岗岩,牢固坚实。楼房内墙是砖钢木混毛结构,而以砖钢为主。所用砖瓦系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原料烧制而成,今中山路北端就是当年烧制砖瓦的地方,因此得名“大窑沟。整座大楼所用的花岗岩石料,全部由中国劳工从远处石场用传统手段采制搬运,大楼工程亦由中国工人用传统工艺承建,其工艺水平之高,建筑技术之娴熟,深为德国建筑师所称道。而中国工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曾有十多人在繁重危险的工程中死亡。可以说,总督府的大楼也是中国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产物。总督府大楼主体高度20米,共计五层。一层为半地下室,二、三层为主办公楼层,四、五层为辅助性办公楼层。大楼人口处在楼体南面正中,为一高大宽敞的拱形石砌大门,门外有两大花岗岩台阶,共33级阶梯,两大台阶之间筑有汽车路。沿阶而上,进人大门就是大楼的门廊,亦即大楼的二层楼道,大楼门厅宽敞高大,顶悬巨型吊灯,十分华丽气派。大楼正中是一座典型德国风格的铜质扶手、花岗岩石阶的宽敞楼梯,连接大门(二楼)与三楼。另在大楼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石砌楼梯连接一楼与五楼,在一楼楼道内侧拐角处,各有小门通向内院。从二楼沿中央楼梯来到三楼,首先看到的就是三楼的会议大厅。大厅宽敞明亮,陈设典雅,为历届政权举行重要会议的场所。1922年12月10日午前,也就是中国接收青岛仪式前一小时,中日两国交接代表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就在这里举行。大楼二、三层是主要办公区,办公室内高大宽敞,光线明亮。窗外有宽敞的廊式阳台,有便门与外廊连通,人们在公务之暇可以到阳台散步健身,眺望大海。办公室内装饰有深色护墙板和木地板,装饰典雅古朴。一楼、四楼与五楼为辅助性办公楼层,办公条件较主办公楼层略为逊色,没有阳台,窗户也较狭小,光线较暗。大楼内所有办公室均在向阳一侧,背阴处为内走廊、楼梯和卫生服务设施。总督府大楼背靠观海山,面对青岛湾,坐北朝南,背山面海,居高临下。大楼前方辟建了一处正方形广场花园,遍植乔灌花木。从广场南侧沿石阶而下,便是宽敞的青岛路。在青岛路南端海滨,有一处向海中突出的半圆形花园,以前园内曾建有德国侵占青岛的标志性建筑叶世克纪念碑,是为纪念在青岛去世的胶澳总督叶世克而于1903年建造的一座欧洲风格的白塔式建筑。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将其改为日本占领青岛纪念碑。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改为中国接收青岛纪念碑。1938年日本再次侵占青岛后,改为大东亚圣战纪念碑。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又将其改为山河重光纪念碑。一座小小的建筑物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青岛市建筑中实为少见。该纪念碑于1966年被拆除。观海山、总督府、青岛路和叶世克碑,组成了一条完整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修筑了观海路、沂水路、德县路、湖南路、广西路、太平路(上述路名均:今名)等街道,修建了一大批高级民宅、饭店和公共建筑,最著名的有总督府t南方向的德国胶澳高等法院、青岛路西侧的青岛德国大饭店和青岛路东侧f德华银行大楼、胶济铁路矿山公司等,形成了以总督府为中心的胶澳行政中一区。从1906年总督府建成后,主要用途一直是办公建筑。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总督府为日本守备司令部使用, 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归还北洋政府时,该建筑又成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1925年7月改为胶澳商埠局办公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